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愿望——“要写一本这样的书”,今天终于
如愿以偿了。
这个念头*初萌芽于我19岁刚上大学的时候。当时,我怎么也听不
懂数学课,我想:“大概是我太笨了,脑子好使的人应该早就听懂了。”
不过,好歹我也考上了东京大学,还算是个高材生,经过努力,终
于跟上了课程的进度。但是,我心里还是不舒服,觉得有些地方没彻底
弄明白。“为什么心里觉得不舒服呢?”我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原来
我会解数学题,却不了解数学的本质。
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我就很想买一本清楚地揭示数学本质的书。
但是,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后,我觉悟到只能靠自己的头脑去理解和
揣摩数学的本质。
从此以后,我开始了艰苦的征途。我像一只筋疲力尽的狗,流着大
汗,汪汪哀号,为探究数学的本质而战斗。即使成了机械工程学方面的
专家,这种状况也没有改变。直到60岁即将退休的时候,我才稍微有了
点自信,觉得自己总算把握了数学的本质。
可是,或许什么时候我两眼一闭,辛苦得来的成果就会被带进棺材
里去。所以我决定,等到退休后有了时间,一定要将我的心得写成一本
书。我一直在为此努力。2001年,我退休了,终于写成了这本书。
这本好不容易才得以面世的书,是写给下面这些人的:
1.数学很差,但想学好的人,特别是想尽早找到窍门的人。
2.刚开始学数学的高中生,希望进行深入思考、理解数学的本质。
3.学过数学,现在已经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人,虽然工作中不一
定要用到数学。
4.至今还没有厌倦数学的人。
5.正在学习数学的大学生。
6.教授数学或是工程技术的老师。
7.希望把握数学本质的人。
本书和普通的数学书完全不同。它讲的是高等数学,但不是教科书,
不会教你怎么解数学题。所以,不要把它当成考大学的参考书。不过,我
保证读了这本书,你就能轻松地把握数学的本质。
抓不住思想和概念的本质,就像是穿着借来的衣服,总觉得不舒服。
在本书中,我尝试挖掘出数学中隐藏着的思想和概念。书中的讲解不是
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追根究底,挖掘出上位概念。只有理解了上位概念,
才能真正理解。把握了概念的本质,获得了直观的感受,才不会一知半
解、糊里糊涂。
数学学习中*大的问题,是很多人对数学产生了厌倦情绪。高中分
为文科、理科,有些人就是因为不想学数学而选择了文科。
但是,数学真的那么招人厌吗?的确,现在这种教学方法,让人无
法不讨厌数学。为什么昵?很简单,因为学生们没有真正理解数学。
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不厌倦才怪。没人想去
理解自己讨厌的东西。因此,理解也就变得遥不可及。
数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老师会解释这些定义、定理的证明过程,
这本来没有错。但是,很多学生觉得证明过程和自己无关。为什么呢?
因为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身在两个世界里,老师们在数学的抽象世界里,
自己则在现实世界中。老师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在现实世界中却显得
不可理喻。找不到两个世界的交集点,就无法相互沟通。
但是,等等。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数学的抽象世界是紧密相连的。
例如,微分、积分和产业界紧密相关。生产量与社会整体活动成比例增
长的机械制造业被称为“微分型产业”;现有生产量决定商业规模大小的
维修业被称为“积分型产业”。
也就是说,数学老师只进行了抽象的解释,却没有向我们指明从现
实世界进入抽象世界的路径。数学本来是人人都懂的东西。只要把日常
生活和抽象世界紧紧联系起来,就能理解数学。
那么,怎样才算“理解”呢?理解就是外界的事物和头脑中原有的
“模板”相符合。在本书*后的“Q&A”中我们还要详细谈到这个问题,
请大家留意。总之,外界事物和头脑中的模板完全吻合,人们就觉得自
己理解了这一事物。也就是说,理解是大脑中瞬间发生的、对对象的确
认动作。换句话说,理解是一种直观感受。
有些人思想顽固,认为直观地理解是不科学的,这些人没有认真地
思考什么是理解。我认为,要弄清楚什么是理解,必须参考脑科学的研
究成果。脑科学研究证明,理解时,在大脑中浮现出事物的形象十分重
要。从一个平面上来理解数学是不行的。数学是三维,甚至是多维的立
体事物。本书中的每一章,都揭示了这个多维体的一个侧面。我的目标
是把“难懂的数学”变成“易懂的数学”,再从“易懂的数学”变成“可
以运用的数学”。理解了数学却不能运用,也是毫无意义的。
*后,在进入正文之前,我想谈一谈本书的出版经过。2001年3月
我从东京大学退休,*后一节课上讲道:“我想变成蝉。”30多年来,我
一直埋首于大学这片“土壤”中,研究和教授工程学,过得很充实。但
是,退休以后我却想像蝉一样爬出地面,在众人面前大声发表自己的言
