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1886—1935),字季刚,室名量守庐,民国时期著名学者。黄侃治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于经学与小学蔚成一家之言,在近代学术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与其师章太炎并称“章黄之学”。本书侧重选录对黄侃的生平与学术有深切认识的回忆与研究文字,是为《量守庐学记》的续编,作者大多是黄侃的亲友、门生及章黄之学的传人,另有三篇黄侃的治学语录。本书对于今天的读者了解严谨笃实、务求精习的朴学精神,对于认识黄侃的为人与为学,颇有助益。
我1923年毕业于湖北省立女师,同年与黄季刚在武昌黄土坡结婚,季刚
时年36岁,我21岁。
季刚(1886—1935)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音韵学家。
受业于章太炎先生,是章先生弟子中*有成就者。他出口成章,诗词歌赋无
不精通,特别是在古音韵学方面,世称“章黄之学”。季刚以知命之年,过
早地合我和子女而去世,我万分悲痛。他死后,接着就是漫长的战争岁月,
他的书籍、手稿散失大部,我深为痛惜。庆幸的是1981年南京大学(前中央
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他逝世四十五周年时,分别在《文教资料》和《训
诂研究》两个刊物上出了专辑,以示纪念。陆宗达、殷孟伦、许嘉璐、张汝
舟、钱玄、徐复、张之强等教授撰文阐述乃师的学术成就与治学精神。陆敬
教授写了专文《黄季刚先生革命事迹纪略》,介绍他对革命的贡献。他的侄
子黄焯教授是他的学生,整理出版了他的多种遗著和手稿。在国外,他的女
婿潘重规教授也是他的学生,近年来在香港陆续影印出版了他的一些遗著和
日记。
季刚勤学苦思的读书精神是惊人的。他每日清晨五时开始看书,从不间
断,晚上坚持写日记、作札记,直至十一二点钟。他看书时,又是圈点,又
是批语,真是孜孜不倦。陆宗达教授在回忆季刚的文章中曾提到:“人们都
说勤能补拙,而季刚先生却是既敏且勤的典范,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怎能不深
呢?”
我虽是季刚的妻子和学生,但学无专长,对于他的学术文章,我是在宫
墙之外。每当重阅他细心批点的古籍,复诵他情文并茂的诗作,辄使我以他
的好学精神自勉。
季刚为人重孝友。他幼年丧父,事母至孝。他反对清朝帝制,著文宣传
革命。1907年逃亡日本。次年母病垂危,他闻讯赶回国内,昼夜侍奉汤药,
母病重去世,他捶胸痛哭,哀伤欲绝,竟至跌在火盆上,衣燎炙股而不自知
。季刚对他的七姊、十一妹友爱备至。七姊丧偶,寡居我家,季刚不仅为她
养生送死,还亲自教育培养她的后代,七姊的孙女婿,即季刚之外甥孙女婿
林尹教授,现为台湾“国大代表”,即出自季刚门下。
季刚对章太炎先生执弟子礼甚恭。1915年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章太炎
先生被袁世凯幽禁在北京东城钱粮胡同某宅(北京著名四大凶宅之一),季刚
曾搬入章处,以侍奉先生共患难,师生情深,由此可见。他常说:“尊师所
以重道也”。
季刚十分同情苦难的人民。他所写《哀贫民》一文(载于《民报》第十
七期1907年10月出版,笔名运甓)提到:“悲来横集,作为是篇。如彼贫民
,群立吾前,敢告之日:命不必乡,分不必守,我躬之贫微我之旧;富人夺
之而我乃贫。非贫之道,盍请命于天,殪此富人,复我仇雠,复平等之真。
宁以求平等而死,毋汶汶以生也。事之济,贫民之福也。若其弗济,当以神
州为王冢,而牵牵富人与之共痤于其下,亦无悔焉尔。哀哉贫民,盍兴乎来
。”
记得1935年春节,在我家南京寓所院外,一逃荒的妇女途中分娩,倚墙
呻吟。他知道后,立即叫我煮红糖鸡蛋,并检出几件小儿的棉衣,亲自送给
那个女人,还送她几块钱。这时,我家对门某富人看到这情况,煞有介事地
说:“那女人是伪装行骗的,不要上她的当。”季刚愤然道:“时值新春,
谁家不在围炉团聚。即令她并非就地分娩,冒严寒风雪,携襁褓弱婴倚门乞
怜,亦为生活所迫,出于无奈。我以侧隐之心周济之,谁曰不宜?!”其余邻
合深为他的言行所感动。
季刚对看不顺眼的事情疾恶如仇。他对胡适深为鄙视。五四运动后,胡
适见了被废黜的溥仪仍口称“皇上”,被季刚视为大逆不道。有次胡氏在中
央大学演讲出门,季刚跳脚大骂。
季刚为人正直,不徇私情。1913年他任北大教授时,他的老师、好友刘
师培邀请部分人士集会为袁世凯妄图称帝制造舆论,刘氏满以为会得到季刚
的同情,哪晓得一开口,季刚首先指责。
*后,我再谈一谈季刚的生活习惯。他嗜酒如命,每日必饮酒。又好吸
烟,看书写文章时,更是一支接一支地吸。每劝他戒酒戒烟,他戒了几天,
又开戒了。他吸烟饮酒过度,乃致溃疡病一发不可收拾。1935年重阳之夜,
酒后吐血半盂,两天后与世长辞。临终前犹念念不忘国事,问我们:“河北
近况如何?”*后叹息道:“难道国事果真到了不可为的地步了吗?”忧国忧
民于此可见。他死后,章太炎先生曾挽:“断送一生唯有酒,焉知非福……
”这不过是安慰我们节哀罢了。
我现年82岁,任武汉市文史馆馆员。季刚第二个儿子黄念田解放后在川
大中文系任教授,1950年12月2日他荣幸地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笔信,我们
全家的人深为鼓舞,深受激励!
