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那些事(修订版)》是追忆前辈关于相声艺术的著述,有些只言片语,珍贵细节,都是前辈多年舞台实践的积累,极可宝贵的经验。作者出于对相声艺术的热爱与坚持,引用前辈论点,列举艺术范例,在探索寻求中**学习,在演出实践中体验感受,归纳整理了相声的艺术特性及表演技法,对于将相声作为传统艺术的从业者,具有参考价值。此版本在原作基础上,增加了生活中言谈应答的表达方式,与包袱语言使用技巧存在的本体联系。增加了相声一些专门词语标记的内容,在条理、方法、特性等方面的通行范围。为对专业知识解释的更为详细准确,举例便于阅读,有关范围内容有所改动、增添。
《相声那些事(修订版)》:演出魅力的新鲜感与真实性著名导演谢添谈马三立的相声艺术特点时讲:“他的表演中没有那些见棱见角、愣头愣脑的东西,他一出场就像到了你家做客似的亲切,不主张大喊大叫。从出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包袱,都像现抓的,现想起来的,听起来都是那么新鲜,那么生动,那么随机应变,这一点在相声或喜剧的表演来说都是很高超的技法。”前辈讲的演出“卖力气”,就是要始终保持演出魅力的新鲜感与真实性。我理解新鲜感在于兴会来临的激情,仅就当时感受的表演,表现为新出现的,非故意做出的某种表情、动作和姿态,台词是备好的,表演给人的感觉是即兴的,新鲜而不失真实的表演展现魅力风采。演员的舞台风度不能有旧质状态,常宝堃先生讲:“相声是一遍拆洗一遍新,节目俗,精神气不能俗,自己当俗的说,观众怎么能当新的听呢!”赵佩如先生曾对我讲:“一个段子无论演出过多少场,每场演出都要像**场演出一样,演员当新鲜的说,不要给人油滑陈旧感。”赵先生所讲的是“化熟为生”,表演中不要给人烂熟于心的感觉。《天津演唱》评论常宝堃、赵佩如的文章中提到:“他们在表演上的优点是神足气饱,从不败台。在铺垫包袱时,总是那么兴致勃勃、津津有味,这种俗而有新、熟而不油的表演,是勤学苦练,贵在创新中所得。”演出魅力的新鲜感与真实性,要求演员传递给观众的感觉,必须是乐于呈现的兴奋状态,每场演出都像**次,感觉那样冲动,有创新描述,激起真挚、充实的情感表演。保持演出魅力的新鲜感与真实性,表演基于*平实的生活。我们前辈上演新作品总要在生活中找到依据,侯宝林先生演出《夜行记》,为主人公做小结,找好社会生活的情绪记忆。郭荣起老先生讲:“演员也要有生活,我演《夜行记》,就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感受用上了。”他当年骑自行车曾撞过三轮儿,还掉进过挖开的下水道里。张寿臣老先生说:“我不会骑自行车,关于自行车的事——什么零件儿呀,车灯啊,我都不懂,没有这个生活,上场绝对说不好。”没有社会生活体会,感知不到事物或情景规律,很难产生新鲜感和真实性。相声名家孙少林演出《拉洋车》,他发现有位观众时而大笑,时而皱眉。他散场后找到这位观众说:“我感觉您有什么事要说。”观众说:“我是一名车夫,今天看您演出,您拉车的动作不是很……”孙少林明白了,他把这位观众请到后台,让这位观众给他做示范拉车的动作,他一边儿看一边认真学。后来他向车夫租了半天车,亲自上街体会了一下拉车的滋味,我们的表演动作需要真实地再现舞台。赵佩如先生见几个徒弟在打扑克,当时他很不高兴,认为应把时间都用在业务上。后来几个徒弟打扑克时又让他碰上,徒弟们见到他吓坏了,以为又要挨呲儿,结果他让徒弟教他打扑克,徒弟们起初不敢,后来见他真的要学,也就陪他玩了起来。不久大家在收音机里听到他说的相声《百分迷》,这才明白他学打牌是为了上新活,这就叫不说糊涂相声。我们要熟悉作品内容表现的生活,对相声的表演技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了生活体验的主观情感,在言语、行为、情感方式上,能够显现出不同于他人的思想特质,生活本质评价有独到的见解,新意带来新鲜感。把握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追求认识的深化,在事物发展的根本和起点上,不断加强感性认识的印象,从自我认识出发推动表演行动。演出后的取舍增添、修改磨炼、屡试屡验、千锤百炼是保持新鲜感的关键。赵先生在谈到他和常宝堃合作时说:“演出之前我们总是在一块儿‘对活’,直到台词、口风、神气完全‘合托’了为止。散场后就根据演出效果总结经验,发现毛病立时研究修改。时间紧的时候我们就赶场路上对词儿,琢磨出了新包袱,就赶快告诉对方,能用的就再研究使法。”演出前台词、表情、动作都有准谱儿,演出后不断适应新要求,加强认识的深化,好中求更好。遇到实际效果与主观愿望不统一时,包袱响与不响,或出现“二起楼”的包袱,都要进行分析研究。张寿臣老先生讲:“不要说糊涂相声,有许多人说了一辈子相声,包袱响了,可他不知道是怎么响的。”马三立老先生讲:“你认为可乐的地方观众没乐,这是什么道理?要研究。”维持观众对演员喜欢的积极态度,不消失,不减弱,就要克服惰性,持续改善,精益求精,以质取胜。演出魅力的新鲜感与真实性,就是要不断地“捌饬活”,突破常规。马志明先生和我说过,马三立老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演出《十点钟开始》直到晚年,始终是边演边改,倾注了一生的心血,不断赋予它新的生命。常连安老先生讲:“艺术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创造,艺尽人缘散”,才思枯竭,接不住自己,粉丝越来越少。“捌饬活”别光闭门造车,学习借鉴能产生新的创作灵感。张寿臣老先生说“怪棋有好招”,观摩演出,听不同意见,有一点可取之处都要吸收。常宝堃先生曾把街头说数来宝的艺人叫到家里,请人家吃饭,学数来宝的用词。他有时还观看“借地求财”的艺人表演相声,学习人家的新招,受到启发激起新的反应,手段创新避免雷同、重复和一成不变。台下想别人没想过的,台上说别人没说过的,表现生活中常见的,舞台上没有的,经常性地带有新思维、新发现、新的描述。当然要注意有枝儿添叶,防止非正常现象补接赞许内容。……
