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向读者详细介绍输入强化这种第二语言教学方法。输入强化是指让目的语的语法形式显得更加突出,以引起学习者更多注意得一种引导性教学方法。本书主要面向第二语言习得方面得初学者,因此对于所涉及的概念和术语,作者都用非常浅显的形式加以解说此外作者还对有关背景知识进行了适当的介绍。
本书的目的是向读者详细介绍输入强化(input enhancement)这种第二语言教学方法。输入强化是由Michael Sharwood Smith*早提出的术语,是指让目的语的语法形式显得更加突出,以引起学习者更多注意的一种引导性教学方法。本书主要面向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初学者,因此对于所涉及的概念和术语,作者都用非常浅显的形式加以解说,此外作者还对有关背景知识进行了适当的介绍,以方便读者理解。
nbsp; 序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正在策划引进一系列的国外语言学
学术专著,其中包括“西方应用语言学视野”丛书。他们延请了
各路造诣很深的专家教授组成一个阵容强大的“智囊团”,从遴选
书目到撰写导读,都为这套书献计献策。他们想让我为这个系列写
几句话,于是我就认真地翻阅了即将付梓的首批专著,印象不错,
就写了这个所谓的序。
在此之前,世图北京公司已经引进了国外学术刊物,其中包括
语言学期刊。翻阅这些专著和刊物时,我想到了两点。**,在信
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和知识的可获性,对国民经济和民族素质几乎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学者到欧美留学时,往往感受很深的一点
就是:国外大学不仅图书资料几十倍或几百.倍于国内大学图书馆的
馆藏,学术刊物的种类之多和旧刊之全也是国内大学不能相比的。
我看,大量引进国外学术专著和学术刊物有利于为我国的学者提供
完备和*新的信息资源,有利于为国内培养出一流的研究者,同
时,也有助于为我国大学图书馆逐渐接近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创造
条件,有利于营建品味高雅的文化氛围。第二,投身学术之路,一
般都是先读教科书,再系统地读专著,然后定期地读学术期刊。专
著和学术期刊是做科研和写论文须臾不可离的。专著使我们了解学
科的发展历程,系统理解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期刊使我们及时知晓
学科的前沿,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这套开放性丛书的推出,实则
为我国语言学研究人士“拿来”国外的*新理论和方法,进一步
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从而能够建立中国广袤土地上自己的语言学
理论。
被经典著作、精品图书和权威期刊所包围,犹如与学术大师亲
密接触,除了备受激励,决心奋起直追以外,似乎还可以净化灵
魂,提升人生的内涵与境界。中国图书市场上,许多产品过于商
业,过于功利,过于垃圾。铺天盖地的粗制滥造的英语试题就是一
例。这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人文的教化与性情的陶冶,更不
利于可持续性教育。这样的文化风气迟早要改变。
引进国外名著的重要性,我在二十年前就有所察觉,我曾为我
们办的研究生班胶印过部分语言学专著。那时还没有版权问题。虽
然那只是“小打小闹”,但得到书的那二百多位学生都受益匪浅。
接着,我又主编了《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让学生有机会领略语
言学大师们的风采,也收到良好的效果。今天,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北京公司大批引进语言学专著和学术刊物,必将为我国语言学研究
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刘润清
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
第四章
输 入 流
作者从这一章开始用了四章的篇幅分别介绍了四种具体的输入强化教学
技术。
本章主要介绍输入流(input flood)。Gass(1997)指出,一种特定目标
结构的出现频率可以影响学习者对它的注意程度。输入流技术正是基于这一
点:在语言教学中,如果想让学习者注意目的语的一个具体特征,可以通过
输入大量充满这个特定语言特征来实现,而不是直接告诉学习者去注意这种
形式。输入流技术是让输入中有很多这种形式的典型例子,使学习者能有更
多的机会来注意这些形式。输入流技术的操作程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作者
分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首先是输入流技术的实施方法,即通过修改输入,把很多目标形式的典
型例子嵌入到教学材料中,对此,作者给出了很多实际的例子。作者还提出
在要求尽可能多地输入典型例子的同时,要注意确保输入的难度水平适合绝
大多数学习者。
其次,对于输入流技术是否确实能够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作者列举了
两项实践研究。一项是Trahey和White(1993)考察了输入流技术对lO岁到
12岁的法语母语者学习英语副词是否有效;另一项研究是Williams和Evans
(1998)考察使用输入流技术对成人法语母语者学习英语分词和被动结构的
作用。在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审慎的分析和对比后,研究者们认为输入流技术
确实可以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影响。
接着,作者对输入流技术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分析。输入流的主要优点
有:(1)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输入;(2)保证了交流的进行;(3)容易使
用,不需要教师的特别教授和解释。因此,作者认为输入流技术保证了语言
课堂*主要的焦点是有意义的互动,因此是非常理想的以意义为基础的教学
方法。对于输人流技术的缺点,作者认为主要是其内隐性(implicity)可能
会导致教师不了解学习者是否通过输入真正学会了东西。
*后,作者利用实例较为细致地介绍了输入流技术的应用方法。语言教
师如果需要学习者注意某个语法结构,就可简单修改一些材料使目标结构嵌
入指导材料中,例如阅读、对话和其他活动以及练习等,使教师对学生的指
导或者其他教学项目中充满了目标结构。另外,作者提醒,输入流技术并不
必局限于只能对一种目标形式进行输入强化。此外,由于输入流的内隐性,
教师可以明确地告诉学习者去注意目标形式,增加他们注意目标形式的可能
性。还有,教师不应只依赖输入流技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应将这种技
术和课堂的基本输入内容相结合,使课堂在充满目标形式输入的过程中,不
忽略语言的基本交际功能。
Input Flood
WHAT IS INPUT FLOOD?
