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院到厨房、不求学位只求美味
作者与你分享专业厨房背后的秘密
在厨房发现广袤的田野,以食艺色香写照众生面相。
这不仅是一本记录厨艺学校和餐饮生活的书,更是一本蕴涵着人类学思想的生活小品。
入围2010台北国际书展“书展大奖”
作家梁文道、蔡珠儿、韩良忆、叶怡兰等人满足推荐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作者放弃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转战厨房!
为读者讲述专业厨房里不为人知的秘密与乐趣
听,台湾料理人说厨房的故事!
推荐序│
1.一个写手拖稿的告白│徐仲
2.一名台湾人类学家的香港厨房课│梁文道
3.听,台湾料理人说故事│叶怡兰
4.学院之外:一场满溢香味的知识飨宴│张铁志
5.大补帖│蔡珠儿
6.谁在厨房写手记……│黎俞君
自序│
从学院到厨房
Ⅰ.厨艺学校
01. 第一堂课
02. 派皮大有学问
03. 干洗店里学烹饪
04. 刀工训练
05. 食鸡的文明
06. 烈酒一定要喝完
07. 屠宰课
08. 饼干的意义
09. 面包疯子
10. 三星初体验
11. 厨房里的派对
12. 道地意大利
13. 高贵的椭圆形
14. 一碗清汤
15. 厨房里流行什么?
16. 名厨的教诲
17. 中菜速成班
18. 鸭子与小老鼠
19. 毕业考
20. 小厨师戴高帽
Ⅱ.餐厅实习
01. 新手找工作
02. 从基层做起
03. 遇见Nobu
04. 开工了!
05. 完美的代价
06. 我的五星级零嘴
07. 白松露飨宴
08. 前进马来西亚
09. 豪气女大厨
10. 进入热厨
11. 粗话训练班
12. 神鬼交锋
13. 大厨的养成
14. 心血换来的晚餐
15. Beo 有机厨房
16. 哈台帮厨师
17. 开餐厅不容易!
18. 员工餐
19. 点心师傅
20. 好景不长
Ⅲ.饮食杂文
01. 凭感觉做菜
02. 细火慢炖
03. 酱料见真章
04. Zest
05. Confit
06. 川味
07. Chili 烹饪大赛
08. 铸铁锅
09. 层次鲜明的越南小吃
10. 海上厨房游
11. 婆婆的营养主义
12. 爱莉丝的美味革命
13. 厨房里的贝多芬
14. Fusion 何去何从?
15. 米其林标准
周国平是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种,其中《人与永恒》是他最受读者欢迎,也是他最喜欢的一本书。这本书
《全科医学临床思维与实践技能》内容简介:在中国,建立全科医师制度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全科医生在其中担任着
《陈云手迹故事》内容简介: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手迹主要反映陈云在1949年以前的革命生涯包括他在商务印书馆当学徒、走上
《热风》收作者1918年至1924年所作杂文四十一篇。1925年11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十版次。鲁迅在《新青年》的《随
“名典书坊”着眼现代大家传世篇什,遴选最具阅读价值也最具人文承载之艺术精品,以作家个人各体创作为单册,拟将陆续分辑推出。
《爱我人民爱我军》内容简介:本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部署要求,全力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并将国防建设进行全
《纸墨寿于金石》由韦泱著。如果说《人与书,渐已老》是他的书话处女秀,《跟韦泱淘书去》显得有点琐碎,那么这部就取得了令人可
《经济法(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为适应我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因此,本书在内容和体例上
《半亩荷塘留清梦》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46篇经典散文。这些散文在内容上或是写亲友间的交往、家庭里的琐事,或是写真
《米芾研究》内容简介:本书研究米芾身世、文学、书画、学术著作,是迄今关于米芾研究取得的最为全面而深刻的学术成果,综合运用了
《陈忠实散文》内容简介:《陈忠实散文》是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点丛书“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中的一种。本书精选陈忠实经典散文五
《比竹小品》是新星出版社总编辑、周作人研究专家止庵的个人随笔集,收录作品26篇。这些作品有的是人物研究文,如《鲁迅的另一面
这里入选作品的七十四位作家,和他们的一百二十一篇文章,为一九一九――一九四九这三十年间的北平历史风云作了侧面的描述,既可
探险家把新大陆都发现完了,现代人只能往内心去挖掘探索。载体也不再是帆船、马和飞机;而是爱、书信和梦。一样的是,都需要勇气
余杰,一九七三年十月生于四川成都。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硕士。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会员、理事。一九九八年,在北大求学期间出
《大实话:历史与现在》是作者最新的历史观察与时评文章集,张鸣写史,总能把历史堆里那些已经被遗忘的事件诙谐地表达出来,原滋原
著名作家池莉历时5年最新长篇叙事散文,深情讲述与女儿24年共同成长经历,一部饱含母女深情的大爱之作,继《目送》后,又一部跨两
《谁“拆”了我的汽车:透视底盘构造与原理》内容简介:《谁“拆”了我的汽车:透视底盘构造与原理》是“刘总监解车热线书系”之一
至少我们这代人,没有创造出什么值得后辈阅读的中文。你要是听茅于轼、吴敬琏们用“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能变富”、“效率优
報章時裝專欄重新編匯結集,從幾十萬的錦衣到幾百元的街頭時裝,由本地設計到國際品牌,自設計師的風格說到時裝店的服務,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