论。我想把自己一直以来的所思所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那节课结束时,
我说:“从今以后,我要专心著书,比如我构思了40年的数学书。从今
天开始,我正式退休了,我一定要写成这本书。”
岩波书店编辑部的永沼浩一听了我的*后一堂课,他一直记住了我
的话。一年以后,他打电话来问:“老师,那本书写得怎么样了?”于是,
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出这本书。我退休后一直在工学院大学工作,我对
学生们说:“我要写一本书,你们愿意帮忙吗?”学生们很高兴地答应了。
于是,我把他们叫来,开了一个“烟村数学私塾”。每月不少于1次,每
次上3个小时的课,坚持了几十次。他们向我倾诉了对数学的不满以及
存在的疑问。永沼先生旁听并记录了我们讨论的主要内容。他还为我写
了草稿,建议我采用合适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他的帮忙,这本
书才得以完成。我向永沼先生表示深深的谢意。
另外,还要感谢长尾高明老师在百忙之中认真读完了我的书稿,提
出了恳切的意见。
就这样,本书面世了。除了这本书,我还想写一系列书,主要是针
对工科和理科的,如热力学、复变函数论、矢量张量、振动学等。全部
完成大概要花上二三十年,我得好好利用有限的时间,争取多活几年了。
希望这本书能带给读者一些启发,从新颖有趣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如果能这样的话,我将万分欣慰。
烟村洋太郎
虚数不是幽灵
用过一次复数后就再也合不得放手,虚数用起来就是这么方便。现
在我们试着推想一下这个了不起的工具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复数的发
明者是18世纪欧洲的大数学家高斯。
在这之前,先回忆一下教科书上是怎么解释虚数和复数的。教科书
上这样写着:
满足一元二次方程式x2=一l的实数实际上不存在。于是我们用i来表
示这个平方后为一1的数字。i叫做虚数单位。实数a,b和虚数单位i组成的
数字a+bi叫做复数。a叫做复数的实部。b叫做复数的虚部。
这个解释中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要去解方程X2-一1呢?一般来说,
这个方程式是不可解的。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认为没有必要去考虑不可
解的方程式。
但是,教科书的编写者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读者会有这样天真的疑问,
他们完全没有想过读教科书的高中生会怎么想。他们按照数学家的思路
去思考问题,因此才能若无其事地写下来常人看来异想天开的话。于是
数学书看起来就像天书,让人忍不住要对他们大吼一声:“多少也要配合
一下读者吧!”
牢骚先发到这里。思考常人看起来无解的问题是数学的宿命。
*早开始认真思考方程式X2--一1的,是17世纪的意大利学者。他们
不希望存在无解的方程式。于是,创造出一个无法确认是否存在的数字,
讨论是不是有了这个数字,问题就能解决。他们创造出来的这个数,就
是虚数i。
虚数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数字,它寄托了数学家们的愿望——有了这
个数字,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听了这些,也许有人会想,数学原来是骗人的啊。说骗人可能有点
过分,但是像这种随心所欲的创造在数学中确实存在。不过,虽说是随
心所欲,但只要能够成立,数学就承认它。
人们常说“数学是理论的世界”,即使是天马行空的奇想,只要能自
圆其说,数学就会承认。
上升到哲学高度讨论这个凭空创造出来的虚数i,是法国哲学家笛卡
儿。他给这个数起了个名字叫Imaginary Number,并思考这个数的存在
性。我们使用的“虚数”这个名字,就是从这里翻译过来的。
可是,译成“虚数”后,很多人就因为这个名字觉得虚数是“幽灵
一样的数”。
看到“虚”字,现代人就会想到“撒谎”、“骗人”等,带着偏见来
理解它,这其实是极大的误解。只有排除这种偏见的影响,不带主观色
彩,虚心钻研,才能了解虚数是什么。
想理解虚数,就不能认为看不见的就等于无。请看下面的图。一扇
屏风上画着一只老虎。可是,从屏风正上方垂直或是从侧面看,都看不
见老虎。
我们把从屏风正上方垂直看和从侧面看到的面叫做“实面”,从屏风
正前方看到的面叫做“虚面”。 虚数就如同屏风上的老虎。从现象的“虚面”看就能看到虚数。不
能认为看不见就等于无,因为你没有发现现象的“虚面”,所以看不见虚
数。这样想,就能发现虚数。虚数真是奇妙的数。
不好意思,讨论到这里变得有点像参禅悟道了。现在,如果你能联
一想到刚才有线圈的图,那你真是感觉敏锐。我们比较一下屏风的图和线
圈的图。
数学学习法
让抽象的数学直观起来
没有照本宣科的枯燥理论,没有令人费解的逻辑推
理,也没有复杂的运算。本书用直观的图解,让你彻底
搞清楚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用贴近生活的例
子,让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从学有所用的角
度出发,重新唤起你对数学的兴趣。
图解数学学习法,从根本上提高你的数学理解力!
