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古典音乐走完20世纪旅程后的历史反思。作者伊凡·休伊特[Ivan Hewett]敏感地意识到,在音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格局,以及电子工业和互联网技术已迫使音乐接受方式发生巨大转型的当下,音乐文化的面貌已不再是丰富多彩,而是扑朔迷离——我们已进入了“新新音乐”时代,艺术已没有“雅、俗”之分和“是、非”之别,我们时时刻刻被形形色色的“音乐”所包围,却不幸地已丧失了评判其优劣的意识和准绳,甚至连体验音乐的激情也在日益麻木。音乐,是否还持续具有可供标榜的价值?如果有,它是什么;又该如何评判?这正是本书的核心论题之一。 休伊特对此采取明朗的肯定态度,认为:音乐是一种饱含价值的话语体系,具有与人性类似的“升华性”或“超越性”,因此不能对之采取漠不关心的随意态度和回避价值评判的中庸眼神[参见第一章];引领我们通向音乐价值的可靠向导不是别的,正是古典音乐以及与它一脉相承的现代精神。在休伊特看来,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并非通常所谓的“敌对关系”,而是解决同一问题的两种方案,即,当曾经统一的音乐领域迫于社会变革而四分五裂时,如何“修补裂痕”以使其复归统一。音乐领域过去曾掺杂着宇宙数学、经院哲学和社会功能,既不独立、更不统一,古典音乐是这第一道“裂痕” 的催生物,它“弥合裂痕”的办法是在不脱离传统和社会现实的情况下发展形式规范,从而孕育普适性的公众音乐话语;但随后由于其内部的扩张[如和声的发展、文学的渗入]和外部的融合[与流行音乐和世界音乐等“他者” ],艺术音乐重又走向了分裂,于是诞生了新音乐。现代主义者前赴后继所苦心探索的,也正是能够弥合裂痕、以使音乐领域复归统一的最佳方案[这同古典音乐相像]。而由于这些方案均有缺陷[或是脱离传统,或是脱离社会,或是缺乏形式价值,详见第六章“本真性”]且各自独立、相互轻蔑,故终未如愿,由此出现了第一段描述的种种“病态”。正是在这种境遇下,休伊特真挚地呼唤古典音乐的“超越”理想,并主张这种音乐精神应成为我们认识当今音乐文化的最佳向导。 不过作者坦言,时下乃是流行音乐派系纷呈、世界音乐异军突起、古典理想正位处边缘并日渐消融之际,把古典音乐视为价值准绳无异于冒险挑衅之举,但作者通过对各种音乐样式所主张的“本真性”[即某种音乐样式借以标示其不可替代性的品质]、以及这种“本真性”在各样式的代表性曲目中的实现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介,最终说明了“古典”准绳的合理性。
伊凡·休伊特,以作曲家、音乐节组织著、广播员、教师[执教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以及新近出任的评论员身份[执笔于《每日电讯》报]卷入音乐事业已逾二十五载。
……对朴素音乐的兴趣的消失。有这样一种意识日渐鲜明,即音乐本身式不充分的,于是有人呼吁古典音乐厅要具备更多的视觉吸引力,当前时尚需要的是多媒体事项。到21世纪初,我们似乎回到了巴洛克时代的美学——那时的音乐必须使自己同文字或图像相联,否则会被认为缺乏效力。迅速发展的“古典—电影”音乐中也隐含着这种趋势。
——引自章节:第九章寻觅失落的音乐
和音乐打交道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欣赏]不断熟悉,二是以业余表演的形式参与其中。积极的听赏孕育于参与之中,这一点如何强调也不嫌过分。如果说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比我们更能全神贯注于音乐的话,那只是因为他们作为听者同音乐打交道时,用手指和身体所作的感受和在精神上进行的体悟一样多;而且他们所关注的音乐并不多,音乐厅里的,以及活页乐谱上的音乐就是他们仅有的音乐资源,至于收音机、CD唱片以及互联网传载的过剩信息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再加上有仆人照看家务,所以他们拥有从事音乐所最最需要的东西:时间。我们的闲暇时间并不多,但却有铺天盖地的音乐供我们消费——是故如今音乐中的表现性仅仅只浓缩成了纯粹的形容词形式。
——引自章节:第九章寻觅失落的音乐
比尔·毕晓普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也是企业家、发明家、创新教练、未来主义者。毕晓普在数百个组织(包括麻省理工学院企业家项目、美国百万圆桌会议、全美保险及财务顾问协会...
