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类性别文化转
型的重要潮流之一,
女性主义在世界各国
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
形态,并在其广泛的
社会实践基础之上,
呈现出开放多元的理
论建构面向。女性主
义力图通过救育来实
现女性的自我解放进
而直接参与人类文化
转型,通过思想和文
化而不是战争与暴力
来达到改变人类现状
并使之变得更美好的
目的,因而。女性主义
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具
有重要意义。女性主
义思想的多样性不仅
为我们理解妇女受压
迫的根源,理解性别
歧视如何与其他危害
人类的种种偏见如种
族歧视、阶级偏见、民
族优越感、能力偏见、
年龄偏见和对自然的
蔑视相关联等提供无
限开阔的思路与启示,
也为我们所生活的多
元文化时代提供了对
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的
*丰富的思考。我们
不仅彼此关联。也和
非人类的世界——动
物甚至植物相关联,
女性主义完整性的理
想,启迪我们对人类
自身和自然界应承担
的责任。在此意义上,
女性主义的研究也是
人类*新文明成果的
研究,是一切有责任
感和使命感的知识分
子应当关注的研究。
战时期美国支配性男性气质之重构
——“蓝博三部曲”性别权力关系分析
丁永燕
一、支配性男性气质与父权文化
弗洛伊德曾黯然指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是科学中*含混的概
念。①男性气质概念是政治的、历史动态的,具有实践建构性与情境建构性。
对于个体的人(individual)来说,性别气质是对现实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性别
气质的综合反映,这种反映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男性气质”(masculin—
ity)概念是对男子在社会文化中所形成的属于男性的群体特征(共性)和行
为方式的极端表述,与“女性气质”(femininity)构成并衍生出一系列的二元
对立关系社会性别。男性气质本身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②
“支配性”的概念来源于安东尼奥·葛兰西对阶级的分析,它是指那种
文化动力,凭借这种动力,一个集团声称和拥有在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支配性男性气质是在给定的时间内为文化所称颂的男性气质,是各种男性
① [美]Rw.康奈尔:《男性气质》,柳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
页。
② 曹琼:《男性气质的解构与重建——当代中国电影性别权力关系分析》,妇女/社
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http://www.chinagender.org/Default.aspx?tabid一
97&Artieleld=1168。
气质的主导形式(1)。
男性的统治和优势,与女性的依附和劣势是历史的过程。“支配性男性
气质”不是一个固定的性格类型,而是在一定的性别模式中占据着支配地位
的男性气质,但是地位总是会变化的。男性气质的支配时刻面临挑战,需要
大力维护才能稳固。②因此,排除甚至侮辱/诋毁女性就成为维护男性气质
的支配的重要策略。
父权制(Patriarchy)是家庭内男性统治女性和儿童的表现形式/具体化
和制度化,是男性支配女性在整个社会中的延伸。③父权制暗示着男人在一
切重要的社会体制内掌握权力,封锁了女人掌握权力的途径。它通过不平
等的机会、奖励、处罚,有系统地让男人支配女人,并且通过性别角色的差异
化,将不平等的期待予以内化。④
父权文化与体制极力维护男性的支配地位,巩固对男性的保护、对女性
的压迫,尽管这一制度自身也正是男性受压迫、受迫害的根源。支配性男性
气质是男权制合法化的具体表现,而父权制极力将居支配性地位的男性气
质归为自己文化与体制赖以生存的法宝。父权文化与体制下的一切国家机
器、主导意识形态的载体都为父权统治所控制、利用,都自觉不自觉地为维
护支配性男性气质而作出努力,同时又努力塑造着有利于父权文化与体制
生存与发展的支配性男性气质。男性气质是动态的,支配性男性气质也是
动态的,当社会还处于父权文化、父权体制控制的历史中时,支配性男性气
质的核心内容不会变。父权文化对男性的社会性别模式塑造,*核心的便
是“刚强”二字,由刚强演绎出硬汉、强者、粗犷、勇敢、事业成功、健壮等诸多
概念。⑤正是这些核心支配性男性气质内容,体现、保证也标志着父权霸主
地位。
支配性男性气质并不假定统计学意义上的标准,只有少数男性实践着
这种气质。支配性男性气质是男权制合法化的具体表现,并不是说*明显
① [美]Rw.康奈尔:《男性气质》,105页。
② 李英桃:《西方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述评》,《美国研究》,2001(4)。
③ Gerda Lerner,The Creation o/Patriarch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p.239.
