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院到厨房、不求学位只求美味
作者与你分享专业厨房背后的秘密
在厨房发现广袤的田野,以食艺色香写照众生面相。
这不仅是一本记录厨艺学校和餐饮生活的书,更是一本蕴涵着人类学思想的生活小品。
入围2010台北国际书展“书展大奖”
作家梁文道、蔡珠儿、韩良忆、叶怡兰等人满足推荐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作者放弃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转战厨房!
为读者讲述专业厨房里不为人知的秘密与乐趣
听,台湾料理人说厨房的故事!
推荐序│
1.一个写手拖稿的告白│徐仲
2.一名台湾人类学家的香港厨房课│梁文道
3.听,台湾料理人说故事│叶怡兰
4.学院之外:一场满溢香味的知识飨宴│张铁志
5.大补帖│蔡珠儿
6.谁在厨房写手记……│黎俞君
自序│
从学院到厨房
Ⅰ.厨艺学校
01. 第一堂课
02. 派皮大有学问
03. 干洗店里学烹饪
04. 刀工训练
05. 食鸡的文明
06. 烈酒一定要喝完
07. 屠宰课
08. 饼干的意义
09. 面包疯子
10. 三星初体验
11. 厨房里的派对
12. 道地意大利
13. 高贵的椭圆形
14. 一碗清汤
15. 厨房里流行什么?
16. 名厨的教诲
17. 中菜速成班
18. 鸭子与小老鼠
19. 毕业考
20. 小厨师戴高帽
Ⅱ.餐厅实习
01. 新手找工作
02. 从基层做起
03. 遇见Nobu
04. 开工了!
05. 完美的代价
06. 我的五星级零嘴
07. 白松露飨宴
08. 前进马来西亚
09. 豪气女大厨
10. 进入热厨
11. 粗话训练班
12. 神鬼交锋
13. 大厨的养成
14. 心血换来的晚餐
15. Beo 有机厨房
16. 哈台帮厨师
17. 开餐厅不容易!
18. 员工餐
19. 点心师傅
20. 好景不长
Ⅲ.饮食杂文
01. 凭感觉做菜
02. 细火慢炖
03. 酱料见真章
04. Zest
05. Confit
06. 川味
07. Chili 烹饪大赛
08. 铸铁锅
09. 层次鲜明的越南小吃
10. 海上厨房游
11. 婆婆的营养主义
12. 爱莉丝的美味革命
13. 厨房里的贝多芬
14. Fusion 何去何从?
15. 米其林标准
《MATLABR2016a通信系统仿真》内容简介:本书以MATLABR2016a为平台,以应用建模仿真为导线,通过专业技术与实例相结合的形式,详细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第1卷)》内容简介:社会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和进步贯穿于社会科学发展的全部历
《鲁迅杂文集》精选了四十多篇语言犀利且富于战斗性的杂文,以愤激地呐喊,唤醒沉睡在迷茫中的人们,激励人们勇敢地站出来,破除
本书系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六十年代初的游学随笔,原作在日本曾连续再版十六次。全书分《离别日本》、《指挥比赛》、《丹谷
《坚毅力:打造自驱型奋斗的内核》内容简介:在漫长而艰难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磨难。有的人意志
《汉代经学与文论(精)》内容简介:两汉是经学昌明与极盛时代,因此探讨汉代经学与其他学术门类包括文学的关系,渐渐成为交叉研究
鲁迅亲手编定的文集,从最早的《热风》到最后的《且介亭杂文二集》,以及《两地书》,共计十五种,一律按照初版本原貌收入。书中
《越国之殇》内容简介:西汉初年,曾盛极一时、威震万里边陲的南越国在西汉版图上消失了。但是,令后人格外关切和念念不忘的是,南
《中国IT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7)》内容简介:本书主要围绕国内IT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讨论,旨在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全
《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内容简介:本书以通俗的语言讲解了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系统的构成;以及它们如何预防和清楚病毒、细菌
鲁迅的历史价值,可以从两个层面认识。首先,从文化、思想史层面而言,鲁迅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初由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出
《教育:我们身边的故事》内容简介:本书呈现的是当下教育的大众记忆。十多年来中国教育的资本化趋势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和社会问题
《我们心中的怕和爱》是一本回信集子,内容也多是诉说情感遭际、生活烦恼,还有一些对人生价值的探讨。水木丁的回信,敦厚却有风
《鲁迅自传》内容有:壹儿时故乡、我的第一个师父、我的种痘九、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儿时杂忆、父亲的病
《洛克菲勒信札》内容简介:《洛克菲勒信札》是约翰·D·洛克菲勒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的私人信札的汇编,这些信札是洛
《一转念:用经济学思考》内容简介:美国有一档帮助穷人的电视节目,选定一户穷人家,一周内为他们建栋崭新的漂亮房子,全新的家具
《茅台创造力:驱动创新的力量》内容简介:70多年前,茅台在物资较为匮乏的年代,踏上“苦心经营”的创业征途。历经时代更迭,茅台
《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情境写作》内容简介:本书以提高学生的日常应用文写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应用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根据
關於書寫與影像,在視聽材料上就地實踐既是考古學,也是系譜學的思想運動屬於自身的在地與共時思考。楊凱麟最新論著《書寫與影像
《图说红色家书》内容简介:本书共收录45个家庭60封家书,家书的作者都是中共党员和追求进步的人士,既包括陶铸、邓子恢、滕代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