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贵州卷》盒装上下册,冯骥才、余未人主编。8开线装,布面书脊、装帧精美,荣获香港“*佳印制书籍奖”和“平装书刊冠军奖”。全彩图文,是一部完全**手资料的学术性极强的高质量图集,包括刺绣、蜡染、银饰、建筑等内容,将贵州民间美术遗产的精华尽纳其中。
作为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的首卷和示范卷,《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贵州卷》是对2003年以来由冯骥才先生主持,大量文化学者参与的贵州民间美术、民俗的抢救性普查工作成果的一个梳理。以40位民族民间文化专家与工作者为核心,组成的包括收藏家、贵州民族学院师生、苗寨居民在内的约180人的普查队伍在对贵州民间美术遗产集中做了一次前后迁延15个月的普查后,在8751个普查条目基础之上编选打磨,终成此卷。
面对贵州民间美术遗产蕴藏的丰富和研究力量的相对薄弱的现状,《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贵州卷》在回眸一个世纪贵州民间美术资料的基础上,改变过去搜集整理研究的方式,针对贵州民间美术遗产丰富性、独特性、原生性、唯美性、变异性、濒危性的六大特点,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美术学的角度切入,以张道一先生提出的“二分法”为依据,强调文卷的科学性、全面性、专业性以及权威性。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贵州卷》的成书也是也是对以往各地区、各部门和个人所进行的调查工作的一次集大成。众多从事民间文化研究的年长者长期深入田野,所做大量留存均不可重复。入选文卷图片,除在普查中由专业摄影师拍摄外,也有部分遴选于数千幅前人成果。以此为基础,文卷对贵州的刺绣、蜡染、剪纸、纸扎、地戏等民间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知识性讲解,成就了一部由大量**手资料组成的高质量的民间美术图集。
整合前人所做过许许多多民间美术的田野作业,通过全面的、整体的、拉网式地搜索的方式为大地之花建立档案,在中国当属首次。这部耗时良久、投入巨大、制作精美的图卷,既是民间美术遗产遭遇全球化和现代化冲击的极其濒危之时,当代文化界做出的富于高度文化责任感的选择,也是为后人留存先人的天才创造的责任体现。因此,它有着不可估量的收藏价值。
一、《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贵州卷)》遵照中国民间艺家协会制定的编写体例,本着科学性、民族性、代表性和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原则选编。
二、本卷所收作品,主要是从2005年5月至2006年7月全省民间美术遗产普查所得的8751个条目和万余张实物照片以及少数博物馆藏品照片中遴选。普查条目中含有各市、州、地的普查成果和省内各民族专家、收藏家几十年来的调查、收藏精品。截至2006年年底,所选图片中的物件除附录一《百苗图》中的一幅外,都在贵州省内保存。
三、本卷按民俗分类和美术分类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贵州的实际情况,将物件分为八大类和附录一。上册:刺绣织锦类、蜡染类、服装类、银饰类。下册:祭祀类、游艺类、生活类、建筑类。附录一:岩画、百苗图。有的物件有多种功能,可分属不同的类别,我们选取其中的一种功能来归类。在每一大类中又分若干小类,只在该小类首图的页眉标明其小类别。
四、各大类物件的尺码标识方法有异,详见各大类“图录”下方。
五、物件的年代划分是:明朝以前的按朝代划分;清朝的分为清代和清末。1911年至1949年称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的都划为现代。在同一类物件中如有各种年代的产品,原则上以年代久远的为首选。
六、各大类“概述”配图均为贵州人居环境和贵州各民族民俗活动、节庆活动图录。
七、为了更好地保存文化遗产,其产地只标注到县,只有建筑类标注了部分地址。
★ 8开盒精装,华夏出版社出版
★ 著名作家、学者冯骥才评价《贵州卷》是“一部完全是**手资料的学术性极强的高质量图集”,“堪为全国各省民间美术遗产的普查做出示范”
★ 获得第二十届香港印制大奖“*佳印制书籍奖”和“平装书刊冠军奖”
★ 内容包括刺绣、织锦、蜡染、服装、银饰、祭祀、游艺、生活、建筑等
★ 资料丰富,收入万余张实物照片以及博物馆藏品照片
★ 集中反映贵州少数民族民间优秀艺术遗产
余未人,1942年生,女,江西铅山人,中共党员。1942年出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文联副主席。196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1959年参加工作,历任贵阳师范学校教师,贵阳市乌当区文化馆干部及《花溪》杂志编辑、副主编,贵阳市文联副主席,1993年任贵州省文联副主席,编审。贵州省第八届人大代表,贵州省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1年至今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等刊物发表了百余篇(部)中短篇小说和百余篇散文。
冯骥才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七项重要职务。2004年2月,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评为“2003年十大杰出文化人物”。
自20世纪90年代起,冯骥才先生全力投入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创办了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组织多次大型文化抢救行动,出版各种相关著作,发表大量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辨性与呼吁性的文章,并在海内外举行相关的演讲,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倡导者和领导者,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艺术人体解剖 本书特色 《艺用人体解剖》于50年代初在欧美出版,作者耶诺·布尔乔伊是一位国际知名的艺用人体解剖学教授,对素描教学有很高的造诣。本书是其在布达佩斯...
