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养生》以医易相通为契机,抓住人人都关注、力求通过日常生活求得自我保健、健康长寿这一养生主题,分五篇进行了阐发。
《医易篇》就祖国医学在周易八卦,阴阳五行学说启迪下所形成的养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新成就作了阐述,并介绍了影响健康和寿命的“生物钟”及“寿命钟”等,使人明了得病的缘由和祛病的机理基础上,掌握自我养生保健的钥匙。
《颐养篇》主要讲人体的自我颐养,既讲了人体“硬件”(五官四肢和五脏六腑)的自我颐养,又讲了人体“软件”(精、气、神)的自我养护,使人们在了解自身脏器机理和功能的基础上,掌握自我养生保健的钥匙。
《调养篇》主要联系季节、环境、就人们起居、饮食、睡民和房事等日常生活方面的调摄,进行了阐述。
《防治篇》主要讲抗老防衰、防病治病的机理,着重介绍了科学简便的自我测病方法,为人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测病和防病治病提供借鉴。
《免疫篇》阐述了免疫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为人们通地日常生活改善和提高自身免疫功能提供指导。
《周易与养生》以医易相通为契机,抓住人人都关注、力求通过日常生活求得自我保健、健康长寿这一养生主题,分五篇进行了阐述。《医易篇》就祖国医学在周易八卦,阴阳五行学说启迪下所形成的养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新成就作了阐述,并介绍了影响健康和寿命的“生物钟”及“寿命钟”等,使人明了得病的缘由和祛病的机理基础上,掌握自我养生保健的钥匙。《颐养篇》主要讲人体的自我颐养,既讲了人体“硬件”(五官四肢和五脏六腑)的自我颐养,又讲了人体“软件”(精、气、神)的自我养护,使人们在了解自身脏器机理和功能的基础上,掌握自我养生保健的钥匙。《调养篇》主要联系季节、环境、就人们起居、饮食、睡民和房事等日常生活方面的调摄,进行了阐述。《防治篇》主要讲抗老防衰、防病治病的机理,着重介绍了科学简便的自我测病方法,为人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测病和防病治病提供借鉴。《免疫篇》阐述了免疫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为人们通地日常生活改善和提高自身免疫功能提供指导。
医易篇
“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为用”,“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这些脍炙人口的中医传统格言,高度而深刻地概括了《易》与医的密切关系。浏览《周易》,便会看到其中的确蕴涵丰富的医学思想、学说;而翻阅一下祖国医学,则不难发现其基础理论基本源于《周易》。因此,人们通常说《周易》是中医理论的渊薮,而中医则是《周易》有关理论的应用,是一点也不错的。
一、医易相通
医与《易》是相通的。《易》中含医,医中含《易》;《易》为医之体,医为《易》之用。
(一)《易》中含医
“生生之谓易”。《周易》的主题是讲“生”的。这“生”自然包括宇宙万物,涉及天、地、人。但不论怎么说,人是万物之主宰,因此,有关人的“生”的问题,在《周易》讲生的主题
中自然占有突出地位。而要讲人的“生”的道理,自然要涉及人的生命的养护;而要讲人生命的养护,自然又要讲防病治病的道理,即涉及医道、医学。所以,《周易》蕴涵丰富的医道、医学,是顺理成章的,自然而然的事。
1.《周易》为祖国医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作为《周易》之主要内容的《易经》,是殷周时期的作品,而作为《周易》之重要内容的《易传》贝。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两者虽然相距七、八个世纪,但其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则基本上一脉相承、首尾一贯。通观《周易》(即《易经》、《易传》)则可以看出,在当时由于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的低下,所决定的人们的认识能力很低的状况下,人们的思想、学说必不可免地笼罩着神秘,乃至迷信的色彩。这是《周易》之所以以卜筮的面目出现的社会历史根源。但就是在卜筮的形式下,《周易》在神秘,乃至迷信外衣的掩盖下,却展露出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之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萌芽。而正是这种处于萌芽状态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在尔后产生的《黄帝内经》,为祖国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正确指南。
(1)《周易》所展示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为祖国医学的产生与发展,开启了航向,提供了指南
《周易》所展示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其价值在于,它不是从事物、世界的外部(例如上帝、老天爷),而是力求从事物、世界的内部去探究各种现象的根源,力求把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归结于尽量少的原初物质。这无疑为包括祖国医学在内的各种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正确航向:一是,要从事物自身去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二是,要从众多的原因中探究、归结出根本的原因。拿医学来说,一要从人体内部探究发生病变的原因;二要从许多病因中找出病根,以便治本。显而易见,这种开启与指南,具有深远、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
宋定国 号紫竹公,笔名主要宋文安、宋定、云松、旻阳子等。哲学教授、学者。1967和1982年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和中国政法大学(硕研);视野开阔,爱好广泛;勤奋求索,矢志不懈;长期从事哲学、领导学、易学、医学、养生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教学及著述;著作跨越诸多学科之藩篱,涉及文、史、哲、政、经、法、医、易、养生和书画等领域。
“称心就是乐,如意就是福”;“顺应自然,宁静澹泊,自我解脱,自得其乐!”“多亏此身尚属我,方能忘却营营!”
