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及其“希腊小庙”1936年上海良友公司为沈从文刊印习作选集,沈从文在为其所作的《代序》中说:“我只希望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先生在他的《凤凰之子——沈从文传》中认真分析了沈从文的创作思想,认为“沈从文不主张用政治术语来剖析中国社会,他在精神上把自己看作是19世纪的人,却想救治20世纪积存下来的病症”,结合沈从文在20世纪40年代的创作思想和社会价值观,金介甫对沈从文作了这样的判断,“他认为中国40年代的嗜杀成性和物欲主义是现代道德堕落的表现,是世界文明的失败”。沈从文是从解剖“文化根性”的立场,来解剖中国积存各种“问题”的,与之相应则是他供奉的“人性”的“希腊小庙”,这使他对现实社会的反抗,显得多少有些极端,同时也使沈从文一下子成了一个有争议的作家。到后来,沈从文及其作品被接受的历史,很能说明中国20世纪文学观念的变革,甚至可以说,沈从文文学世界的接受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凹世纪中国文学的心路历程。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写于1930年代初的《文学者的态度》、《论“海派”》等文,引起了“京派”“海派”文人的论战。谁曾料想,这个惹起文坛论战的“小个子”若干年前还是京城文坛的“漂泊族”。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于1902年12月28日生于湘西凤凰一个世家大族。其祖父沈宏富在太平军起兵时,受清政府委派统率当地人组成的一支军队,随湘军攻打太平军。1863年,沈宏富任贵州提督,年方25岁。然不久病逝。沈从文曾在《从文自传》里,对沈家的“发家史”有过较详的描述,沈宏富虽功名富贵集于一身却天不假寿,但“他留下的一份光荣与一份产业,使沈家后人在当地居于优越地位”。沈宏富没有子女,其夫人将沈宏富的弟弟沈宏芳的第二个儿子沈宗嗣过继为子,沈宗嗣后来也成了一员镇守边关的大将军。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沈宗嗣解甲归田,回到家乡生下第二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沈从文。沈从文的身上流着苗、汉、土家各族的血液。其母亲是土家族,其祖母是苗族。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杂糅在沈从文的血液里,“给他带来特殊的气质,带来多彩的幻想和少数民族在长期受压的历史中积淀的沉忧隐痛。从少年时期起,他就熟读社会这本大书,生命的智慧多半直接从生活中得来”。从14岁开始,沈从文“即按当地风俗进入地方行伍,先后当过卫兵、班长、司书、文件收发员、书记,看惯了湘兵的雄武,以及各种迫害和杀戮的黑暗”。个人经验和社会黑暗,并没有把沈从文“培养”成一个“冷血动物”,相反,他在内心组织起一个充满温情和人道的“内在世界”,并以这一“内在世界”来温润自己的心灵。这一“内在世界”是一个追求和平、仁爱而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加之沈从文对处于川、湘、鄂、黔四省交界的湘西自然风光的谙熟与热爱,更由于长期生活于社会下层,对淳朴的风土人情的接纳与亲近,使其对民间的东西怀着广份特殊的感情,这份感情为他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1922年,沈从文刚刚20岁,他独自跑到北京谋生。沈从文到北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读书。可惜他并未上过新式学校,自然很难考上大学。他考了一个大学又一个大学,全是名落孙山,至于外语,沈从文看着就头痛。后来总算考上了中法大学,然又交不起学费。一口湘西方言,又使他多了一层融人社交圈子的障碍。他几乎绝望得去当兵,去继续他的兵营生活。就在要领伙食津贴的一刹那,沈从文一咬牙,离开了部队,决心寻发展的机会。他开始大量投稿,而所投之稿大多石沉大海。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在他的《凤凰之子——沈从文传》中描述沈从文当初投稿之状可谓令人喟叹,这里不妨摘录如下:……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曾去北京大学旁听。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出版了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从文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57年放弃了文学生涯。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1980年曾应邀赴美国讲学,1982年增补为中国文联委员。沈从文的著作除前面列举的外,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文文集》等。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内容简介:《铁血蒙元》是“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的最新卷,讲述蒙古帝国和大元王朝的故事,并从全局视角
胡诌诗集 本书特色 胡诌诗具有特殊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这对于矫正幼儿音素误读,对于幼儿体验英语的节律,习惯成自然,逐步形成敏感,进一步发展到理性认知,大有裨益。 ...
《幸福女人的投资理财书》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告诉你为什么女人能理财、善理财的书。过去一块钱掰成两半儿花被赞誉为精明贤惠,但是
血是热的-学者随笔 本书特色 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以及精神思想资源、教育问题等研...
白玉苦瓜-余光中原版诗集典藏本 本书特色 每个人都会在余光中的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愁。《白玉苦瓜》是“乡愁诗人”余光中的诗歌集代表作。书中收录了《乡愁》《乡愁...
《现代警务研究概论》内容简介:本书为国内第一本全面关注现代警务研究的教材,系统梳理了现代警务研究的对象与现代警务研究的方法
书鱼繁昌录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介绍了作者关于藏书方面的个人爱好、相关知识、独到见解及评论,抒写了作者关于书的热爱和关注,传达给读者关于书的封面设计和装订、内容形...
哈姆莱特.世界人权宣言.独立宣言 内容简介 《哈姆莱特·世界人权宣言·独立宣言》收录了三部世界重要作品:《哈姆莱特》、《世界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其中:《哈...
民国少女 本书特色 烽火年代的少女们的传奇故事,后世的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一些给人温暖的往事,一个后人倾情的方式。美丽的民国少女,如烟的葱茏往事,不死的青春之歌。...
《2023法律硕士联考标准化题库》内容简介:本书是以题型为章目,章下设多个单元.这是一种全新的体例设计,提供了一种针对不同题型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文学名作文库 内容简介 本套书特别组织了以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翟泰丰为主任,陈昌本、陈建功、张胜友为副主任的阵容强大的编委会,聘请王蒙、萧乾、季...
花园里的沉思 本书特色 《花园里的沉思》的画风非常适合国人,被誉为“美国的几米”。这是一部引领我们探索“自我”的重要彩色体图。多丁斯基的儒雅文风和智慧使人沐浴春...
毛泽东与周扬 本书特色 盛夏编著的《毛泽东与周扬》是一部以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文艺思潮史为背景,以文艺界高层人物命运为切入点,忠实记录新中国文艺界半...
渊研楼屈学存稿 本书特色 “渊研楼”是汤教授书斋的名字。此集原名《文录》,今题《屈学存稿》,是为了突出其主要内容和特色。此集收录汤教授潜心典籍70载、立身学林6...
圣经的故事-全译本 本书特色 FAB利益销售(简要阐述):1.F(Feature 特征):这套书有哪些特性外观装帧典雅、精致、大气、庄重、华贵,版式舒适悦目,欧...
海上丝路与郑和 本书特色 《海上丝路和郑和》《郑和是云南人》完整探寻 “海上丝路”形成的政治经济技术以及有关民族文化基因;《丙中洛》《阿妈拉巴的酥油灯》等散文则...
十日谈(精装本) 内容简介 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
师承集续编 本书特色 《师承集续编》这部书信影印集,是继2015年《师承集》之后沈昌文先生编著的又一力作。本书收录了钟叔河、胡乔木、王蒙、思果、乐黛云等出版界前...
咆哮营的幸运儿-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1-14岁(1)典雅、精美的外观,给予读者高雅的观感和尊贵的享受,让读者拥有的不仅仅是书,更是...
行者无疆 内容简介 从去年8月到今年1月,历时6个月,余秋雨走过了26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此书也是作为考察西方文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