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愿望——“要写一本这样的书”,今天终于
如愿以偿了。
这个念头*初萌芽于我19岁刚上大学的时候。当时,我怎么也听不
懂数学课,我想:“大概是我太笨了,脑子好使的人应该早就听懂了。”
不过,好歹我也考上了东京大学,还算是个高材生,经过努力,终
于跟上了课程的进度。但是,我心里还是不舒服,觉得有些地方没彻底
弄明白。“为什么心里觉得不舒服呢?”我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原来
我会解数学题,却不了解数学的本质。
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我就很想买一本清楚地揭示数学本质的书。
但是,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后,我觉悟到只能靠自己的头脑去理解和
揣摩数学的本质。
从此以后,我开始了艰苦的征途。我像一只筋疲力尽的狗,流着大
汗,汪汪哀号,为探究数学的本质而战斗。即使成了机械工程学方面的
专家,这种状况也没有改变。直到60岁即将退休的时候,我才稍微有了
点自信,觉得自己总算把握了数学的本质。
可是,或许什么时候我两眼一闭,辛苦得来的成果就会被带进棺材
里去。所以我决定,等到退休后有了时间,一定要将我的心得写成一本
书。我一直在为此努力。2001年,我退休了,终于写成了这本书。
这本好不容易才得以面世的书,是写给下面这些人的:
1.数学很差,但想学好的人,特别是想尽早找到窍门的人。
2.刚开始学数学的高中生,希望进行深入思考、理解数学的本质。
3.学过数学,现在已经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人,虽然工作中不一
定要用到数学。
4.至今还没有厌倦数学的人。
5.正在学习数学的大学生。
6.教授数学或是工程技术的老师。
7.希望把握数学本质的人。
本书和普通的数学书完全不同。它讲的是高等数学,但不是教科书,
不会教你怎么解数学题。所以,不要把它当成考大学的参考书。不过,我
保证读了这本书,你就能轻松地把握数学的本质。
抓不住思想和概念的本质,就像是穿着借来的衣服,总觉得不舒服。
在本书中,我尝试挖掘出数学中隐藏着的思想和概念。书中的讲解不是
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追根究底,挖掘出上位概念。只有理解了上位概念,
才能真正理解。把握了概念的本质,获得了直观的感受,才不会一知半
解、糊里糊涂。
数学学习中*大的问题,是很多人对数学产生了厌倦情绪。高中分
为文科、理科,有些人就是因为不想学数学而选择了文科。
但是,数学真的那么招人厌吗?的确,现在这种教学方法,让人无
法不讨厌数学。为什么昵?很简单,因为学生们没有真正理解数学。
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不厌倦才怪。没人想去
理解自己讨厌的东西。因此,理解也就变得遥不可及。
数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老师会解释这些定义、定理的证明过程,
这本来没有错。但是,很多学生觉得证明过程和自己无关。为什么呢?
因为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身在两个世界里,老师们在数学的抽象世界里,
自己则在现实世界中。老师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在现实世界中却显得
不可理喻。找不到两个世界的交集点,就无法相互沟通。
但是,等等。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数学的抽象世界是紧密相连的。
例如,微分、积分和产业界紧密相关。生产量与社会整体活动成比例增
长的机械制造业被称为“微分型产业”;现有生产量决定商业规模大小的
维修业被称为“积分型产业”。
也就是说,数学老师只进行了抽象的解释,却没有向我们指明从现
实世界进入抽象世界的路径。数学本来是人人都懂的东西。只要把日常
生活和抽象世界紧紧联系起来,就能理解数学。
那么,怎样才算“理解”呢?理解就是外界的事物和头脑中原有的
“模板”相符合。在本书*后的“Q&A”中我们还要详细谈到这个问题,
请大家留意。总之,外界事物和头脑中的模板完全吻合,人们就觉得自
己理解了这一事物。也就是说,理解是大脑中瞬间发生的、对对象的确
认动作。换句话说,理解是一种直观感受。
有些人思想顽固,认为直观地理解是不科学的,这些人没有认真地
思考什么是理解。我认为,要弄清楚什么是理解,必须参考脑科学的研
究成果。脑科学研究证明,理解时,在大脑中浮现出事物的形象十分重
要。从一个平面上来理解数学是不行的。数学是三维,甚至是多维的立
体事物。本书中的每一章,都揭示了这个多维体的一个侧面。我的目标
是把“难懂的数学”变成“易懂的数学”,再从“易懂的数学”变成“可
以运用的数学”。理解了数学却不能运用,也是毫无意义的。
*后,在进入正文之前,我想谈一谈本书的出版经过。2001年3月
我从东京大学退休,*后一节课上讲道:“我想变成蝉。”30多年来,我
一直埋首于大学这片“土壤”中,研究和教授工程学,过得很充实。但
是,退休以后我却想像蝉一样爬出地面,在众人面前大声发表自己的言
