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杜兰(WillDurant1885―1981),美国麻省北亚当姆,人生于1885年,他先后在圣彼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受高等教育、曾担任报社的实习记者,中学教师,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所追随毛根和盖尔金专攻生物学,并在伍伯利和杜威的指导下专攻哲学,1917年获哥大博士学位。
从1914年起,他就在纽约的一家长老会堂演讲哲学史与文学史,前后14年,为他的《哲学史》与《世界文明史,两部书预作准备,1926年,出版《哲学史》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从此偕同夫人投注毕生精力从事《世界文明史》的著述,杜兰一直认为,一般分类历史写作法对于评价或批判人类整体的生活都有欠公正:历史的写作,一定要经纬兼顾,分析与综论并用;最理想的历史纂述应设法把每一时代、每一国家的文化、组织、发展和变动等整个错综复杂的现象都加以综述。他希望这部 世界文明史》永远能诱导出一点进取的精神使我们能冲进文明史的致命深处。
卷目
卷一 东方的遗产
①文明的建立
②埃及与远东
③印度与南亚
④中国与远东
卷二 希腊的生活
①希腊的兴起
②希腊的黄金时代
③希腊的衰落
卷三 凯撒与基督
①凯撒时代
②奥古斯都时代
③基督时代
卷四 信仰的时代
①拜占庭伊斯兰及犹太文明
②黑暗时代与十字军东征
③基督教巅峰的文明
卷五 文艺复兴
①文艺复兴总述
②文艺复兴在意大利
③文艺复兴在罗马
④文艺复兴的没落
卷六 宗教改革
①从威克利夫到路德
②宗教改革
③宗教改革之余响
卷七 理性开始时代
①理性的觉醒
②理性与信仰
③理性的考验
卷八 路易十四时代
①路易十四与法国
②英伦、欧陆的兴革
③智识的探险
卷九 伏尔泰时代
①伏尔泰与英国
②伏尔泰时代的欧陆
③伏尔泰思想与宗教的冲突
卷十 卢梭与大革命
①卢梭与法国
②卢梭时代的南欧
③卢梭时代的宗教
④卢梭时代的英国
卷十一 拿破仑时代
①法国大革命
②法国大革命与英国
③拿破仑与欧陆
④拿破仑的升沉
结论/历史的教训
总目录
第一部 文明的建立
第一章 文明的条件
定义――地质的条件――地理的条件――经济的条件――
种族的条件――心理的条件――文明衰退的原因
第二章 文明的经济条件
第一节 从狩猎到农耕
原始的浪费 ――贮存食物的起源――狩猪与渔猎――畜牧
――家畜― 农耕――食物――烹调――肉食
第二节 工业的基础
火――原始的工具――编织与陶器――建筑与运输――贸
易与财务
第三节 经济组织
原始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消失的原因――私有财产的
起源――奴隶制――阶级
第三章 文明的政治条件
第一节 政府的起源
反群性的本能 ――原始的无政府状态―― 家族与部落――
王国 ――战争
第二节 国家
武力的组织――村落社会――国家精神上的助力
第三节 法律
无法纪 ――法律与风俗――报仇――罚锾 ――法庭―― 古
代裁判法――决斗――刑罚 ――原始的自由
第四节 家庭
家庭在文明里的功用――家族对家庭――父母养育下成长
――父权低落―― 两性的分立 ――母权 妇女地位
妇女职业 妇女经济成就――家族职权―― 妇女的屈服
第四章 文明的伦理条件
第一节 婚姻
婚姻的意义――婚姻的起源 性的共产制度――部落式
的婚姻――群婚制 个人婚姻 ――多婚制――优生价值
异族通婚――劳务婚姻制 抢婚――买卖婚姻――
原始的爱情―― 婚姻之经济功能
第二节 性的伦理
婚前关系 卖淫―― 贞操――童贞――双重标准――淑
