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 历代治蝗文献叙录
千百年来,在与飞蝗和蝗害的较量中,人们创造和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这些经验的大部分被记录了下来,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
财富。
一、明代及其之前的治蝗著述
在现存的典籍中,较早对蝗虫进行直接论述的是王充《论
衡》,其中的《感虚篇》对当时的“感化”和“天儆”观念进行批判:
“世称南阳卓公为缑氏令,蝗不入界。盖以贤明至诚,灾虫不入其
县也。此又虚也。”因为“贤明至诚之化,通于同类,能相知心,然
后慕服”,而蝗虫乃“闽虻之类”,其“集于野,非能普博尽蔽地也,
往往积聚多少有处”,降落的多少不可能验善恶、辨贤愚,“蝗自
过,不谓贤人界不入,明矣”。这里,王充提出蝗虫积聚“有处”的
观点。在《商虫篇》中,进一步指出,蝗虫为“风气所生”,“必依温
湿”,而“温湿之气,常在春夏”,所以春夏之季蝗虫为害甚烈。“夫
虫食谷,自有止期,犹蚕食桑,自有足时”,故以“虫食谷物为应政
事”,“失道理之实,不达物气之性”。在《顺鼓篇》中,则提到了开
沟陷杀蝗虫的办法。
东汉以降至于北宋,除却影响深远的姚崇治蝗以及少许诗文
之外,专门谈论蝗虫及蝗灾的著作并不多见。南宋时,从政郎董熠
撰《救荒活民书》三卷。是书前有自序,谓“上卷考古以证今,中卷
条陈救荒之策,下卷备述本朝名臣贤士之所议论施行可为法戒
者”。②元明宗时儒学教授张光大奉命增修,续以当朝救灾恤民之
事,易名为《救荒活民类要》。至明英宗时,复有江阴乡绅朱熊对
此书正伪补缺,重加考订,取当朝所下有关荒政诏敕,并采《为善阴
骘》诸书所载前人救赈良法,间杂己意,名日《救荒活民补遗书》。
嘉靖八年(1529),河南按察副使王崇庆又对朱熊之书予以校正和
点评,易名为《救荒补遗》,上、下两卷。③在这部以救荒济民为主
旨的著作中,辑录了明代之前蝗灾发生和治蝗事迹。除唐太宗吞
蝗、姚崇与倪若水之辩以及宋吴遵路栽培豌豆以止蝗害的故事外,
所记录的北宋熙宁八年(1075)颁布的“熙宁诏”和南宋淳熙九年
(1 182)颁布的“淳熙敕”,当是我国*早的治蝗法规;“捕蝗法”则
总结了当时行之有效的七种治蝗方法。另外是书所录的谢绛《论
救蝗》以及苏轼对蝗虫的议论等,史料价值十分宝贵。明何淳之
《荒政汇编》、俞汝为之《荒政要览》以及陈龙正之《救荒策会》等书
有关蝗灾和治蝗的内容相差无多,基本上是在抄述董熠之作的基
础上,略加己意。这种著述方式,在清人的治蝗著作中也很常见,
其缘由大抵是此类著述实用性、针对性较强,前人的经验理应高度
审视。
明代*详备的治蝗文献,无疑是徐光启的《除蝗疏》。此文全
面系统地记述了蝗虫的生活习性、发生时间、孳生和蔓延区域以及
历代的防治措施等。本为徐氏于崇祯三年(1630)所上《钦奉明旨
条画屯田疏》中的第三部分,后以《除蝗疏》之名收入《农政全书》
卷44《荒政-备荒考中》。徐光启认为:在水、旱、蝗三大灾害中,
蝗灾有它的特殊性,一是就受害的区域而言,“地有高卑,雨泽有偏
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而蝗灾一旦发生,“数千里草木皆
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二是较之水旱,
“蝗灾甚重,而除之则易”,因为水旱之灾多在天为,而蝗灾轻重,
则在人功。对于蝗灾,“先事修备,既事修救。人力苟尽,固可殄灭
之无遗育”。也就是说,要控制蝗害,必须做到预防和救治相结合。
三是蝗灾发生后,个体力量无济于事,“必藉国家之功令,必须百郡
之协心.必赖千万人之同力。一身一家,无劾力自免之理”。在对
春秋至明代的蝗灾发生月份作了具体的考索之后,徐光启得出的
结论是:历史上发生的蝗灾“*盛于夏秋之季”,而此时正值“百谷
长养成熟之时”,故“小民遇此,乏绝*甚”。非常可贵的是,徐光
启对蝗虫发生地作了深入的研究,指出“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
涯”,“骤盈骤涸之处”,并指明“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
宋以东”之域为蝗虫的主要发生之地,“历稽前代及耳目所睹记,
大都若此”。徐光启认为:要防治蝗虫,首先要观察蝗虫,了解蝗虫
的生活习性:“蝗初生如粟米,数日旋大如蝇,能跳跃群行,是名为
蝻。又数日即群飞,是名为蝗。所止之处,喙不停啮,故《易林》名
饥虫也。又数日,孕子于地矣。地下之子,十八日复为蝻,蝻复为
蝗。如此传生,害之所以广也”。“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
图之此其地矣”。如此,“详其所自生,与其所自灭,可得殄灭之法
矣”。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徐光启提出了一系列的治蝗方
法,如重视蝗虫易发地的治理,扑治于“蝗初生时”;对已成蝻子,
开沟捕打;蝻化为飞蝗时,纠集人众,用绳兜布囊捕捉,杀而埋之。
闲堂诗学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作者对古典诗歌等的评论文章30余篇,作者所作的近百首格律诗作。此外,附有名家与作者的诗学书信、序跋、评论。闲堂诗学 内容简介 是程千...
