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坚持不平等条约的政策在1925年再次受到中国新的爱国主义浪潮的
冲击。这年,上海发生的五卅惨案震惊全国,几十座城市的民众举行罢工、
罢市、罢课。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再次响遍各地。形势极
其严重,北京政府不得不于6月1日、4日、11日连续向列强发出抗议照会,
要求立即停止对上海平民百姓的枪击,释放被捕的学生,撤退海军陆战队等
。但各国在复照中都极力为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进行辩护,竟说这些巡捕
是忍无可忍。美国驻沪总领事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竟说,中国学生被枪杀是
有理由的。美国政府以保护美国人为由派往上海的舰只和军队比其他国家都
多,当时在该地区集结的33艘外国军舰中美国占13艘。美国国务院认为,在
惨案的交涉过程中美国要与其他列强保持一致,不能“以任何方式有损列强
的团结”。
驻华外交团根据美国使团的建议,组织有美、英、法、日、意、比等六
国人员组成的沪案调查委员会。尽管许多中国人要求进行中外联合调查,可
是美国政府认为“鉴于公共租界的特殊状况,任命一个中外联合调查组是不
可取的”。显然,这个由外国人组成的调查委员会不是想搞清真相,而是想
方设法来掩盖事实的严重性。事实上,这个委员会只是找几个工部局的负责
人和几名上海总商会介绍来的证人询问了一下情况,就结束了调查。他们的
主要任务是同北京政府派来的代表蔡廷斡等人进行谈判。中方提出解决五卅
惨案的13条条件,即释放被捕人员、赔偿伤亡人员和其他损失、道歉、收回
会审公廨、华人在租界有言论集会出版的自由等。谈判一度中断,改在北京
进行。直到10月,列强方面才陆续做出一系列表示:释放所有被捕人员,让
有关外国巡捕辞职,中国收回上海会审公廨,赔偿损失。但对言论出版集会
自由这样的要求没有做肯定的承诺。
从“五四运动”开始,反帝爱国主义运动已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逆潮流而动的对华政策显然已使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国形象遭到破坏。而
美国自19世纪中期开始执行的对华政策是很在意其形象的。一个良好的形象
有助于美国扩大其在华利益。面对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发展,美国方面的态
度出现变化。6月19日,美国驻华代办梅耶即敦促政府尽快采取行动,对中
国人做出“一些让步”,“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后果将是严重的”。
6月24日,中国北京政府照会各国政府,指出五卅惨案的根源是不平等
条约,“必须重新调整中国与各列强的条约关系,使这种关系更符合于被国
际上普遍接受的正义和平等的观念,更适应于中国的现实情况”。中国外交
部代表向新任美国公使马慕瑞解释说,这么做是为了抵消要求废除不平等条
约的激进宣传,它不期待列强做出许多让步,但列强起码要同意在一年之内
召开新的国际会议讨论修约问题。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司长詹森建议美国带头
提议召开有关关税和领事裁判权的会议。国务卿凯洛格虽然担心这么做会遭
到其他列强对破坏合作的指责,但他还是向总统报告说:他准备考虑与中国
同时讨论这两个问题。他愿意尽可能地与其他列强合作,但是如果他们的意
见与美国政策不一致,他宁愿单独行动。6月30日,凯洛格接见中国驻美公
使时表示,美国将对修改条约的问题持积极态度。
P80-81美国坚持不平等条约的政策在1925年再次受到中国新的爱国主义浪潮的
冲击。这年,上海发生的五卅惨案震惊全国,几十座城市的民众举行罢工、
罢市、罢课。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再次响遍各地。形势极
其严重,北京政府不得不于6月1日、4日、11日连续向列强发出抗议照会,
要求立即停止对上海平民百姓的枪击,释放被捕的学生,撤退海军陆战队等
。但各国在复照中都极力为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进行辩护,竟说这些巡捕
是忍无可忍。美国驻沪总领事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竟说,中国学生被枪杀是
有理由的。美国政府以保护美国人为由派往上海的舰只和军队比其他国家都
多,当时在该地区集结的33艘外国军舰中美国占13艘。美国国务院认为,在
惨案的交涉过程中美国要与其他列强保持一致,不能“以任何方式有损列强
的团结”。
驻华外交团根据美国使团的建议,组织有美、英、法、日、意、比等六
国人员组成的沪案调查委员会。尽管许多中国人要求进行中外联合调查,可
是美国政府认为“鉴于公共租界的特殊状况,任命一个中外联合调查组是不
可取的”。显然,这个由外国人组成的调查委员会不是想搞清真相,而是想
方设法来掩盖事实的严重性。事实上,这个委员会只是找几个工部局的负责
人和几名上海总商会介绍来的证人询问了一下情况,就结束了调查。他们的
主要任务是同北京政府派来的代表蔡廷斡等人进行谈判。中方提出解决五卅
惨案的13条条件,即释放被捕人员、赔偿伤亡人员和其他损失、道歉、收回
会审公廨、华人在租界有言论集会出版的自由等。谈判一度中断,改在北京
进行。直到10月,列强方面才陆续做出一系列表示:释放所有被捕人员,让
有关外国巡捕辞职,中国收回上海会审公廨,赔偿损失。但对言论出版集会
自由这样的要求没有做肯定的承诺。
从“五四运动”开始,反帝爱国主义运动已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逆潮流而动的对华政策显然已使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国形象遭到破坏。而
美国自19世纪中期开始执行的对华政策是很在意其形象的。一个良好的形象
有助于美国扩大其在华利益。面对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发展,美国方面的态
度出现变化。6月19日,美国驻华代办梅耶即敦促政府尽快采取行动,对中
国人做出“一些让步”,“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后果将是严重的”。
6月24日,中国北京政府照会各国政府,指出五卅惨案的根源是不平等
条约,“必须重新调整中国与各列强的条约关系,使这种关系更符合于被国
际上普遍接受的正义和平等的观念,更适应于中国的现实情况”。中国外交
