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洪图,男,1937年出生于天津市蓟县。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
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主任、国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药学现存**经典,业医者必读之书。医圣张仲景
著《伤寒杂病论》即“撰用《素问》、《九卷》…”以《内经》作为理论依据;药王
孙思邈在其不朽巨著《备急千金要方》的**句话,便说:“凡欲为大医,必须
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所谓“大医”,即是既有医学抱负,又能
做出卓越成就的医生。从古至今,凡在中医药学术上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无一
不是精研《内经》并以之为立说之本者。及至1956年我国开设中医药高等教
育以来,《内经》一直被列为中医专业的必修和主干课程,并在大学本科课程
序列中,被定为“后期提高课”。
几十年来,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内经教学工作,曾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
家集体对《内经》教材进行过多次编写和修订,同时出版了若干部相应的教学
参考书。但作为教师独自备课撰写,并由自己使用的“讲稿”,却从未公开过,
我确信,每位教师的讲稿,肯定是特色突出,各有独到之处。在教材和教学大
纲的规定范围之内,每份讲稿或者说每位教师都会扬长避短,立异标新。对每
一位教师而言,由于教学经验的增加、对《内经》理解的不断深入、相关知识的
拓展,其使用的讲稿,必然要时时更新。本人在初进教师队伍,曾先后随数位
前辈听课,并见他们每遇暑假或无授课任务时,都要修改、重写其讲稿。作为
教师群体中的每一份子,无论其年资高低,只要他(她)登上讲台,都会把他所
掌握的相关知识中*精华的部分,无私地贡献给学生们。
今天各位看到的这份《内经讲稿》,恰是在本人从事《内经》教学工作40
年(2003年),为大学本科和本硕连读(七年制)讲课时使用的。该讲稿力图
从两方面培养学生:一是看得懂,二是会运用。
看得懂教材内容,特别是其中《内经》原文能够读得懂,对某些重点经文,
还应该记得牢,会背诵。为此,本讲稿充分注意了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对
经文中难于理解的字句,常举实例深入浅出地加以讲解,又采取必要的校勘、
说明通假字等方法予以解说。不仅使学生明白经中文字的意义,而且加强了
记忆。
会运用,即在实践中能够运用已学的《内经》有关理论与知识,提高临床
防治疾病的水平。为此,本讲稿突出了对《内经》有关医理部分的讲解与诠
释,在“理论阐释”项下,采用条分缕析的方法,指出桌理论中所包函的若干要
素;并联系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由此及彼地相互印证,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的
前提下,抓住其要领,为临床运用打下基础;以生动而浅近的古今医案为论据,
讲解气1缶证指要”。其中贯穿着本人的临证心得与体会,多数医案理法方药兼
备,不仅可以验证有关理论,也可以直接用于临证实践。
此外,贯彻本讲稿始终的是培养《内经》分析和认识医学问题的思维方
式,以及“普救天下生灵之苦”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与医风。
虽然相对于内容浩繁、博大精深的《内经》而言,本讲稿仅是讲解其极小
的一部分,但确系本人研习《内经》的心得所在,尽我之所能而已。希望对读
者有所裨益,并请指正。
王洪图
2007年12月
[临证指要]
藏象是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
我们曾经说过,藏象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它的重点主要是研
究人体的生理功能,虽然包括脏腑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包括一定的解剖知
识,但毕竟是以研究脏腑生理功能为主。既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
那当然也是诊断疾病和防治疾病的一个基本理论。举例说,我们中医诊治疾
病的一个方法,叫做辨证论治,治病是以诊断为基础的,诊断就需要辨证,辨证
完了才能够做出诊断嘛,在诊断的基础上才能够谈到正确的治疗。那么辨证
是辨什么呢?虽然有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
证、卫气营血辨证,乃至于病因辨证等,很多的辨证方法,但是所有这些辨证方
法,可以说都是以脏腑辨证作为其基础的,因为不论气血、气血津液,还是经
络,都是和藏象相联系的,或者说气血津液经络本身就是属于藏象的。即使是
病因辨证,辨出是什么病因来,病因还得落实到具体的部位上,风伤于什么地
方了,湿伤于什么地方了,还得落实到部位上。也就大家常说的,辨证的时候
啊要注意辨病性、辨病势、辨病位,其中病位,到底是哪个经呀,到底哪个脏腑
啊,即使病性与病势,*后也要落实到脏腑气血上去,要落实到这个部位上去,
而这个部位就是属于藏象的。诊断就是这样,只有落实到病位上才能够正确
的施治。比如病人是虚证,气虚吧,是什么气虚弱?是脾气虚、肺气虚,还是心
气虚啊,得落实到具体的部位上,然后才可以知道补什么气,而不是笼统的补
气。也就是说,这些辨证,都得要辨到病位上去,而病位一落实它就属于藏象
的具体内容了。所以说,藏象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它必然是要贯
穿到所有的理论当中去,这里只不过是举例说诊断和治疗的问题。
同时,虽然藏象是讲生理的问题,但是,我们在认识疾病、认识人体、认识