论。我想把自己一直以来的所思所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那节课结束时,
我说:“从今以后,我要专心著书,比如我构思了40年的数学书。从今
天开始,我正式退休了,我一定要写成这本书。”
岩波书店编辑部的永沼浩一听了我的*后一堂课,他一直记住了我
的话。一年以后,他打电话来问:“老师,那本书写得怎么样了?”于是,
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出这本书。我退休后一直在工学院大学工作,我对
学生们说:“我要写一本书,你们愿意帮忙吗?”学生们很高兴地答应了。
于是,我把他们叫来,开了一个“烟村数学私塾”。每月不少于1次,每
次上3个小时的课,坚持了几十次。他们向我倾诉了对数学的不满以及
存在的疑问。永沼先生旁听并记录了我们讨论的主要内容。他还为我写
了草稿,建议我采用合适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他的帮忙,这本
书才得以完成。我向永沼先生表示深深的谢意。
另外,还要感谢长尾高明老师在百忙之中认真读完了我的书稿,提
出了恳切的意见。
就这样,本书面世了。除了这本书,我还想写一系列书,主要是针
对工科和理科的,如热力学、复变函数论、矢量张量、振动学等。全部
完成大概要花上二三十年,我得好好利用有限的时间,争取多活几年了。
希望这本书能带给读者一些启发,从新颖有趣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如果能这样的话,我将万分欣慰。
烟村洋太郎
虚数不是幽灵
用过一次复数后就再也合不得放手,虚数用起来就是这么方便。现
在我们试着推想一下这个了不起的工具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复数的发
明者是18世纪欧洲的大数学家高斯。
在这之前,先回忆一下教科书上是怎么解释虚数和复数的。教科书
上这样写着:
满足一元二次方程式x2=一l的实数实际上不存在。于是我们用i来表
示这个平方后为一1的数字。i叫做虚数单位。实数a,b和虚数单位i组成的
数字a+bi叫做复数。a叫做复数的实部。b叫做复数的虚部。
这个解释中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要去解方程X2-一1呢?一般来说,
这个方程式是不可解的。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认为没有必要去考虑不可
解的方程式。
但是,教科书的编写者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读者会有这样天真的疑问,
他们完全没有想过读教科书的高中生会怎么想。他们按照数学家的思路
去思考问题,因此才能若无其事地写下来常人看来异想天开的话。于是
数学书看起来就像天书,让人忍不住要对他们大吼一声:“多少也要配合
一下读者吧!”
牢骚先发到这里。思考常人看起来无解的问题是数学的宿命。
*早开始认真思考方程式X2--一1的,是17世纪的意大利学者。他们
不希望存在无解的方程式。于是,创造出一个无法确认是否存在的数字,
讨论是不是有了这个数字,问题就能解决。他们创造出来的这个数,就
是虚数i。
虚数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数字,它寄托了数学家们的愿望——有了这
个数字,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听了这些,也许有人会想,数学原来是骗人的啊。说骗人可能有点
过分,但是像这种随心所欲的创造在数学中确实存在。不过,虽说是随
心所欲,但只要能够成立,数学就承认它。
人们常说“数学是理论的世界”,即使是天马行空的奇想,只要能自
圆其说,数学就会承认。
上升到哲学高度讨论这个凭空创造出来的虚数i,是法国哲学家笛卡
儿。他给这个数起了个名字叫Imaginary Number,并思考这个数的存在
性。我们使用的“虚数”这个名字,就是从这里翻译过来的。
可是,译成“虚数”后,很多人就因为这个名字觉得虚数是“幽灵
一样的数”。
看到“虚”字,现代人就会想到“撒谎”、“骗人”等,带着偏见来
理解它,这其实是极大的误解。只有排除这种偏见的影响,不带主观色
彩,虚心钻研,才能了解虚数是什么。
想理解虚数,就不能认为看不见的就等于无。请看下面的图。一扇
屏风上画着一只老虎。可是,从屏风正上方垂直或是从侧面看,都看不
见老虎。
我们把从屏风正上方垂直看和从侧面看到的面叫做“实面”,从屏风
正前方看到的面叫做“虚面”。 虚数就如同屏风上的老虎。从现象的“虚面”看就能看到虚数。不
能认为看不见就等于无,因为你没有发现现象的“虚面”,所以看不见虚
数。这样想,就能发现虚数。虚数真是奇妙的数。
不好意思,讨论到这里变得有点像参禅悟道了。现在,如果你能联
一想到刚才有线圈的图,那你真是感觉敏锐。我们比较一下屏风的图和线
圈的图。
数学学习法
让抽象的数学直观起来
没有照本宣科的枯燥理论,没有令人费解的逻辑推
理,也没有复杂的运算。本书用直观的图解,让你彻底
搞清楚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用贴近生活的例
子,让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从学有所用的角
度出发,重新唤起你对数学的兴趣。
图解数学学习法,从根本上提高你的数学理解力!
