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1886—1935),字季刚,室名量守庐,民国时期著名学者。黄侃治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于经学与小学蔚成一家之言,在近代学术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与其师章太炎并称“章黄之学”。本书侧重选录对黄侃的生平与学术有深切认识的回忆与研究文字,是为《量守庐学记》的续编,作者大多是黄侃的亲友、门生及章黄之学的传人,另有三篇黄侃的治学语录。本书对于今天的读者了解严谨笃实、务求精习的朴学精神,对于认识黄侃的为人与为学,颇有助益。
我1923年毕业于湖北省立女师,同年与黄季刚在武昌黄土坡结婚,季刚
时年36岁,我21岁。
季刚(1886—1935)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音韵学家。
受业于章太炎先生,是章先生弟子中*有成就者。他出口成章,诗词歌赋无
不精通,特别是在古音韵学方面,世称“章黄之学”。季刚以知命之年,过
早地合我和子女而去世,我万分悲痛。他死后,接着就是漫长的战争岁月,
他的书籍、手稿散失大部,我深为痛惜。庆幸的是1981年南京大学(前中央
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他逝世四十五周年时,分别在《文教资料》和《训
诂研究》两个刊物上出了专辑,以示纪念。陆宗达、殷孟伦、许嘉璐、张汝
舟、钱玄、徐复、张之强等教授撰文阐述乃师的学术成就与治学精神。陆敬
教授写了专文《黄季刚先生革命事迹纪略》,介绍他对革命的贡献。他的侄
子黄焯教授是他的学生,整理出版了他的多种遗著和手稿。在国外,他的女
婿潘重规教授也是他的学生,近年来在香港陆续影印出版了他的一些遗著和
日记。
季刚勤学苦思的读书精神是惊人的。他每日清晨五时开始看书,从不间
断,晚上坚持写日记、作札记,直至十一二点钟。他看书时,又是圈点,又
是批语,真是孜孜不倦。陆宗达教授在回忆季刚的文章中曾提到:“人们都
说勤能补拙,而季刚先生却是既敏且勤的典范,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怎能不深
呢?”
我虽是季刚的妻子和学生,但学无专长,对于他的学术文章,我是在宫
墙之外。每当重阅他细心批点的古籍,复诵他情文并茂的诗作,辄使我以他
的好学精神自勉。
季刚为人重孝友。他幼年丧父,事母至孝。他反对清朝帝制,著文宣传
革命。1907年逃亡日本。次年母病垂危,他闻讯赶回国内,昼夜侍奉汤药,
母病重去世,他捶胸痛哭,哀伤欲绝,竟至跌在火盆上,衣燎炙股而不自知
。季刚对他的七姊、十一妹友爱备至。七姊丧偶,寡居我家,季刚不仅为她
养生送死,还亲自教育培养她的后代,七姊的孙女婿,即季刚之外甥孙女婿
林尹教授,现为台湾“国大代表”,即出自季刚门下。
季刚对章太炎先生执弟子礼甚恭。1915年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章太炎
先生被袁世凯幽禁在北京东城钱粮胡同某宅(北京著名四大凶宅之一),季刚
曾搬入章处,以侍奉先生共患难,师生情深,由此可见。他常说:“尊师所
以重道也”。
季刚十分同情苦难的人民。他所写《哀贫民》一文(载于《民报》第十
七期1907年10月出版,笔名运甓)提到:“悲来横集,作为是篇。如彼贫民
,群立吾前,敢告之日:命不必乡,分不必守,我躬之贫微我之旧;富人夺
之而我乃贫。非贫之道,盍请命于天,殪此富人,复我仇雠,复平等之真。
宁以求平等而死,毋汶汶以生也。事之济,贫民之福也。若其弗济,当以神
州为王冢,而牵牵富人与之共痤于其下,亦无悔焉尔。哀哉贫民,盍兴乎来
。”
记得1935年春节,在我家南京寓所院外,一逃荒的妇女途中分娩,倚墙
呻吟。他知道后,立即叫我煮红糖鸡蛋,并检出几件小儿的棉衣,亲自送给
那个女人,还送她几块钱。这时,我家对门某富人看到这情况,煞有介事地
说:“那女人是伪装行骗的,不要上她的当。”季刚愤然道:“时值新春,
谁家不在围炉团聚。即令她并非就地分娩,冒严寒风雪,携襁褓弱婴倚门乞
怜,亦为生活所迫,出于无奈。我以侧隐之心周济之,谁曰不宜?!”其余邻
合深为他的言行所感动。
季刚对看不顺眼的事情疾恶如仇。他对胡适深为鄙视。五四运动后,胡
适见了被废黜的溥仪仍口称“皇上”,被季刚视为大逆不道。有次胡氏在中
央大学演讲出门,季刚跳脚大骂。
季刚为人正直,不徇私情。1913年他任北大教授时,他的老师、好友刘
师培邀请部分人士集会为袁世凯妄图称帝制造舆论,刘氏满以为会得到季刚
的同情,哪晓得一开口,季刚首先指责。
*后,我再谈一谈季刚的生活习惯。他嗜酒如命,每日必饮酒。又好吸
烟,看书写文章时,更是一支接一支地吸。每劝他戒酒戒烟,他戒了几天,
又开戒了。他吸烟饮酒过度,乃致溃疡病一发不可收拾。1935年重阳之夜,
酒后吐血半盂,两天后与世长辞。临终前犹念念不忘国事,问我们:“河北
近况如何?”*后叹息道:“难道国事果真到了不可为的地步了吗?”忧国忧
民于此可见。他死后,章太炎先生曾挽:“断送一生唯有酒,焉知非福……
”这不过是安慰我们节哀罢了。
我现年82岁,任武汉市文史馆馆员。季刚第二个儿子黄念田解放后在川
大中文系任教授,1950年12月2日他荣幸地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笔信,我们
全家的人深为鼓舞,深受激励!
