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篇幅不大的书,但又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在这本书中,培根广征博引,涵盖了人们所能想到的一切知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学、哲学、神话、宗教、伦理、天文、地理、民俗。有的篇目是专论,如建筑学之“论建筑”篇,植物学之“论园艺”篇,法学之“论司法”篇。是作者对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培根论人生》是作者对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培根论人生》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由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培根所作。在这本书中,培根广征博引,涵盖了人们所能想到的一切知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学、哲学、神话、宗教、伦理、天文、地理、民俗。有的篇目是专论,如建筑学之“论建筑”篇,植物学之“论园艺”篇,法学之“论司法”篇。
书摘论死亡人们害怕死亡,就像儿童害怕在黑暗中行走一样:而且儿童听到的故事越多,其天生的恐惧也就越大,人们对于死的恐惧亦复如是。当然,把死亡看作是罪孽的报应和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旅程,是圣洁而虔诚的,而把死亡看作应向大自然进贡的贡品而惧怕之,则是软弱的。然而在宗教的默想之中,有时却混杂着虚荣和迷信。在某些托钵修会修士的禁欲书里,你一定会读到这样的话:人自己会想到,如果他只不过是指头尖受到挤压或者折磨,那是多么痛苦,因而他也会想象到,当死亡之时,整个躯体都腐烂了,消解了,那又是何等的痛苦。而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中,死亡的痛苦要小于一个肢体所受到的折磨:因为维持生命的最重要的器官,并不是感觉最敏锐的器官。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是一个人:仅仅以哲学家和凡人的身份说的:“使人们害怕的。是死亡的装饰品,而不是死亡本身。”(Pompa mortis nlagis terret quam mors ipsa.)呻吟声和抽搐以及变了色的面孔,朋友们的哭泣,黑色的丧服和葬礼以及诸如此类,都表明死亡是可怕的。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头脑中的每一种强烈情感都并不软弱,而是都足以压倒和控制对死亡的恐惧;因而,既然一个人的身边有这么多的侍从能够打败死亡,那么死亡也就决非如此可怕的敌人了:复仇心令人战胜死亡,爱令人蔑视死亡,荣誉感令人追求死亡,悲伤令人飞向死亡,恐惧令人全神贯注于死亡。不仅如此,我们还在书中,读到,在奥陶皇帝自杀以后,怜悯(这是最温柔的感情)导致许多人死去,而这又仅仅是出于对他们的君主的同情,以及要做最为忠实的臣仆。不仅如此,而且塞内加还把挑剔和厌倦增加了进去:“想想吧,同样的事情你做了多么长的时间:不但勇敢的人和不幸的人会想死,而且厌倦的受害者也会想死。” (Cogita(tuamdiu eadem feceris:morivelle,non tantumfortis,autmiser,sedetiamfastidiosuspotest.)一个人尽管可能并不勇敢,也不不幸,但仅仅是因为对反复做同一件事情感到厌倦,也会想死去。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出色的人的身上,死亡的到来所造成的改变是非常之少的,因为他们似乎到最后一刻仍是依然故我。奥古斯都,凯撒,死的时候说了一句赞美的话:“永别了,利维亚,要记住我们的婚姻生活,活下去吧。” (Livia,congiugii nostri memor,vive et vale.):按照塔西佗对提比略的说法,提比略死的时候仍然掩饰自己的感情:“提比略的体力迅速衰退,但他作伪如故。”(Jam Tiberium vires et corpus,non d
培根(l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从政,历任国会议员、国王顾问、大法官等要职。主要著作有《伟大的复兴》《政治和伦理论文集》。
培根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鸣锣开道者。他最早表达了近代科学观,首次总结出科学实验的经验方法——归纳法,他对经院哲学的科学观和传统逻辑思维方式的批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老子臆解》目录徐梵澄著序版本道经道经一道经二道经三道经四道经五道经六道经七道经八道经九道经十道经十一道经十二道经十三道经
传习录全集 本书特色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
禅说庄子-在宥 本书特色 以通俗的语言,将庄子篇中的《在宥》篇的要旨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这两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
多元视野与传统的合理化:章太炎思想的阐释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对我国国学大师章太炎思想的一个全面总结,作者认为“多元主义”、“历史主义”与“人文主义”构成了章氏...
斯宾诺莎读本,ISBN:9787802112810,作者:(荷)斯宾诺莎著,洪汉鼎编目录 导论:斯宾诺莎的生平、著作和学说大旨神、人及其幸
道教典籍选刊---皇帝九鼎神丹经诀校释 本书特色 韩吉绍校译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校释/道教典籍选刊》摈弃了战国以来以服食草木仙药为主,以服食某些天然矿物为辅的长...
张岱年全集(1--8) 本书特色 张岱年先生是我国当代德高望重的哲学大师。他一生淡泊明志,辛勤耕耘在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他为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传承,为...
彰显理性的哲学写作一定是线性的吗?作者在此处展现了一种另类的哲学写作,一种作者同自己文本之间的对话。或许所谓字里行间正是
生之实现 本书特色 生之实现一改泰戈尔擅长的诗歌体裁,用议论性或抒发、或评论地表达出作者对于“人格”的思考。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社科类作品集锦融合东西方诗学、...
美学是什么-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 本书特色 所谓审美活动的真谛——审美活动和作为其理论形态的美学,蕴含了一种平等的对话理念。美学不是颐使气指的专断知识,也不是专家...
日本学者岛邦男先生是当代最著名的甲骨学者之一,在日本第一个以甲骨文论著获得博士学位。本书为作者20余年间根据甲骨分期整理全
意向性:论心灵哲学 本书特色 本书中,塞尔提出并完整地论证了他的意向性理论。他紧紧围绕意向性概念作出了一系列高度原创和富有启发性的工作,其中包括:将意向状态分析...
苏格拉底的明智-《卡尔米德》绎读 本书特色sophrosyne是古希腊极为重要的一种德性,从荷马以迄亚里士多德都有探讨,柏拉图对话中亦随处可见相关辩驳,但唯有《...
思入时代的深处-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世界-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 目录 上篇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重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内在性之...
挺经的智慧 本书特色 《挺经》是曾国藩生前的一部“压案之作”,用李鸿章的话说,这部书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令人遗憾的是,曾国藩没能完成他的这部《挺经》...
坛经.心经.金刚经/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本书特色 《金刚经》《心经》和《坛经》都是中国佛教史上尤其是唐代之后*为流行的佛教经典,对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都产...
儒学在青藏地区的传播与影响 本书特色 《儒学在青藏地区的传播与影响》由李健胜、赵荽贞、俄琼卓玛著。青藏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多民族聚居区,自古以来就呈现着“五...
《易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被推崇为“群经之首”,内容丰富全面,有完整的哲学体系,从宇宙自然到人生社会都有辩证的论
儒教研究-2009年卷-总第一辑 本书特色 《儒教研究(2009年卷总第1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儒教研究-2009年卷-总第一辑 目录 主编寄语儒教信...
面对实事本身(现象学经典文选) 本书特色 那些产生于遥远、含糊和非本真直观中的含义对我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回到“实事本身”上去。我们要在充分发挥了的直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