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finitive, bestselling book on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ism.
Imagined Communities, Benedict Anderson's brilliant book on nationalism, forged a new field of study when it first appeared in 1983. Since then it has sold over a quarter of a million copies and is widely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book on the subject. In this greatly anticipated revised edition, Anderson updates and elaborates on the core question: what makes people live, die and kill in the name of nations? He shows how an originary nationalism born in the Americas was adopted by popular movements in Europe, by imperialist powers, and by the anti-imperialist resistances in Asia and Africa, and explores the way communities were created by the growth of the nation-st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apitalism and printing, and the birth of vernacular languages-of-state. Anderson revisits these fundamental ideas, showing how their relevance has been tested by the events of the past two decades.
Benedict Anderson was Aaron L. Binenkorp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Emeritus at Cornell University. He was editor of the journal Indonesia and author of Java in a Time of Revolution, The Spectre of Comparisons: Nationalism, Southeast Asia, and the World and Imagined Communities.
印刷语言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奠定了民族意识的基础。首先,并且是最重要的,它们在拉丁文之下,口语方言之上创造了统一的交流与传播的领域。那些口操种类繁多的各式法语、英语或西班牙语,原本可能难以或根本无法彼此交流的人们,通过印刷字体和纸张的中介,变得能够相互理解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感觉到那些在他们的特殊语言领域里数以十万计、甚至百万计的人的存在,而与此同时,他们也逐渐感觉到只有那些数以十万计或百万计的人们属于这个特殊的语言领域。这些被印刷品所联结的“读者同胞们”,在其世俗的、特殊的和“可见之不可见”当中,形成了民族的想象的共同体的胚胎。
——引自章节:民族意识的起源
第二,印刷资本主义赋予了语言一种新的固定性(fixity),这种固定性在经过长时间之后,为语言塑造出对“主观的民族理念”而言是极为关键的古老形象。诚如费柏赫和马丁所提醒我们的,印刷的书籍保有一种永恒的形态,几乎可以不拘时空地被无限复制。它不再受制于经院手抄本那种个人化和“不自觉地把典籍现代化”的习惯了。因此,纵使12世纪的法文和15世纪维永(Villon)所写的法文相去甚远,进入16世纪之后法文变化的速度也决定性地减缓了。“到了17世纪时,欧洲的语言大致上已经具备其现代的形了”。换句话说,经过了三个世纪之后,现在这些印刷语言之上已经积了一层发暗的色泽。因此,今天我们还读得懂17世纪先人的话语,然而维永却无法理解他12世纪的祖先的遗泽。
——引自章节:民族意识的起源
时至今日,在海峡两岸,在日本、韩国,在东南亚,在北美、欧洲,甚至在世界上其它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南怀瑾先生依然是一位颇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且名播遐迩,声誉日隆…...
《我,或者“我”》内容简介:本书是史铁生遗作集。史铁生夫人陈希米在“编者注”中写道:“此word文档的属性显示,最后修改时间:
大卫•罗布森(David Robson)是一位与杰弗里•巴瓦私交甚笃的建筑师、学者及作家。他是巴瓦的官方传记作者,已出版三本关于巴瓦的著作:Geoffrey B...
精彩摘录Lifemaynotbegoingwellforyounow,butaslongasyouarehere,aslongasyoupressforward...
九条キヨ:漫畫家,代表作為改編吉田直筆下的作品「聖魔之血」,目前該作品仍於日本角川《ASUKA》月刊連載中。
咖啡馆是一个时间流速很慢的地方,这里比日常生活更慢。继《我在京都居酒屋》后,“京都新职人”系列第二本。作者库索在京都生活七年,从被一包浅煎咖啡豆打动开始,她踏入...
喻海翔,早年出国留学,东洋七年(日本),西洋七年(美国),共经历海外生涯十四载。获得工商管理和经济学双硕士学位。在国外期间,干过建筑工人、餐厅侍者、邮局职员、学...
《教会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教会史,在史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该书试图重现从使徒时代到公元324 年这三个世纪的教会历史。全书共十卷,第一卷记载耶稣基督...
行万里路,写一卷书。熊培云以记者的敏锐和学者的深度,详细记录了旅日期间的所见与所思。本书不仅梳理了日本自明治以来的思想流变,同时深入探讨了当今日本的社会结构与社...
你是否常常在父母的期望、社会的压力和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之间犹豫挣扎?你是否常常被巨大的焦虑感和压力包围,开始怀疑工作的意义?为什么孩子天生对世界感到好奇,却逐渐...
作品目录悼念张光直 徐苹芳 永恒的友谊——忆我和张光直先生的交往 邹衡 往事追记 俞伟超 三秋风雨祭光直 石兴邦 张光直和中美在
美国健康类第一畅销书!★ 出版80周长踞Amazon健康类排行榜第1名!★ 甫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1名!★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连续在榜55周!★...
HarryOrdwayhasalwaysdoneeverythingright.Hislife,career,wifeandfaithareallplanned...
★ 钱乘旦等教授推荐,一部19世纪晚期世界的写真集,写出了一个大时代。★ 在19世纪的殖民浪潮中,一个太平洋岛国的自我拯救。★ 第一位环球旅行的君主,一位被马克...
余時英一九三○年生於天津,籍貫安徽潛山。香港新亞書院文史系首屆畢業,哈佛大學史學博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院士。曾任密西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
作品目录中文版序言第一章 引言:概念和媒介一、为什么选择概念?二、“新”媒介是什么?三、概念第二章 网络一、网络是什么?二
《人类消失后的地球》内容简介:人类消失也许对文明是个灾难,但对这颗已存在46亿年的星球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用科学的角度想象一下,如果真的有一天,人类...
美国人是如何开始用货币单位量化社会进步和福利的?在当今GDP主导的世界中,价格不仅是度量货物和商品的标尺,也是度量我们环境、社区、国家甚至我们自己的标尺。本书回...
翁维良临证实录 本书特色 《翁维良临证实录》系统总结了翁维良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分别从学术思想、典型医案、精品医案、专病专方、医论、医话、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作品目录序言《俄罗斯联邦刑法典》摘要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1963年1964年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