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有一个知常达变的观点,也就是说通过正常来衡量它是否
反常,所谓知常达变!藏象主要是讲生理,讲正常的人和天地自然相应的关
系。但是,人若不能够和自然相应了,也不和正常的生理相一致了,那就是有
病了。因此只有掌握了生理,并用其去辨别认识哪些是疾病的状态。
此外,我们知道心气通于夏、。肾气通冬等等,那么心脏之病、肾脏之病在相
应的季节容易出现哪些变化了?比如说心为火脏,阳中之太阳,那么心火亢盛
之病,到夏季一般说是要病势加重,就要注意了,因为自然界阳气很亢盛嘛;肾
主藏精,肾主封藏,通于冬气,如果患有肾气不藏一类的疾病,到冬天的时候尤
其应该注意了。所以说藏象理论,在临证应用上那是非常重要的,从辨证论治
乃至于预防都是离不开的理论。
[题解J
《素问·五脏别论》这是一篇很短的文章,周学海写的《内经评文》,评论
这篇文章是“经文之小品”,是小品文。文章既短而精湛,同时又阐明了很重
要的理论。为什么叫做《五脏别论》呢?我们说藏象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
的核心,五脏是藏象*重要的组成部分,藏象是以五脏为中心来研究和说明问
题的,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气血津液、形体官窍,这么一个系列,它是以
五脏为中心去认识问题的。但是有关五脏的论述在《黄帝内经》里很多,比如
我们前面讲的《灵兰秘典论》、《六节藏象论》都是讨论五脏的,或者说都谈论
脏腑的问题,当然还有《黄帝内经》的一些其他篇章也是研究藏象问题的。但
是,讨论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讨论的方法不一样,本篇不是具体讨论每一脏、每
一腑是什么功能,而是讨论以藏泻作为划分脏腑的标准。同时,又通过脏腑和
经脉的关系,讨论了观察孔窍和寸口脉在诊断中的意义。在讨论的内容和讨
论的方法上跟其他有关藏象的文章不一样,所以叫做“别论”。有的注家说
~“五脏别有所论,不在常谈之列”,所以叫“五脏别论”。文章短小,理论意义重
大,所以把全文选下来了。
**段以藏泻分脏腑
[原文诵读]
黄帝问日: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
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日: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
故藏而不泻,名日奇恒之腑。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
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日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
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
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日: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串讲]
, “黄帝问日: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
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方士,又叫方术技巧之士,在这里就
是指医生。我听说呀,医生们有一些不同学术观点。“或以脑髓为脏”,有的
人把脑髓作为脏来看待,“或以肠胃为脏”,而又有的医生呢他们把肠胃作为
脏,有的又把肠胃或者脑髓都称为腑,说法太不一样了。“敢问更相反”,如果
冒昧地问一下,他就可以更改前说,提出相反的说法。你看,在中医学的初始
阶段,即在理论形成阶段,也是处在一种混乱的状态,而且还“皆自谓是”,都
说自己是对的,并“不自以为非”,我不知道这里是什么问题,请你给讲一讲。
因为藏象,弄清什么是脏什么是腑,这在医学理论中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理论
出现了这样的混乱,医学很难得到正确的发展,更不要说指导临床实践了,所
以这些问题是必须首先要明确的。从这篇文章也可以反映出来,[理论形成阶
段,肯定出现过混乱状态,只不过在《黄帝内经》形成的时候那仲状态也已经
过去了,为了表述方便,还把它摆出来,以便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这也可以说是
个写作方法。
“岐伯对日: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先说这六
者的性质,是地气之所生,地气就是阴气,天为阳地为阴嘛,阴的特点就是静、
藏、柔,相对而言,阳就是动、就是泻、就是刚。所以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
者,都属于阴的性质,皆是地气之所生。
“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藏于阴就是藏阴,这
个“于”字在这里是助词,没什么具体意义,上述六者都是属于藏阴精的,而其
象是地,相对是沉静的。所以它们的生理功能特点,是属主于藏而不主泻,以
静藏为主,这是六者的功能特点,称之为奇恒之腑。虽然泌藏精者为脏,但是
这六者不叫做脏,也没把它叫做一般的腑,而叫做奇恒之腑。奇,就是奇异,就
是特殊。恒,就是恒常。奇恒就是异于恒常,异于平常之腑,和平常的腑有区
别,因此把它叫做奇恒之腑。虽然是叫做腑,但是和一般的腑还不一样,它异
于常腑,所以叫奇恒之腑。这就提出了一个奇恒之腑的名称,整个《黄帝内
经》162篇,只有此篇提出奇恒之腑这样一个概念,而奇恒之腑的概念,在后世
中医理论发展过程当中,它又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理论,并指导临床实践。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