怎样掌握京剧流派演唱技巧 本书特色 张再峰编著的《怎样掌握京剧流派演唱技巧》讲的是入门的基本功,是学唱京剧的基础,因而讲的是一般要求,是共性的东西。而《怎样掌握...
本书以上海市武康路——一条重要风貌保护道路的保护规划和保护性整治实践为契机,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前期必须研究的三方面问
篆刻学 本书特色 《篆刻学:一门独特的中国艺术(简体印刷本)》一书初稿是邓散木先生30年代的授课讲义,后几经修改补充,始成此稿。该书是其毕生治印经验之总结,是一...
突破素描-如何考取九大美院-高考美术强化训练 内容简介 本书为“如何考取九大美院”丛书之“突破素描”卷,是作者凭借自己长期从事基础教学研究的经验心得,根据学生特...
心理学小品1:爱与不爱之间-爱情与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 本书特色 书精应读,书小可欺,欺而易读,然后受益。本书为心理学小品,作者以轻松的笔触,将爱情、人际交往与梦...
中华工艺 本书特色 《中华工艺》:泱泱中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五十六个民族,五千年文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文化丰富多彩,民俗异彩纷呈。本套丛书由北京师范...
由祁智所著的《芝麻开门(注音插图本经典插图本)/祁智经典少儿小说系列》一书讲述的是关于一个班集体、一群有个性和才情的孩子
宋拓十七帖 本书特色 《十七帖》为东晋王义之著名草书。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义之书法,广泛搜集王义之墨迹,穴右军书记移记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
《凯尔特神话》内容简介:※专业学者写就的神话入门读物 ※大量来自西欧地区的考古遗迹和器物 ※爱尔兰国宝级踢踏舞剧《大河之舞》
(精)影戏剧目清代钞本辑校(第一辑)全10册 本书特色 ★ 影戏,即由艺人在纱幕后操纵掌握用皮、纸等半透光的材料制作的人、物等形象,使其做种种动作,再借灯光将这...
《对白剪辑:通往看不见的艺术》内容简介:对白剪辑是电影制作中很关键的却不易为人所知的部分。好的对白剪辑是不露痕迹的,而糟糕
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孔子庙堂碑》又称《夫子庙堂碑》,唐虞世南撰文并书。该碑文记述了唐武德九年(626)十二...
谢宏声,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居北京,独立学者。研究方向为当代艺术、视觉文化、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出版有《图像与观看:现代性视觉制度的诞生》《...
文化传承与形式探索----中国美术馆篆刻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内容简介 《文化传承与形式探索:中国美术馆篆刻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论文三十余篇,包括“对篆刻展览的...
◎编辑推荐关羽夜读《春秋》,手里捧的是竹简还是纸书呢?甲骨文的瘦长型字体,到了隶书,为什么变得矮胖了,楷书如何又恢复为瘦硬挺拔的字型?人物绘画,瘦一点好看还是胖...
古代画家与技法 本书特色 古代绘画大师层出不穷,如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工人像、佛像、禽兽、山...
本书以历代《清明上河图》为主要研究素材,从“市井”的角度,将日常生活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图像城市
王永楷书《毛泽东诗词》 内容简介 王永先生的魏碑有传统的创新,师古而不泥,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所书毛泽东诗词是王永先生近年的佳作。对中小学生学习魏书有很好的教益...
《偃师杏园唐基》编辑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1984~1993年在河南偃师杏园村发掘唐墓69座,绝大部分未经盗掘,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