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
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
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
“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
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乞丐,即便已经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情的残余,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这些东西,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
你或许生活在对未来的焦虑中,你或许无法摆脱过去留给你的痛苦,你和你的伴侣或许总是纠缠在无尽相互伤害,怎样解决这些永远困扰我们生活的烦恼,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呢?
阅读这本书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引导下,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从而阻碍你摆脱内心的痛苦。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生于德国,从伦敦大学毕业后,他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埃克哈特·托利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目前,埃克哈特·托利在世界各地旅游讲学,他努力将自己的心灵启迪实践传授给世界各地的人。自1996年以来,他居住在加拿大的温哥华。
我没得到任何答案,因为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不可能有任何问题。一个情境出现时,我们要么是去应付它,要么就是去接受它,对它说“好的”。为什么要把它转变成问题呢?为什么要将任何事情都转变成问题呢?难道生活中的挑战还不够多吗?你需要问题来做什么呢?思维会无意识的喜欢上问题,因为它们给你某种身份的认同。这是正常的,同时也是病态的。“问题”的意思是,你在心理上不断的琢磨这种情况,而没有真正的在当下采取行动,并且你还无意识的将它变成你的自我感的一部分。你被你的生活情境所累倒,以至于丧失了对生命的感觉、存在的感觉。或者,你大脑中背负着100件你在未来将会或必须做的事情的重担,却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现在就能做的事情上。
——引自第67页
你现在所创造的痛苦,十之九、八都是对“本然如是”(whatis)某种形式的不接纳和无意识的抗拒。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呈现在思想的层面上;而在情感的层面上,它又以负面情感的形式呈现。痛苦的强度,根据你对当下这一刻抗拒的程度而定,而抗拒的程度,又决定你与心智认同的程度。心智总是想尽办法去否认当下、逃避当下。换言之,你越认同你的心智,你受的苦就越多。再换一个说法就是:你能够尊重和接受当下的程度越高,你免于痛苦和受苦-免于我执心智的程度就越大。心智为什么要习惯性地否认或抗拒当下呢?因为它无法在没有时间,也就是在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情况下运行和掌控。所以它把无时间性的当下视为威胁。事实上,时间和心智是不可分的。……一旦痛苦之身掌控了你之后,你就会想要更多的痛苦。你不是变成受害者就是迫害者;你不是想施加痛苦,就是想承受痛苦,或者两者都要。其实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差别。你不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会义正言辞地宣称自己不想要痛苦。不过,仔细看看便不难发掘,你的思考和行为,如何被你设计成要让自己和别人继续痛苦的模式。如果你是真正地意识到它的话,此一模式便会瓦解。因为要更多的痛苦,就是疯狂的行径,而没有人会有意识地疯狂。痛苦之身是我执所投射的阴影,它其实会害怕你意识的光照。它害怕被发现。它的存活,依赖着你与它无意识地认同,以及你无意识地恐惧去面对那活在你里面的痛。可是如果如果你不面对它,你不把意识的光照入痛苦里,你就会在胁迫之下,一而再地让它复活。痛苦之身也许是你眼中一只危险的怪兽,让你没有勇气看它。不过我要跟你担保的是,它是一个虚而不实的幽灵,在你临在的威力下,是不堪一击的。有些修行的教义声称,所有痛苦究竟只是幻相,这是真的。问题是:它对你是真的吗?单凭一个信念并不会让它成真。你想让自己的...
——引自章节:第二章意识:离苦之道
当别人问,你是个摄影吗?我说,我是个编剧。当别人问,你是个编剧吗?我说,我是个导演。当别人问,你是个导演吗?我说,我是个摄影。当别人问,你特么到底是啥?我说,我...
林总,注册会计师、税务师,LEC会计学院教授(管理会计专业)、日本成本计量学会会员,林总联合株式会社代表董事。197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商学系会计专业。毕业后曾经...
默里•罗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 1926-1995), 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自然法理论家,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哥伦比亚大学...
翁偶虹先生在晚年总结自己一生的创作经验,历时三年,终于写成《翁偶虹编剧生涯》一书。这是翁偶虹先生留给后人最可宝贵的遗产。在这本书中,他以毕生所从事的编剧生涯为主...
产科病效方443首 内容简介 本书提供了治疗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效方443首。书中对异常妊娠、妊娠合并症、异常分娩、异常产褥以及其他产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作...
冠心病监护手册 内容简介 该手册内容涵盖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简介,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心电图、血清标记物、胸部X光改变及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心律失...
丽端这个名字,是我的祖母所取,意为“美丽的开端”。小时候梦想成为一名历史学家,长大了才发现自己更适合臆想历史,特别是那已然湮没在浩繁卷轶中,坼裂为青铜碎片的神话...
笠原将弘东京·惠比寿的日本料理店 “赞否两论” 的店主。在“正月屋吉兆”学习9年后,继承了老家位于武藏小山的名为“鸟将”的烤鸡肉串店。2004年,开了自己的店,...
GerhartandRynesprovideathorough,comprehensivereviewofthevastliteraturesrelevantt...
“Lookingtomakeacareerchange?Pivotisabookyouwillturntoagainandagain.”—DanielH.Pin...
作品目录第1章 计算机、Internet和万维网简介第2章 C++编程入门第3章 类和对象介绍第4章 控制语句(第Ⅰ部分)第5章 控制语句(
布鲁斯•林肯(1948—),美国芝加哥大学卡洛琳•H.哈斯科尔杰出服务荣休教授,常年研究印欧宗教,晚期颇注重宗教研究的方法论,以及宗教、权力与政治的问题。早年师...
陈魁,锐普PPT策划与培训师。南京大学管理学硕士。曾任职于上海市政府机关、国内知名咨询公司,8年PPT策划与制作经验。加入锐普以来,制作优秀PPT作品上百件,发...
《量子组织》内容简介:不确定性和破界、自组织、创新驱动一起,成为企业管理命题中的关键词。在不确定与混沌的时代,固守着传统经
有书,终身教育领创者。旗下拥有有书APP、有师、有书空间、有书新媒体矩阵四大业务,汇聚超6000万用户。它首创共读模式,深化服务体系,整合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的...
刘济美,新华社记者,多年跟踪采访多款新型航空产品的研制历程,中国航空领域资深记者。自2007年持续跟踪采访多种型号飞机,亲历多项高风险试飞科目,出版图书《为了中...
简明成语辨析词典 本书特色 人们说话或写文章,常常会用到一些成语或熟语,以丰富语言,使表达文雅、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但同时,也常出现将一些成语读错音、写错字或用错...
[日] 高桥弘医学博士、日本麻布医院院长、原哈佛大学医学系副教授、日本内科学会认证内科医师、日本消化器官病学会认证专家、日本肝脏学会肝病专家、美国癌症学会正式会...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术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
《不一样的职场心理学》提示了多种职场现象的心理因素,并介绍了各种职场致胜的心理技巧,帮助你顺利地节节高升。《不一样的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