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及其“希腊小庙”1936年上海良友公司为沈从文刊印习作选集,沈从文在为其所作的《代序》中说:“我只希望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先生在他的《凤凰之子——沈从文传》中认真分析了沈从文的创作思想,认为“沈从文不主张用政治术语来剖析中国社会,他在精神上把自己看作是19世纪的人,却想救治20世纪积存下来的病症”,结合沈从文在20世纪40年代的创作思想和社会价值观,金介甫对沈从文作了这样的判断,“他认为中国40年代的嗜杀成性和物欲主义是现代道德堕落的表现,是世界文明的失败”。沈从文是从解剖“文化根性”的立场,来解剖中国积存各种“问题”的,与之相应则是他供奉的“人性”的“希腊小庙”,这使他对现实社会的反抗,显得多少有些极端,同时也使沈从文一下子成了一个有争议的作家。到后来,沈从文及其作品被接受的历史,很能说明中国20世纪文学观念的变革,甚至可以说,沈从文文学世界的接受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凹世纪中国文学的心路历程。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写于1930年代初的《文学者的态度》、《论“海派”》等文,引起了“京派”“海派”文人的论战。谁曾料想,这个惹起文坛论战的“小个子”若干年前还是京城文坛的“漂泊族”。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于1902年12月28日生于湘西凤凰一个世家大族。其祖父沈宏富在太平军起兵时,受清政府委派统率当地人组成的一支军队,随湘军攻打太平军。1863年,沈宏富任贵州提督,年方25岁。然不久病逝。沈从文曾在《从文自传》里,对沈家的“发家史”有过较详的描述,沈宏富虽功名富贵集于一身却天不假寿,但“他留下的一份光荣与一份产业,使沈家后人在当地居于优越地位”。沈宏富没有子女,其夫人将沈宏富的弟弟沈宏芳的第二个儿子沈宗嗣过继为子,沈宗嗣后来也成了一员镇守边关的大将军。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沈宗嗣解甲归田,回到家乡生下第二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沈从文。沈从文的身上流着苗、汉、土家各族的血液。其母亲是土家族,其祖母是苗族。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杂糅在沈从文的血液里,“给他带来特殊的气质,带来多彩的幻想和少数民族在长期受压的历史中积淀的沉忧隐痛。从少年时期起,他就熟读社会这本大书,生命的智慧多半直接从生活中得来”。从14岁开始,沈从文“即按当地风俗进入地方行伍,先后当过卫兵、班长、司书、文件收发员、书记,看惯了湘兵的雄武,以及各种迫害和杀戮的黑暗”。个人经验和社会黑暗,并没有把沈从文“培养”成一个“冷血动物”,相反,他在内心组织起一个充满温情和人道的“内在世界”,并以这一“内在世界”来温润自己的心灵。这一“内在世界”是一个追求和平、仁爱而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加之沈从文对处于川、湘、鄂、黔四省交界的湘西自然风光的谙熟与热爱,更由于长期生活于社会下层,对淳朴的风土人情的接纳与亲近,使其对民间的东西怀着广份特殊的感情,这份感情为他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1922年,沈从文刚刚20岁,他独自跑到北京谋生。沈从文到北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读书。可惜他并未上过新式学校,自然很难考上大学。他考了一个大学又一个大学,全是名落孙山,至于外语,沈从文看着就头痛。后来总算考上了中法大学,然又交不起学费。一口湘西方言,又使他多了一层融人社交圈子的障碍。他几乎绝望得去当兵,去继续他的兵营生活。就在要领伙食津贴的一刹那,沈从文一咬牙,离开了部队,决心寻发展的机会。他开始大量投稿,而所投之稿大多石沉大海。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在他的《凤凰之子——沈从文传》中描述沈从文当初投稿之状可谓令人喟叹,这里不妨摘录如下:……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曾去北京大学旁听。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出版了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从文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57年放弃了文学生涯。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1980年曾应邀赴美国讲学,1982年增补为中国文联委员。沈从文的著作除前面列举的外,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文文集》等。
《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研究》内容简介:本书讲述随着现今各大音乐教育理念在中国的大力推广,市面上涌现出了达尔克罗兹、奥尔
林子大了 本书特色 史林子身为旅游卫视当家主持,将这些年来所走过的世界上美丽、神奇的地方,通过笔端文字记录下来。这本书不仅呈现了异域风貌的奇特、自然景观的美妙,...
