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入这股洪流的有党政机关各部委、文化艺术各团体、社会科学机构、大专院校、可谓各色人等,门类齐全。他们当中有党和国家领导干部,有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文化名人和学者,有为数可观的杰出艺术家,有国家多年培育的体育健将、世界冠军,有专业技术人员,还有满怀激情的知识青年。年龄上至年近古稀的老者,下至幼儿园里的孩童。
在干校的日子里,春夏秋冬,晨香寒署,泥泞湿滑的田间小路,脸上的泥土,衣上的汗清,繁重的劳动,半军营式管理,交织着人们的忧与喜,苦与乐、思与情,彷徨与沉沦,荒唐与抗争,探素与期盼。其中,即有在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中遭受迫害的经历,也有在农村劳动中的收获,更有在逆境中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和党的原则的行动。
1969年11月下旬,组织上通知我,准备去江西“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
。所谓再教育,对我个人来说就是继续接受批评和审查。
当时,我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感到江西是造反派称霸的地方,远离
中央,也远离家人,遇到紧急情况,很难与同情我的人取得联系。另一方面
,我又对江西有难以割舍的情感。我*早参加战争(北伐战争)是在江西;参
加南昌起义在江西;井冈山时期跟着朱德、毛泽东打游击主要在江西;湘赣
时期,我指挥红军游击兵团作战的主要地区也在江西……可以说,在我此生
的革命历程中,江西是我成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和一名军事指挥员的起点。
江西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让我依恋;江西的父老乡亲,多少年来总萦
绕在我的梦中。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我一想到江西,便会从心底涌起一股乡
土般的恋情。的确,我早就把江西看作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12月初,我随一批老弱病残和少数因故滞留的家属,*后离京赴江西“
五七干校”。此去吉凶难卜,真是“战地黄花衰,孟冬西风疾”啊!
我随身携带的行李不多,除被褥和换洗的衣服外,就是一只大书箱,里
边装满中央编辑的马克思主义书籍30多本,还有《史记》、《资治通鉴》等
文、史、哲、经方面的书籍。当时我想,干校生活无非两条:除继续接受审
查、参加劳动外,其余时间就是看书,我要利用这个机会认真地学习一点马
列主义,以弥补几十年来无暇系统学习理论的缺憾。
在赴江西永修的火车上,望着窗外匆匆闪过的景色,我仿佛又回到了战
火纷飞的年代,逝去的往事,此刻又历历映现在眼前。抚今追昔,不觉心潮
起伏,思绪万千,遂即兴默吟五言一首:
我自江西来,又回江西去。
昔日草鞋行,今朝飞车遽。
轻装怀马列,悠然赴“五七”。
战地黄花衰,孟冬西风疾。
云山赋归欤,老骥兮伏枥。
此诗当时不敢公开。我信仰马列主义40多年,此时虽然处于“孟冬西风
疾”的环境,但仍不失“老骥伏枥”之慨。
大约是12月上旬,我们来到修水河畔的云山垦殖总场场部周田镇。这里
离校部所在地新丰大队约14里。我被编人离周田*近的三连。连部驻小里村
。我们这些老弱病残和外单位来校的带小孩的女同志,被安排住在周田公路
旁边小山包上废弃的云山总场职工医院旧址。
我单独住在*东头一间约10平方米的小屋里,旁边住着当时的人事宣教
局局长张继璜、副局长李玉昌,计划局局长黄家景和另外几个机关干部及其
家属。当时我61岁,是这个“北京新村”居民中*年长的一个,大家都叫我
老萧或萧老头,孩子们叫我萧伯伯。
“文化大革命”以来,我的心脏一直不好。出发前,周恩来总理指示要
给我带个炊事员。我由衷地感激总理的关怀,但谢绝带炊事员。我想,既然
是重返江西,那就一切从头做起。尽管我已年过花甲,但我还是那个气概,
不服气,不消极,更不悲观。
到干校后,我坚持自己买菜、烧饭、砍柴,衣服破了,能补的自己缝补
。有时柴米不继或不想动手,就到食堂去买饭买菜。粮食没有了,就跟邻居
们一起到四里外的罗店去买米。饮食起居完全自理。“缺腿方桌倚陋室,锅
碗瓢盆皆杂陈”,便是我在一首诗中概略描述当时的处境和自炊自饮的生活
情况。其实,那个只有三条腿的四方桌上,何止摆锅碗瓢盆,读的书籍、写
字用的纸张,也都堆放在上面。除了当饭桌,还要当书桌用。刚来时,闹了
几天肚子,在邻居们的照料下,身体渐渐康复,生活也习惯下来了。
赣北山区的冬天,潮湿阴冷,凉气常从墙缝、屋顶乘隙而人。室内无火
取暖,我想起过去徐特立曾跟我说过,当年他在长沙教书时,冬季,室内寒
冷,便在屋里就地跑步取暖,不失为驱寒之一道。于是,我也仿效徐老的“
取暖术”,在房间里就地跑步,果然一会儿身上就有了暖意。
不知是哪位同志向领导反映了这个情况,连部派人送来了一篓木炭。室
内生起了火盆,顿时暖意融融,心情也随之豁然起来。然而好景不长,尽管
节省着用,40斤木炭很快还是烧光了。有时冻得不行,就躺在床上,盖起被
子捂捂。我想这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总得想个门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
。
我看到我们住的房子前后、山包附近,有不少齐胸高的树桩,这是人们
在伐木时站着拉锯留下的。有一天在室内又感到冻得难受,便拿着斧、锯去
伐树桩,把砍回的木桩破成劈柴,这样既可以驱寒,又解决了烧饭、取暖的
薪炭问题。
从北京出发时,我就做了不再回领导岗位的准备。我想,将来不论到哪
儿,总得学点劳动技能,以安身立命才是。到干校后,我根据自己的体力和