(原载《武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1984年6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P16-18
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鼻祖西格蒙德·格雷格的孙子,乔迪·格雷格以他的肖像画在近当代世界艺术界取得了教父级地位。卢西安与他的祖
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精装) 本书特色 本书从1959年10月1日写到1965年11月10日,详细记述了毛泽东在国内外风云变幻中淡定自若的智慧和风采,客...
鲁迅的社会活动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鲁迅一生的重要社会活动。全书由两部分组成,包括鲁迅的社会活动和鲁迅署名的宣言声明。鲁迅的社会活动 目录 序言 /1上编 ...
屈原大传(全3册) 本书特色 ★ 本书按屈原的官宦之途分为上卷《文学侍郎》、中卷《左徒》、下卷《三闾大夫》共三卷★ 讲述了屈原波澜壮阔的一生,演绎了一个传诵千古...
骆玉笙传奇 本书特色 骆玉笙,艺名小彩舞,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创立的“骆派”京韵大鼓,是中国曲坛的一朵奇葩,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博采众家之长...
王阳明全书(皮面烫金典藏珍本)(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开篇的绪论概括介绍了的生平和其学说。上篇是的人生传记,中篇选取了二百多条箴言,并加以解析。...
何止为诗痴.辛迪 本书特色 一代文人的命运 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段深情的回忆 一套感人的书籍著名作家、表演艺术家黄宗英作序,百岁女作家罗洪题签东方出版中心倾情奉献“...
《三诗人》内容简介:茨威格在《三诗人》中分析了看上去截然不同,但都在不同层面"描述自我"的三位作家:风流不羁的浪子卡萨诺瓦,
马克.吐温回忆录 内容简介 马克·吐温的回忆录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可与本杰明·富兰克林及亨利·亚当斯的自传相提并论。马克·吐温也是19世纪的文学巨擘之一,即便到...
世界十大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以作家的人格为中心的传记丛书,作家的人格,既表现在创作中,也表现在他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作家的理想追...
满目繁华-京师梨园故居谈-(上下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优质纸张印刷,北京燕山出版社2017年4月1版1印★ 全书64万字,500余张珍贵照片,数十封作...
从北京到华盛顿-我的中美历史回忆 本书特色 王冀:他是克林顿、希拉里、宋楚瑜的老师;他“在美国政府机构中地位甚高”,他是中美40年交往的亲历者,历史细节缔造了一...
哈同新传 本书特色 从巴格达的“穷酸小子”到上海滩的“地产大亨”;从“门房小子”到旧上海的“远东首富”。哈同,一位曾经不名一文的犹太人,在“东方曼哈顿”的上海演...
跟世界政要学讲话的艺术 本书特色熟练地运用讲话技巧是提高凝聚力、执行力和人格魅力的关键因素。领导者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具备较强的处理危机的能力,就需要掌握和熟练应...
全书分四部,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童年和少年时期、大学时期、毕业后在农村锻炼和工作的时期、回到北京读研究生和从事哲学研究工
卓别林 内容简介 卓别林是20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他作为伟大的喜剧电影艺术家,*大的贡献是他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
莫扎特向来是传记作家们偏爱的人物。过去二十年里有两本出色的莫扎特传记:一本出自MaynardSolomon,小心翼翼、精细地分析莫扎特
张爱玲与胡适 本书特色 海派文化孕育的“金童玉女”,张爱玲与胡适家族世交与个人隐情,民国*著名才子才女的悲欢离合。陶方宣编著的《张爱玲与胡适》通过对两位...
1823.2-1901.11-李鸿章传 本书特色 《李鸿章传》是梁启超所撰人物传记中*著名的一种。书中没有采取中国传统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rd...
《费曼的彩虹:物理大师的最后24堂课》满载费曼对于人生的各种思考,也记录了他在最后旅程中对现今物理学界重要理论“弦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