藏”。这五者,是天气之所生,也就是阳气之所生,其属于阳,其性主动、主泻,
所以,这五者的功能特点是泻而不藏的。
“此受五脏浊气,名日传化之腑”。这五者是接受了五脏的浊气,不单是
水谷糟粕之气,我们讲过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都能接受水谷之气,或者说含有
糟粕的,不像五脏,五脏不能进糟粕,不能进水谷。但是这里又说此受五脏浊
气,看到了吗?五脏固然是藏精气的,但是并非无浊气,只不过五脏所产生的
浊气,传之于腑而已。从此受五脏浊气这句话上我们看到了这个问题,五脏在
它生命过程当中也产生浊气,但是这浊气要传给于腑就是了,由腑传导排泄出
·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你一定见过这个胖胖的,爱卖萌、耍宝的酷MA萌。·官方唯一授权,独家解密酷MA萌从吉祥物到畅销物、超级明星的成长历程。·这是酷MA萌粉丝...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28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后因染急性猩红热...
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道教有极深的热爱和发展,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国...
段连民,1986年10月入伍,现任海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电视剧《国防生》编剧兼导演、电视剧《砺剑》编剧。著有小说《旗舰》、《国防生I》...
颈椎病-百家名医治验实录 本书特色 《颈椎病》:阅读此套丛书的重点不是说某名医治疗一种病的效果,而是用百家名医的思路来考虑治疗疾病的途径。可以举一反三,起到四两...
✦網路點擊次數超過5000萬次!系列銷售突破50萬冊!✧廣大讀者好評推薦!日本AMAZON平均4.7星超高評價!✦獲獎不斷!「2020這本漫畫真厲害!」男性部門...
罗杰•弗莱(1866—1934),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美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早年从事博物馆学,属于欧洲顶级艺术鉴藏圈子的鉴定大师,后来兴趣转向现...
《罗摩衍那》是一个叫人难以忘怀的传说,故事里有爱和冒险,有在天上飞的猴子和在人间行走的神。千百年来,它被世界各地的读者所珍视。如今,印度古典文学学者阿什娅•萨塔...
易社强(John Israel),西南联大荣誉校友。早年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教授,现为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著...
如果你觉得我们这颗星球应该少一点压力,多一些快乐,那么请翻开尼科尔斯博士的《蓝色思维》。在这本书里你将发现,水可以通过非常简单愉快的方式改变你的生活。为什么大脑...
精彩摘录机器内置的比较命令——引自第22页built-inmemorycomparisoninstruction——引自第22页
生物质燃烧装备理论与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研究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燃烧装备的专著,内容包括国内外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装备发展现状,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特性分析...
很多人不明白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很多不喜欢日本的人,到了东京之后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呢?是啊,为什么喜欢东京?喜欢东京的什么?看了这本书,或许你会找到答案。本书主...
李文丰,笔名李鸿政,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丁香园、知乎签约医学科普专栏作者。被称为知乎最会写故事的医生。知乎专栏:李鸿政医生。目前已发布原...
李淑良耳鼻喉科临证经验集 本书特色 《李淑良耳鼻喉科临证经验集》主要分临证经验、常用药物、对药、医话等几部分。医案部分真实记录了李淑良教授诊治耳鼻喉科常见病、疑...
《认知设计(原书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是教学设计领域的革命性著作,作者从人本界面的理论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且具有颠覆
著名中医临床家惯用方精选-3 内容简介 在2003年“非典”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老一代著名中医临床家谢海洲、余瀛鳌先生等一批学者...
[日]大岛祥誉Senju Human Design Works董事长。毕业于上智大学外国语学院,后取得美国杜克大学福库商学院MBA学位、芝加哥大学人文科学硕士学...
人人都需要了解的世界危机简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世界500年的军事战争、经济贸易、财务税制、病菌瘟疫、金融货币、政体社会大跨度的梳理与复盘!危机是推动崛起的...
Thesebookshavemorecomplexlinguisticandconceptualmaterial,includingclassicfairy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