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著有:《“哥白尼式”的革命
》、《罗素》、《语言与哲学》(合著)、《精神生成语言》、《告别20世
纪》、《形形色色的造反》、《1966:我们那一代的回忆》(编)、《蓦然
回首》、《直面历史》等。
个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无法抗拒的巨变,犹如大海波涛上的孤舟,犹如
江河旋涡中的枯枝败叶,祸福安危完全不由自己掌握。这是100多年来中国
人命运的缩影。但另一方面,人毕竟是有生命和灵魂的存在物,不是没有感
知、没有价值、随风飘逝的尘灰,不只是建造历史大厦的砖瓦泥浆,在历史
的潮流或逆流中,人可以判断、选择;当浩劫和罪恶发生时,如果不能反抗
,甚至不能言说,至低限度可以记录。记忆、语言和文字是上天赐给人类的
*大财宝,身外别无长物的人可以因为拥有它们而在精神上富足。当然,这
笔财富也需要小心守护,以免遗失或被盗窃。
1976年1月9日的成都寒风凛冽、浓云密布,这天清晨,我从收音机中听
到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
人们的悲哀是自发的、巨大的,很多单位举行了吊唁仪式,还有单位以
群众甚至党委的名义给党中央发电报,请求不要火化遗体,保存下来供人民
瞻仰。上面有命令不准搞纪念活动,从报纸上看,吊唁安排得异常低调、敷
衍,相反,还充斥着批判邓小平“右倾翻案”的内容,甚至说邓小平这个“
死不改悔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受“党内*大的走资派”的包庇,把
矛头公然指向周恩来。
“文化大革命”已经搞了10年,人们由开始的盲目和狂热逐渐变得清醒
和反感。在两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被打倒之后,周成了被打倒的对象,这一
点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干部中流传着毛泽东的一个指示:“批邓不批周,批
周必大乱”。我们从电视报道中看到,在向周恩来的遗体告别时,江青没有
脱帽,这马上引起各种议论和责骂。其实我注意到,时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的朱德也没有脱帽,但没有人说朱德,因为他年龄实在太大了,而且,都知
道他和周恩来是亲密战友,对他而言,决没有不敬的动机。
接近清明节的时候,民间自发的吊唁周恩来的活动渐渐高涨,从成都市
的中心——人民南路广场到人民公园,大街小巷墙上贴满了歌颂和缅怀周的
文章、诗词和绘画,其中一些水平相当高,观看、朗读和抄录的人挤得水泄
不通。歌颂周的内容和对江青等的批判、影射往往结合在一起。后来,干脆
出现了公开点名批判张春桥的大字报,作者是某工厂的技术员白智清。在大
字报之前发生了争执,*后大
何怀宏、徐友渔、李银河、葛剑雄、梁小民、丁东、杨东平、季卫东、崔卫平、陈家琪……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档案。
经历了这*近“百年”、《十年》巨变的个人或有幸运或不幸的遭遇,但从认识的角度来说,又都可说是幸运的:中国历史上何曾有过在如此之短时间里发生如此之大变化的时代?——序言·何怀宏
记忆、语言和文字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大财富,身外别无长物的人可以因为拥有它们而在精神上富足。当然,这笔财富也需要小心守护,以免遗失或者盗窃。——徐友渔
这不是一本类似于“人生随笔集”的“私人小书”,而是集中反映各位学者三十年精神历程的“历史大书”,从这些学者的精神历程中,读者自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在艰难中奋然前进、而又不无坎坷的侧影。——后记·曹保印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这36篇鲜活的个人思想独白真实地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某些不可磨灭的思想脉动,或者,某段苍凉悲喜的灵魂故事。这些中国的思想者未曾主导过历史潮流的发展,甚至很多时候,他们也只能像大多数人一样,被动地接受时代的潮来潮去,但他们亲身经历着一幕幕历史的现场,并在内心深处忠实地记录着这个时代,这些思想者可能并不处在时代浪源码上,但他们的灵魂却一直映射着时代。即使在境遇*为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停止对国运民生的观察与思索。我们可能确认的是:他们的灵魂,不曾远行;他们的思想,仍在路上。
或许,在世代变迁、大浪淘沙之后,人们依然可以凭借这些带有口述性质的私人思想记录,来接近历史,再现历史……
书评经历了这*近“百年”、“十年”巨变的个人或有幸运或不幸的遭遇,但从认识的角度来说又都可说是幸运的:中国历史上何曾有过在如此之短时间里发生如此之大变化的时代?——序言·何怀宏记忆、语言和文字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大财富,身外别无长物的人可以因为拥有它们而在精神上富足。当然,这笔财富也需要小心守护,以免遗失或者盗窃。——徐友渔拒绝遗忘,不断描述自己的过去,给自己的成长过程尽可能地提供一种解释或说明,这就是我们这代人可以为自己(说不定也就是为我们这个民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所可能做出的一件使所经历的事件“事件化”的工作,即公众化、公共话题化的工作。它比那些大规模的旧房改造、推倒重来无疑更紧迫,也更有意义。——陈家琪这不是一本类似于“人生随笔集”的“私人小书”,而是集中反映各位学者三十年精神历程的“历史大书”,从这些学者的精神历程中,读者自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在艰难中奋然前进、而又不无坎坷的侧影。——后记·曹保印
历代小品幽默 本书特色 这本历代幽默小品选集,系从《启颜录》、《拊掌录》、《唐国史补》、《笑赞》、《古今谭概》、《笑得好》、《笑笑灵》和《南亭笔记》等数十种历代...
