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铁汉(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这本书开拓
了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的新领域,提出了新观点和新思
路。具有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谢庆奎(北京大学教授):该书富含哲学的思考和逻
辑的思维,是国内首创的著作,系统拓展了政府管理
的新领域。
张康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这本书以人的生命和
人类的生存之名义去重新审视政府,确立了一种全新
的生态行政观,系统提出了构建生态行政体系的理论
和实践方案。这是行政学说史卜新的里程,是政府改
革的一把标尺。
《政府绩效评价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组织模式与管理研究》
《政府生态管理》
《政府危机管理的信息问题研究》
《理想中的城市——建设生态与循环型城市的理论与政策》
《西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土地资源管理与政策》
《行政文化与公共精神》
《公共项目管理:理论、方法与案例》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br />宋维明
森林是人类之母。适宜的自然生态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伴
随着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社会物质财富极速涌流,人们的消费需求亦得到相
当的满足,但同时也引起了生态和资源问题上一系列严重后果。人类赖以立
足的外部世界,发出了严重的不和谐音符。生态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
出。如何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各国人民尤其是政府面前的重
大难题。
生态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人们重视。生态和生态管理的研究方
兴未艾。
保护和管理好生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的基本任务。
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在生态
管理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本书从生态的本质、人类的本位、政府的职责出发,试图结合中国生态
管理的实际,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
政府生态行政管理不能仅仅把它归入部门行政的范畴,它涉及政府公共
管理的全域、全程和全部思维模式,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和所有环节的亲生
态化。如果说,就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而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
建设服务型政府,那么,就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言,改革的方向是建设生态
型政府。现在许多地方都在建设生态县、生态省,我们认为,应该提出建设
生态国家、生态型政府了。所谓生态型政府,也就是构建符合生态规律的行
政管理体制、机制、法治、职能和管理方式,这是当务之急。政府生态管理
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配置要实现科学、全面、准确的制度性安排。本书
虽然没有全面论述生态型政府,但对政府生态职能研究得比较深入,在很多
点上给人以重要的启示。比如,为什么我国把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后,
各级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没有全面落实?为什么我们规定了政府在生态环
境问题上要实行综合决策,而在现实中这一方针很难实施?本书作者认为,
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重大缺陷,行政管理职能
配置不科学不完备。又如,我国的生态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部门分割问题,应
该整合的管理功能却实行分治,生态的建设与污染的治理是“两张皮”,而
应该分离的职能却高度的统一,“管”、“办”不分,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
动员。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书作者的研究视野中有独到的见解。
如同一个学者有自己的人格一样,一部学术著作可能也会有自己的“书
格”,这包括学风、格调、风格、整体形象等,还包括某些潜能,也就是一
本书,可能大于其全部文字的总和。我相信,关于这本书的“书格”,每一
位阅读的人自会有体悟。
是为序。
2007年4月17日
(本文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六章政府生态经济管理
生态经济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类型,它强调把经济系
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与实施,其核心是经济
与生态的协调。生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
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
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生态经济管理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
生态可承受的基础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形成
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合理,资源更新和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经济实
力不断增强,集约、高效、持续、健康的社会经济。
**节生态经济的内涵
一、生态经济内涵
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生态经济的内涵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的生产观
就是坚持清洁生产、环保生产、既要节约资源,又要提高自然资源的利
用效率。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
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小化、资源化、无害化。
(二)新的消费观
提倡绿色消费,实现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消费,建立节约型、低消耗物
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
(三)新的经济观
就是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来指导生产活动。经济活动要在生态可
承受范围内进行,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经济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四)新的价值观
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要利用资源,而且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
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既要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又要提高自然资源
的利用效率。
(五)新的系统观
生态经济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要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
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对物质转
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实现区域物质流、能量流、
资金流的系统优化配置。(莱斯特,1999)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经济思想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自然辩证法》等
著作中可以找到生态经济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一)明确提出“自然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马克思认为,优良的生态环境,自然再生能力强,给社会再生产提供的
资源不仅在数量上有保障,而且在质量上也是可靠的,这对经济可持续发展
极为有利。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自然再生能力遭到破坏,自然再生过程
所提供的劳动对象的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就会受
到严重制约。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将发挥越来越大
的作用,人们就越来越相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长期经济价值,破坏生态
环境就是失去由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价值的道理,从而树立“生态环境就是
生产力”、“生态环境就是经济效益”的观念。
