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
**章袁枚的童年
第二章从钱塘县学到万松书院
第三章自广西赴京
第四章流落京师中举连捷
第五章三年翰林
第六章四任知县
第七章归隐随园
第八章坚拒出山
第九章随园的生活
第十章《随园食单》
第十一章《控鹤监秘记二则》决非袁枚伪造
第十二章两度被逼,欲放弃随园
第十三章晚年红粉青山
第十四章《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神州版)的真伪
袁枚大事年表
附录新发现《随园集外诗》考辨
参考文献
本书之“新”
学术研究要求有所突破,无突破无以著述。本书不敢说有什么“突破”
,只求有所出新,不至于让读者骂我“炒冷饭”,因为王英志先生有一部大
书在前头。本书择其大者可能有以下几“新”:
1.发现了袁枚的佚作《随园集外诗》,在考证后投入使用,使用了较
多的新史料。本书对《随园集外诗》的考证,附于书后,请参阅。
2.这本传记比较强调袁枚“风流”的历史人物特征。司马迁写历史人
物皆栩栩如生,就是从大量史料中归纳、提炼了性格特征。笔者强调了袁枚
之“风流”,恐怕为某些先生们所憎,但即使是马克思也说过“真是一位风
流种子”,这是马克思评价英王理查三世的。可见马克思见“风流”特征也
是要强调的。袁枚之后杭州又出了三个可称“风流”的诗人,那就是龚自珍
与郁达夫、徐志摩(海宁至民国一直属于杭州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杭州
多出“风流”诗人当引起后来者作一番历史社会学的探讨。本书恐难当此重
任,只是先提出一个问题而已。
3.将袁枚的“双性恋”纳人了研究视野,这至少是一种历史社会学的
良史料。本书传袁枚,并不仅仅是写袁枚了事,而是要再现袁枚当时的生存
环境。
4.王英志的《袁枚评传》是把袁枚作为中国的思想家来研究的,王英
志说“我把袁枚定位为思想学术的批评家”。此前还有一位杨鸿烈说袁枚“
是一位中国罕有的大思想家”。但即使是王英志也禁不住要问:“无乃过誉
乎?”对于袁枚,笔者觉得誉之思想家,实在名不副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
言研究所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思想家的定义是“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有
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独创见解”大约人人可有,但“自成体系
”却难得有,王英志也认为袁枚没什么思想体系。笔者认为“性灵说”之类
诗歌主张不可能是什么思想体系。如果将袁枚与其同时代的欧洲启蒙运动的
思想家卢梭、狄德罗、伏尔泰、孟德斯鸠、休谟等来比较,那实在是相距太
远。12世纪晚期,意大利城市博洛尼亚就出现了欧洲的**所大学
(universitirs)。“大学”一词实际上源自中古拉丁语的“行会”
(universitas)。17、18世纪,“几乎每一个欧洲国家都成立了国立科学院
”。17世纪建立了两所*著名的科学院,那就是法兰西科学院与英格兰的伦
敦皇家学会。18世纪创建的科学院有:普鲁士科学学会(1770年)、慕尼黑的
巴伐利亚科学院(1759年)、曼海姆的科学院(1755年)、丹麦皇家科学院
(1742年)、哥廷根科学院(1751年)、布拉格学者协会(1771年)、都灵科学学
会(1761年)、那不勒斯科学与文学学院(1779年)、威尼斯科学院(1779年)、
荷兰科学院(1752年)、葡萄牙皇家科学院(1779年)、西班牙皇家科学院
(1774年)、瑞典科学院(1741年)、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1724年)……但这个
时候,中国还在“黑屋子”中沉睡(鲁迅语)。我并不是说“黑屋子”中就不
能产生思想家,但袁枚实在是够不上思想家。人类思想家的坐标系是共同的
,我们在评价中外思想家时实在应该标准一致。
这本小册子是把袁枚作为一个乾隆时浙江籍的文化人来研究的。笔者只
想从史学的角度勾画出一个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袁枚(因为一切历史均无法
再造复原),因此更注重的是袁枚的平民生活和他的文化活动。本书是“浙
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中的一本,因此笔者更注重一种“浙江视角”,那就
是凡是与浙江有关的人与事都将予以特别关注。传记的生命**就是真实,
因此“有一分证据讲一分话”当为本书**信条。
5.对袁枚的随园即大观园说进行了补证。
6.纠错。如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卷二一(己丑,乾隆三十四年)误编
入一首《香亭年逾强壮,才生一儿,从南阳信来云将嗣我,喜赋却寄》,此
诗当作于乾隆四十年(1775),袁枚59周岁时,因为袁枚当年曾有诗“阿侯抱
向阿连家,六十衰翁始作爷”,袁树仅送袁枚一个儿子。
《小仓山房诗集》卷一九(乾隆四十四年)错编入一首《五十岁生日舟中
作》,因为该年袁枚已经整整63周岁了。
《小仓山房诗集》卷二五(丙申、丁酉、戊戌),所收为袁枚乾隆四十一
至四十三年(1776-1778)诗,竟夹有一首《某学士已谪降矣,犹责余不以公
服相迎。余虽谢过,而退后不能无诗》。乾隆二十年(1755)袁枚就已正式休
致,如何还能“公服相迎”?此诗必然为乾隆二十年以前作。
《诗话补遗》卷六与卷九两条谈和琳愿为袁枚弟子事多有重复,可见袁
枚这类补遗作于晚年,已经非常健忘了。
本书是历史人物传记,不是评传,且篇幅限制在20万字左右,因此不可
能对袁枚的所有著作都作出评价。本书当以勾勒袁枚人生的历史轨迹为是。
评传多以论带史,而本书则是以史带论。
在诸多浙江文化名人中,袁枚无疑相对是一个弱者,官小,诗名也不太
大,一本《随园随笔》学术性也不太强,一本《随园诗话》虽然名气很大,
但我以为似可删去一半才好。强者当然是轮不到我这等人写的,但弱者真写
好了也很不易。柳如是只是一个弱女子,陈寅恪的著作足见功力,心鼓舞之
。
*后,笔者对本书的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表示衷心感谢!对浙江图书
馆古籍部的沈雅君、沙文婷和谢蕾等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对王凤姬同志表示
衷心感谢!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为历史作传,当说真话,不怕千夫所指。
拙作《郁达夫传》很让作假者暴跳如雷,但搞学术就只能如此,遇假不打还
算什么学术?
