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本拙著分别收入了以下各部分:**本收入《台下人语》和《台下人新语》;第二本收入《菊坛知见录》、《津门乱弹录》、《看戏知见录》、《看戏琐谈》及《戏迷闲话》等。其中《台下人语》已是第三次重印,其它内容也都是第二回了。这些文字,都曾收入《吴小如戏曲文录》。我并不想一味“炒冷饭”,只是它们侥幸还有读者。出于“上帝”们的要求,又承天津古籍出版社厚爱,这才鼓起勇气让它们再次与读者见面。盖《台下人语》初印本距今已超过二十年;就连《戏曲文录》问世至今,也有十年了。这本拙著,在欧洲、北美、日本和东南亚诸国,都有读者;其中有侨胞,也有国际友人。有的外国朋友还征求过我的意见,把书中某些文章译成外文。这虽近于“不虞之誉”,但也足以说明这些长长短短的文字还不是空谈泛论,不属于泡沫或垃圾。而至今还时有读者向我索书,并询问何处可以购买。我因原书早已售缺,愧无以应,这才考虑到化整为零,把它们分成两册,重新付梓。这既可以使出版社不致亏本太多;而读者也无妨各取所需,减少点经济负担;我本人对读者庶几也略减愧疚。这实是由衷之言,绝非虚晃一枪的客套话。
这里须郑重说明并有必要向业内人士提醒的是,在《戏曲文录》出版以来的十年中,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给我的信息,获悉拙著的读者青年人占相当大的比重。有的青年戏迷还展转给我写信,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我收到过自黑龙江的黑河、四川的雅安和新疆的乌鲁木齐等远方读者写来的信,年龄*小的有正在求学的初、高中在校生;而戏迷中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则为数更多。除通信外,有的青年人还同我结为忘年交。这些读者,不论年龄大小,他们都有一个共识,即都不爱看那种以获奖为目的的所谓“新编历史剧”。不少青年人认为这种新编的戏只是一种奢侈浪费的“形象工程”或“政绩象征”,国家付出巨额投资,换来的只是昙花一现。从艺术角度看,有些根本不是京戏,不是昆曲。即使有的戏(如《大唐贵妃》)保留了若干段传统唱腔、却与整个剧本、剧情乃至舞台氛围完全格格不入。有些不伦不类的清装戏(如《宰相刘罗锅》,)明明是靠噱头骗取票房价值的闹剧,却被戴上了“精品”的桂冠。因为这些青年观众更爱看长期脍炙人口的传统老戏。由于多数青年人进剧场的机会少(有的身在边远地区,有的苦于没有钱买票看戏),这就使他们尽量通过传媒包括从网上聆听自上个世纪初至六十年代前的名家老唱片。有的青年人居然能接受谭鑫培,而更多的年轻戏迷则非常喜欢余叔岩、孟小冬、马连良和杨宝森以及四大名旦。上述这些信息和观点,都是我从四面八方的读者来信中得知的,我可以指名道姓一一说明其来历,绝非空穴来风。当他们自己的这种业余爱好和审美观点与当前传媒索宣传的带有倾向性的艺术见解相枘凿而发出矛盾时,无意中读到了拙著,于是他们乃想方设法同我取得联系,希望从我这里得到印证和支持,证明他们所抉择的艺术对象和审美趋向是正确的,是可信并可靠的。从这些无可置疑的来信和访谈中,我自然而然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多少年来那些甚嚣尘上的对京剧强调改革创新的议论,说什么青年人不爱看京戏,看不懂京戏,京戏必须改得合乎时尚潮流(实际上正是让京戏尽量不像京戏)才能吸引下一代观众等等,并非全部事实真相。有些很可能就是一些根本不懂京戏(乃至根本不懂我国古典传统艺术)或对古典艺术持虚无主义态度的人只图为己所用而片面夸大了这方面的现象,甚至不排斥其中还有主观臆测乃至向壁虚构的成分。这些似是而非的论非的论调,实际上产生了多方面的误导:既误导了演艺界,更误导了文化艺术方面的某些决策人。这*后一种误导负面影响至钜,甚至连我们党的高层领导同志提出的“当前对京剧应以抢救、继承为主”的指示也未能认真得到贯彻执行。如此年复一年,*终的恶果乃是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不仅走了一段很长的弯路(实际上目前还在向弯路上不停地走着),而且不免误入歧途,从而走向绝境。正是处于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下,我写的几本旧书才引起不少青年朋友的强烈共鸣。一位北大化学系的博士生曾当面对我说:“先生二十多年前即已说过的话和写过的文章,为什么有人就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到今天还在误导观众呢?”而我却有自知之明,那些积极主张“创新”和一心想让我们的古典传统文化艺术同国际接轨的“先进人物”,岂但对我说的话、写的文章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实际上是根本听不进去、看着有反感。几年前我还接到过匿名信,大肆诅咒我和朱家溍先生(伤心的是,朱老病逝已逾周年,再也无法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伸张正义了)是顽固保守分子,认为京剧“改革创新”的步伐之所以迈得不大、走得不远,就是我们几个老顽固在拖后腿。然而事实证明,只要你真正走出去面向基层观众,了解一下青年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看法,就会发现究竟是谁在制造泡沫文化,谁在加强使文化艺术阵地沙漠化,则是非不辩自明。恐怕这也是我此次决定“炒冷饭”,重印拙著的原因之一吧。是为序。
2004年10月在北京写讫。
《PowerPoint 2010从新手到高手》内容简介:本书以零基础讲解为宗旨,用实例引导读者学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PowerPoint 2010的相关
遥远的房屋 本书特色 在美国东部的科德角海滩上,曾经有一座孤零零的“水手舱”,贝斯顿在这座房子里,与大海相伴生活了一年,在这,他聆听着涛声的节奏,感受海滩四季的...
