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入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不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一九二五年十月在北京
序言 林非/001
藤野先生 鲁迅/001
我的母亲 邹韬奋/006
一个人在途上 郁达夫/010
背影 朱自清/015
赠李唯建 庐隐/017
墓畔哀歌 石评梅/019
奠六弟 台静农/023
怀念萧珊 巴金/025
老哥哥 臧克家/036
苏州拾梦记 柯灵/040
祖父 萧红/044
赋得永久的悔 季羡林/049
我的嫂子 李辉英/054
亡人逸事 孙犁/058
祭马思聪文 徐迟/062
外祖父的白胡须 琦君/065
阳光 林海音/069
梦里依稀慈母泪 秦牧/072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077
妻颂 丁耶/080
绵绵土 牛汉/085
父亲 新凤霞/087
哭小弟 宗璞/090
离别 林非/095
我吻女儿的前额 阎纲/098
小小的篝火 潘旭澜/103
凝视孙犁 从维熙/106
乡情三味 石英/110
碗花糕 王充闾/113
人间重晚晴 肖凤/120
与相爱的人共赴天涯 范曾/125
嫂镜 王宗仁/130
母亲的河 尧山壁/135
晶莹的泪滴 陈忠实/140
土地梦 周同宾/145
那一脉蓝色山梁 梅洁/153
云姑 董桥/158
八月的故乡——你好 郭保林/161
姐姐 路遥/163
母子 薛尔康/174
摇曳秋风遗念长 孙晓玲/179
祭父 贾平凹/188
想爱你到老 胡发云/196
耳光 杜卫东/205
轮回 孙建平/208
养母 杨新雨/215
悠悠心会 韩小蕙/219
凝眸 斯妤/224
儿子 何立伟/226
卖白菜 莫言/229
父亲 素素/233
人生麦茬地 张炜/238
情感的秘地 丁建元/242
爱情的守望 蔡桂林/246
不要吵他 烈娃/254
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 李汉荣/264
针 鲍尔吉·原野/270
去看母亲 李登建/272
从俗如流 朱寿桐/275
寸断柔肠 冯秋子/280
四姑 苇岸/288
一次没有表白的爱 朱鸿/291
悠悠长旅妈妈伴我走 丁亚平/302
母亲的阳台 彭程/305
生命打开的窗口 熊育群/308
他乡望月 陈瑞琳/316
大姐 高维生/320
皑如山上雪 张清华/324
与姐姐永别 王兆胜/329
悼三姨夫 迟子建/335
一对沉默寡言人 吴鸿/338
我不认识你,但我记得你 张国龙/340
王兆胜,男,1963年生,山东蓬莱人。1982年至1989年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已出版著作《林语堂的文化情怀》、《闲话林语堂》、《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真诚与自由——20世纪中国散文精神》、《逍遥的境界》等9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在《光明日报》、《美文》、《散文海外版》等刊物发表散文随笔80多篇。另外,还编著出版了《20世纪中国文化论争》、《百年中国性灵散文》和《享受健康》等多种文化和散文选本。曾获首届冰心散文理论奖。
神话与诗-世纪文库 内容简介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
《剧说》疏证-古代曲学名著疏证 本书特色 焦循的著作,较重要的有《雕菰楼易学三书》、《雕菰集》、《孟子正义》、《易学籥录》、《六经补疏》、《里堂学算记》、《古文...
清六大家--恽寿平 内容简介 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表达观念与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世界各民族的绘画,由于其历史背景各异,美学观念的...
太平狗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了《太平狗》;《吼秋》;《火烧云》;《牧歌》;《神鹫》;《豹子*后的舞蹈》;《松鸦为什么鸣叫》等小说作品。太平狗 目录 太平狗吼秋火烧...
写小说的艺术 本书特色 《写小说的艺术》是小说家、东英吉利大学艺术硕士创意写作方向主任安德鲁考恩撰写的写作指南。这本书以细腻、亲切的视角,提供了极富实用性的创作...
喜濑川一向以当写真模特儿为目标,终于,上天给了他一个机会,摄影师佐伯要他做摄影对象,但提出的条件是竟然是:肉体交易!忠厚的喜
新文化与新文学:基于晚明至五四时期的文学文化转型研究 本书特色 郭长保编写的这本《新文化与新文学——基于晚明至五四时期的文学文化转型研究》试图从传统文人意识消解...
莫言了不起-文学海洋里的鲸鱼 本书特色 1、刘再复与莫言的交往算是文坛一段佳话,多年前,刘再复即大力推崇莫言的作品,本书所收录的刘再复1997年撰写的评价莫言的...
旧诗新话-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自从汉代以后,文言和白话分歧:文言虽然被那些贵族们,认为正统文学底工具;而白话却也不甘雌伏,时时昂起头来,侵入文学底领域中...
中国民俗研究史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阐述的是中国当代民俗研究发展的历史,依据大量**手资料、文献、实物、图片的生动文本为创作,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例严谨、立论公...
词学抉微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词体美感的特殊品质应是词学研究的核心所在。作者通过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宏观考察,确定了词体美感在其中的独特位置。同时在与康德美学的会通...
哈耶克的自由理论,为西方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自由主义论述之一。哈耶克溯源于古典自由主义之自由概念,并根据现代知识发展,重建自
中古文史丛稿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对古代文学、史学研究的理论文章涉及地域、家族等因素和学术、文艺的关系等领域,文章有:略论南朝学术文艺的地域差别,关中地区与汉代文...
回望教育基础理论 内容简介 收入《当代中国教育家文库(陈桂生卷)·回望教育基础理论:教育的再认识》中的文章,大体上未越出“教育基础理论”范围。其中至少一半文章,...
中外名歌经典-(文化生活篇) 目录 出版说明中国部分在那遥远的地方新疆好茉莉花难忘今宵绣红旗雁南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月之故乡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前门情思——大碗茶故乡...
幼なじみのタケと“物"でも“人間"でも“好きなモノ"は何でも共有してきた拾(ひろい)。その拾の好意にずっと応えてきたタケ。拾に
文心雕龙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图社推出的大型系列丛书《民国期刊资料分类汇编》中的一种,收入民国期刊中有关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研究的文章近六十篇,包括书评、序、跋...
中国养植文化: 图文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生活文化”丛书中的《中国养值文化》分册,该书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及详尽的文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悠久而丰富多彩的传统...
品读西学-你不可不读的西方文学故事 本书特色 《你不可不读的西方文学故事》:从众神居住地奥林匹斯山到特洛伊的木马,从古希腊的戏剧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曙光,从浪漫主...
本书以钱基博、钱孙卿以及他们的后辈钱钟书、钱钟韩等为主要人物,表现这个大家族在传统国学与科学的影响下,文理工各科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