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序
引言
**章鲁迅研究的奠基期(1913~1928)
第二章鲁迅研究的形成期(1929~1949)
**节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鲁迅研究
第二节三四十年代人生艺术派的鲁迅研究
第三节三四十年代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鲁迅研究
第三章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研究(1949~1976)
**节1949年以后的文化整合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精神启蒙派鲁迅研究的衰落
第三节5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务实派鲁迅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派与鲁迅研究
第五节1949~1976年业务派的鲁迅研究
第六节“文化大革命”中的鲁迅研究
第四章新时期的鲁迅研究(1976~1989)
**节马克思主义政治派的分化与重组
第二节新时期业务派的鲁迅研究
第三节新时期启蒙派的鲁迅研究
第四节新时期人生哲学派的鲁迅研究
第五节新时期的先锋派鲁迅研究
第六节三四十年代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鲁迅观的复活
初版后记
附录
我和鲁迅研究
学界三魂
我看中国的鲁迅研究
再版后记
在黑暗势力面前,他恶魔般地矗立着;在人民大众面前,他忠实如牛。他就是鲁迅,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良知,而被誉为“民族魂”。在他五十六年的战斗生涯中,他的创作达三百万字,译文约二百五十万字,显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实绩,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珍品。本书为“而已丛书”之一,拟简略考察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考察中国鲁迅研究历史演变的轨迹,并对它的前景作概略性的预测。本书把至今的鲁迅研究分为四个大的历史时期:从开始到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为**时期,这一时期可以称为中国鲁迅研究的奠基期。从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第二时期,这一时期是鲁迅研究的形成期。从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三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大陆鲁迅研究的毛泽东思想学派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从“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为第四时期,这是新时期的鲁迅研究。并对各个时期的研究格局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李长之与鲁迅作品的交流是在鲁迅作品的抒情性上达成的。李长之说:
“鲁迅的笔是抒情的,大凡他抒情的文章特别好。”假若说左翼马克思主义
鲁迅研究学派的理论家是沿着鲁迅对论敌的攻击文字和他的理性论述进入鲁
迅作品的,李长之则是沿着鲁迅作品的抒情性文字进入鲁迅作品的,在这里
,他首先感到的是鲁迅的情感的热流。他像张定璜一样,在鲁迅作品的冷峻
的外貌下,感到的是鲁迅感情的真挚热烈。他说:“鲁迅那种冷冷的,漠不
关心的,从容的笔,却是传达了他那*热烈,*愤慨,*激昂,而同情心到
了极点的感情。”左翼马克思主义鲁迅研究学派的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
阶级斗争”的理论出发,更重视的是鲁迅对敌人的毫不留情面的战斗,而李
长之在人生意义和感情性的特征上,则不能不把左翼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派相
对轻视乃至否定了的人道主义精神放到了鲁迅精神特质的核心地位上来。直
至现在,我们对人道主义这个概念还是有很大争议的,岂不知你只要像李长
之一样主要从普遍的人生意义和情感价值上感受鲁迅作品,你就不能不把人
道主义当做鲁迅作品的*根本的基础。爱,对于人类是唯一一种不需要前提
的自然情感需要,因为只有靠着它,人类才能共同生存在同一个世界上。而
憎则必须是有前提的,人类永远不能承认为憎而憎的合理性,它必须是为了
更深刻的爱,更广大的爱。李长之是因为鲁迅作品的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才
受到深刻的感动,所以他也因此而肯定了鲁迅作品的崇高价值。李长之写道
:“鲁迅的作品可说都是抒情的。别人尽管以为他的东西泼辣、刻毒,但我
以为这正是浓重的人道主义的别一面目,和热泪的一涌而出,只不过隔一层
纸。”李长之重视鲁迅作品的情感性特征,自然也重视它的情感性的独特的
表现形式,他认为鲁迅作品的独特性来源于他的内倾性性格。“这种不爱t
群,,而爱孤独,不喜事,而喜驰骋于思索情绪的生活,就是我们所谓的‘
内倾’的。”“因为陷在情感里,他的生活的重心是内倾的,是偏向于自我
的,于是他不能没有一种寂寞的哀愁。这种哀愁是太习见于他的作品中了;
因为真切,所以这往往是他的作品在艺术上*成功的一点,也是在读者方面
*获得同情的一点。”如上所述,在左翼马克思主义鲁迅研究学派的理论家
那里,鲁迅的孤独、寂寞和悲哀总是当做可以理解和容忍的特征,是在鲁迅
看不到社会出路时的局限性的表现;但在李长之的鲁迅研究里,它则成了鲁
迅作品*具有崇高价值的因素。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评价框架的不同
,使研究对象的意义和价值的呈现方式也是极不相同的。孤独、寂寞、悲哀
这些情感表现只有通过感情性的体验才能够充分评价其意义和价值,仅仅从
旁观者的理智中是无法判断其作用和意义的。“鲁迅的中心思想是生存,所
以他为大多数的就死而焦灼。他的心太切了,他又很锐敏的看到和事实相去
之远。他能不感到寂寞吗?在寂寞里一种不忘求生的呼求和叹息,这就是他
的文艺制作。”在这里,孤独、寂寞、悲哀、痛苦与鲁迅深广的人道主义感
情成了同实异名的东西,因而也不再是鲁迅作品的局限性之所在,而具有了
崇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李长之在分析鲁迅性格和情感特征的基础上,
也概括了它的总体审美特征:
鲁迅对于优美的,带有女性的意味的艺术却是不大热心的。一如他在思
想上之并不圆通一样,在美的鉴赏上并不能兼容。
强烈的情感,和粗暴的力,才是鲁迅所有的。
以上所述,并不是李长之《鲁迅批判》一书的叙述顺序,但我认为它实
际是李长之接受鲁迅作品的思维逻辑。就在这种思维逻辑的作用下,他展开
了对鲁迅作品的更广泛的探讨和更细致的分析。他对鲁迅作品的具体评述也
有很多新颖的见解,但我认为,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对鲁迅小说和鲁迅杂文总
体特征的分析。李长之特别引人注目的一点是,他从人生表现和艺术性的分
析中,对鲁迅杂文做出了崇高的评价,这与那些每当强调文学性便轻视鲁迅
杂文,偏重小说、散文和散文诗的评论家有着根本的不同。
P56-58
王富仁,1941年生,山东高唐人。1967年毕业干山东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山东聊城四中任教多年。1977年考取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2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84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晋升正教授,1992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2月调任汕头大学文学院。现任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1990年到香港大学访学,1997年到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任教,2002年到新加坡讲学。
解读清华 本书特色 针对多年来社会各界对清华大学的认识和评价有片面和失当之处,人们对实然的清华还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了解,编者从大量史料和当下的评论中精选出几十篇...