狱中书简-精装·全二册 本书特色 《狱中书简》(全译本)收集葛兰西自1926年11月到1937年1月,从流放地和法西斯监狱写给亲友的456封书信。《狱中书简》是...
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传-典藏版 本书特色 辛弃疾以横绝古今的豪放词见著于世;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力主抗战;他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
为彼此的乡愁 内容简介 《为彼此的乡愁》讲述了:胡姐开车带我们出城,近瑞维尔海滩时,远远望见海滩上的沙雕,想起到波士顿那天,看见报上提到有个沙雕节,以为早已过去...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全3册)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自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八六年这一时期发表或出版的作品,其中长篇小说十一部(节选),中篇小说八部(多数节选),短篇小说...
怀念与追忆 本书特色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张炜的创作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被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强”、“中国文学百年百优”、“90年代*具影响力图书”。 多年...
倾听戴望舒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夕阳下、寒风中闻雀声、自家伤感、生涯、流浪人的夜歌等。倾听戴望舒 目录 诗集·我的记忆夕阳下寒风中闻雀声自家伤感生涯流浪人的...
2013-中国诗歌-那一夜的美-3 本书特色 清荷铃子编著的《那一夜的美:中国诗歌第39卷2013第3卷》收录了:《黄昏(外二首)》、《荒原上的喜鹊(外二首)》...
柳燕.白鹅与山樱 本书特色 丰子恺先生擅画杨柳、春燕,有“丰柳燕”之雅称,漫画作品融汇中西,意趣盎然,成为中国现代漫画的开端。其散文文字...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课程编写的教材。“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作为一门提高课,是在学生已学过“中国古代文学作...
中国知青梦 本书特色 这是作者继《大国之魂》后又一部惊心动魄、反思警世的力作。看邓贤的《中国知青梦》能深深感受到,报告文学那种摄人心魄的震撼,不是简单的感动、愤...
鲁迅谈风月 本书特色 鲁迅曾经说过:“没有闲谈的世间,是难住的世间;不知闲谈的社会,是局促的社会。而不知道尊重闲谈的妙手的国民,是不在文化发达的路上的国民。”事...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卞之琳代表作--三秋草 本书特色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中国现代文学百...
人物小记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当代著名思想家王元化先生旧作二十篇,其中有六篇为同类文章合成的小集,此外十四篇均为短文。人物小记 目录 小引谈《论语》小集谈鲁迅小集...
时光河:作品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为第二届在场主义散文奖获奖者作品卷,全书精选了齐邦媛、张承志、李娟、筱敏四位作家的多篇精彩散文作品。齐邦媛《巨流河》(节选...
● 萨特、埃莱娜•费兰特、裘帕•拉希莉一致推崇的作家● 意大利反法西斯斗士 、意大利女性主义写作先驱之一● 婚姻和家庭、道德和规训的不安之书● “二战”后意大利...
津门诗话五种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莲坡诗话》《铜鼓书堂词话》《榕巢词话》《藏斋诗话》《潜公词话》五种津门文人诗作, 对丰满天津文学史研究, 展现天津地域文学嬗...
恋恋浮城 本书特色 已经60多岁的大学者李欧梵不仅在学术领域独领风骚,而且在文学评论、音乐赏析等方面也颇有造诣。而他与妻子李玉莹在中晚年相知相爱的故事,更是一幅...
倾国倾城:史上最惊艳诗词 本书特色 国内**本详解雅称故事的诗词读本。绝代诗词,全新领略;雅称故事,尽于此册。倾国倾城:史上最惊艳诗词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