静――伦理的相对性――羞怯的生物作用――诱拐――离
婚――堕胎――杀婴――幼年期――个人
第三节 社会伦理
善与恶的本性――贪婪 ――虚伪――暴行――杀人――自
杀 个人社会化――利他主义―― 友爱――生活方式
――部落的伦理界限――原始的伦理与现代的伦理――宗
教与伦理
第四节 宗教――原始的无神论者
(一)宗教的来源
恐惧――惊奇――梦想――灵魂――精灵论
(二)宗教的目的
太阳――星辰 ――地球――性别――动物――图腾崇拜
――人类神灵的过渡――信奉鬼怪――膜拜祖先
(三)宗教的方式
魔术 丰年祭―― 仪礼―― 节日――神灵复活的神迹
―― 魔术与迷信――魔术与科学 ――传教士
(四)宗教的伦理作用
宗教与政府―― 禁忌――性的禁忌 宗教的落后――宗
教与教育分离
第五章 文明的心理条件
第一节 文学
语文――动物的背景――人类的起源――发展(进化)
成果 教育―― 创意――文字――诗文
第二节 科学
起源――算术――天文学――医药学――外科术
第三节 艺术
美的意义 艺术的意义――美的原始意识――身体染色
――化妆――纹身――刺血――穿衣 ――装饰――陶器
――图画 雕刻―― 建筑――舞蹈―― 音乐――原始进
入文明的总结
第六章 史前期历史文明的起源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
史前历史的目的―― 考古学的传奇
(一)旧日石器时代的人类
地理的背景――旧石器时代的类型
(二)旧石器时代的工艺
工具――火――绘画――雕刻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贝冢――湖沼居民――农耕的起源――畜牧――工艺――
新石器时代的编织――陶器――建筑――运输――宗教
――科学――史前期文明的总结
第三节 历史的过渡期
(一)金属的出现
铜―― 青铜――铁
(二)文字
陶器的纹图――“地中海信号”――象形文――字母
(三)失去的文明
玻里尼西亚――柏拉图幻想的神秘之岛“Atlantis
(四)文明的摇篮
中央亚细亚――土耳其的Anau――文明分布线
第二部 埃及与近东
第一章 苏美尔
第一节 伊拉蒙
第二节 苏美尔人
(一)历史背景
(二)经济生活
(三)政府
(四)宗教与道德
(五)文学与艺术
第三节 走向埃及
第二章 埃 及
第一节 尼罗河的恩赐
(一)三角洲
(二)溯流而上
第二节 巧夺天工的建筑师
(一)埃及的发现
(二)史前埃及
(三)古王国
(四)中古王国
(五)帝国
第三节 埃及的文明
(一)农业
(二)工业
(三)政府
(四)道德
(五)埃及人
(六)文字
(七)文学
(八)科学
(九)艺术
(十)哲学
(十一)宗教
第四节 异端法老
第五节 古国沦丧
第三章 巴比伦
第一节 从汉谟拉比到尼布加尼撒
第二节 黎庶
第三节 法律
第四节 巴比伦诸神
第五节 巴比伦道德
第六节 文字与文学
第七节 艺术
第八节 科学
第九节 哲学
第十节 墓志铭
第四章 亚 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亚述政府
第三节 亚述人生活
第四节 亚述艺术
第五节 亚述的消失
第五章 民族杂居
第一节 印欧族系统
第二节 闪族系统
第六章 犹 太
第一节 许愿之乡
第二节 光辉灿烂的所罗门
第三节 众神
第四节 先知
第五节 耶路撒冷之毁灭与重建
第六节 圣经与犹太民族
第七节 文学、哲学与圣经
第七章 波 斯
第一节 米底亚之兴亡
第二节 波斯“大君”
第三节 波斯生活及工商业
第四节 政府的试验
第五节 祆教及其创始
第六节 祆教的伦理
第七节 波斯礼仪与道德
第八节 科学与艺术
第九节 波斯的式微
第三部 印度与南亚
第一章 印度的渊源
第一节 戏剧的史实
第二节 最古老的文明?