雅舍小品 本书特色 梁实秋著的《雅舍小品》是作者抗战期间避居重庆时所著,因其居所名为“雅舍”而得名。书中内容均为专栏式的散文随笔,内容贴近生活,又能发别人不能发...
玻璃史话 本书特色 今者只知道沈从文先生是文人以及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专家,却很少有人了解沈从文在我国文博考古领域占有的重要地位,以及他的庞杂研究体系。但是,在多...
九栋 本书特色 本书是诗人、作家、剧作家邹静之的一部文学力作。本书共分两部分,**部分《九栋》描绘了作者少年时期在北京某机关大院的成长历程,第二部分《风中沙粒》...
元曲三百首:袖珍图文本 内容简介 唐诗、宋词、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鼎足并峙。“诗雅词丽曲俗”,元曲以其通俗活泼的风格与贴近生活的表现内容,让了耳目一新。本书选入...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 目录 茅盾 林家铺子春蚕子夜(存目)夏衍 包身工上海屋檐下(存目)老舍 柳家大院骆驼祥子(存目)巴金 家(存目)曹禺 雷雨(第二幕)臧克家...
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 内容简介 宋代诗歌的成就和价值,不仅表现在作者的众多、作品数量的巨大以及名家辈出、众派纷呈,而且表现在诗歌特质的“新变”上。在唐诗...
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 本书特色 “大师,真正的诗歌大师!”著名诗评家、《诗探索》主编吴思敬教授这样评价特狼斯特罗姆。著名作家余华说“他诗作中的思维很迷人”。这样的...
王若虚男,80后萌芽作者,毕业于上海大学。07年开始先后发表中短篇小说《马贼》、《跑车》、《红双》、《在逃》、《引信》、《守书人》、《火锅》、《天籁》等,部分作...
老子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哲学名著《老子》进行研究考证解释其文字,就八十一章中每一节文字进行疏释,并阐述哲学意蕴与价值。老子解读 目录 **章第二章 第三章...
译者序赫西俄德是荷马之后古希腊最早的诗人,以长诗《工作与时日》和《神谱》闻名于后世。众所周知,荷马只是古代以弹唱英雄史诗
中国诗歌:2014 10 第58卷:山川变形记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国诗歌”系列丛书之一(第58卷),收入泥马度等一百多位诗人的诗歌原创、转载作品四百余首,及近...
梦里家山 本书特色 林鹏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大家,他一生所著的文学作品不多,本书为他的随笔集。内容轻松,文字亲切、朴实。装帧设计小巧,便于携带。 “格致文库”我社新...
张炜散文精选集 本书特色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
《大师和玛格丽特》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它是一本“对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现实进行恶意嘲讽”、“主张向恶势力投降并为它服务”的怪诞小说呢?抑或是“启迪人们内心的善,净化...
茶店说书 内容简介 新编集子要起名字,见过几本以“说书”为题的书,也来凑份热闹。有个现成的,见周作人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三日致鲍耀明信:“近见丰氏《源氏》译稿乃是茶...
我的内蒙兵团 目录 序寄语兵团战友——祝贺《我的内蒙兵团》出版(代序)守望乓团三记我所知道的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3师随军内蒙革命军人与艰苦奋斗永不分选择*...
别给我希望 本书特色 《别给我希望》:大学是象牙塔,是皇宫,也是滋生一切欲望的温床,*后一抹诗意的浪漫被教条挟持着,顽强地在媚俗的包围中妖娆地起舞。男生的围墙,...
被流放的爱国者 本书特色 《被流放的爱国者》是作家书坊丛书中之一,作者王重旭,是一本通俗化、大众化、揭密性的历史随笔读物。 在《被流放的爱国者》中...
此刻,让美好发生 本书特色 《此刻,让美好发生》,作者探讨了自然、宇宙、建筑、绘画、书法、音乐中的美,表达了作者把生活艺术化的态度。作者强调,美的感受是在生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