《王贵与安娜》是网络作家六六的小说选集,汇集了作者最具影响的两个中篇小说--《王贵与安娜》和《安娜与王贵》,以及三个短篇作
读词入门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有关词的各方面知识,包括词的格律、平仄、章法,以及押韵方式、语法特点、用典种类等,可为爱读词的人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进而提高鉴...
学佛之道 本书特色 在生命历程里的每一个转角点.每逢蹇蹙颠簸,每遇犹豫踯 躅时,你可曾深深地感叹过善知识难寻吗?老禅师以深入浅出 的笔触,为渴望行于菩...
1.《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套装,共2册,分别是《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2.《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套装,装帧
从柏为屿离开的那一天开始,一晃眼五年过去了,两千多天的日子里,杨小空从没有浪费过一分一秒,终于,让他等到了漆艺馆开幕的这
大唐盛世--玄宗时代的全景中国(1) 内容简介 《大唐盛世——玄宗时代的全景中国(1~4)》,洋洋洒洒4卷本,近150万言,系国内目前规模*大、内容*系统的全景...
普鲁斯特私人词典 本书特色 ★一次关于普鲁斯特的“头脑风暴”,一场游走于《追忆似水年华》页缘内外的愉快历险—— 从小玛德莱娜到高帮皮鞋,从里茨饭店的冰淇淋到柏格...
在他的一生中,鲍勃·迪伦扮演了很多种角色:他是伍迪•格思里的精神传人,是广为人知的民谣歌手,是著名的摇滚明星,是孩子们可靠
在一個故事裡,有人做了一個夢;在那個夢裡,有人說了一個故事。」故事由一個醫學院剛畢業的醫生及瀕臨死亡的「五號病人」開始,
增广百家姓印谱 本书特色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
《我是文学家》内容简介:我从小学相声、学评书,后来又唱戏,一路走下来呢,好多观众聊天儿都提到,觉得演员学问大,尤其是说书的
西厢记 本书特色 《连环画:西厢记(中英互译)》以娴熟的画技绘出了初遇、赖婚、听琴等16幅人物画。王叔晖女士精于人物画,画风细腻,色彩雅致。西厢记 节选 《连环...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本书特色 《文艺心理学》由朱光潜著,本书丢开一切哲学的成见,把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当作心理的事实去研究,从事实中归纳得一些可适用于文艺批...
古典的,浪漫的,现代的 本书特色 重新审视被人们未加推敲的种种惯性思维所掩埋的浪漫主义,以确凿的史实和严谨的分析挑战教科书中的陈词滥调,以逆流而上的勇气揭穿富有...
[春之卷]-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 本书特色 本书选取原著中*具表现力的细节,勾勒故事情节,没有红学专著的高深、复杂、险涩,简单而平易,生动而幽默...
我们没有富爸爸富妈妈: 宏志班优秀优文选 本书特色 一帮穷孩子自述的心里话一群苦人儿低吟的辛酸史一本同学们必阅的参考书一门众家长应上的进修课我们没有富爸爸富妈妈...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本书特色 《陈寅恪的*后20年》199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很快在全国读书界引发了“陈寅恪热”,并带出许多话题:关于传统文化、关于人文精神、关...
白屋文话-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白屋文话》颂白话文为人话文,斥文言文为鬼话文,用“犀利的批评眼,明畅的文句,充满著咄咄逼人的气势”的文...
(文创)鲁迅·吴冠中文学艺术笔记:故乡.野草.三味书屋(全3册) 本书特色 《鲁迅吴冠中文学艺术笔记(野草故乡三味书屋 共3册)(精)》由鲁迅所著,本书为鲁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