部代表向新任美国公使马慕瑞解释说,这么做是为了抵消要求废除不平等条
约的激进宣传,它不期待列强做出许多让步,但列强起码要同意在一年之内
召开新的国际会议讨论修约问题。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司长詹森建议美国带头
提议召开有关关税和领事裁判权的会议。国务卿凯洛格虽然担心这么做会遭
到其他列强对破坏合作的指责,但他还是向总统报告说:他准备考虑与中国
同时讨论这两个问题。他愿意尽可能地与其他列强合作,但是如果他们的意
见与美国政策不一致,他宁愿单独行动。6月30日,凯洛格接见中国驻美公
使时表示,美国将对修改条约的问题持积极态度。
P80-81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给人以启迪。历史发人深思。历史能使人振奋。
《百年中外关系系列丛书》由外交学院牵头,集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家研究机构和高等学府的研究成果,历时八年编撰而成。这是一套研究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和周边国家双边关系的大型学术专著,其内容的时间跨度涉及 19、20、21三个世纪,囊括了清政府中后期、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代的100多年历史,充分展示了各个时期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外交政策及当时的国际形势,记录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展示了中国边界的历史演变,中国在冷战时期的历史事变与经历,反映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国际地位的提升,也忠实地记录了冷战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有关各国双边关系的快速发展。
本丛书以忠实于历史事实为宗旨,准确评述了主要历史事件,反映了作者们的学术观点。该系列丛书是国际问题研究人员、从事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专业大中专院校学生**的参考书,也是关心国际问题和中国外交读者的良师益友。
《百年中外关系系列丛书》总序总结历史,面向未来/7
序言/11
诸论/1
**节 中美关系史的研究情况
第二节 主要研究资料
第三节 关于本书的一点说明
第—编 新兴强国对古老帝国的扩张(1900-1949)/13
**章 中美两国发展轨迹的差异
**节 中国在列强欺压中求得生存与独立
第二节 美国利用两战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第二章 美国力图扩大在华利益(1900~1911)
**节 中美关系的开端
第二节 义和团运动与“门户开放”政策
第三节 美国与日俄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
第四节 反对美国排华和抵制美货运动
第五节 庚款留学
第六节 湖广铁路借款
第三章 中国争取实现主权平等(1911~1930)
**节 中华民国寻求外国承认
第二节 “蓝辛—石井协定”与巴黎和约
第三节 九国公约与收回山东主权
第四节 美国与中国的反帝爱国运动
第五节 美国接受中国实现关税自主
第四章 中美面对日本扩张(1931~1945)
**节 “九一八事变”与“不承认主义”
第二节 “棉麦借款”与“白银协定”
第三节 争取美国对抗日的支持
第四节 中美结盟与中美新约
第五节 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
第六节 “史迪威事件”与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第七节 《雅尔塔协定》与国民党的反共方针
第五章 美国介入中国内战(1945~1949)
**节 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
第二节 “中美商约”与“援华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与美国《白皮书》
小结
第二编 两大国从对峙走向缓和(1949—1976)/161
**章 中美两国分道扬镳
**节 中国当社会主义阵营的反帝先锋
第二节 美国做资本主义阵营的反共领袖
第二章 中美陷于敌对关系(1949—1959)
**节 美国不承认新中国
第二节 抗美援朝战争
第三节 和平谈判
第四节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第五节 中美在日内瓦的初次接触
第六节 中美开始大使级会谈
第七节 台湾海峡危机
第三章 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1959—1969)
**节 对华“遏制而不孤立”政策
第二节 中国支持越南的抗美战争
第三节 “反美统一战线”
第四章 中美探索关系正常化(1969~1976)
**节 中美乒乓外交
第二节 基辛格秘密访华
第三节 尼克松访华
第四节 中美建立联络处
小结
第三编 在合作与冲撞中共同前进(1977—2005)/271
**章 中美两股轨道出现交叉
**节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求得富强壮大
第二节 美国凭借创新进取稳居超级地位
第二章 中美两国关系迅速升温(1977—1988)
**节 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
第二节 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
第三节 中美发表《八一七公报》
第四节 中国调整对外政策与中美政府首脑实现互访
第五节 经贸关系快速发展
第六节 科技文教交流丰富多彩
第七节 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
第八节 两岸关系的发展与美国
第三章 中美两方纠纷不断沟通不止(1989—1997)
**节 人权问题与布什访华风波
第二节 制裁与反制裁
第三节 美国国务卿贝克访问中国
第四节 西雅图中美首脑会晤
第五节 台湾海峡新危机
第六节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谈判
第七节 中美贸易逆差问题
第八节 克林顿、江泽民互访
第四章 中美安全和经济利益日益突出(1997—2000)
**节 冷战后的中美安全关系
第二节 朱镕基总理访美