金戈鐵馬,俠骨情心,傳說中的江湖世界是如此奇特瑰麗,不由我們不心嚮往之。而在這片江湖之外,金庸創造了一個更大的武俠世界,將他的15部作品以超過230多種的姿態,...
邓晓芒,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市人,1982年武大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长期在武汉大学任教,任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攻德国哲学,亦研究...
中药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新世纪(第二版)) 本书特色 《中药学》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中医类别中医...
作品目录沿着塞纳河沿着塞纳河是画家的摇篮还是蜜罐追索印象派之源“老子是巴黎铁塔”飞来与我们喝早茶的金丝雀忆雕塑家郑可“可
王朔北京人。1958年生,1976年高中毕业后进入海军北海舰队任卫生员,1980年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1978年开始创作。1983年...
长久以来,启蒙运动一直与法国、德意志甚或英国的苏格兰联系在一起,然而,著名历史学家罗伊·波特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却想告诉人们:作为整体的英国启蒙运动是存在的;不列...
莱特(Christopher J. H. Wright)是“国际灵凤合作伙伴组织”(the Langham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
《生命的守卫者:免疫、癌症与治愈之道》讲述的是科学家、医生和患者探索生死攸关的难题,不断打开认知边界,寻求治愈方案的故事。历经百年探索,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对抗癌...
高木直子,1974年生于日本三重县,插画家、绘本作家。被绘本爱好者誉为日本的“绘本天后”,在中国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主要作品有《一个人的美食跑...
刑法练习题集 内容简介 具体来说,这套书希望达到以下目的: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修完一门课程,并不是拿到学人了事,要真正掌握本学科的一些“门道”,至少要完...
精通多种操盘手法,实控数家上市公司,拥有源源不断的神秘资本;掌握一手内幕消息,视股市如提款机,股灾中照样赚得盆满钵满;沉寂在资本市场水底,从不公开露面,他的传说...
生活在现代中国的人,都明白见证传统流失,老景翻新的感觉。在北京,也许你上周还在一条巷子里的小店吃面条,下周再去就发现那儿已经变成了一堆瓦砾。相比之下,东北的历史...
余英时,1930年生。美国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历任哈佛大学教授、香港新亚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2001年,自普林斯顿大学校聘讲座教授荣退...
大师史蒂夫·麦凯瑞用影像向人类的阅读致敬◎ 编辑推荐☆ 世界知名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历时 40 年游历 5 个大洲,以充满人性的视角定格了 66 个精彩瞬间,展...
健康中国——中医药防治肿瘤丛书远离前列腺癌/三师而行 本书特色 林丽珠教授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时刻紧扣“肿瘤防治”这个时代命题,从多年的临...
杨东苗,1969年11月出生于古城西安的一个敦煌艺术之家,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后向父辈们学习工笔重彩人物画,其间受到敦煌壁画艺术的熏陶,立下付出毕生精力复原敦煌壁...
本书主要以明清时期(尤其是明代)作品为中心展开相关讨论,讨论的重点在中国传统诗画合璧的源流、样式、功能,以及诗画的互视与互释四个方面,而对诗画合璧进行文献学研究...
精彩摘录“你说,”我问安佳,“如果一个人吃饱了饭没事干,他怎么消磨时间最好?”“睡觉。”“睡过了呢?已经睡得不能再睡了?
赵珩,生于1948年,北京人。原北京燕山出版社编审、总编辑。著有《老饕漫笔》、《彀外谭屑》、《旧时风物》、《老饕续笔》、《百年旧痕》、《故人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