许秀林,国家一级演员。1962年在津拜相声前辈赵佩如为师,长期从事相声的创作与表演。曾任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艺术指导;天津市文化局艺术处副处长;天津市曲艺团党支部书记兼团长。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曲艺家协会理事、天津市曲艺促进会副会长。
古代画家与技法 本书特色 古代绘画大师层出不穷,如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工人像、佛像、禽兽、山...
佛洛姆论艺术 本书特色 以往的艺术教育大多以一种艺术史的方式去理解文化,而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以一种文化史的方式去理解艺术,即我们应该打开或重建艺术背后的那部尘土...
《赭城:安达露西亚的文学之旅》内容简介:☆《权力的游戏》取景地,七百年阿拉伯王朝的流风遗韵——如果你惊艳于《权力的游戏》中
梅兰芳艺术谭 本书特色 在舞台上,单单是梅兰芳的这一双手,就可以变幻出“露滋”、“陨露”、“并蒂”等几十种美妙姿式。它们总是羞答答地藏到水袖之中,等到必须露面的...
《中国文明的开始》是对李济先生1954—1972年间对中国上古文明与文化研究成果的一个初步总结,展现了李先生学术思想和观点的发展
唐颜真卿书争座位帖-历代碑帖法书选 本书特色 《唐颜真卿书争座位帖》刻本颇多,以西安本刻工*佳。此册据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明拓西安本影印,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
陈翔毛笔四力法练字速成:首创快乐健身练字法 内容简介 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学习、工作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了。在电视科技迅速普及的时代,人类的传统手写能力...
文房肆考图说/艺文丛刊 本书特色 周中孚《郑堂读书记》;所考颇多简要明晰之处,足补前人书之未及云。纸墨笔砚,文房清供,古人的书房的掌故。文房肆考图说/艺文丛刊 ...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内容简介:本实验教材包括了定性分析、定量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三部分内容,共十个实验。教材在内容上兼顾了理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在成功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地吸取着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摄影等各种艺术的成就与经
最美好的记忆都和电影有关九年之后,毛尖第二本影评合集令人眼前一亮的比喻皮里阳秋的机锋烂片当道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毛尖的文字毛
丹尼斯•W.皮特里为美国怀恩大学教授,约瑟夫•M.博格斯生前为美国西肯塔基州大学教授。两位教授都讲授电影欣赏课多年,合著有《看电影的艺术》,被美国很多大学作为电...
《建筑物与像:远程在场的影像逻辑》是国内第一部针对建筑与电影以及新媒体影像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理论分析的论著。书中集中讨论了
实用硬笔书法教程 内容简介 《实用硬笔书法教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项目分解+任务实施”的组织结构,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长影的故事 本书特色 长春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它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凝结为一种共同的文化记忆。《长影的故事》撷取了长影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影片和影...
莎乐美-20世纪西方歌剧名作选 本书特色 邹仲之编著的《莎乐美(20世纪西方歌剧名作选)》收入了20世纪欧美11位作曲家的14部经典歌剧的文学脚本。包括佩里...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全编》内容简介:本书由执教近20年的高级语文名师亲自编写,全书不仅涵盖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同时精准释义考点
明清民间木雕:富贵福运寿禄卷 内容简介 明清木雕不仅有明清家具的诗情画意,而且是一部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它全景式的展示了从明代到清代五百余年间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
生活大爆炸:资深剧迷终极典藏 本书特色 2007年,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推出的情 景喜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
欲望电影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访谈的形式对世界知名导演阿尔莫多瓦的电影创作历程做了一次深刻的总结。他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激情用电影来讲述欲望的故事,讲述他的人生,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