④ 方刚:《男性解放与女性主义:反父权文化的同盟者》,《中国女性主义5》,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⑤ 方刚:《男性解放与女性主义:反父权文化的同盟者》。
具有男性气质的人就是*有权力的人物。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
同的一小部分男人实践着典型的支配性男性气质。他们可能是果断的国家
领导人、英勇杀敌的战士、果决的商界大亨,也可能是偶像,如电影演员,或
者甚至是幻想中的形象,如电影中的角色。①支配性男性气质具体表现为作
为男性的*为光荣的方式,它要求其他男性根据与之的关系来确定位置,它
在意识形态上使全球性的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合法化。②传统的支配性男性
气质在形式上有国家、宗教、传统习俗等的支持③。
父权制下的大众传媒肯定了性别角色的自然特性和社会性别的不平
等。电影,是种种文化价值和意义的载体之一,社会性别权力关系的复杂性
投射到电影文本中,形成多元的而非铁板一块的电影话语。那么电影将人
的身躯放入其特殊的构架中,本身也参与权力关系的展示过程。其中性别
关系是极为重要的权力关系之一。电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表达形
态,同时它也会参与到对性别权力关系的建构中。④父权制与支配性男性气
质的关系也被电影反映出来。支配性男性气质是可以被建构的,与任何实
际男性生活并不紧密相连。父权制下的主流电影为父权统治塑造着男性典
型,电影塑造的男性典型以多样的方式表达了被宣扬的理想、幻想与欲望。
①R.w.康奈尔:《男性气质》。
② Connell,R.W.&Messerschmidt,James W.,“Hegemonic Masculinity:Rethin—
king the Concept,”in Genderand Society,Vol9.N06,2005(12),pp.829~859.
③ 王壬:《谈谈共谋性男性气质》,http://genders.ZSU.edu.cn/ReadNews.asp?
NewslD=2129。
④ 曹琼:《男性气质的解构与重建——当代中国电影性别权力关系分析》。
《微视频全图讲解电工仪表》内容简介:本书采用“全彩”“全图”“微视频”的全新讲解方式,系统全面地介绍电工常用仪表的专业知识
[美]谢宇,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和国际研究Bert G. Kerstetter 66大学教授、当代中国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美]亚丽珊德拉·...
《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内容简介:强调礼节、秩序及仪式,温柔文雅、合群顺从的日本人,其大众文化中却处处糅合了极
杨向奎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列宁几次提到它并给予高度的评价,他在《论国家》内说:“我希望你们在研究国家问题的时候看...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被美国社会学协会授予终身杰出学术成就奖。兰德尔•柯林斯...
《儿童青少年沟通心理学》内容简介: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会给父母带来不一样的困扰。其实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来化
《定投十年财务自由》内容简介:你是否也有这样的苦恼:工资只有几千元,赚得还不够花,谈何理财?每天上班忙得天昏地暗,日常加班
研究与反思-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修订本)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研究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一书为基础,阐述了社会科学生产机器的反思与批判、关...
平民话筒-2000-2010工人日报新闻评论精选 内容简介 2000年11月6日,作为中央综合性大报的《工人日报》创办新闻评论版,以先行者的角色为公民言...
幸福的社会 本书特色 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是合理的?究竟是什么值得我们活下去?如果幸福不是一个政治问题,那么政治还有什么用?英国“首席幸福经济学家”莱亚德...
文化怪杰:刘文典--狂士本色 本书特色 本套丛书包括晚明至民国的国学文化名人:徐渭、章太炎、袁枚、辜鸿铭、郑板桥、刘文典、李贽、李叔同、黄侃、林纾。尽管时代有所...
易图源流-中国易经图书学史 内容简介 读序卦、杂卦、说卦、系辞、彖辞、象辞、十翼之易文,然后知旁通(错卦)、反卦(综卦)、互卦、变卦之理,显然在目。三才、六位,...
《好焦虑》内容简介:☆《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畅销书 ☆作者是多奖加身、深受欢迎的神经科学家,被《家政》杂志
作品目录序 言第一部分 1918年前第一章 从“社会物理学”到“社会学”:发现新的认识对象(1789~1860年)第一节、社会学,革命的
《人力资本经营思维》内容简介:未来已来。数字技术变革将业务与人力资本融为一体,企业越来越依赖人的创造力,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
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 本书特色 《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脑与学习科学新视野译丛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 目录 概论**部分学习脑导言**章脑的“...
文明论概略 本书特色 福泽谕吉编著的《文明论概略》是探讨人类精神发展的理论。其目的不在于讨论个人的精神发展,而是讨论广大群众的总的精神发展。“文明论概略”一书共...
中国藏书楼(全三册) 本书特色 ★ 32开硬精装,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藏书楼就规模、历史和功绩而言,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没有藏书文化,便不会有中国...
归因与文化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分析、比较的方法,揭示了西方归因理论是西方个体主义、自由主义、理性主义、竞争主义文化的产物,批判了其文化偏见。在...
1976年出生于湖南临湘,哲学博士(北京大学),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法理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正义问题,思考一个正义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