第三节 印度――原始雅利安族
第四节 印度――雅雅安社会
第五节 吠陀的宗教
第六节 类似文学作品的吠陀经典
第七节 优波尼沙经典中的哲理
第二章 佛陀(Buddha)
第一节 异教
第二节 Mahavira(耆那教先师)与耆那教
第三节 佛陀的传奇
第四节 释迦教义
第五节 释迦的末期
第三章 从亚历山大至奥朗则布
第一节 孔雀王朝Chandragupta
第二节 具有哲理的国王
第三节 印度的黄金时代
第四节 Rajputana的纪年史
第五节 南方的极盛
第六节 回教徒的征服
第七节 Akbar大帝
第八节 Mogul王朝的式微
第四章 人民的生活
第一节 财富的成长
第二节 社会的组织
第三节 伦理与婚姻
第四节 礼貌、风俗习惯与性格
第五章 诸神的天堂
第一节 佛教的后期历史
第二节 新神
第三节 各种信仰
第四节 宗教奇观
第五节 圣者与怀疑论者
第六章 心灵的生活
第一节 印度科学
第二节 婆罗门哲学六系
(一)Nyaya体系
(二)Vaishenhika体系
(三)Sankhya体系
(四)瑜珈体系
(五)ThePurva―Mimansa
(六)Vedanta体系
第三节 印度哲学的结论
第七章 印度的文学
第一节 印度的语言
第二节 教育
第三节 史诗
第四节 戏剧
第五节 散文与诗
第八章 印度的艺术
第一节 从属性的艺术
第二节 音乐
第三节 绘画
第四节 雕刻
第五节 建筑
(一)印度建筑
(二)“殖民地”建筑
(三)印度的回教建筑
(四)印度建筑与文明
第九章 一篇基督徒的结语
第一节 兴高采烈的海盗们
第二节 末世的圣者
第三节 泰戈尔
第四节 东方是西方
第五节 国民大会党运动
第六节 圣雄甘地
第七节 告别印度
第四部 中国与远东
第一章 哲学家的时代
第一节 起源
(一)中国人的评价
(二)“中华帝国”
(三)传说时代
(四)中国古代的文明
(五)孔子前的哲学家
(六)古博真人
第二节 孔子
(一)致用求治的圣人
(二)四书五经
(三)孔子的不可知论
(四)君子之道
(五)孔子的政治
(六)孔子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学家和无政府主义者
(一)墨子――利他主义者
(二)杨朱――自利主义者
(三)孟子――君王的良师
(四)荀子――现实主义者
(五)庄子――理想主义者
第二章 诗人的时代
第一节 中国的俾斯麦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实验
第三节 光荣的唐朝
第四节 天上谪仙人
第五节 中国诗的性质
第六节 杜甫
第七节 散文
第八节 戏剧
第三章 艺术家的时代
第一节 宋朝的文艺复兴
(一)王安石的社会主义政策
(二)学术的复苏
(三)哲学的再生
第二节 青铜、漆和玉
第三节 宝塔和宫殿
第四节 绘画
(一)中国画大师
(二)中国画的特质
第五节 瓷器
第四章 人民和国家
第一节 历史的插曲
(一)马可・波罗谒见成吉思汗
(二)明朝与清朝
第二节 人民与语言
第三节 实际的生活情况
(一)农业方面
(二)商业方面
(三)发明与科学
第四节 没有教堂的宗教
第五节 道德的统治
第六节 伏尔泰所赞扬的政府
第五章 革命与更新
第一节 西方带来的灾祸
第二节 古老文明的死亡
第三节 新秩序的开始
第六章 日本的缔造者
第一节 众神的儿女
第二节 古日本
第三节 帝王时期
第四节 独裁者
第五节 大猴脸――丰臣秀吉
第六节 大将军
第七章 政治与道德的基础
第一节 武士
第二节 律令
第三节 庶民者
第四节 人民
第五节 家庭
第六节 圣人
第七节 思想家
第八章 古代日本的思想与艺术
第一节 语言与教育
第二节 诗
第三节 散文
(一)小说
(二)历史
(三)论说文
第四节 戏剧
第五节 精细的艺术
第六节 建筑
第七节 金属与铸像
第八节 陶器
第九节 绘画
第十节 版画
第十一节 日本的艺术与文明
第九章 日本的新面目
第一节 政治革命
第二节 工业革命
第三节 文化革命
第四节 新帝国
结 语
注 释
参考书目举要
中文索引
贵族后代琥珀流落乡间。她天生丽质、卓尔不群。这位原本纯洁又不甘蛰居的姑娘在伦敦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社会中逐渐意识到逾越固
《红轮》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最大的一部鸿篇巨制,也是目前世界文学史上篇幅最宏大、卷帙最浩繁、所反映的历
安娜·卡列宁娜 内容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一八二八—一九一)是十九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是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天地中*后一座也是*为高大的山峰。在对全世界...