烟村洋太郎
日本东京大学工学博士,曾任
日本工学院大学国际基础工学教
授,目前为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
授。主
食品与农业-快乐做实验 本书特色 《食品与农业》通过互动项目告诉我们食物都是从哪里来的。小小地理爱好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在土壤中都生活着哪些生物,还可以玩农业“丰...
情感.是什么?-儿童哲学智慧书 本书特色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与表达的*佳读物。接力出版社从法国引进的“儿童哲学智慧书”,我看了很喜欢,觉得符合我心目中既儿童又哲学...
《温州文史论札》内容简介:本书是侯百朋先生的文集,包括“温州文史论札”“温州戏文”“高则诚与《琵琶记》”三个部分。围绕温州
寻找爱因斯坦的大脑-出发!知识探险队 本书特色 1955年,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逝世。可是,现在埋在坟墓里的爱因斯坦却处于没有大脑的状态。那么,他的大脑到底在哪里呢...
《A型人星座说明书:承袭“日本最潮血型说明书系”血统!》内容简介:明明都是A型人,为什么行为模式大不同?须知在同一血型的天空
小浣熊的雨林大冒险--便便去哪儿了(绘本) 本书特色“小浣熊的雨林大冒险”系列是日本科学绘本大师松冈达英和日本绘本名家越智典子联袂创作的首套科学童话绘本。 当...
《再探喀什噶尔与和田古遗址》内容简介: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
十万个为什么-(全18册)-第六版-彩色图文本 本书特色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集结*权威的编撰阵容,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院士亲自担任总主...
全都放假了!花袜子小乌鸦成长故事 本书特色 《全都放假了》:14年全球畅销,20多个国家竞相出版,300多万读者狂热追捧……全都很经典——儿童教育家卢勤,儿童文...
海底总动员:迪士尼双语小影院 本书特色 《海底总动员》:“迪士尼双语小影院”涵盖了儿童英语启蒙学习中的基础词汇和句型,并根据英语学习的难度分为两个级别。**级每...
《相遇·同行》内容简介:这本书是胡显银与欧阳科谕合集。这本书以散文和诗词为主。其中收录胡显银散文21篇,诗词63首,欧阳科谕的
英国初级百科全书--太空.海洋 本书特色 这套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精美的插图、简练的文字描绘了太空、海洋、动物、科学的方方面面,如太空站、黑洞、鲨鱼、海流等;...
三字经-国学启蒙经典-彩图注音版 本书特色 《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这本《三字经(彩图注音版)》,不但附有浅显易懂的释文,...
尖端科学第二辑3:科学家也会打架 本书特色《科学家也打架》 在你印象中,科学家大概都是温文尔雅的样子。不过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同观点、理论直接的激烈碰撞屡见不...
你好.奇异鸟-水上救援-汪汪队立大功儿童安全救援故事书 本书特色 1.风靡全球的儿童趣味生存卡通动画的中文简体版本。 2.10本书让孩子学会10种救援常识!10...
超级小车迷-1-注音彩绘版 本书特色 本套丛书为孩子们介绍了世界各国各地的各种名车,以鲜亮活泼的图片色彩为特色,风格简洁明快,让孩子们在玩耍中自由自在地学习。超...
趣味天文学 本书特色 本丛书是一套世界经典青少年科普读物。在书中,科普大师别莱利曼不仅向小读者们讲述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的常识和基础知识,还运用各种奇思妙想和...
《适者降临》内容简介:“生命科学书系”之一。这是一本关于进化论的书。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能很好地解释了适者是如何经过漫长的
彩书坊学生成长必读史前怪兽大百科 内容简介 重回怪兽时代,来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之旅吧。本书细腻的写实手绘图片、生动活泼的文字、新颖体贴的版式为你还原史前怪兽的真...
寂静的春天 本书特色 《寂静的春天》让全世界注意到了滥用杀虫剂给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它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人类对这些化学品的日益依赖蕴含着尚未被充分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