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孙郁先生以20世纪中国文人为考察对象,撰写的一部20世纪心态史。上起晚清的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始,经近现代的鲁迅、胡适、茅盾、巴金等,直至20世纪末的当代作家与评论家张承志、钱理群、王晓明等,论述了他们作为中国知识分子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经历的百余年风雨,为读者提供了一幅20世纪中国文人的全景图画。
本书以感悟的方式,对近百年文人和文化进行了一种散点透视,是文学史、思想史的一次有趣的穿越。作者被无数沉重的话题缠绕着,从近现代至今,一些重要的精神闪光在此汇聚着,且形成了对话的底色。不安的、骚动的激情与矛盾的、困惑的语序,隐含着历史的明与暗,人性的曲与直。无数悲怆的灵魂被重新唤起了,游荡在今人的思绪里。作者从那些直面现实和不断抗争的知识群落里,提炼着今天有参照意味的因子,旨在于此寻找精神的另一种可能。全书苍冷沉郁,在历史的长影和当下的风雨问,折射着读书人的犹疑和坦然。
梁启超1873年生于广东省新会县,字卓如,号任公。1884年,年仅11岁的梁启超便在广州成为秀才,人们把他看成一位神童。五年之后,他又考中了举人,一时成为闻人。应当说,少年梁启超有着相当坚实的功底,国学中精华的东西,很早便被他领会到了。按中国人以往的经验,少年得志的他,应在为官的道路走下去,在仕途中干一番更大的事业。但偏偏是社会发生了变化,西学已在东南沿海传播开来。广东是*早被西化的地方之一,鸦片战争且不谈,仅西洋传教士在那里的多年活动,便早已把域外学术传播到知识界中。大约1890年,梁启超结识了康有为,这是他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在康有为那里,传统的今文经学,与西方的一些学理,被交糅起来,形成一套新颖的维新意识。这对梁启超的影响甚大。在跟随康有为的几年中,梁启超思维大开,西洋的进化学说与大同意识,在他的思想中扎下了根,立意改革中国文化与社会结构的思想,也在此时形成。随后几年中,他跟随康有为进行“公车上书”,从事“戊戌变法”,声名大振。康梁学术与改良精神,是近代史上*具迷人的篇章。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之前,梁启超与其老师康有为,实际上扮演了社会变革精神领袖的角色。
中国近代改良思潮的出现,固然与西学东渐有关,但在其生成过程里,对旧有的国学进行重新的整理,重新认识传统,是那一代人共同的课题。康有为、章太炎等人,走的是这条路子,梁启超亦然。总观梁氏的一生,除了后来积极参政以外,他大多的精力皆用在学术的整理上。办教育,鼓励新学,办报刊,研究国故,可谓终生不渝。梁氏一生,流亡海外的几年生活,颇让人感动。他主办的《清议报》、《新民丛报》,为近代启蒙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三十自述》中说:
尔来蛰居东国,忽又岁余矣。所志所事,百不一就,惟日日为文字之奴隶。空言喋喋,无补时艰;平旦自思,只有惭悚。顾自审我之才力,及我今日之地位,舍此更无术可以尽国民责任于万一,兹事虽小,亦安得已。一年以来,颇竭绵薄,欲草一中国通史以助爱国思想之发达,然荏苒日月,至今犹未能成十之二。惟于今春为《新民丛报》,冬间复创刊《新小说》,述其所学所怀抱者,以质于当世达人志士,冀以为中国国民遒铎之一助。
从文化人手进行改良,这是近代革命的必然之路。读梁启超后来的文章,大致可以理出他的思路来。无论是从政还是论学,其宗旨是一以贯之的。可以说,中国所以有“五四”,有近代变革,梁启超那代人,功莫大焉。
梁启超是个知识博杂式的人物,我*喜欢的是他的学术、史学思想,在“知”的一面,他无疑是一代宗师;而“行”上,却不得不打一点折扣,太儒化,便使其生命之旅分成两半。这种分裂的人格,现在想来,是有许多可感可叹之处的。20世纪的许多文人,在“知行合一”方面,均未能协调好。近代以来,文化上的硕儒涌现出一大批。可偏偏在付诸实践上,均碰了壁。悲剧几乎成了那代人的生命总结。梁启超的一生,便一直处在这种“知”、“行”的矛盾中,直到死,亦未能摆脱这种困惑。也恰恰是他的这种困惑,使他的价值选择,变得悲壮起来。读他的治学文章,没有多少是闲适之作,那些关于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文学、史学等内容的新思维,是近代先觉者的智慧之光。梁氏的作品,标志着近代人新价值路向的选择的自觉,那一代寻路人的诸多痛苦与希望,都可在他的文字间找到。
梁启超身上*诱人的地方,是不断地进取,一直和昨日之我战。这决定了他不满于现状,有求变之心。从早期倡明变法,到推动宪政运动;从与袁世凯合作搞“国权主义”,到全力反袁,发动护国运动,他的思想一直在变化之中。他晚年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谈及自己时说:“启超‘学问欲’极炽,其所嗜之种类亦繁杂。每治一业,则沉溺焉,集中精力,尽抛其他;历若干时日,移于他业,则又抛其前所治者。
P16-17
孙郁,本名孙毅,1957年秋出生于大连,著名学者,现为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主要著作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文字后的历史》、《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鲁迅书影录》、《胡适影集》等,并主编《回望鲁迅丛书》、《回望周作人丛书》、《被亵渎的鲁迅》、《苦路——中国的文化怪杰》等。
国史十六讲 本书特色 《国史十六讲》精选著名史家张荫麟、吕思勉的著作中的经典内容,分十六讲叙述了从上古时代直到近代的中国历史。文笔洗练,生动活泼,在述事的同时重...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是全球通史的奠基性杰作,以全球视野讲述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让你一本书了解人类文明和世界格...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选题内容具体分九个章次, 全面系统地研究展示了唐代服饰文化的缘起、制度、美学特征、现象透视、分析、对后世的影响等各方面, 并随文配...
