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由来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中国是行不
通的。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也就必然选择了根
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
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题的提出及其初步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确立的历史启示
第二章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
■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问题的提出及中共中央的*初设想
■斯大林:“我想你们可以在19j4年搞选举和宪法。我认
为这样作,对你们是有利的。”斯大林三次建议尽快召
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
■基于对国内形势的深刻把握和对国际局势的准确判断
195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尽快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宪法
■确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法律程序。中国共产党的
倡议得到了广泛响应
■针对疑虑毛泽东、周恩来耐心做解释工作
■原定于1953年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了以毛泽
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和以周恩来为主席的选举法
起草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推迟召开
第三章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上)
——选举法的制定和**次普选运动
■选举法的制定及按照选举法进行的选举,是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建立的前提。周恩来反复阐述选举法的方针原则
■邓小平详说选举法,成立了以刘少奇为主席的选举委员会
■普选使新中国**次人口普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新中国有六万万人口
■全民投票与中国历史上**次规模空前的普选运动
■与现在不同的是,各省、市、县都不在本届人民代表大
会首次会议上选举本级人民政府,选举产生了1226名
全国人大代表
■“毛主席,我选举了您!”
■147名女代表
■独一无二的全国人大代表
第四章 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下)
——共和国**部宪法的起草与制定
■宪法的由来和宪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从党的主席到一般老百姓
都要按照它做,将来我不当国家主席了,谁当也要按照
它做,这个规矩要立好。”
■宪法草案初稿的指导思想和特点
一毛泽东对宪法的起草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是字斟句酌,
改了又改,批语也写了不少
■“宪草要简单、明了”
■“前后总算起来,恐怕有一二十个稿子了”,“总之,是
反复研究不厌其详”
■“这个宪法草案看样子是很得人心的”,毛泽东详说宪
法草案
■“搞宪法是搞科学”,毛泽东坚持删掉宪法草案中“中华
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的条文
■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参加了宪法草案大讨论
■宪法起草委员会对宪法草案再作重要修改,没有采纳增
加规定我国疆域的条文的意见
■毛泽东指出:宪法不是天衣无缝的,总是会有缺点的。
在大会召开的前一天对宪法草案作再次修改
一学习借鉴一切对人民有利的制宪经验
■毛泽东说:我们多数只好服从他们少数——宪法起草中
的四位顾问
■毛泽东的三大秘书与宪法的起草
第五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的召开(上)
——大会的开幕和共和国**部宪法的诞生
■大会召开日期的确立和公布,周恩来亲自过问大会的警
卫和交通问题
■从9月1日起,代表开始报到。在大会正式开幕前,代
表们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讨论
■大会开幕,毛泽东用诗一样的语言致开幕词。会前,毛
泽东不打算在开幕式上讲话,张治中将军力谏
■刘少奇受托作报告
■“这部人民的宪法是我国人民幸福的保证书”,人大代表
对宪法草案的讨论和修改
■庄严激动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宪法的诞生
■共和国**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其他5个重要组织法的诞生
第六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的召开(中)
——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
一开国5年话总理
一周恩来“搬兵”胡乔木
■新中国**个政府工作报告
第七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的召开(下)
——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产生
■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候选名单的酝酿及对民主人士的适当
安排
■“六亿人民,一个心愿”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高人民法院院长、*高人
民检察院检察长和国务院总理的产生
■国务院、国防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产生
■这次人事上的重大变化是,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民主人
士不再担任国家副主席和国务院副总理,而集中到全国
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府,仍是统一战线的
政府
■会议圆满闭幕
第八章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对中国政治制度的
影响
■原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职权大部分划归全国人大及
其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制度的设立
■国务院和此前的政务院不但名称不同,其性质和地位也
有很大的不同,国家行政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
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第九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完善
■活跃的初创阶段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成为一项经常性
制度
■遭遇曲折的1957年至1966年,人民代表大会难以按期
召开
■遭受严重破坏的“文化大革命”十年。但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根基仍然存在
■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
和进一步完善发展
附录1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召开大事记
附录2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附录3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主席团及秘书长名单
附录4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国家主席、副主席名单
附录5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
秘书长、委员名单
附录6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名单
后记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全实录是根据现在能看到的资料,参阅目前公开出版的相关书籍,力图对**届全国人大**次会议进行全方位介绍和研究的一个初步成果。
日本地方自治 目录 **编 制度论**章 自治体与地方自治制度**节 自治体是什么?第二节 为什么要地方自治?第三节 地方自治制度的多样性专栏 天川模型第二章 ...
周 濂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专攻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著有《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陈 伟 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副教...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5版)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不仅包括世界政治、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三个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涉及地理、历史、民族、宗教、...
党支部工作手册(第4版)/组织工作基本丛书.工作手册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对党支部的性质、任务和职责...
作品目录《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册)》 增订版弁言 凡例 绪论 第一编 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创造时期 第一
中法建交纪实-破冰在1964 本书特色 1964年的中法建交,被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而震撼世界。本书以独特细腻的笔触着力刻画了...
民贵泰山-山东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与思考 本书特色 本书选编了吴官正同志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期间的部分讲话、谈话、文章、书信和批示,大多数篇目是**...
浴血长空:中国空军抗日战史 本书特色 一个民族的抗争,整个世界的胜利!一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人们总会把目光投向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岂不知在反抗法西斯的战...
《温故(二十七)》内容简介:2013年推出的第四辑《温故》, “影像”专栏刊出了1904—1905年日俄战争(历史上的第零次世界大战)法
西北解放战争纪实 内容简介 西北解放战场上,国共双方兵力悬殊。人民解放军保卫延安,转战陕北,三战三捷;激战沙家店,宜川大捷;血战兰州城,挺进青海、宁夏、进军新疆...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军、德军两军军服与徽章。不仅体现了欧洲历史文化,特别是军事历史文化传统的共性特征,而且也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本书特色 1793年时的中国1793年,正值乾隆后期,帝国国土面积达1380余万平方公里。其疆域,西至今巴尔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及...
美国人到底相信什么 本书特色 《美国人到底相信什么》是对美国宗教主流发展趋势的一个令人震惊的写照。全书分四个部分,分别从信教人群、宗教信仰及实践、宗教信仰的形式...
特别辩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辩护纪实 本书特色 本书意在留下律师为林、江集团案主犯辩护的历史资料,所以只写了庭审姚文元、陈伯达、吴法宪、李作鹏、江腾...
权威的理由-中西政治思想与正当性观念 本书特色 支配与服从是任何一种政治秩序的基本问题,而“权威”这一概念构成了支配与服从关系的核心。...
伊斯兰国简论 本书特色2014年,“伊斯兰国”横空出世,攻城掠地,悍然宣布成立哈里发国。 2015年,“伊斯兰国”对中国宣战。 我们听说过“伊斯兰国”,多半是因...
《练习曲》内容简介:《练习曲》是女诗人陆少平的第四部诗集。诗集收入她的近作近百首,这些诗作以日常生活为宏大的叙事和抒情背景
右翼民粹主义政客的每一次“露面”都是虚伪的“表演”,他们英俊幽默,却带来“恐惧”。通过政治表演和话语建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成功制造出欧洲社会问题的“替罪羊”。而...
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1944桂柳会战桂柳大撤退影像全纪录 本书特色 就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一年——1944年,就在走过七年的艰苦抗战...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内容简介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