空灵:邂逅古诗词 本书特色 人的故事,山川风月*清楚。翻开《空灵:邂逅古诗词》一书,简媜带我们乘着山水诗,做一趟心灵之旅。在她的文章里,能读到湿哒哒的青苔,甘甜...
书·生 本书特色本书收录了作者90多篇读书笔记,共分5个栏目:“万物静观皆自得”、“落花轻拍肩”、“伊甸园是无法到达的”、“河的第三条岸”、“烟波干净”、作者独...
岳海湧,男,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自199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译)文数十篇,出版了多部专著,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并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二、三等奖,现任...
夜莺与玫瑰 本书特色 本书是王尔德童话的经典选集,于1888年首次出版,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并永久地载入英国儿童文学史,由此奠定了王尔德在童话领域内不亚于...
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全译本:居里夫人自传(精装) 内容简介 《居里夫人自传(修订版)/世界文学名著》分两部分,靠前部分语言直白、坦诚,是一个普通女孩通过自己...
傅雷散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傅雷的散文精选集,收录傅雷各时期散文代表作。傅雷不仅以译作、家书见知于世,更有许多散文名篇值得传世。有《梦中》《回忆的一幕》《读剧随...
《中国近代思想脉络中的民族主义》内容简介: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与中国近代相始终,并贯穿于其他各种思潮
《城市的胜利》内容简介:城市是诞生奇迹之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是最健康、最绿色、最富裕、最宜居的地方,如果
曾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诗歌评论>十年后的复出号。作者简介 肖开愚,1960年生于四川中江县和平乡。1979年从四川省绵
《未来是一只灰色海鸥》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普拉斯1956年后直至去世这一时期所创作的所有著名诗歌,由其丈夫、英国桂冠诗人特德·
人群中的人:曹明伦译文自选集 内容简介 “我和我的翻译”丛书遴选当代有影响力的多位翻译家,以自选集的方式,收录其代表译著选段、译作篇目,内容以文字经典及首译作品...
巴山夜雨 本书特色 抗战时期,知识分子李南泉带着全家住在临时首都重庆乡下躲避没日没夜的轰炸,同时住在这个村子的还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共同促成了战时后方的小社会...
我喜欢你(沈从文的爱情) 本书特色 《沈从文小说我喜欢你》共分为三辑,分别为:书信辑,收录作家和爱人的情书信件,内容多选自《湘行书简》,民国四大情书之一,短短的...
丑陋的中国人 本书特色推荐购买《周作人散文集》(全4册) 推荐购买《人生不过如此》(林语堂著) 推荐购买《忆往述往》(季羡林著)丑陋的中国人 内容简介 1984...
书山屣痕:季羡林自选集 目录 自序关于神韵门外中外文论絮语新疆古代民族语言中语尾am>u的现象《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序"天人合一"新解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
2014年-读诗-手艺的黄昏-第二卷 本书特色 《读诗.手艺的黄昏》是一本诗歌读物,以展示国内成熟诗人*新作品为主,分章设置如下。“银河系”推出诗人*新力作,“...
外国名家散文丛书--罗斯金散文选 内容简介 罗斯金是英国19世纪独树一帜的散文作家、艺术评论家。他的散文长于说理,精于分析,工于描绘,作品内容大多是对人生、社会...
人间须尽欢 本书特色 作者高军本职画家,也好文字。以网名“风行水上”在网络上写文。di 一本随笔集《世间的盐》深受好评,被众多读者誉为“大器晚成的小品文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