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电视观众还记得,今年“十一”长假期间,曾经以《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为亿万观众、读者送去热腾腾的心灵鸡汤的于丹,竟然一袭中式服装,坐在CCTV-3“文化访谈录”节目主持人马东身边,一连七天侃起了昆曲。这次从传统经典到传统艺术的“转身”,是于丹的率性而为,还是以往思路的延续?
如果说,《于丹论语心得》是借助传统经典《论语》给当代读者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向的导航,那么,《于丹?游园惊梦》则借昆曲给大家推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从容而温馨的生活方式。
所以,CCTV-3《于丹?游园惊梦》不同于昆曲知识的普及讲座,它淡化了昆曲的历史和过于专业的知识,而是以类型的方式呈现其审美特点,阐述了于丹对于当代人生活态度的忠告及建议。
在于丹看来,昆曲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于丹说:“我喜欢有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叫作‘昆曲’。”她认为,昆曲那种细腻、婉转、精致、唯美的特点,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元素”,进入当下的时尚生活。比如,我们现在流行一种“慢活”的生活方式,所谓“慢活”,“它是指我们每天可以做一些从容舒缓的运动,比如说打打太极拳,练练瑜伽;过一过环保的生活,能够节约能源,能够有大段悠闲的时间与家人、与朋友分享。所有这些健康从容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慢活”的例子和元素,在昆曲中,触目皆是。于丹还强调了“过程”的重要。《牡丹亭》中,杜丽娘因为梦中遇到俊逸书生柳梦梅而情不能自已,醒来后要去“寻梦”,并因梦而亡又因梦而生。我们往往要问:这种追寻有什么结果?这种投入是否值得?于丹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爱的过程。过程关乎人心,不仅体现一种意愿,而且体现一种能力。能够享受过程,也就是能够享受人生。我们为什么到茶馆喝茶,为什么要去泡酒吧?消费不是一个物质的结果,而是一个精神愉悦的过程。
相信看过节目、读到书的观众、读者在惊叹于丹成功“变脸”的同时,也会感受到于丹依旧关注心灵,依旧在为当代读者煲一份“浓汤”。
去年11月26日,于丹的**锅“心灵鸡汤”让那个冬天变得温馨,许多亲历者还清晰地记得当时许多感人的画面。整整一年过去了,还是那个于丹,还是一锅“心灵鸡汤”,但是器皿变了、调料变了,它是不是还符合大众的口味?让我们拭目以待!
于丹精彩语录
1.其实,人人心里都掩映着一片园林,无非被一扇无形的门遮挡着,如果你真的推开这扇门,虽然那可能是一扇吱吱呀呀的门,你好久没来过了,但是你只要打开一道缝,一眼望去,你便会看到许多以前不曾留意的东西,许多真正契合于内心的东西,许多属于梦想的东西。
2.梦也许在现实中不是一种生产力,不能带来一种物质的结果,它给我们带来的却是对自己灵魂上的一种开掘。今天的我们不仅仅是远离了一个古典的时代,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种悲悯的情怀和从容做梦的心境。
3.就在今天紧张繁忙的生活之中,在我们必须遵守的过分现实的秩序之外,是不是还有可能给我们一个梦想的空间?也许我们每个人在梦幻中可以触摸到的是心灵*深处那份*真挚的情感。
4.也许是我们的时代太繁荣,也许是我们的时间太短促,所以我们有很多感情不缺乏强度,却缺乏富有韵味的表达方式。靠琴寄情、以琴谈心的现在还能有几人呢?
5.深情之美,不在于这份情感*后能不能够成正果,而在于它成长的过程,广而弥深,可以在我们的心中激起阵阵涟漪。这个世界上有一些情怀是不问结果的,有一些情怀是不记成败的,充满深情的人不要求非要有一个圆满、妥贴的结果,非要给他一个交代,他要的只是自己的投入,如果不让他投入,他会觉得辜负了自己的心。
6.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人人都怀抱着自己的故事,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是隐蔽在人群中的异类,我们带着相似的笑容,温文尔雅,互通言语,我们有自己的职业,有自己的妆扮,但是又有几个人的心事是真许人知道的?
