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序
引言
**章鲁迅研究的奠基期(1913~1928)
第二章鲁迅研究的形成期(1929~1949)
**节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鲁迅研究
第二节三四十年代人生艺术派的鲁迅研究
第三节三四十年代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鲁迅研究
第三章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研究(1949~1976)
**节1949年以后的文化整合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精神启蒙派鲁迅研究的衰落
第三节5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务实派鲁迅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派与鲁迅研究
第五节1949~1976年业务派的鲁迅研究
第六节“文化大革命”中的鲁迅研究
第四章新时期的鲁迅研究(1976~1989)
**节马克思主义政治派的分化与重组
第二节新时期业务派的鲁迅研究
第三节新时期启蒙派的鲁迅研究
第四节新时期人生哲学派的鲁迅研究
第五节新时期的先锋派鲁迅研究
第六节三四十年代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鲁迅观的复活
初版后记
附录
我和鲁迅研究
学界三魂
我看中国的鲁迅研究
再版后记
在黑暗势力面前,他恶魔般地矗立着;在人民大众面前,他忠实如牛。他就是鲁迅,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良知,而被誉为“民族魂”。在他五十六年的战斗生涯中,他的创作达三百万字,译文约二百五十万字,显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实绩,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珍品。本书为“而已丛书”之一,拟简略考察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考察中国鲁迅研究历史演变的轨迹,并对它的前景作概略性的预测。本书把至今的鲁迅研究分为四个大的历史时期:从开始到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为**时期,这一时期可以称为中国鲁迅研究的奠基期。从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第二时期,这一时期是鲁迅研究的形成期。从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三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大陆鲁迅研究的毛泽东思想学派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从“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为第四时期,这是新时期的鲁迅研究。并对各个时期的研究格局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李长之与鲁迅作品的交流是在鲁迅作品的抒情性上达成的。李长之说:
“鲁迅的笔是抒情的,大凡他抒情的文章特别好。”假若说左翼马克思主义
鲁迅研究学派的理论家是沿着鲁迅对论敌的攻击文字和他的理性论述进入鲁
迅作品的,李长之则是沿着鲁迅作品的抒情性文字进入鲁迅作品的,在这里
,他首先感到的是鲁迅的情感的热流。他像张定璜一样,在鲁迅作品的冷峻
的外貌下,感到的是鲁迅感情的真挚热烈。他说:“鲁迅那种冷冷的,漠不
关心的,从容的笔,却是传达了他那*热烈,*愤慨,*激昂,而同情心到
了极点的感情。”左翼马克思主义鲁迅研究学派的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
阶级斗争”的理论出发,更重视的是鲁迅对敌人的毫不留情面的战斗,而李
长之在人生意义和感情性的特征上,则不能不把左翼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派相
对轻视乃至否定了的人道主义精神放到了鲁迅精神特质的核心地位上来。直
至现在,我们对人道主义这个概念还是有很大争议的,岂不知你只要像李长
之一样主要从普遍的人生意义和情感价值上感受鲁迅作品,你就不能不把人
道主义当做鲁迅作品的*根本的基础。爱,对于人类是唯一一种不需要前提
的自然情感需要,因为只有靠着它,人类才能共同生存在同一个世界上。而
憎则必须是有前提的,人类永远不能承认为憎而憎的合理性,它必须是为了
更深刻的爱,更广大的爱。李长之是因为鲁迅作品的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才
受到深刻的感动,所以他也因此而肯定了鲁迅作品的崇高价值。李长之写道
:“鲁迅的作品可说都是抒情的。别人尽管以为他的东西泼辣、刻毒,但我
以为这正是浓重的人道主义的别一面目,和热泪的一涌而出,只不过隔一层
纸。”李长之重视鲁迅作品的情感性特征,自然也重视它的情感性的独特的
表现形式,他认为鲁迅作品的独特性来源于他的内倾性性格。“这种不爱t
群,,而爱孤独,不喜事,而喜驰骋于思索情绪的生活,就是我们所谓的‘
内倾’的。”“因为陷在情感里,他的生活的重心是内倾的,是偏向于自我
的,于是他不能没有一种寂寞的哀愁。这种哀愁是太习见于他的作品中了;
因为真切,所以这往往是他的作品在艺术上*成功的一点,也是在读者方面
*获得同情的一点。”如上所述,在左翼马克思主义鲁迅研究学派的理论家
那里,鲁迅的孤独、寂寞和悲哀总是当做可以理解和容忍的特征,是在鲁迅
看不到社会出路时的局限性的表现;但在李长之的鲁迅研究里,它则成了鲁
迅作品*具有崇高价值的因素。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评价框架的不同
,使研究对象的意义和价值的呈现方式也是极不相同的。孤独、寂寞、悲哀
这些情感表现只有通过感情性的体验才能够充分评价其意义和价值,仅仅从
旁观者的理智中是无法判断其作用和意义的。“鲁迅的中心思想是生存,所
以他为大多数的就死而焦灼。他的心太切了,他又很锐敏的看到和事实相去
之远。他能不感到寂寞吗?在寂寞里一种不忘求生的呼求和叹息,这就是他
的文艺制作。”在这里,孤独、寂寞、悲哀、痛苦与鲁迅深广的人道主义感
情成了同实异名的东西,因而也不再是鲁迅作品的局限性之所在,而具有了
崇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李长之在分析鲁迅性格和情感特征的基础上,
也概括了它的总体审美特征:
鲁迅对于优美的,带有女性的意味的艺术却是不大热心的。一如他在思
想上之并不圆通一样,在美的鉴赏上并不能兼容。
强烈的情感,和粗暴的力,才是鲁迅所有的。
以上所述,并不是李长之《鲁迅批判》一书的叙述顺序,但我认为它实
际是李长之接受鲁迅作品的思维逻辑。就在这种思维逻辑的作用下,他展开
了对鲁迅作品的更广泛的探讨和更细致的分析。他对鲁迅作品的具体评述也
有很多新颖的见解,但我认为,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对鲁迅小说和鲁迅杂文总
体特征的分析。李长之特别引人注目的一点是,他从人生表现和艺术性的分
析中,对鲁迅杂文做出了崇高的评价,这与那些每当强调文学性便轻视鲁迅
杂文,偏重小说、散文和散文诗的评论家有着根本的不同。
P56-58
王富仁,1941年生,山东高唐人。1967年毕业干山东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山东聊城四中任教多年。1977年考取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2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84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晋升正教授,1992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2月调任汕头大学文学院。现任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1990年到香港大学访学,1997年到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任教,2002年到新加坡讲学。
拉封丹寓言诗 目录 译者的话一、知了借粮二、乌鸦受骗三、青蛙比大四、饿狼饱狗五、老鼠请客六、狼吃小羊七、仙鹤报复八、狐狸上当九、橡树倒地十、狼鲠骨头十一、大败狮...
