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序
引言
**章鲁迅研究的奠基期(1913~1928)
第二章鲁迅研究的形成期(1929~1949)
**节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鲁迅研究
第二节三四十年代人生艺术派的鲁迅研究
第三节三四十年代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鲁迅研究
第三章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研究(1949~1976)
**节1949年以后的文化整合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精神启蒙派鲁迅研究的衰落
第三节5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务实派鲁迅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派与鲁迅研究
第五节1949~1976年业务派的鲁迅研究
第六节“文化大革命”中的鲁迅研究
第四章新时期的鲁迅研究(1976~1989)
**节马克思主义政治派的分化与重组
第二节新时期业务派的鲁迅研究
第三节新时期启蒙派的鲁迅研究
第四节新时期人生哲学派的鲁迅研究
第五节新时期的先锋派鲁迅研究
第六节三四十年代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鲁迅观的复活
初版后记
附录
我和鲁迅研究
学界三魂
我看中国的鲁迅研究
再版后记
在黑暗势力面前,他恶魔般地矗立着;在人民大众面前,他忠实如牛。他就是鲁迅,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良知,而被誉为“民族魂”。在他五十六年的战斗生涯中,他的创作达三百万字,译文约二百五十万字,显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实绩,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珍品。本书为“而已丛书”之一,拟简略考察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考察中国鲁迅研究历史演变的轨迹,并对它的前景作概略性的预测。本书把至今的鲁迅研究分为四个大的历史时期:从开始到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为**时期,这一时期可以称为中国鲁迅研究的奠基期。从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第二时期,这一时期是鲁迅研究的形成期。从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三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大陆鲁迅研究的毛泽东思想学派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从“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为第四时期,这是新时期的鲁迅研究。并对各个时期的研究格局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李长之与鲁迅作品的交流是在鲁迅作品的抒情性上达成的。李长之说:
“鲁迅的笔是抒情的,大凡他抒情的文章特别好。”假若说左翼马克思主义
鲁迅研究学派的理论家是沿着鲁迅对论敌的攻击文字和他的理性论述进入鲁
迅作品的,李长之则是沿着鲁迅作品的抒情性文字进入鲁迅作品的,在这里
,他首先感到的是鲁迅的情感的热流。他像张定璜一样,在鲁迅作品的冷峻
的外貌下,感到的是鲁迅感情的真挚热烈。他说:“鲁迅那种冷冷的,漠不
关心的,从容的笔,却是传达了他那*热烈,*愤慨,*激昂,而同情心到
了极点的感情。”左翼马克思主义鲁迅研究学派的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
阶级斗争”的理论出发,更重视的是鲁迅对敌人的毫不留情面的战斗,而李
长之在人生意义和感情性的特征上,则不能不把左翼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派相
对轻视乃至否定了的人道主义精神放到了鲁迅精神特质的核心地位上来。直
至现在,我们对人道主义这个概念还是有很大争议的,岂不知你只要像李长
之一样主要从普遍的人生意义和情感价值上感受鲁迅作品,你就不能不把人
道主义当做鲁迅作品的*根本的基础。爱,对于人类是唯一一种不需要前提
的自然情感需要,因为只有靠着它,人类才能共同生存在同一个世界上。而
憎则必须是有前提的,人类永远不能承认为憎而憎的合理性,它必须是为了
更深刻的爱,更广大的爱。李长之是因为鲁迅作品的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才
受到深刻的感动,所以他也因此而肯定了鲁迅作品的崇高价值。李长之写道
:“鲁迅的作品可说都是抒情的。别人尽管以为他的东西泼辣、刻毒,但我
以为这正是浓重的人道主义的别一面目,和热泪的一涌而出,只不过隔一层
纸。”李长之重视鲁迅作品的情感性特征,自然也重视它的情感性的独特的
表现形式,他认为鲁迅作品的独特性来源于他的内倾性性格。“这种不爱t
群,,而爱孤独,不喜事,而喜驰骋于思索情绪的生活,就是我们所谓的‘
内倾’的。”“因为陷在情感里,他的生活的重心是内倾的,是偏向于自我
的,于是他不能没有一种寂寞的哀愁。这种哀愁是太习见于他的作品中了;
因为真切,所以这往往是他的作品在艺术上*成功的一点,也是在读者方面
*获得同情的一点。”如上所述,在左翼马克思主义鲁迅研究学派的理论家
那里,鲁迅的孤独、寂寞和悲哀总是当做可以理解和容忍的特征,是在鲁迅
看不到社会出路时的局限性的表现;但在李长之的鲁迅研究里,它则成了鲁
迅作品*具有崇高价值的因素。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评价框架的不同
,使研究对象的意义和价值的呈现方式也是极不相同的。孤独、寂寞、悲哀
这些情感表现只有通过感情性的体验才能够充分评价其意义和价值,仅仅从
旁观者的理智中是无法判断其作用和意义的。“鲁迅的中心思想是生存,所
以他为大多数的就死而焦灼。他的心太切了,他又很锐敏的看到和事实相去
之远。他能不感到寂寞吗?在寂寞里一种不忘求生的呼求和叹息,这就是他
的文艺制作。”在这里,孤独、寂寞、悲哀、痛苦与鲁迅深广的人道主义感
情成了同实异名的东西,因而也不再是鲁迅作品的局限性之所在,而具有了
崇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李长之在分析鲁迅性格和情感特征的基础上,
也概括了它的总体审美特征:
鲁迅对于优美的,带有女性的意味的艺术却是不大热心的。一如他在思
想上之并不圆通一样,在美的鉴赏上并不能兼容。
强烈的情感,和粗暴的力,才是鲁迅所有的。
以上所述,并不是李长之《鲁迅批判》一书的叙述顺序,但我认为它实
际是李长之接受鲁迅作品的思维逻辑。就在这种思维逻辑的作用下,他展开
了对鲁迅作品的更广泛的探讨和更细致的分析。他对鲁迅作品的具体评述也
有很多新颖的见解,但我认为,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对鲁迅小说和鲁迅杂文总
体特征的分析。李长之特别引人注目的一点是,他从人生表现和艺术性的分
析中,对鲁迅杂文做出了崇高的评价,这与那些每当强调文学性便轻视鲁迅
杂文,偏重小说、散文和散文诗的评论家有着根本的不同。
P56-58
王富仁,1941年生,山东高唐人。1967年毕业干山东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山东聊城四中任教多年。1977年考取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2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84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晋升正教授,1992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2月调任汕头大学文学院。现任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1990年到香港大学访学,1997年到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任教,2002年到新加坡讲学。
李煜人生不过一场春花秋月 本书特色 《李煜人生不过一场春花秋月》为《走近宋词品人生》丛书之一,将枯燥无味的“作者生平”、“诗词赏析”、“创作背景”化成生动的故事...