中国戏剧论辩(上、下)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是一套熔资料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大型系列书籍,是二十世纪关于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
千面英雄-神话学经典-最新版 本书特色 《千面英雄(神话学经典*新版)(精)》系美国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的一部力作。作者通过对大量东西方神话的比较研究,从...
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上下册 内容简介 文学发展,既是纵向的,又是横向的;纵向发展是各民族文学内部的继承性发展,横向发展是世界各民族互相之间的影响、冲突和交会。这...
白门三代 内容简介 本书在百年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下,叙述了一户北京普通人家的悲欢离合。老宅门里的白家逸事,故事有趣,意义深刻。白门三代的故事非常好看。作者的家史有...
诗经原始(上下)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方玉润晚年的著作。同治时年(一八六五)日记中曾有鸿蒙室拟着丛书的目录,其中有《诗经通致评解》之目,然而未见此书。向逹先生说:《...
客机上的骷髅 内容简介 马克斯接到一个委托,去找一个会闹鬼的骷髅。小魔鬼木乃伊摩摩知道骷髅的所在。骷髅找到后,不巧在机场大厅遇到了一群参加“美犬比赛”的狗,他们...
民谣吉他基础入门 内容简介 《民谣吉他基础入门》主要是针对吉他初学者所编写的,是一本入门教材。考虑到读者对象多为初学者,所以书中系统地讲述了民谣吉他的一系列乐理...
《人际沟通高手(幾米绘戴晨志著)》以别致有趣的插画结合生动简明的文字,讲述了偏见的克服,体谅别人的学问,笑的魔力,说口德,
中国文学史(全二册) 本书特色 《中国文学史(上下)》通过简明的体例、凝炼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将中国文学史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如身处世...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增订本 本书特色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增订本)》:炎黄文化溯鸿蒙,崖下遗材灵性通。青史本殊官与彼,朱楼谁辨富还穷。小儒自满身居井,大道无名卦画...
岩土工程的回顾与前瞻 本书特色 全书共分13章,内容包括:岩土工种概述、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历史、碉土工程勘察、岩石地基、岩石边坡、岩石洞室、地基基础设计理论、地...
一本书搞懂德国文学 本书特色 一杯咖啡 一部经典专业教授带领下快速读完世界文学不限学历,谁都可以!原汁原味的高浓缩外国文学读本一本书搞懂德国文学 内容简介 本书...
莎士比亚著名喜剧六种 本书特色 当命运看来已经把我们带向正常的消亡时,我们仍希望生存下去。先生们,对我们的心灵来说,这一生是太短促了,理由是:每一个人,无论是*...
20世纪欧美文论丛书-论无边的现实主义 内容简介 罗杰·加洛蒂是法国著名的理论家、文艺批评家。他的这部《论无边的现实主义》是对当代现实主义出路的新阐释。当传统的...
歌德谈话录-杨武能译文集 本书特色 《歌德谈话录》是由歌德的朋友艾克曼辑录整理而成的,对歌德作了细致而深刻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歌德晚年*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涉...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之争(精 文学卷)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之争》搜集整理了20世纪百年间有关翻译方面讨论的一些主要问题,...
从王熙凤到波托西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江弱水先生先生关于现代文学、古典文学以及时人论著的文学评论集。作者视野开阔,游刃于中与西、现代与传统之间,既有纯粹诗艺的探讨,...
马上歌桑梓:元代也里可温作家群体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将分以下几个部分探讨也里可温和元代文学的关系:*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现状和也里可温释义,对所选论题的范围、意...
钢结构 内容简介 本书是按《钢结构设计规范》等现行国家标准,以“概念准确、基础扎实、突出应用、淡化过程”为基本原则,专为培养工程应用型和技术管理型人才的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