消失的维京人-这是真的 本书特色 《消失的维京人》:*炙手可热的畅销科普书*引人入胜的趣味百科故事*不可思议的大千世界入选英国《卫报》男孩子必读书榜单兰登书屋澳...
西方文论在中国的命运 内容简介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界的主流经历了重大转折,全球化潮流与本土化思潮剧烈冲撞,文化相对主义盛行,西方文化的强权和中国传统...
百变小红帽:一则童话三百年的演变 本书特色 一则看似简单的童话,为何引起文人,艺术家,心理学家,民俗学家,女性主义者,广告人等诸多人们的兴趣,不断地在各种媒体上...
三言二拍传播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三言二拍的传播作为考察对象,探讨三言二拍自明末至晚清的传播情况。具体而言,它主要勾勒了三言二拍的版本流传,分析了其选本现象及...
《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报告(2019)》内容简介:本报告在回顾西部大开发20年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今后一段时期西部地区高质量发
中国新诗学 内容简介 “学术百家丛书”的宗旨是:站在当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沿,通过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中踔厉发越的学术专著,呈现中国与外国学术发展的*新风貌,开掘...
屈原赋注译和简析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今译、注释和简析三部分,将屈原的二十五篇赋全部注译并加上简析。今译部分根据王力的《楚辞韵读》按韵分节,按节今译,并归纳每节大...
明清禁卫军密档 本书特色 明朝皇帝朱元璋、朱棣通过腥风血雨的起义和政变夺取政权,通过心腹内侍统领禁卫军。这些统领大权在握后,有恃无恐.为所欲为,将贪欲的个性发挥...
《你别困在欲望上》内容简介:奴役着我们的并不是生活、财富和权力,而是对于生活、财富和权力的迷恋。欲望一旦失去节制,它就成了
《迟爱》上作者:蓝淋绘画:何何舞LEE,李莫言,法界菁英人士,在逼近四十大关时,费心铺好的路却因支持的政客倒台,一切成空。坐困愁城
青少年素质教育必读.奇智卷:外星人之谜 目录 外星人分类记录一本有关外星人的日记外星人留下的物证外星人基地之谜外星人的求救信号热爱和平的外星人来自外星球的电视节...
经典制造:金庸研究的文化政治 本书特色 该书是围绕着金庸小说的“经典”,化这一主题而展开的。书中首先指出了金庸是如何为其作品制造“经典”的形象,接着对金庸小说在...
汉魏晋五言诗的演变-四种诗歌模式与自我呈现 本书特色 《汉魏晋五言诗的演变:四种诗歌模式与自我呈现》从作品细读中归纳出中国早期五言诗的四种模式,即戏剧、叙述、抒...
神奇航海表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一个英国人约翰·哈里逊发明“神奇航海表”的曲折故事。 船只在海上航行时,经度(即东西向位置)和纬度(即南北向位置)的测定是非常重...
貴族と使用人でありながら幼い頃から一緒に育ってきたアーサーとロラン。けれど、成長するにつれ、ふたりの立場の違いは明白にな
死亡档案 本书特色 适合每一位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的读者,尤其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参考。死亡档案 内容简介 女法医韩嵋,用她的亲身经历,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离奇惊险,扑...
█编辑推荐◆苏童最著名作品单行本,何藩导演电影《罂粟》原著小说◆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之作。◆女性知音和洞察者的代表作。◆改编
阳光天堂:曹禺戏剧的黄金梦想 本书特色 戏剧大师曹禺是中国戏剧既有的成绩和骄傲,是迄今为止的中国戏剧**人,却不是十全十美、登峰造极的文化偶像。作为文本细读式的...
金色笔记(典藏版) 本书特色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金色笔记》为“一部先锋作品,是二十世纪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通过这部“跨国度的百科全书”,莱辛图解了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