(原载《武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1984年6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P16-18
倾世之才,不予众嚣:张爱玲传 本书特色 本书以洗尽铅华的文字,纯净的笔墨,勾勒描摹了张爱玲跌宕起伏、自由不羁的一生。倾世之才,不予众嚣:张爱玲传 内容简介 一袭...
《7天乐理教程(图解版)》内容简介:本书共7天学习内容,分别讲解了乐谱的基本知识、节奏、音调、音与音之间的关系、音乐表情等内
所谓阿米巴经营就是将企业划分为“小集体”,企业内部的小集体组织就像自由自在地重复进行细胞分裂的“阿米巴”。阿米巴作为一个
英格玛·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出生于瑞典的乌普萨拉。他在戏剧、电影乃至文学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他曾于197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蒋经国秘史-揭开蒋经国一生的秘密 本书特色 蒋经国先生对台湾贡献很大,真正“心给台湾,心给百姓”,夙夜匪懈,创造台湾史无前例“政治清明,经济奇迹”,有目共睹。台...
平视姚明 本书特色 国内首部讲述姚明nba征战8年的趣闻轶事。谁是*著名的“姚黑”?姚明眼中的三个好友是谁?姚明与麦迪为何只是“同事"?收购上海男篮姚明为何留下...
匆匆了岁月 幸福了年华-白金典藏版 本书特色 林徽因之于民国就是一个传奇,她的出身,她的容颜,她的才情,她的气质,她的阅历,她的生活,无不让人着迷,令人陶醉,宛...
大隈重信传 本书特色 大隈重信曾经说过,政治就是我的人生。《大隈重信传》是“近代日本的设计师” 大隈重信的传记,也是行政学、政治学必读经典。作者为早稻田大学终身...
李健吾传 内容简介 李健吾——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不是聊备一格沾点边儿,而是实实在在,都有煌煌的建树,有些至今仍无人企...
黎元洪 内容简介 黎元洪(1864--1928),原名秉经,字宋卿,湖北黄陂(今孝感)人,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也是民国历史上唯一个两任大总统...
我是刘慈欣 本书特色 为方便更多人理解刘慈欣笔下的科幻世界,我们将近年来关于刘慈欣的研究文字、对话访谈、新闻报道,甚至是网友的议论,汇总编成《刘慈欣现象观察丛书...
《Vue.js入门与商城开发实战》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化介绍Vue跨平台商城的开发原理和实战案例,内容全面、案例丰富,可帮助读者快速掌
诺阿.诺阿:芳香的土地 本书特色 为什么还不赶快把代表太阳喜悦的金色倾倒在画布上?——不屑于此!那是欧罗巴的陈规陋习!是堕落了的种族在表现上的羞怯!诺阿.诺阿:...
苏东坡-我要笑傲人生-古人口述自传 目录 **章 温馨的大家庭被历史铭记的一天我的爷爷:怪老头苏序浪子回头金不换:我的父亲苏洵慈母良师一生的知己:弟弟苏辙精灵古...
吕碧城自述 本书特色 吕碧城编著的《吕碧城自述》是“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的一种,是中国近代著名作家、词人、教育家吕碧城的自述文集。全书分为三编,精选...
《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历来被称为西方汉学的“奠基”之作,系意大利神父马国贤对其在华十三年所历清廷诸事及往返始末的
陶成章 内容简介 陶成章(1878-1912),浙江会稽陶堰(今绍兴县陶堰)人,光复会创立者之一。少有志向,以排满反清为己任,曾两次赴京刺杀慈禧太后未果,后只身...
人类群星闪耀时 内容简介 拜占庭的沦陷、亨德尔的重生、一个流星般的天才、玛丽恩巴德的挽歌……这10个历史瞬间神奇般地降临到10位人物的身上,他们或被命运高高举起...
世纪良知——巴金 内容简介 本书将所选的七十余篇文章分为五辑排列。前三辑分别展现巴金先生不同时期生活经历和品格情操的各个侧面。第四辑专谈《随想录》,第五辑侧重记...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民国文人从政高官升迁路线图 本书特色 民国是一个政治动荡思想活跃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民国时期,文人从政成为了中国社会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