《诗的艺术(增补本)》尽管缺误失真,它还剩下足够的内容,使我们意识到作者的很伟大的思想,并对其他著作的散佚感到真正的遗憾。这些散佚的著作的数目不算小。瑞达斯一直数到九种,都仅存相当模糊的书名。那些书全是批评的著作。毫无问题,这些绝妙的原本的散佚是万分可惜的,据《诗的艺术(增补本)》去推测,它们都一定是良知、博识与雄辩的杰作。我说雄辩,因为朗吉努斯不像亚里士多德和埃莫赫内斯,都只满足于给我们一些枯燥无味、毫无润色的规程。
引言
布瓦洛评传(圣勃夫)
诗的艺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附录诗选
韵与理之配合——赠莫里哀
自讼——对自己才调说话
从批评中求进益——赠拉辛
没有比真更美了——赠塞尼莱侯
读朗吉努斯感言
总注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一(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二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三(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四(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五(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六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七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八(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九(摘译)
结论(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十(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十一(摘译)
读朗吉努斯感言第十二
附录
(一)朗吉努斯《论崇高》法译本序
(二)致法兰西学院院士贝洛先生函
科尔姆•托宾Colm Tóibín, 1955-爱尔兰小说家、散文家、记者,毕业于都柏林大学,主修历史和英文。著作丰富,多描写爱尔兰社会、移居他乡者的生活、个人...
《压力大的孩子毛病多》内容简介:在生活中,大部分家长都觉得孩子还小,有什么压力可言? 实际上,现在由压力大导致情绪失常,引起
亲历军统-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4 本书特色 ★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唯一货真价实的军统“元老”回忆录。 ★军统“元老”回忆录被禁30年后首次...
名家名作精选鲁迅散文杂文 本书特色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
《致薇拉》内容简介:《致薇拉》是纳博科夫写给妻子薇拉的书信集。他们的婚姻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纳博科夫写给薇拉的书信也从1932年
《大国脊梁》内容简介:“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大国脊梁》讲述了十几位不同领域的重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41:朱东润卷 本书特色 朱东润是文史大家,也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奠基者,其中《张居正大传》*具代表性,本卷收录《张居正大传》全书。海上文学百...
文艺卷-傅雷文集 本书特色 傅雷以翻译家见知于世,译文信、达、雅三美兼擅,传誉译林,卓然一家。所译皆世界名著,抉择谨严,影响巨大。傅氏学养精深,于美术及音乐理论...
诗与画:唐诗一百首 内容简介 这本《唐诗一百首》尽量选那些文字不长、又浅显易懂、读来朗朗上口的名篇名句。背景提要并揭示诗人写作的心境和背景材料。对全诗用现代白话...
第二空间-米沃什诗选 本书特色 第二空间》是米沃什晚年*后一本诗集,在他去世那年出版,写作时诗人已逾九十岁.如同诸多伟大的作家高龄时一样,面临大限,此时他们往往...
最美的词,最才的女:宋代女词人的词与情 本书特色 1. 16位宋代才女带你品味宋词的清丽婉转与风流多情宋代女词人以自身传奇经历书写女性独有的情感世界,细腻而不失...
《历代诗话续编(套装全3册)》是《历代诗话》的续编。共收诗话二十九种,其中包括天一阁藏的《观林诗话》、《永乐大典》的《藏海诗
唐宋八大家集-插图本-增订版 本书特色 经典就是那些能够影响一个民族文化和民族气质的历史典籍。“家藏四库”丛书兼及大众收藏与通俗阅读,这种形式可以使中国历史文化...
最美是杭州 本书特色 麦家所*的《*美是杭州》着重从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两个角度探讨杭州的美。本书的每一卷,都将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一是一位与杭州有千丝万缕联系并...
吴小如戏曲随笔集 内容简介 这两本拙著分别收入了以下各部分:**本收入《台下人语》和《台下人新语》;第二本收入《菊坛知见录》、《津门乱弹录》、《看戏知见录》、《...
爱经全书 本书特色 《爱经全书/汉译经典名著》是古罗马爱情大师奥维德专为世间恋人谱写的爱情教科书,是古罗马文学史上一部独特的书,历史上屡次被禁,但也因此受到更多...
辛弃疾诗词赏析-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 本书特色《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辛弃疾》选取宋代词人辛弃疾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性词70首。所收词以《全宋词》为底...
考工记 本书特色 王安忆以一贯的细腻节制的笔触、熨帖人心的语言,审视这些人物、老宅与城市的命运关系。人物沉浮与老建筑的存亡紧密相连,时代的起落更迭促使陈书玉个人...
湖 本书特色 本书系由陈子善、蔡翔主编,中国现代名家经典作品中攫取精华篇目,按主题分为:《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
历代家书名篇选译 内容简介 《古文佳作类编丛书:历代家书名篇选译》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不像《古文观止》那样单一,而是着眼于中国历代日常生活的古文佳作,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