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铭,广东惠阳人,一九三四年生于香港。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一九六一年赴美,一九六六年获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受聘威斯康辛大学比较文学系。一九六八年回港,任教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英文系。三年后,应新加坡大学英文系之邀,出任高级讲师。后又辗转回美,定居于威州Madison,为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现为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讲座教授、中文系主任。
吃马铃薯的日子》不是自传文学,但既然涉及我个人一些经历,总可算作自传文字。我记下这段生平的用心,是为了励志。当然,今天香港的社会环境,与五十年代是云泥之别。但我相信,即使今天大部份香港青年在求学、就业和生活都有改善,总还有一些人是个例外。《吃马铃薯的日子》,也就是为了这一类没有享受到父母或社会福荫的人。
书中的《童年杂忆》,成于八十年代,却可看作《吃马铃薯的日子》的前身。抚今追昔,吃马铃薯的日子,比起童年那段岁月来,并不算是什折磨。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栉风沐雨、旰食宵衣,也是值得的。
我想香港一定有不少与我童年经验相似的孩子。我希望他们看了本书,也会像我当年的决心一样:咬牙,挣下去
黑土红心 本书特色 “黑土地”系列真是一部力作!竟在文学城网站掀起一股“黑风”!篇篇上文学城书架,篇篇轰动!——自砚自语精彩、有趣!我同样经历过,但没有你的文采...
七绝名诗一百首赏析丛书边塞军旅 内容简介 “边塞军旅”,中国古代战争不断,边塞硝烟时起,这些诗真实地记录了历代战争中戍卒的心声,将军的雄威,边关的神圣,征妇的思...
当下最受争议的诗人,在写作圈内被誉为天才,却遭到大众集体狂欢般地嘲讽:“这也叫诗?”“诗可以这样写?”“这样的诗我一天可
在别处-《小小说选刊》: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剪影 本书特色 由《小小说选刊》选编的十年选系列,是从全国各地十年间发表的小小说中精选出来的,旨在检阅一个时期内小小...
记忆与印象 本书特色 《记忆与印象》一书并不厚,只有十来万字,但书中有许多精彩的人生故事,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的讲述传达出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验与独到感受。这...
毛泽东名联趣话 本书特色 本书分妙对篇、题赠篇、哀挽篇、题词篇、引联篇、集联篇、书联篇、赏联篇以及怀念篇九篇,记录了毛泽东少年时期便赏联、作联、答联、书联,...
左手历史右手现实 本书特色 这里有*酣畅的文字、*勇敢的呐喊、*精粹的传承、*真挚的情感、*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坚持……在这个纷扰多变的年代,我们选择读书悟道,...
逐步 本书特色 一步、两步、三步、逐步。作者一格的脚步从她生长的土地出发,踏上浓墨重彩的欧洲,抵达热烈纯净的非洲,她在意想之中的纽约落脚,打出其不意的东京路过,...
雨季不再来 本书特色 ★三毛——华文世界里的传奇女子,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此篇是三毛*受欢迎的作品,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封面由台湾著名设计师聂永真倾情设计...
芙蓉空老蜀江花——品读薛涛诗歌背后的人生故事 本书特色 薛涛是唐代女诗人,字洪度,祖籍长安,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被称为“大唐女校书”,后人又把她与李冶、鱼玄...
晚清六大家词选 本书特色 《晚清六大家词选》(校注马兴荣、朱惠国)辑录了同光年间王鹏运、文廷式、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王国维六位比较有成就、有影响的词人的24...
(精)詹锳全集(全6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中国文学史专家袁行霈先生题签,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全集收入《文心雕龙义证》《<文心雕龙〉的风格学》《刘勰与...
全译本精装:你应该阅读的 中国名家经典散文 本书特色 好的经典散文,应该像一杯好茶,看着舒雅,品之润心。泡在杯里,茶叶慢慢地舒展开来,犹如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姿...
菊花的幽香 本书特色 丛书尽数收入《北京文学》55年来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之精华,不少为绝版或者首次结集出版社,代表了当代文学创作的*高水平。赏析指南·...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2023修订版)》内容简介:“人并非通过扩延时间达到不死,而是通过分解时间获得永生。”村上春树就是那种作
现代散文-梁遇春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丛书之《梁遇春散文选集》分册,精选了梁遇春的十八篇散文作品,如《论麻雀及扑克》、《滑稽和愁闷》、《天真与经验》、《又是...
海上劳工-雨果文集-第七卷 小说卷 本书特色 《海上劳工(精)》是雨果流亡海岛期间创作的一部重要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吉利亚特对船主利蒂埃利的侄女戴吕施特深沉纯...
虽然不相见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行者与友人、孩子的真实信笺这是一首人与人之间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这是一本让人回归纯真、回归童真的疗愈之书 书中收录多多书信40余篇,...
族长的秋天 本书特色 《族长的秋天》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文学成就*高的杰作,它将《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作品浓缩在其中,将魔幻现实主义发挥到...
口号万岁 内容简介 本书一如往昔,透着“孔氏幽默”,较于“47楼”语言辛辣少了些,但思想更进了一层,让读者深思多了些。《口号万岁》在讲“口号”的问题,但让每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