化身博士 本书特色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斯(1850-1894)是苏格兰19世纪*伟大的作家。他的*有名的两部作品,一部是TheS...
风.沙与星辰 本书特色 1、 《风、沙与星辰》为《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絮佩里所著的另一部文学经典。2、 此书为四色全彩,厚达192页,配有60多幅插图,装帧精...
《简·爱》内容简介:夏洛蒂·勃朗特以男性化笔名柯勒·贝尔在伦敦出版了长篇小说《简·爱》。该作品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夏洛蒂将
书中收录了《两位侯爷》、《蚊子摔跤》、《花姑娘》、《人变马》、《狐狸洞》、《小雨伞》、《雷公》等24篇日本民间喜剧。“狂言
劝导-经典插图本 本书特色 韶光正从安妮的身上消逝,风华正茂的时候,因为接受了他人的“劝导”,她终与意中人温特沃斯上校分道扬镳。虽青春不...
《福斯特短篇小说集》内容简介:《福斯特短篇小说集》是由E•M•福斯特创作于一战前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天国公共马车》和《永恒瞬间》
一生.两兄弟 内容简介 《一生》女主人公让娜憧憬着美好的爱情,抱着做一个贤妻贤母的愿望,嫁给了拉马尔子爵。可后者竟无耻地在蜜月旅行回来了当夜诱奸了让娜的使女,事...
万事随缘:莫里的最后一课 内容简介 1995年,莫里破纪录地三度接受美国广播公司泰德·科佩尔“夜线”节目专访,媒体广为报道他勇于面对病痛,透彻而丰盈的生死观,由...
《远征北极点》内容简介:本书是位梦华北极传奇探险故事!作者独闯北极后,经历了种种困难,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考队终于出发了!
名家名译--名利场(彩色插图本) 内容简介 这是英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和幽默大师萨克雷的代表作。本书主要人物丽贝卡小姐出身低微,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于是利用种种计谋...
包法利夫人 本书特色《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发表的长篇小说,被喻为浪漫主义的终结、现实主义的肇始,是具有文学史里程碑意义的名作。福楼拜以细腻的笔触...
《玻璃球游戏》内容简介:《玻璃球游戏》是一部寓言小说,讽刺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克乃西特是一个孤儿,由一宗教
大卫.科波菲尔-世界文学名著典藏-(上.下)-全译插图本 本书特色 讲到英国文学,不能不提到狄更斯;讲到狄更斯,不能不提到《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文豪列夫·托尔...
◆2013年本屋大賞第10名◆第44屆日本星雲獎長篇部門得獎作◆第31屆日本SF大獎‧特別獎◆第6屆「大學讀書人大獎」第2名◆「我想讀S
娜娜-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本书特色 《娜娜》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左拉在1871-1893年间创作的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的世界名著《卢贡·马卡尔家族》中...
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1850年5月8日诞生于法国西部诺曼底地区第厄普城的一?雒宦涔笞寮彝ァK耐昃褪窃诠氏缫蛔
《未来谁来经营农业:中国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内容简介:本书给了农业以全新的定义:“农业,是一个集技术、经济、政治和国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