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早年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著名学者学习中国古史和汉语古文字学。王、梁等人为一代学界钜子,学贯古今,涉猎甚广。先生承其学风,学路宽广,在先秦史、汉语古文字学、考古学、民族学、四川地方史等方面都造诣颇高,桃李满园,硕果累累,为学术研究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汉语古文字学是一门较为艰深、一般人看来又颇具神秘色彩的学问,古文字的研究,涉及到许多相关的学科,所以要在该门学科的研究上取得成绩,是很不容易的。徐先生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甲骨文字典》是徐先生在古文字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自殷墟甲骨文被发现以来,出土的十余万片甲骨文其主要部分已著录成书,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数目已逾五千,经过学术界数十年的努力,目前已能认识其中的一千多个字,其余不识的字,由于其中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占有较大比例,对通读甲骨刻辞并无太大影响,因而可以说,大多数的甲骨刻辞我们目前已基本上可以通读。
为了便于甲骨文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自三十年代就有学者开始编纂甲骨文工具书,这方面的重要代表作,在字形方面,主要有三十年代孙海波先生编纂的《甲骨文编》和六十年代金祥恒先生在前书基础上修订的《续甲骨文编》,二书在甲骨文字字形的整理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甲骨文字的考释方面,有成书于六十年代的李孝定先生的《甲骨文集释》,该书网罗众说,评论折中,时有新解,不失为一部有相当学术价值的甲骨文字释义的大型工具书。但这些工具书都各有偏重,《甲骨文编》和《续编》只罗列字形,并无说解,不便初学;《集释》罗列众说,以释义为主,而字形简略,无法了解文字发展的脉络;并且以上各书都未对甲骨文字作时代上的整理。此外,自六十年代以来,甲骨学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有不少成果问世,也极待整理汇集,以利于学术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急需要一部全面反映甲骨文研究新水平的大型工具书,于是《甲骨文字典》就在徐先生的具体主持下应运而生了。
《甲骨文字典》既广泛吸收了*新研究成果,又融入了徐先生数十年研究甲骨文的重要收获,该书体例独创,释义精辟,举例恰当,有以下独到之处。
一、兼采各书之长,独创*先进的编纂体例。该书对甲骨文字的解释,分为字形、解字、释义三部分,字形部分收录有代表性的甲骨文字形,解字部分解说甲骨文字的本义及引申假借义,释义部分列举各类有代表性的辞条,以说明所释各字在殷商时期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各种词义。三个部分有机结合,互为表里,使读者能通过该书对甲骨文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二、字形的收集,先汇集全部甲骨文字,从其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字形,故该书所收字形虽不是太多,却有一以当十之功效。字形的排列,按时代先后分五期依次系于各字头之下。这样可以使读者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甲骨文字发展演变的脉络,和各个时期的不同字形、书体风格等,便于全面深入掌握甲骨文字字形,这是此前的任何一部古文字工具书所没有的。字义的解释,博采众家之长,不囿于一说,实事求是,同时又融入了徐先生数十年研究甲骨文的学术成果,综合形、音、义全面考察,创获颇多。
三、该书在甲骨文的考释上充分体现了徐先生科学的考释古文字的方法,强调文字之间的相互联系,解决了许多长期以来未曾解决的学术问题。如以前的学者未曾充分注意到甲骨文“小”与“少”为一字,因而只释出甲骨文中从“小”的合文,如“小甲”“小乙”“小王”“小臣”等,而对许多从“少”的合文却阙然不释,该书从古文字的基本特点入手,指出“小”和“少”本为一字,突破了字形上的束缚,释出从“少”的“小甲”“小母”等合文。又如甲骨文的“弁”字,系徐先生早年所释,当时限于考古发掘的状况,只从文献和字形变化来进行论证。该书则充分利用殷墟妇好墓新出的考古材料与甲骨文字形相结合,对该字作了更为全面的考释,证明了徐先生早年的结论是正确的,等等。
由于《甲骨文字典》的这些长处,所以该书一出版,就饮誉中外,受到学术界一致的高度评价。
山海草木:中国古代神奇植物图卷 本书特色 浩瀚神怪录 千年木奇谈一部博物彩绘版的古代草木精怪故事集系统梳理81种奇花、异草、瑞木、鲜果探索讲述远古灵植与人类的故...
大陆及港澳台常用词对比词典 本书特色 这部词典对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常用词的形、音、义的异同进行了辨析,并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把汉字辨析与语词对比结合起来,通过...
何以为生-文化名人的经济背景 本书特色 鲁迅、胡适、蔡元培、王国维、周作人、张恨水……他们是上个世纪的文化名人,他们是中国**代知识分子,他们生活在一个命运多舛...
当叛逆沦为时尚 内容简介 现在是一个还没有长大,就要怀旧的时代;没有长大,是因为中国还没有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之所以怀旧,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正在经历社会变迁的痛苦时...
中国人的日常(精装) 本书特色 本书中,梁晓声以小说家的生动笔法,社会观察家的敏锐思考,记录了各色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百态,淋漓尽致地绘制了他们的五光十色的精神图谱...
《科技报国:对话白春礼院士》内容简介:本书以对话录的形式,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科技报国的
古文字研究:第八辑 内容简介 本辑包括《商代金文中所见的星宿》、《古文字考释四篇》、《金文札存二则》、《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收藏的甲骨》等18篇文章。古文字研究...
中国科学翻译史 本书特色 ★ 全书80万字,总达651页,16开布面精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年1版1印,国家“十五”重点图书★ 内容丰富——在科学笔...
话说中国物质文化遗产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简牍卷编话书籍、食案曲几变桌椅、烧菜做饭话炉灶、推杯换盏说酒具、饮茶品茗话茶具、壶的来历与演变等。话说中国物质文化...
刺绣-民俗文化 本书特色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
安妮(Annie Liu) ·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美国积极心理学教育研究院副...
国学常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本书特色 邱芬编写的《国学常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以中华民族悠久的国学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传统国学知识...
中古汉语语法史研究 内容简介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丛书(第2辑):中古汉语语法史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六度集经》中的副词“都”、《佛本行集经》中的“许...
茗茶品韵-中华茶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李丹编著的《茗茶品韵--中华茶文化大观》是记述茶文化的专著,在介绍茶史、茶道、茶文、茶俗、茶具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介绍了制茶...
理性的光芒--德国尼德兰北欧博物馆之旅 本书特色 本书将引领你进入德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的艺术殿堂。这些国家地处中北欧,美术史的发展充满了理...
★囊括100余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平均5分钟读懂一位大师。用最精练的语言为大师建档立案,读者只需5分钟就能掌握一位大师的核心线索。★既是作家百科,又是一部跨...
《童年的消逝》内容简介:《童年的消逝》初版于1982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童年”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印刷术普及
旨酒羔羊:敦煌的饮食文化 本书特色 敦煌类图书的出版已形成了甘肃教育出版社的一大特色,此类图书的成功出版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也从中摸索和积累了诸多编辑经验...
中国文化精神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精神》:中国当代文化研究的奠基者张岱年打造的极通俗的中国文化读物,中国人必须知道的中华文化精华,标志着中国文化研究与普及的品质...
咬文嚼字:合订本:2019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19年度的《咬文嚼字》杂志年度合订本。全国知名的《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年度合订本,分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