神鬼狐妖的世界——聊斋人物论 内容简介 走入神鬼狐妖的世界,却比人的世界来得更纯净、更精彩:巧笑倩兮的婴宁、妩媚爱娇的鸦头、大智若愚的小翠、凄婉哀怨的公孙九娘…...
西学东渐:迎拒与选择 目录 引言**章 明末清初西学东来及其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一、耶稣会士来华概况二、学术与宗教之间的取舍三、对于西洋科技的接纳及其局限四、...
李学勤讲中国文明 本书特色 先生特别强调比较考古学、比较文明史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文明乃是人类文明全体的一部分,不以人类文明为大背景考察中华文明,而是关起门来,...
名家·名译--一千零一夜 本书特色 《一千零一夜(名家名译)》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阿拉伯人民历经几百年共同创作、搜集、加工提炼和编纂而成的一部文学巨著。全书由...
草字部首写法 内容简介 一、本书虽然旨在介绍草字的部首,但为使读者能兼享草字的艺术美,书中选用的均为历代名书家形神兼备的草字。二、本书部首的序列,以商务印书馆出...
回味从前:民国名家旧食记 本书特色 这是一场跃然纸上的饕餮盛宴,名家用细致入微的笔触记录各自记忆的味道。莲影详述的苏州茶食店恍若如今的甜品探店指南,汤团的甜与成...
從今以後,在愛情中,你擁有一個永不離棄的守護者華文愛情小說天后張小嫻全新散文精選集微醺上市想要在一起嗎?還是先嚴選愛慕者?聰明的你懂得用智慧換愛情,可是有時候還...
文字作者:余秋雨(1946年―),浙江余姚(今慈溪)人,当代著名文化学者、旅行作家。自八十年代开始,对中华文明和世界各主要文明进行大规模的亲身考察,所著《文化苦...
诸神的战争 本书特色 埃里希·冯·丹尼肯当今世界超级畅销书作家迄今有32部畅销考古悬疑作品问世,累计在全球销售63000000册,被翻译成35种语言,作品常年位...
北京史话9老北京的年节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经过长期的搜集资料,认真整理严肃考证、潜心研究而成。作者从老北京的年节这一独特的角度,再现了老北京纯朴淳厚的民俗民风...
墨子 本书特色 《墨子》为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记录了墨子的言行,阐述了墨子的思想,着重阐述了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涵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墨子》一书思想...
非虛構寫作大師──何偉Peter Hessler繼《甲骨文》、《尋路中國》最新力作!從尋路中國到埃及考古,何偉跨越埃及獨有的兩種時間概念——「循環」和「永恆」,...
莫高窟史话 本书特色 《莫高窟史话》讲述了:丝绸之路,是中古时期一条曾经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大作用的国际通道。从中国中心部的都市长安向西,经过无数的山川与城...
伊索寓言(全集) 内容简介 古希腊的伊索是律师?奴隶?还是宠臣?为什么他这么会说故事?狮子为什么会和素食的驴子一起去猎食?河狸紧急时,为何将自己的生殖器咬断,吞...
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 目录 导论**章 宋代以胶商人和商业资本概论一、中国古代商业资本和商人的起源二、商人阶级和形成——西周与春秋三、商人阶级和发达与局限——战国...
笠翁对韵-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彩图典藏版 本书特色 一部讲授对仗、用韵知识的启蒙读物;现代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启蒙读物。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班教师推荐国学教材北京大学国...
韩国人在想什么-(全四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韩国人在想什么》一书自83年初次在韩出版以来,迄今已畅销数十年,重印数十次,可谓“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