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即不是一个开端,更不是一个结论。它只是作者在困惑中的一些片断思考,为了付印多多少少按一个主题组织起来。这个主题是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以及两者各自和常识或曰自然理解的关系。沿着这条主思路,上篇先粗略回顾了哲学方式的整体解释到科学方式的转变。下篇分专题讨论实证科学对经验的关系,科学概念的特征,科学的数学性质,预测、假说和实在问题。*后一章集中讨论常识、科学、哲学三者的关系,有点儿像个小结。
本书大量借用了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但它并不是一本科学哲学方面的论著,对科学的内部理论结构无所发明。作者关心的是哲学的命运,或者,思想的命运。
本书是两部中的前一部,后一部正在写作之中,从还原论展开对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性质的探讨,结之以对道理和真理的思考。
本书很多章节曾陆续发表,这些章节在纳入本书的时候都做了大量修订。
一本像惊险小说一样刺激、好看的哲学著作
哲学一开始是要寻求真理,理解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哲学理论的“道理“从常识(或常情)而来,并对它们加以组织,成为连贯的道理系统,哲学家们在用自然语言构筑理论体系,相信他们能以此解释所有的现象。反观哲学,几千年来所有寻求普适的努力都归于失败,这也许恰恰是因为哲学是如此仰赖常识(常情)的缘故,哲学体系是在常情与自然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科学家就有所不同了,他们先是把日常经验归约为“实验”,并用精确严密的定义塑造一门新的逻辑——数学语言,这门语言超出了纷繁多样的生活世界,也正因如此,一个具有强大解释力的普适的理论体系才真正成为可能。
科学也是要寻求真理,但它不满足于我们被动地经验到的世界的真相,它通过仪器和实验,拷问自然,迫使自然吐露出更深一层的秘密。要解释这些秘密,古代传下来的智慧和方式就逐渐显出其不足。常识式的理性不够用了,人们学会求助于数理式的理性。公元1642年也许是特别富有意味的一年,伽利略于该年去世,牛顿于同年诞生,罗素曾把这个事实推荐给相信灵魂转世的读者。伽利略和牛顿可说是一先一后“联手打造”了近代科学。伽利略是一个巨人,他在广泛的领域引入了近代科学的观念和方法,牛顿也是一个巨人,他赋予近代科学以完整的形态。陈嘉映在书中引述韦斯特福尔总结的说,整个西方世界从17世纪起,就开始了“将原来以基督教为中心的文化变革成为现在这样以科学为中心的文化”。 从牛顿开始,我们有了一幅科学的世界图景,它“把一个我们生活、相爱并且消亡在其中的质的可感世界,替换成了一个量的、几何实体化了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一样事物都有自己的位置,惟独人失去了位置”(柯瓦雷语)。
人类的知识累积始于“常识”,而且也正是常识,为知识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即科学与哲学)提供了背景框架,然而,一方面,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与常识经验日益疏远,科学理论的解释力也无须倚赖常识和直观的理解;另一方面,哲学作为组织和重构常识以达成普遍解释的努力又是徒劳无功的。因而我们面临的两个世界的分野:一边是疏松零散的常识世界,一边是体系严密的科学世界。问题在于,这两个世界何以彼此通达?《哲学科学常识》提出,这也许正是哲学今天的任务。
一位哲人的目光:任继愈谈话录 本书特色 他的身份有很多,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他取得成就也很多,教学多年、筹建宗教研究所、编写多部书籍……并赢...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的校勘记,以单行小字夹于正文中间,辑补文字于字下加▲符号,删去之文字排小一号字,并加圆括弧以表明之,
近现代西方伦理学家思想精华丛书-道德法则的守护神-伊曼努尔.康德 本书特色 《近现代西方伦理学家思想精华丛书》之一,本丛书包括了卢梭、康德、摩尔、边沁、海德格尔...
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为冯友兰先生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的中国哲学史课程英文讲稿整理而成,1948年由...
审美现代性批判 内容简介 现代性是当代思想界的热点问题,它关涉到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审美现代性批判》确立了一个批判性的视野,从现代性的问题史入手,以启蒙现代性...
丁福保大德文汇 本书特色 《丁福保大德文汇/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编著者王志远。 觉光法师宣读礼赞文今乃礼赞现代高僧者,寄禅、虚云、太虚、谛闲、印光、弘一、倓虚...
《汉字树3:植物里的汉字之美》《汉字树》一经上市,即引发国内180多家报纸、门户网站等媒体疯狂报道(文汇报、法制日报、法制晚报
2011-2013-中国应用伦理学-国际伦理专辑 本书特色 由杨通进等主编的《中国应用伦理学(2011-2013国际伦理专辑)》由六个部分组成。**部分“基...
禅之旅 内容简介 独特的禅宗理论和修持风格,曾对世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了解禅宗,也就不了解中国佛教的特质...
1801-1807-耶拿时期著作-黑格尔著作集-第2卷 本书特色 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变为体系的一个转折点。1801年黑格尔写了《费希特和谢林哲学...
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特色《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柏格森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
逻辑起源 本书特色 《逻辑起源》用彻底抽象的方法,得出了“差别和差别者”这样一组基本范畴,将之作为我们这个世界的起点和本原。从此出发,笔者描绘了差别者的充分积累...
如何以言行事 本书特色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如何以言行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如何以言行事 内容简介 J.L.奥斯汀是二战后英国著名的分析哲学家,是“牛津派日...
对话与反思(当代英美哲学、文化及其他) 本书特色 一个中国学者与当代世界一流学者的学术对话与心灵碰撞,一次对东西方哲学与文化的深层感悟与多维反思,对话与反思带您...
心经新诠 本书特色 “五四”以来,极端唯物论和文化西化论的盛行,摧毁了国人固有的家国意识、宗教意识和人文传统,华夏成为一个文化流浪的民族。何新的《新诠》源于中华...
东西方之间的法律哲学:吴经熊早期法律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与西方法律哲学接触的**阶段、对西方与中国法律哲学的进一步研讨等。东西方之间的法...
《南怀瑾选集》(第5卷)是一本合集,禅宗,初创于北魏,盛行于唐宋独特的禅宗理论和修持风格,曾对世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思维
现代性批判的技术与方法 本书特色 现代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话题,也是现代哲学的一个突出主题之一。理性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的一条主线,也是现代性问题的一个交汇点。李...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科学与怀疑论 内容简介 究竟有无合乎理性的理由来评价、选择科学理论?这是长期来困扰着人们的一个难题。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标准和概率主义...
徐梵澄英语著作首次翻译成汉语。20世纪60年代,侨居南印度琫地舍里的徐梵澄先生,开始向印度乃至西方全面介绍中国文化传统之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