第三节 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
第四节 反对台湾当局“两国论”的斗争
第五节 就中国加入世贸达成双赢协议
第五章 中美两国日益密切的复杂关系(2000-2005)
**节 不平坦的前进道路
第二节 撞机事件的处理
第三节 高层交往频繁
第四节 反对“台独”
第五节 中美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合作
第六节 中美之间经济合作与经济摩擦
第七节 扩大交流增进理解
小结
附录/451
百年中美关系大事记
参考书目
后记/465
熊志勇 1951年出生。1981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4年又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获国际政策硕士。曾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外交学院任教,在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工作。还曾在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国家从事过研究工作。现为外交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外关系史、中美关系和美国外交。
中共八大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八大为历史座标,观察、分析党的历史发展,从这一视角出发撰写的专题史。本书展现了这次代表大会的历史经验,阐明了“八大”路线的历史...
《“学恩来精神、 守初心使命” 征文选集》内容简介:征文作品内容题材多样,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对照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热爱人民、
争锋(一个记者眼里的中国问题) 本书特色 《争锋:一个记者眼中的中国问题》不可不读本书的理由1、 把握中国改革政策,社会思潮的起伏;2、 了解专家对中国问题的解...
《中国历代军事思想》是建国后第一部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史的专著。着重研究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制度中,各个阶段的战争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 本书特色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成都北路7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的是马克思1857年1月至12月的著作。这些著作包括继续为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的时评和政论,以及应约为《美国新百科全书...
纵议院之中国格局 本书特色 2013年,凤凰网博报为拥有家国情怀,关心时事热点的主流人群,开设全新视频访谈节目“纵议院”。它以凤凰网博报为平台、凤凰网视频为依托...
信仰的力量-国际共运史人物的故事 本书特色 红色文化书系,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广...
中共党史资料(第81辑)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文献档案”、“回忆录”、“专题资料”、“人物介绍”、“会议介绍”、“小资料”、“译文选登”七个栏目。中共党史资料...
中国天机-[最新修订本] 本书特色如果说有人能对当下中国社会历史及政治做个分析的话,非王蒙莫属,他的阅历、他的地位、他的眼光,配得上这项任务;如果要对中国尤其是...
《消逝的巨兽: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战列舰》内容简介:曾经不可一世的海上巨兽,纵横大洋称霸一时!随着海军航空兵的登场,最终从二
《战争论(全三册)》内容简介:《战争论》是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克劳塞维茨通过对1566年至1815年间130多个战例的复
中国电视的新闻宣传与文化传播战略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中国电视的发展和创新历程,把握世界电视发展的趋势,直面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格局的新变化新挑战新机遇,深...
中国共产党速写 本书特色《中国共产党速写》是由知名党史专家逄先知先生题写书名并审阅,知名党史专家、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张宏志批阅,由金城出版社出版发行图文经典版...
共和国的历程-桂边围歼 本书特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四野战军加速向华南挺进,拉开了解放广西的序幕。194...
走向海洋 本书特色 《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原班人马,历时三年,精心策划、制作!中宣部亲自关注并深入参与指导,国家海洋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共同投入巨资拍摄...
皇权祸国-皇帝是个什么玩意儿 本书特色 当今中国,皇帝制度已经成为尘封的历史,然而,皇帝思想、皇帝作风依旧盛行不衰,人们依然痴迷于重权高位,陶醉于特权享受……千...
【内容简介】马克斯·韦伯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政治密切相关:他激烈批评俾斯麦和德皇保守的社会政策,却更失望于资产阶级的政治软弱;他在“一战”中出于德国利...
核击日本 本书特色 《核击日本》(作者:王宏林)为第二次世界大 战图文读本,记录了二战中美国核击日本的过程。人 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次核打击,加速了日本军国 ...
盖世太保:希特勒的秘密警察史:1933-1945 本书特色 盖世太保是德语“国家秘密警察”的缩写gestapo的音译。盖世太保由党卫队控制。它在成立之初是一个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