当然,笔者的浅陋还望海内人士不吝指出,笔者热烈欢迎!P6-9
秦淮八艳之陈圆圆传:冲冠一怒为红颜 本书特色 她是秦楼楚馆里男人们争相一睹的头牌,她是“色甲天下之色,声甲天下之声”的绝世名伶,她是吴三桂“冲关一怒为红颜”的红...
北望河山:岳飞传 本书特色 本书以史料为依据,以岳飞的一生为主线,浓墨重彩地重现两宋交替之际那段战火纷飞、金戈铁马的岁月。大战小役轮番上演,尔虞我诈矛盾重重:宋...
康熙传 本书特色 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长的皇帝。他...
难忘的二十年-在习仲勋身边工作的日子里 本书特色 作者一生中先后两次担任习仲勋同志秘书,前后加起来正好20年。回顾习书记的一生,可以说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经历了...
从囚徒到文化大师-利哈乔夫传 本书特色 瓦列里·波波夫怀着敬意创作的这部传记,“不虚美,不隐恶”:回顾俄罗斯著名学界领袖和公共知识分子利哈乔夫的光辉一生,再现了...
最后的皇帝 本书特色 《*后的皇帝》由吕永岩所著,这不是戏说,更不是演绎。这是一个真实的*后皇帝。一个人熟悉而又陌生的*后皇帝,一个颇为人知又鲜为人知的*后皇帝...
梁漱溟评传 本书特色 《梁漱溟评传》以梁漱溟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为基本线索,着重叙述了其学术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揭示了作为国学大师的梁氏对20世纪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
魏晋诗人与政治 内容简介 本书遵循陈寅恪先生所倡“文史互证”研究方法,通过对魏晋二百年间*重要诗人身世遭遇与诗作内涵的深入论析,来把握和展现魏晋南北朝这一纷乱时...
蒋介石大传上中下 本书特色 刘红编著的《蒋介石大传(上中下)》详实生动的记录了蒋介石从出生到病逝台北的整个人生历程,忠实地再现了这个历史风云人物的一生。大量珍贵...
诸葛亮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目前国内评述诸葛亮的生平业绩及其思想的**部专著。全书十一章,前六章为传略部分,后五章为思想部分。史论结合,多方探讨。诸葛亮评传 目...
《樱园沉思》内容简介:本书从宏观出发,先把日本文化放在东西方以及中日对比的大视野中加以定位,然后依次评论了十几位在日本富有
隋文帝传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叙述了隋文帝建立隋王朝、统一全国的历程,详尽分析了他的各项治国方针和成效,并在这个基础上对他的历史作用做了深入探讨。本书内容...
始皇帝与秦帝国 本书特色 秦帝国造就了始皇帝,始皇帝开创了大一统的封建社会制度文化。带着十年邯郸梦踏上王者之路,挥剑扫六合、创建新世纪。以荒谬的五次巡游为标志,...
《预见》内容简介:信息经济高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信息社会50人论坛组织多位顶级专家学者从变轨:
回忆徐悲鸿 本书特色 《回忆徐悲鸿》是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拟订的“文史资料百部经典”之一种。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画家,对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本书是徐悲鸿的同学、挚...
中国高端访问(玖)--站在世界体坛巅峰的19人 内容简介 乒坛杀手张怡宁的“冷”与“热”、 “世界乒坛女一号”王楠的台前幕后、登高远眺的“小帅哥”田亮、快乐飞翔...
《程序员的7堂职场课》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程序员职业规划的解惑书,介绍如何应对代码之外的职业发展问题。其中,第1章总结并分析
文学史家谭丕模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文学史家谭丕模的评传,主要介绍了家世童年、求学时期、积极投身北平左翼文化运动等内容。文学史家谭丕模评传 目录 序 郭预衡...
何晏-大家精要 本书特色 何晏,字平叔,南阳宛人。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汉大将军何进之孙。其父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
天竺诗人-泰戈尔 内容简介 他的诗歌,丰富多彩,清新隽永;他的小说,格调新颖、感染力强;他的戏剧,种类繁多,富于哲理;他的歌曲,或哀婉缠绵、或威武雄壮,他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