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由来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中国是行不
通的。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也就必然选择了根
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
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题的提出及其初步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确立的历史启示
第二章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
■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问题的提出及中共中央的*初设想
■斯大林:“我想你们可以在19j4年搞选举和宪法。我认
为这样作,对你们是有利的。”斯大林三次建议尽快召
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
■基于对国内形势的深刻把握和对国际局势的准确判断
195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尽快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宪法
■确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法律程序。中国共产党的
倡议得到了广泛响应
■针对疑虑毛泽东、周恩来耐心做解释工作
■原定于1953年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了以毛泽
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和以周恩来为主席的选举法
起草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推迟召开
第三章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上)
——选举法的制定和**次普选运动
■选举法的制定及按照选举法进行的选举,是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建立的前提。周恩来反复阐述选举法的方针原则
■邓小平详说选举法,成立了以刘少奇为主席的选举委员会
■普选使新中国**次人口普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新中国有六万万人口
■全民投票与中国历史上**次规模空前的普选运动
■与现在不同的是,各省、市、县都不在本届人民代表大
会首次会议上选举本级人民政府,选举产生了1226名
全国人大代表
■“毛主席,我选举了您!”
■147名女代表
■独一无二的全国人大代表
第四章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下)
——共和国**部宪法的起草与制定
■宪法的由来和宪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从党的主席到一般老百姓
都要按照它做,将来我不当国家主席了,谁当也要按照
它做,这个规矩要立好。”
■宪法草案初稿的指导思想和特点
一毛泽东对宪法的起草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是字斟句酌,
改了又改,批语也写了不少
■“宪草要简单、明了”
■“前后总算起来,恐怕有一二十个稿子了”,“总之,是
反复研究不厌其详”
■“这个宪法草案看样子是很得人心的”,毛泽东详说宪
法草案
■“搞宪法是搞科学”,毛泽东坚持删掉宪法草案中“中华
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的条文
■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参加了宪法草案大讨论
■宪法起草委员会对宪法草案再作重要修改,没有采纳增
加规定我国疆域的条文的意见
■毛泽东指出:宪法不是天衣无缝的,总是会有缺点的。
在大会召开的前一天对宪法草案作再次修改
一学习借鉴一切对人民有利的制宪经验
■毛泽东说:我们多数只好服从他们少数——宪法起草中
的四位顾问
■毛泽东的三大秘书与宪法的起草
第五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的召开(上)
——大会的开幕和共和国**部宪法的诞生
■大会召开日期的确立和公布,周恩来亲自过问大会的警
卫和交通问题
■从9月1日起,代表开始报到。在大会正式开幕前,代
表们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讨论
■大会开幕,毛泽东用诗一样的语言致开幕词。会前,毛
泽东不打算在开幕式上讲话,张治中将军力谏
■刘少奇受托作报告
■“这部人民的宪法是我国人民幸福的保证书”,人大代表
对宪法草案的讨论和修改
■庄严激动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宪法的诞生
■共和国**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其他5个重要组织法的诞生
第六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的召开(中)
——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
一开国5年话总理
一周恩来“搬兵”胡乔木
■新中国**个政府工作报告
第七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的召开(下)
——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产生
■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候选名单的酝酿及对民主人士的适当
安排
■“六亿人民,一个心愿”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高人民法院院长、*高人
民检察院检察长和国务院总理的产生
■国务院、国防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产生
■这次人事上的重大变化是,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民主人
士不再担任国家副主席和国务院副总理,而集中到全国
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府,仍是统一战线的
政府
■会议圆满闭幕
第八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对中国政治制度的
影响
■原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职权大部分划归全国人大及
其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制度的设立
■国务院和此前的政务院不但名称不同,其性质和地位也
有很大的不同,国家行政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
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第九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完善
■活跃的初创阶段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成为一项经常性
制度
■遭遇曲折的1957年至1966年,人民代表大会难以按期
召开
■遭受严重破坏的“文化大革命”十年。但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根基仍然存在
■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
和进一步完善发展
附录1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召开大事记
附录2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附录3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主席团及秘书长名单
附录4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国家主席、副主席名单
附录5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
秘书长、委员名单
附录6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名单
后记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全实录是根据现在能看到的资料,参阅目前公开出版的相关书籍,力图对**届全国人大**次会议进行全方位介绍和研究的一个初步成果。
中国制度面对面(2020理论热点面对面) 本书特色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 本书特色 本书追述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被以往的史学家所忽略的社会群体——自由职业者群体——在二十...
北魏孝文帝以后北朝官僚管理制度研究 目录 前 言 **章 孝文帝以后北朝官僚的考课制度 **节 孝文帝时期的考课制度建设及考课实践 1. 考课制度建设 2. 考...
国殇 本书特色 日军在中国土地上*为疯狂的战略进攻阶段,是“九·一八”至武汉会战结束这一时期。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承担着正面战场作战,承受着*大压力。长城抗战、卢...
云山大碰撞-第一次战役战事报告 本书特色 半个多世纪前,中国人民结束了近代以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噩梦,开始建设一个崭新的国家。但是就在此时,战争降临到了与中国...
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本书特色 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集了七千多名县委书记以上干部参加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史称“七千...
战国策 本书特色 ★《战国策》全部浏览一遍,可益神智,且助文采也。——梁启超★秦汉的政论散文、汉代的辞赋,都受到((战国策))辞采华丽、铺排夸张的风格的影响;司...
儒家政治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内容简介 傅永聚、任怀国编著的这本《儒家政治理论及其现代价值》以十二章篇幅,论述了以孔、孟、荀为核心的儒家政治理论,具体包括:...
《人才测评:识别高潜人才,提升用人效能》内容简介:企业正式用人之前,需要对人才进行全面、综合的测评。《人才测评,识别高潜人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本书特色 《邓小平文选》(第2卷)(精装)邓小平同志一九七七年以后的言论,反映了他在推动和指导全党进行拨乱反正、实现伟大历史转变的过程中,在...
妓女与文人 本书特色 古代妓女们是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士大夫和妓女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日本著名汉学家斋藤茂根据现存的零星资料,以及诗歌、故事等文...
傅立叶选集:第三卷 本书特色 傅立叶是法国大思想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位卓越的讽刺作家在他的学说中不但贯穿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分析和尖锐批判,而且还包...
《决胜“希望之星”(初级)》内容简介:本书是2018年度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小学组、初中组的比赛实录的内容概述与
列奥·施特劳斯,被认为是20世纪极其深刻的思想家。他对经典文本的细致阅读与阐释方法,构成了20世纪解释学的一个重要发展,其代表作主要有《迫害与写作艺术》、《城邦...
解放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这一影响至今在世界各地仍随时可见。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书系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特推...
2015-公共危机管理典型案例 本书特色 《公共危机管理典型案例·2015/中浦院书系·研究报告系列》精心挑选了2015年中外10个...
美国建国以后,经过一个多世纪,到19世纪末已经由殖民地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再经过半个多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跃成为经济、科技、军事实力领先的超级...
中国式民主 本书特色 什么是民主?中国式民主的内涵式什么?从党内民主、法治民主、基层民主、协商民主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民主政治迈出了怎样的新步伐?“中国民主”...
转型之路-转型时期构建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本书特色 张秀中编著的《转型之路——转型时期构建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主要从探索建立符合广大农民工基本生...
“黑死神”是德国士兵给苏联伊尔-2型强击机起的绰号;这种外形凶悍、皮实坚固的飞机是卫国战争中苏联空军的核心打击力量,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