(二)合理利用和控制自然资源是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
恩格斯认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要了解自然系统复杂的相互关
系和生态平衡的要求,自觉地、有计划地及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进行
生态控制。
(三)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生态经济系统都具有维持发展的连续性特
点,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代人在发展经济和治理耗费环境资源时,既要考虑当
代人的眼前利益,又要着眼于子孙后代长远利益,正确处理当代人和后代人
之间合理的生态经济利益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地租理论进行分析
时,可持续发展思想已经十分清楚地表现出来。当代人在自然资源配置使用
过程中要减轻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滥用,并且具有保护环境和自
然资源的责任和义务,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发展的环境和资
源,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四)科技进步是发展生态经济的动力。为了减轻工业污染对生产生活
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人们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污染物的治理上,科学研究利
用技术开发也主要着重于“三废”处理和处置上。特别是化学工业的进步,
使人们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再次回到再生产的循环之中。正如马克思
所说,“化学工业提供了废物利用的*显著的例子。它不仅发现新的方法来
利用本工业的废料,而且还利用其他工业的各种各样废料”。“机器的改良,
使那些在原有的形式上本来不能再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
利用的形式,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的性
质。”这种大量废弃物再回到生产过程进而消费的循环中去,使得资源利用
的领域越来越广,大大提高了利润率。(金开好、朱园园、张斌,2005)
第二节生态经济的发展
一、传统经济的缺陷
(一)传统经济低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大自然。森林、湿地、珊瑚礁、河流和海洋等
生态系统不但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产品,而且提供了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服
务,这种服务比直接利用的产品更有价值。1997年,一个由13位生态学家、
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生态系统的一系列功能进行价值评
估。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提供的服务和经济价值总计约为每年33万
亿美元。这个数字几乎与全球每年的总产值相当。由于忽略了自然的价值,
所以人们并没有把环境成本计算到经济成本之中,如燃煤发电,只计算了建
造发电厂、开采和运输煤炭、向用户输送电力的成本,而没有计算燃烧煤炭
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对气候的破坏以及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燃煤发电
的市场价格,实际上大大低估了它的成本。
(二)传统经济把自然资源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0世纪以来,盲目地和浪费地开发矿产资源严重危害了土壤和植被,现
代机械化农业和林业取得成功的代价是毁灭了地球上大到危险比例的土壤面
积,并改变了地球上的气候,对于几乎所有生物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作者简介
高小平,男,汉族,江苏省
苏州市人,祖籍安徽蚌埠市,
1 956年7月生。研究员。1 975年
当工人,1 977年考入南京大学政
治系哲学专业,1 982年至1 994年
在国务院办公厅工作,历任宣传
部干部、副部长、部长。1994年
至2000年任《(中国行政管理)》杂
志编辑部主任、副主编、社长兼
主编。现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
会长兼秘书长(法定代表人。正
局级)。在职攻读获得北京林业
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兼任中华
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教
授,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国
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国家
森林防火专家组成员,北京林业
大学研究生导师。
线描静物-美术教室 作者简介 p>左志丹,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四川教育学会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少儿美术研究会...
实用班主任学 本书特色 班主任案头**丛书优秀班主任八项修炼 李军鹏代 贝 编著教育学博士写给中学班主任的信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编写组编著走进学生的...
社会契约论 本书特色 《世界法学经典名著:社会契约论》是由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契约论 内容简介 《社会契约论》是资本主义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也是近代...
市场时代的文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对话录(2008/11)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是伴随着电视剧《渴望》、王朔的小说、汪国真的诗以及以《心灵史》为代...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目录 **章 有效课堂教学深层解读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12条基本原理 二、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 四、...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三-精华本 本书特色 刘心武红楼探佚心得大集成,百年红楼梦未解之迷悉数大揭底!呕心沥血二十余载,缀玉连珠,令真红楼梦水落石出;打破红学闭塞局面...
《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内容简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秦汉英雄传-10 本书特色 《秦汉英雄传》主要以秦末汉初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为背景,全景再现了刘邦、张良、项羽以及陈胜、吴广等历史人物叱咤风云的业绩和相关的历史事...
先锋小说技巧讲堂-(增订版) 本书特色 《先锋小说技巧讲堂(增订版)》,本书以11讲的形式,从小说技巧的缘起、故事与情节、角色与身体、场面与背景、时间与空间、谁...
Inawide-ranging,interdisciplinarywork,PaulKahnarguesthatthemodernpoliticalorderi...
中国小说史略 内容简介 读《中国小说史略》,我们就能意识到鲁迅所以能创作出《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已》和《祝福》等优秀小说,实在有其原因。《中国小说史...
理查德·克莱德曼经典钢琴曲 目录 我爱北京天安门新鸳鸯蝴蝶梦花心梁山伯与祝英台太阳*红,毛主席*亲淡紫色的花束狄姑娘伊甸园奇境杜兰的微笑秋的私语李斯特的爱之梦梦...
中国新文学史 修订本 下 1949-2010(2011/2)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21世纪高等院校基础性核心课教材”之一,2004年8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哺乳期的女人》叙述了一个男孩与一个少妇之间的性意识,它是一种潜在的原生状态,说不清道不明,所以作家自始至终都不点破这种
苏洵古文论要 本书特色 毛德胜著的《苏洵古文论要》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论析苏洵古文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因。全文一共分为六章。**章为苏洵的古文观念。第二章为苏洵古文的...
陆少容和展扬离婚了。他们明明相爱,却又否认相爱,陆少容整理行李回到香港,努力说服自己这不过是另一次被放弃的经历而已。然而
南海万里行(在南沙群岛巡航的日子)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南海巡航的日子里的所思所想;这是一篇报告文学,关于南海问题的报告文学,关于南海诸岛,尤其...
康德著作全集第7卷.学科之争 实用人类学 目录 1798年学科之争题献词前言**篇哲学学科与神学学科的争执导论各学科的一般划分**章各学科的关系**节高等学科的...
公共行政学 本书特色 《公共行政学》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之一。公共行政学 内容简介 简介《公共行政学》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
中华医学问诊大全 内容简介 在中医学诊法中,望诊、舌诊、切诊等诊法,受到历代医学家的高度重视,专著较多,但问诊专著较少。问诊作为四诊之一,在诊法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