荀子--全文注释本 内容简介 荀子,名况,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
道德经 本书特色《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等,相传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所著。全书八十一章,含《道经》三十七章及《德经》四十四章,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做为中国...
新书--皇极经世书(全三册)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中国哲学研究者国学大师梁启超尝云:“康节先生,以宇宙万有,皆生于心,事事凭空创造,后人无此聪明,故不能传其学...
形上逻辑和本体虚无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当代世界发生的许多大灾难,原因之一就是伦理思想认知未能帮助人的判断道德上的是非。作为时代智者的大哲学家不能对政治和历史的道...
图注秘传水龙经 内容简介 我国古代看风水有形法一派,流传书籍很多,但均重在寻龙捉脉,点穴立向及认砂吉凶,对水形水法及其善恶,均仅随笔带过,且多在*后略加论述,而...
《学习辅导与习题集》具备所据教材权威、覆盖面广、试题成熟、重点突出、考点明晰的特点,能为广大考生梳理教材、把握重点难点节
圣者凡心-王立新讲《论语》 本书特色 《圣者凡心:王立新讲《论语》》:著名学者王立新引领你进入孔子的精神世界。王立新,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多...
中国之旅行家-摩尼教流行中国考-冯承钧译著集 本书特色 《中国之旅行家》为冯承钧**本翻译作品(1925),简介张骞、法显、惠生、玄奘、郑和等人事迹。有冯承钧的...
净土与禅 内容简介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
在上苍的阴影下:一个德国人眼中的汤若望 内容简介 瓦勒里每逢开学总要下雪,公元一六○六年也不例外。摇铃声惊醒了睡梦里的亚当,风雪中的沙尔贵族之家还沉浸在一片黑暗...
何新论美 本书特色 作者在进行美学研究时,有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意愿,有此立意,再加上创新性的思维与勤勉的研究,使得本书成为美学,尤其是中国美学的一本里程碑式...
傅佩荣细说论语 本书特色 《论语》是中国文化中一项极珍贵的遗产。其中记载孔子有关政治、社会、教育、交友、处事的说法,数千年来一直展现其历久弥新的经典光芒及活泼强...
伦理学 本书特色 朋霍费尔是20世纪*卓越的基督教思想家之一,其生前发表的主要著作和著名的《狱中书简》,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了中译本。《伦理学》是朋霍费尔的...
社科经典轻松读—《沉思录》导读 本书特色 两千年前,一位古罗马皇帝对人生的思考著名学者周国平作序推荐,别怕,我是一读就懂的经典!有统计表明:少年时期是否接触过经...
喜舍-智慧之法 本书特色 无数读者期盼已久的励志经典;丛书全球销量逾二百多万册。喜舍-智慧之法 内容简介 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
中国哲学小史 本书特色 ★现代新儒家代表、哲学大师冯友兰写给大众的极简哲学史,用不到5万字清晰地梳理出中国哲学史的整体脉络,普通读者都值得一读的哲学入门著作。 ...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本书特色 本书讨论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所呈示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如存在、此在、时间、真理、艺术、语言以及存在之作为历史等。整体上展...
中华藏典·传世文选.经史百家杂钞 本书特色 姚姬传氏之纂古文辞,分为十三类。余稍更易为十一类:曰论著、曰词赋、曰序跋、曰诏令、曰奏议、曰书牍、曰哀祭、曰传志、曰...
道德经注释 本书特色 《道德经注释》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经典丛书,本套丛书编写组特设立读书有奖活动。欢迎您对本套丛书指出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经编写组评选...
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 本书特色 萨义德生前整理的*后一部著作为他唯一的信念——人文主义辩护他在政治方面拥有巨大的勇气,他的雄心投入巴勒斯坦的自由事业并每每为之而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