爱好,开始学木工手艺。先买来一套大、中、小号的木工工具,自己又做了
一把立式皮带锯和一条木工凳,就试着当起“木匠”来。好在云山既是农区
又是林区,食堂的薪柴堆里就可以挑选出有用之材,向他们买来锯成家具材
料。我试着做了几件板凳、桌子、书架之类的家具,看起来还蛮像回事。
俗话说:“三分木工七分油”,油漆是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油漆上得
好,可为木工增光;油漆上得不好,木工的缺点就全暴露出来。为此,我专
门去向一位老木匠师傅请教。他告诉我:上油漆之前,先要刮好腻子,把刨
面抹平;上油漆的妙诀是“横刷竖顺”。我按照师傅教的诀窍一试,果然不
错,油出来的家具色泽匀亮,没有气泡,像件“鲁班师傅”的作品。1972年
回北京时,我把自己做的四方桌和长方形折叠桌也带回来。几十年过去了,
除因北方房间里冬天有暖气,使桌子稍有收缩和裂缝外,色泽仍然光亮。
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像模像样,我打心眼儿里感到喜悦和自豪。我跟邻
居说:“有什么东西要做的话,我可以帮忙。”大家只是夸我的手艺不错,
却不好意思麻烦我。P1-4
杭州的现代童话 本书特色 就像,你轻轻推开一扇窗,外面天地无限。《杭州的现代童话》似乎就是这样的一扇窗,它不是以前那种单纯写西湖山水的书。在山水之外,还有人。这...
《从技术走向管理:李元芳升职记(第3版)》内容简介:《从技术走向管理:李元芳升职记(第3版)》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了李元芳
知情者说(第3辑)-1 本书特色 《知情者说》直面历史沉浮黑白执意寻根问底、审视人物遭际悲欢敢于实话实说,高层人物的荣辱沉浮历历在目;重大事件的幕前幕后扣人心弦...
北京印象:老舍 内容简介 想北平,北京的春节,老字号,柳家大院,宗月大师,我的母亲,微神,小人物自述(未写完)等等。北京印象:老舍 目录 想北平北京的春节老字号...
元曲 内容简介 《元曲》讲述了:诗歌是生命的律动。一首隽永的小诗,可以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反复吟诵;一首恢宏的史诗,可以唤醒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诗歌孕育人的情感,...
看不见的大陆 本书特色 记忆是有欺骗性的。不是吗?因为它所寄生的语言的欺骗性,也因为它所寄生的语言的使用者具有欺骗性。这些从来没有进入过我们构建的人类文明史的岛...
读爱情故事的老人 本书特色 继《教海鸥飞翔的猫》,塞普尔维达又一部刻画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之作在孤独而残酷的雨林生活中,唯有爱情故事是慰藉,是逃遁,是让他忘却人类...
大象中原 本书特色 《大象中原》为著名散文家王剑冰有关中原历史文化的散文集。这些文章,或描绘历史场景,或勾描历史人物,或抒发深沉之思,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谈古论...
学词入门第一书:白香词谱 本书特色 《白香词谱》是清朝舒梦兰编选。词谱选录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词作品共一百篇,凡一百调。这些调式都是较为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全译本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2岁以上(1)典雅、精美的外观,给予读者高雅的观感和尊贵的享受,让读者拥有的不仅仅是书,更是艺术品;(2...
骆驼祥子 本书特色 “人民艺术家”老舍经典著作,京味小说代表作,一出经典永恒的命运大戏《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
《喧嚣》内容简介:如今,她四十八岁了,正是在父亲四十八岁的那一年,母亲生下了她。她是一个意料之外的孩子,是父亲九个孩子中最
古罗马神话故事-经典典藏版 本书特色 在绚丽多姿的神话世界中,古罗马神话如同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经过漫长岁月的涤荡,抹去历史的尘烟,它仍以奇幻的故事情节、纯真的...
元曲三百首 内容简介 元曲、古文,同唐诗、宋词一样,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元曲刻露尖新,宜俗宜雅,特色鲜明;古文众体荟萃,风格各异。它们韵律优美,词采斐然,意...
我和译制配音的艺术缘-从不曾忘记的往事 本书特色 作者基于近年来在各种场合都能深深感受到热爱译制片配音的朋友们长期来对配音演员不离不弃的关怀、支持,促使作者回忆...
唐宋词启蒙 本书特色 本书是翻译家、文学家李霁野给自己的孙辈讲解唐宋词的合集。他亲自精选了唐宋一百多位词人的代表性词作,逐首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兼以谈...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2015~
《国宝猎手》内容简介:专奏帝王之音的十二编钟 关乎王朝命脉的墓葬图册 述说千年绝恋的黄金虎符 寄托权力斗争的金翅鸟 消失的古蜀
读者文摘精华文丛(第二辑)励志卷 本书特色 本书由极具感染力的心灵美文精选汇编而成,书中精选的故事汇集了生活中*鲜活的点滴触,展现了世人追求未来的希望和勇气。真...
《写给动物世界》内容简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栏目1981年12月31日开播。节目主旨在于向电视观众介绍大自然中的种种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