7.今天,有很多人心中并不缺少爱的意愿,但是我们真的缺少爱的能力。能力关乎细节,能力关乎过程,能力其实也关乎一个人的价值观。当我们甚至在爱上都要计较得失与*后的结果时,我们就真的失去了深情的本能。
8.真正的英雄不是一个职业,不是一个名分,而是一种情怀。英雄,可以成、可以败,但他的情怀一定是且悲且壮,有对历史的沉静的投入与内心的反省。
9.苍凉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感受,同是悲情,悲壮是高昂的,激扬慷慨;苍凉是无奈的,而余韵深远。苍凉能够唤起我们一种辗转于心、不绝如缕的激荡,就在于它表现出来的是命运深处的一种无奈。
10.真正有苍凉之感未必是人生的不幸,它是人生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一种生命的反省,它使人保持着一种清静,保持着自己对人生不足的透彻的反观,从而获得对天地万物的格外的珍惜。这个世界上那些永不妥协的乐观主义者,一定是经历过人 ……
于丹:影视传媒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199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奖,2000年获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2001年获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北京师范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200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6年获得“中国十大教育英才”称号,被评为2006年品牌中国年度人物之一,2007年获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所讲课程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2006年10月以来,于丹教授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上解读《论语》和《庄子》,社会反响强烈。2007年国庆期间,在中央三套“文化访谈录”连续七天播出《于丹 游园惊梦》,再次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王羲之.王献之-中国书法家全集 本书特色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时人曾称他为“诗坛领袖”,“文章巨公”,“...
小乖乖简笔画(实用版):动物乐园 本书特色 绘画是开发孩子智力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形状、线条、色彩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小手的灵活性和手眼的...
(精)中华艺术通史7:五代两宋辽西夏金卷·上编 内容简介 本卷是《中华艺术通史》的第七卷。五代十国的小朝廷艺术承递着晚唐的余绪,畸形繁荣,并在递嬗中出现新的气质...
张瑞图行草卷-中国历代法书精粹 内容简介 张瑞图生于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卒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字长公(一说字无画),室号天事斋、审易轩、清...
中华拼板文化:中华七巧艺术 本书特色 我国清代出版的《七巧图谱》、《七巧图合璧》及《七巧八分图》等,都以器皿、人物、动物等图形为主,个别几个正楷汉字比较呆板;清...
考古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它对历史学研究又能提供什么样的助益?张光直先生的《考古学专题六讲》虽然并不是为了解答这两个问题
楷隶行集居宅联 本书特色 《楷隶行集对联》按照内容分为迎春、婚喜、福寿、丰收、居宅、喻理六册,每册列举楷书、隶书、行书三种常用书体。对联的文字部分选自本社图书《...
库斯杜力卡的作品独特性乃基於二个面向:首先是充满具感染性的乐趣,其次是再再拒斥意识型态。这两项特质都提供给观者一种解放的
甲骨文字典-修订版 本书特色 随着甲骨文研究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入门者、欣赏者、书写者、研究者,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各个不同层面的文化、艺术群体都游心、探索在甲骨学...
欧罗巴思想译丛: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上下)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迄今为止*全面介绍和论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的专著。文艺复兴为世界文化史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正像恩格...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解析-楷书教程 目录 **章 概论**节 欧阳询与《九成宫》简介第二节 选笔第三节 执笔第四节 选帖第五节 临帖第二章 用笔**节 用笔原...
《借势:以弱胜强的128条黄金法则》内容简介:本书是广告鬼才金枪大叔从业20年实战心得,以弱胜强的128条黄金法则、10大借势思维、
《感受即命名》内容简介: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这部评论集广涉中外文坛艺坛,谈书论画。“如是观”聚焦近年
《星中逐夏》内容简介:好看娱乐副总裁顾晓君、编剧张婉婉、艺人统筹杨祎结识于微末,志趣相投。在事业上,三人互相帮助,彼此扶持
金文名品-中国碑帖名品-[二] 本书特色 本书的编排,西周部分以铭文内容分类,排序兼顾时代先后、文字多寡;东周部分则以国别为序。本书的释文、注释,是在吸收古文字...
颜真卿勤礼碑 本书特色 颜真卿《颜勤礼碑》释文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自署立于...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毛公鼎 散氏盘 本书特色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高53.8厘米,口径47...
《易学易做面包120种(第2版)》内容简介:《易学易做面包120种》精心选取的面包,在选原料的阶段就选择水果、蔬菜和粗粮等富含膳食
世界裸体艺术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介绍了远古时期裸体艺术、古希腊古罗马裸体艺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裸体艺术、欧洲裸体艺术、20世纪欧美裸体艺术、裸体摄影艺术、日...
王羲之原寸复制高清大图-书法名品精选-八 本书特色 欣赏更加全面清晰,临摹尤为精准便捷,装裱即是精美书作。全面领略千古书圣,出神入化的笔法,妍美流便的字法,萧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