烟村洋太郎
日本东京大学工学博士,曾任
日本工学院大学国际基础工学教
授,目前为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
授。主
影树流花 本书特色 《影树流花:我的草木姊妹》是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影树流花 内容简介 相遇虽是偶然,但所有的偶然背后都有着它的必然,是以,多年前我写下了这...
拉瓦锡讲的物质变化的故事-081 本书特色 韩国林修贤编著的《拉瓦锡讲的物质变化的故事》讲述的内容不仅包括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规律,而且还包括科学家们进行化学研究...
吉尔伯特讲的地球磁场的故事-096 本书特色 韩国李炳周编著的《吉尔伯特讲的地球磁场的故事》从周围常见的磁铁性质开始说起,简单易懂地讲解地球磁场的特点。无论是小...
诸葛恪得驴 荀灌讨救兵-大师绘本馆杨永青 本书特色 著名画家杨永青的代表作,亲笔手绘出一幅幅优美、精致、生动有趣的图画,用传统的故事,传统的绘画,给读者原汁原味...
暖房子经典绘本系列(第八辑):妈妈的小小向日葵 本书特色 本书为“暖房子经典绘本系列·第八辑·奇妙篇”中的一册。斯库里想给妈妈种一棵向日葵!可是他的小弟弟斯坎普...
《妙趣科学·幼儿园》内容简介:这是一套德国经典科普翻翻书,内容科学严谨、作者专业资深,用问答的形式和趣味游戏,从儿童的视角
《青花和诗》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当代陶艺家干道甫的首部个人作品集。精选51件干氏青花瓷板画作品,配以周墙、万夏、海子、张枣、
《采购全流程风险控制与合规》内容简介:本书是“SCAN专业采购四大核心能力”系列课程配套教材之三。本书借《荀子·礼论》中“天地
宇宙有多大-科学好好玩-21 本书特色 《宇宙有多大》:连续65周位列韩国少儿畅销书榜首位,韩国教育科技部授予“优秀少儿图书”,7年来*具影响力的少儿科普读物,...
欧洲-娃娃的环球发现之旅-2 本书特色 该套书以非常适合中国小朋友审美的形象女孩“娃娃”为主人公,以娃娃周游世界的故事为背景,介绍了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地理、风土...
世界奇迹-锁住岁月的时光匣子-赠知识+酷感=双倍探索惊喜 本书特色 在这本书中,你将亲眼目睹古往今来一系列奇迹般的人类杰作:古老而神秘的金字塔,美轮美奂的空中花...
《岩田先生:任天堂传奇社长如是说》内容简介:本书取材于HOBO日刊ITOI新闻所刊载的岩田聪先生的大量访谈,以及任天堂官网上登出的
好玩的磁铁-快乐做实验 本书特色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金属能被磁铁吸引,而有些金属则不能吗?你会用磁铁来做一个寻宝游戏吗?你知道什么是电磁铁吗?你想用磁铁给你的朋友...
《中国佛教史》内容简介:此书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教育家、佛教家蒋维乔在日本学者境野哲先生《支那佛教史纲》基础上撰写的著
小牛顿科学馆系列:玉米 内容简介 “小牛顿科学馆”内容全面,培养孩子的整体观,带领孩子深入探索微妙的自然世界,了解科技文明的演进过程,获得系统的观念和知识。图文...
《人行世界:异人行》内容简介:谎话连篇、放荡不羁的少女曼波,十七岁生日当天捡到一本残破的故事书。她深深沉迷于这本记载着些没
月读-干部经典读本-第7辑 内容简介 理想信念,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是主体超越现实、超越自我,对*高价值的信服与追求,是自觉将具有*高价值的对象作为自己精神寄托...
《万物之源》内容简介:脑洞大开的创造发明史。一本好的科普书需要具备的元素,《万物之源》都具备: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生动,趣
大版少儿百科全书(注音版)(套装共10册) 本书特色 ★ 8开平装,铜版纸全彩印刷,晨光出版社出版★ 甄选新鲜翔实的资料,拒绝盲目堆砌,确保选题是孩子爱读的,也...
氧化和还原-身边亲近的化学 本书特色 跟着漫画的脚步,轻松掌握化学知识。《身边*亲近的化学》这套丛书,内容的选材正是来源于日常生活,而且恰恰是孩子们心中*容易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