林焕平文集:第三卷(精装) 内容简介 NULL林焕平文集:第三卷(精装) 目录 文学概论**章 文学的本质和任务**节 文学的社会本质第二节 文学的任务第二章 ...
血虻惊魂-驭禽斋2 本书特色 王权与神殿的激烈对抗,步步惊心,稍有不慎就是灰飞烟灭。楚天借势而起,先收狂暴天牛,再战黑蝰龙蛇,凭着天禽九变的无上神通,终在异...
中国散文百家谭-续编-(上中下) 本书特色 《中国散文百家谭(续编)(套装共3册)》是一部理论性、知识性、资料性俱有的大书,全书汇集“五·四”以来,包括台湾、香...
白话文学史:精装典藏本 本书特色 《白话文学史》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胡适以白话文论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里程碑的地位。胡适以全新的思...
金瓶梅妙语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编:上编“语释”,着重以朴学的手段考释字句和文献资料,求真求实,在治学方法上主要表现为对传统的继承;下编“语论”,则在上编扎实考...
Aninspirationalstoryofadventureandbravery,ofayoungwomanlivingaprimitive,nomadicl...
西班牙艺术家曼•阿尔纳斯构想了一个人身羊足的牧神形象加布里埃尔,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一个神话和诗意的世界:亚辛的世界。作为亚辛
批评的支点-当代文学与文学教育 本书特色 毕光明、姜岚所著的《批评的支点--当代文学与文学教育》是一部对当代*前沿的一批实力派作家作品的文学评论集,这些作家包括...
淮河的警告 本书特色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江淮熟,天下足。” 这古老的歌谣不知流传了多少个年代。 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主峰太白顶的淮河,起初不过是轻...
格局: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 本书特色 《格局: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对人们在人生定位、心态、思维模式、职业发展、做人做事、井上理财、生活习惯等方面存...
剑桥美国文学史·第二卷 目录 中文版序致谢序言文学职业化的背景1文学职业化的开端2女性小说和19世纪50年代的文学市场扩张与种族的文学1探索与帝国的建立2边疆与...
秦汉英雄传-10 本书特色 《秦汉英雄传》主要以秦末汉初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为背景,全景再现了刘邦、张良、项羽以及陈胜、吴广等历史人物叱咤风云的业绩和相关的历史事...
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任溶溶系列(套装共3册)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7-10岁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童心永驻的老头儿。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生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
《上海往事》讲述乡下少年唐水生来到大上海,被安排在当红舞女小金宝身边服侍。小金宝是帮会头子唐老爷的情妇,但心中却爱着唐老
诗与思-1 本书特色 《诗与思》是著名诗人于坚主编的一部以“新诗”为主要内容,包罗中外前沿诗作、诗评、诗论的文集。辑录了韩东、欧阳江河、于坚、陈培浩、何小竹、顾...
中国新诗史(1918-1949)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有特色的现代新诗史著作,该书写法独特、史料翔实、见解儿到,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全面地占有、掌握了丰富、准确的...
银翅蝠(精装版讲述蝙蝠冒险经历的扣人心弦的故事) 本书特色 一片恐怖的热带丛林/一座神秘的尖塔;一棵温柔的老树/一个奇异的地下世界;小蝙蝠战胜了巨型食肉蝠/成为...
古代诗歌与文化-中国古典诗词专题解读 本书特色 詹福瑞主编的《古代诗歌与文化——中国古典诗词专题解读》以“诗与音乐”、“诗与棋”、“诗与佛教”、“诗与节令”、“...
少数民族卷-中国诗歌通史 本书特色 《中国诗歌通史》以汉民族诗歌为主体,兼顾历史上各少数民族诗歌,从多民族融合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内在规律。该通史采取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