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
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
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
“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
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乞丐,即便已经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情的残余,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这些东西,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
你或许生活在对未来的焦虑中,你或许无法摆脱过去留给你的痛苦,你和你的伴侣或许总是纠缠在无尽相互伤害,怎样解决这些永远困扰我们生活的烦恼,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呢?
阅读这本书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引导下,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从而阻碍你摆脱内心的痛苦。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生于德国,从伦敦大学毕业后,他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埃克哈特·托利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目前,埃克哈特·托利在世界各地旅游讲学,他努力将自己的心灵启迪实践传授给世界各地的人。自1996年以来,他居住在加拿大的温哥华。
我没得到任何答案,因为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不可能有任何问题。一个情境出现时,我们要么是去应付它,要么就是去接受它,对它说“好的”。为什么要把它转变成问题呢?为什么要将任何事情都转变成问题呢?难道生活中的挑战还不够多吗?你需要问题来做什么呢?思维会无意识的喜欢上问题,因为它们给你某种身份的认同。这是正常的,同时也是病态的。“问题”的意思是,你在心理上不断的琢磨这种情况,而没有真正的在当下采取行动,并且你还无意识的将它变成你的自我感的一部分。你被你的生活情境所累倒,以至于丧失了对生命的感觉、存在的感觉。或者,你大脑中背负着100件你在未来将会或必须做的事情的重担,却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现在就能做的事情上。
——引自第67页
你现在所创造的痛苦,十之九、八都是对“本然如是”(whatis)某种形式的不接纳和无意识的抗拒。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呈现在思想的层面上;而在情感的层面上,它又以负面情感的形式呈现。痛苦的强度,根据你对当下这一刻抗拒的程度而定,而抗拒的程度,又决定你与心智认同的程度。心智总是想尽办法去否认当下、逃避当下。换言之,你越认同你的心智,你受的苦就越多。再换一个说法就是:你能够尊重和接受当下的程度越高,你免于痛苦和受苦-免于我执心智的程度就越大。心智为什么要习惯性地否认或抗拒当下呢?因为它无法在没有时间,也就是在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情况下运行和掌控。所以它把无时间性的当下视为威胁。事实上,时间和心智是不可分的。……一旦痛苦之身掌控了你之后,你就会想要更多的痛苦。你不是变成受害者就是迫害者;你不是想施加痛苦,就是想承受痛苦,或者两者都要。其实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差别。你不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会义正言辞地宣称自己不想要痛苦。不过,仔细看看便不难发掘,你的思考和行为,如何被你设计成要让自己和别人继续痛苦的模式。如果你是真正地意识到它的话,此一模式便会瓦解。因为要更多的痛苦,就是疯狂的行径,而没有人会有意识地疯狂。痛苦之身是我执所投射的阴影,它其实会害怕你意识的光照。它害怕被发现。它的存活,依赖着你与它无意识地认同,以及你无意识地恐惧去面对那活在你里面的痛。可是如果如果你不面对它,你不把意识的光照入痛苦里,你就会在胁迫之下,一而再地让它复活。痛苦之身也许是你眼中一只危险的怪兽,让你没有勇气看它。不过我要跟你担保的是,它是一个虚而不实的幽灵,在你临在的威力下,是不堪一击的。有些修行的教义声称,所有痛苦究竟只是幻相,这是真的。问题是:它对你是真的吗?单凭一个信念并不会让它成真。你想让自己的...
——引自章节:第二章意识:离苦之道
高丽杨,女,汉族,1979年生,河北秦皇岛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哲学科社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
作者特里·伊格尔顿,英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曾长期任教于牛津大学,现为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英国文学杰出教授。自1960年代至今,已出版著作数十种,涉及文学理...
《大学生创业》内容简介:艺福堂是一家茶叶电商,本书在艺福堂公司成立12周年之际推出,讲述艺福堂团队成长的故事。通过18位团队成
作品目录第一章 底部操作技巧 第二章 上升通道操作技巧第三章 顶部操作技巧第四章 下跌通道操作技巧第五章 综合操作技巧第六章
本书作者是做了十余年游戏的“免费打工仔”。所谓“免费”,就是一直不赚钱瞎忙乎的意思。除了一直在做不能赚钱的游戏,之前也出版过一本不赚钱的《OGRE 3D游戏开发...
植物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与衣。仓廪实而知礼节,植物的驯化直接推动了人类身体与智力的发展,文明随之产生。植物为人类带来光明与力量,导致世界人口急剧膨胀;也无数...
团购:二十世纪初中医名家医学文集丛编4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学苑出版社出版★ 作者王咪咪,副研究员,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文献室主任★ 《...
以主人公自述的形式,《钻石广场》讲述了西班牙内战前后一个普通女人的一生。女主角娜塔莉亚是一家糖果店的售货员,在钻石广场的一次露天舞会上与木匠乔相识并在不久后结婚...
点校者李启成,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近代法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从事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近代法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著有《晚清各级审判厅研究》、《中...
阿耐,女,1990年弃政从商,现为浙江某著名民营企业高管,著名财经小说作家。
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学的;它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对于这种对象,“伊斯特惕克”(Asthetik)这...
精彩摘录Whydowecontinue,asacommunityandasindividuals,toattempttoprotectandconcealmag...
◆爱德华·阿尔比两夺托尼奖最佳戏剧奖,三获普利策戏剧奖,获三项终身成就奖被誉为从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和田纳西·威廉斯手中接过美国戏剧之火炬的剧作家◆以戏剧行...
从管制到规制 非政府组织法律规制研究(2007/12) 目录 导论一、非政府组织:属性及研究范围二、管制与规制:研究视角的切人三、理论界的研究现状四、非政府组织...
编写这样一本城市指南就像是盘点一个城市的家当。这里有哪些新鲜事,还剩下些什么……过去几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当我们编写上一版Time Out《柏林》的时候,集混乱...
米拉德·J·艾利克森(Millard J. Erickson),当代著名福音派神学家,美国贝勒大学特鲁伊特神学院(Truett Theological Semi...
早川由美日本知名织品艺术家。1957年出生,26岁开始环游亚洲各国,并在旅途中创作布艺。1985年与丈夫小野哲平在日本 爱知县常滑市山中展开农耕生活。1998年...
韩剧《制作人》白承灿和Cindy 睡前一定要看的书韩剧《制作人》金秀贤和IU超喜欢的书,睡前必读德文原版翻译,重现经典德语硕士/文学博士翻译,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
庞泮池论妇科 作者简介 p> 庞泮池。女。1919奉出生于上海市上海县。其父庞钰是上海名医。庞氏1 7岁从父学医。次年师从浦东名医翁陛臣。其后考入中国医学院,拜...
眼科疾病-百家名医治验实录 本书特色 《眼科疾病》:阅读此套丛书的重点不是说某名医治疗一种病的效果,而是用百家名医的思路来考虑治疗疾病的途径。可以举一反三,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