What does the word flood mean to you? Here are some sentences that contain
the word flood.
The heavy rain resulted in a catastrophic flood in the area.
We were flooded with phone calls all day long.
When I returned from vacation, my e-mail account was flooded with junk
mail.
There is a virtual flood of techniques dealing with grammar instruction.
As these examples illustrate, we use the word flood to mean "lots of" someth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if we want our learners to notice a particular featu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we could flood the input with that particular linguistic fea-
ture. This technique is known as input flood.
In input flood, the input learners receive is saturated with the form that we
hope learners will notice and possibly acquire. We don't usually highlight the
form in any way to draw attention to it nor do we tell learner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 We merely saturate the input with the form. The basic idea here is
that by flood.ing the input with many exemplars of the form, learners will have
an increased chance to notice it. Recall that in order for input to be usable for
language acquisition, learners must attend to it or notice it in some way. Gass
(1997) points out that the frequency of a particular target structure can have an
impact on noticing. She explains that a target structure that appears frequently
in input is more likely to be noticed by learners (p. 17).
How Is Input Flood Carried Out?
Input flood can be carried out with both written and oral input. In the written
mode, input is modified so that many exemplars of the target form can be
embedded in the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 story or an article, for example,
【作者介绍】
本书作者Wynne Wong博士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法语和意大
利语系的副教授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本书特色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
宛如用針線畫畫一般……將生活中任何一個感動你的主題,繡在生活雜貨上吧!花團錦簇的春季、鬱鬱蔥蔥的夏日草木、秋天等著過冬的松鼠,在逐漸變色的落葉間穿梭、冬天滑雪的...
解密失落的符号 本书特色 一部关于秘密团体、隐蔽符号和神秘主义的巨作!以百科全书式的风格助你了解欧美神秘主义中的特色元素秘密团体?神秘传统?神秘实践?深奥的符号...
计算语言学前瞻 本书特色 本书由六篇文章组成,作者都是计算语言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这是他们在第19届国际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COLING2002)上发表的特邀...
汉语词缀研究 目录 绪论**章 历史与现状**节 古代关于词缀的研究第二节 现当代关于词缀的研究第二章 困惑与思考**节 名称的问题第二节 词缀的界定第三节 汉...
文化社会学 内容简介 第三节古典文化社会学的几个流派如果说19世纪60年代以前孔德、斯宾塞所开辟的道路还很少有人问津的话,那么到了七八十年代,在这条道路上行走的...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百家小集-5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被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先生数十篇文字,谈论了读书、治学、文史方面一些有趣的话题,如关于网络时代...
繁简并用 相映成辉-两岸汉字使用情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 本书特色 2013年11月初澳门举行两岸汉字使用情况研讨会。会后编辑学者们提交的学术论文,整理研讨会上的...
中国陶瓷文化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用全新理念书写的陶瓷文化的发展史。陶瓷文化就本质和灵魂来说,是通过它的专业化来实现的,即建立专门的陶瓷文化学科殊为必要,...
雨过天青/陈舜臣随笔 本书特色 这部随笔集收录了华裔日籍作者陈舜臣先生的81篇随笔,有茶的故事、桥的故事、姓名的故事、珍品的故事,如此种种,听作者娓娓道来。陈舜...
Fanyu(林凡瑜)1987年生,現居台中。生活在寫字、瑜伽、畫畫、旅行、讀書的循環中前進著,努力取得多重身分間的平衡。擁有輕易喜歡上一座城市的能力,也有一旦喜...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研究 本书特色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研究》引入关联数据的理念与技术方法,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聚合相关理...
系紧兜裆布-长声闲话 本书特色 《系紧兜裆布》,为《长声闲话》第二册,收76篇。兜裆布即“犊鼻裈”,在中国早已不传,在日本却至今犹见,一句“系紧兜裆布”,颇能为...
云庐感旧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为“艺术经典”丛书之一种。白谦慎是著名的书法史研究专家和书法家,在书法界享有盛名。“云庐&rdqu...
肖恩·麦金托什,(Shawn McIntosh),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策略传播项目的讲师,曾参与编写《融合媒体:大众传播导论》一书。马克·莱弗里特,(Mar...
中国儒教论 内容简介 本书展示儒教的各个方面、并与其他公认的宗教进行比较,通过进行这种比较所揭示的宗教本质,来阐明儒教的宗教性质。中国儒教论 目录 前言导论:什...
交互主观性的构建:话语.句法与交际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语言学意义上对交互主观性研究的一部非常受欢迎的专著。作者通过否定、互补以及话语关联的详实调查,清晰地表明了...
每个在华人世界长大的孩子,心中都有武侠梦。在那里,籍籍无名的少年仗剑驰马,自波澜壮阔的冒险中成长茁壮,得到一些,也失去一些,最后立下不世功勋,成为英雄;其间有慧...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内容简介 该书除导言“西潮东渐与旧学新知”外,计分9章,各章的标题依次是:“求是与致用”;“官学与私学”;“学术与政治”;“专家与通人”;“...
“现在我确定我知道如何做一个孩子,我知道如何看着那被冰霜覆盖的树林,如何活着,保持立定的姿势。”《不对称》是波兰诗人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全新诗集。本书分为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