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问题为纲,把儒道共同影响下的言意之辨作为对象,努力探讨它对中国美学重要思想、核心概念形成的推动作用。实际上,言、象、意,不仅是魏晋言意之辨的核心名词,也是中国文艺的基本构成,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门类诗歌、绘画就分别以语言和形象作为表现载体。相信通过该书的论述,读者能从中领悟出中国文艺美学的某些奥秘。
**章言意之辨的缘起与发展
中国魏晋时代的言意之辨,渊源于先秦哲学对言、意关系的思考。它一方面继承了先秦“言不尽意”“道不尽意”的思;想资源,另一方面,又受汉魏之际名理之学“言不尽意”的实践启发,形成了浩荡两百年玄学思潮的主要论题之一。从哲学而言,言意关系是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从美学而言,言意关系是探讨诗性语言与文心的关系。汤一介先生曾经指出:
魏晋玄学这种哲学思潮的流行和完备,是由于一种新的哲学思潮的出现而发生的。这种新的哲学方法称之为“言意之辨”。就魏晋玄学家来说,几乎都讨论了“言”和“意”的关系问题,王弼首倡“得意忘言”,嵇康继之;郭象又提出“寄言出意”,这也本之于王弼的“得意忘言”。①
**节先秦诸子论语言
先秦诸子语言论都是其哲思的产物。在先秦哲学体系中,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早期的“言”指口头的言辞;“文”或“辞”指书面的语言1个人的思想称为“意”,同时,因人们的思想活动被认为是心的职能所在,因而“意”往往被认为从心所得。哲学家们所关切的是语言能否表现思想,如何表现自己的思想。先秦显学墨家肯定言辞能够表达思想,《经上》云:“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辨也。”《小取》云:“以名举实,以辞抒意。”
孔子对于言的思考,发轫于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考量。
……
张家梅,女,1970年生,江苏江宁人,文学博士,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的研究。
论语 本书特色 由夏华等编译的《论语(无障碍阅读)》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内容广博,...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四) 本书特色 本丛书囊括了一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六十年来论述中国历代学术思想的所有单篇论文。丛书分三编,上编自上古迄先秦,中编自秦汉迄唐五...
佛学研究十八篇 本书特色 佛学在中国的发展繁衍过程中,出现过各种流派,它们相互争斗,梁启超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对此进行过详细而全面的评析,并且与欧美的哲学流派进行...
现代政治与自然 本书特色 本书是思想与社会第三辑,书中分主题研讨、研究论文、书评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自然法传统中的霍布斯、卢梭社会理论的宗教渊源初深、伟大的界定...
王国维哲学译稿研究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的一部遗作。书中对中国国学大师王国维1898—1911年间11种哲学译稿(署名7种、未署名11种),进行了详尽周密考订和评...
《左氏会笺(共5册)》是日人竹添光泓为《左传》做的注疏性质的一部鸿篇巨制,是研究左传的必读书。竹添光泓有名竹添进一郎,1842-
薛福成卷 本书特色薛福成不仅是近代著名的外交家,也是影响深远的思想家。由无锡薛氏传经楼陆续刊行的《庸庵文编》、《庸庵文续编》、《庸庵文外编》、《庸庵海外文编》、...
理解功利主义 本书特色 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大幸福”(maximumhappiness)。主要哲学家有约翰·史都华...
花香满径:插图本 本书特色 这本《花香满径(全彩手绘插图本)(第2版)》是一本花香弥漫的哲理书,它以随笔的形式每日一则,深入浅出地将人生、道德、伦理、修养等方面...
傅佩荣细说孟子 本书特色 一部孟子智慧的全本,一部细讲经典的巨作。全书根据傅教授40小时孟子系列讲座,历时三年整理而成,突出地体现了傅教授对儒家哲学数十年的研究...
朱子学提纲(钱穆作品系列) 本书特色 书里记载了上自孔子,下迄清末,两千五百年中之儒学流变,旁及百家众说之杂出,足以看出朱子学术承先启后的意义价值所在。书里谈性...
《庄子·天下篇》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的滥觞,是研究周秦学术思想的关津。系统而专精地对《庄子·天下篇》注疏者,以五家最为
塔西佗的政治史学 本书特色 塔西佗是古典政治自由主义的思想典范之一。与现代的政治自由主义者不同,塔西佗并不相信“宪政”法力无边,他熟悉却并未呼唤雅典民主政治一类...
中国哲学史 本书特色 林晓丹编著的《中国哲学史(精)》探讨了中国哲学中的精神境界学说,具有探究人类精神发展史世界意义。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先秦时期、魏晋...
大学中庸讲演录(含光盘) 本书特色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名师们手中,这门艺术往往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放射出迷人的光芒。在当下的中国,学术著作往往呈现出严肃的面孔...
杨朱哲学 本书特色 内容简介:是故,余书之作,*真也,明取也,辟伪也,大白真杨朱,痛辟伪杨朱,庶几真杨朱重光而伪杨朱灭亡,然后足以扫荡吾民族千年来之积秽而有裨助...
本书系“尼采注疏集”之一种。尼采在《瓦格纳事件》中将瓦格纳视为一个“事件”,意在针对世纪之交主要在法国、但也在欧洲其他地
图释中国佛教史 本书特色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阶段,而都城长安作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佛教中心,对全国乃至东亚地区佛教的发展都具有举足
本书主要包括三层意思:出离心、菩提心和清净心。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也名“求解脱心。”学佛的人,若没有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