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祝大彤先生,早年得到近代京城三位太极宗师的传授与点拨—松柔大师杨禹廷、百岁泰斗吴图南、杨健候一脉真传汪永泉,书中结集了作者几十年来在太极哲学及太极拳上的心得与体会。作者不单描述了前人及三位太极宗师在太极拳*高境界时的情境与经验,并根据其心得与教学经验,重新诠释传统太极拳理法,如书中诠释八方线、太极脚、太微拳、太极无手、空手等词或概念,一改时人之观念,发前人之所未发,近年在国内外太极界引起很大反响。同时,作者也深入浅出地从太极哲学到太极拳、养生与技击以至融入太极原生活。
本书作者祝大彤先生,早年得到近代京城三位太极宗师的传授与点拨—松柔大师杨禹廷、百岁泰斗吴图南、杨健候一脉真传汪永泉,书中结集了作者几十年来在太极哲学及太极拳上的心得与体会。作者不单描述了前人及三位太极宗师在太极拳*高境界时的情境与经验,并根据其心得与教学经验,重新诠释传统太极拳理法,如书中诠释八方线、太极脚、太微拳、太极无手、空手等词或概念,一改时人之观念,发前人之所未发,近年在国内外太极界引起很大反响。同时,作者也深入浅出地从太极哲学到太极拳、养生与技击以至融入太极原生活。
br /> 我从体院毕业后离京赴保定工作。
很难在双亲膝下尽孝道,七八十年代返
京探亲时常见大彤师弟在父亲身边习
拳,有时协助家母做些家务,这使我减
少了许多牵挂,更安心于工作。
家父住北池子,祝弟家住朝外二
环路以东,在酒仙桥工作,很晚下班。
他不能每天来习拳,但逢节假日准到
家中服侍家父左右。家中之事如理发、
修脚、请医…他总是不辞辛苦跑前
跑后。师弟不但尊重家父,对家母也
十分敬重。父仙逝后,我将家母接到
保定颐养天年,他几次专程来探望
令人感动!
家父对师弟也是情深义重,精心传
授太极拳拳理拳法。师弟深刻领悟,将
尊师之情贯于学习中,潜心钻研,将家
父拳艺之精意,以神意不用力,脚下阴
阳变转,手上松柔轻扶“八方线”,空
腰虚松于胸.大小关节,节节贯串,松
肩、垂肘等做到“身上明白”,也就是
“体悟”“身知”,达到心脑修炼之功。
自1996年在报刊上有他的太极拳理论文章面世,字里行间表
述对太极拳拳理有正确的理解和较深的造诣。他发表在《中华
武术》《武魂》《精武》上的文章《话说太极脚》《浑身皆手的
杨禹廷》《太极无手》《怎样练好太极拳》等文在国内外受到太
极拳界的关注。
祝师弟尊师敬业,潜心研习家父之拳艺,在家父诞辰110
周年之际刻苦完成一部太极拳理论专著,为弘扬民族文化,开
展太极拳活动,提高太极拳运动整体水平作出贡献,实为难能
可贵,书成之日谨以为序。
贺大彤师弟《太极解秘十三篇》诞世。
杨家墚①于河北大学
2007年6月
前 言
2008年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第
29届奥运会,而且也恰逢邓小平同志
“太极拳好”题词发表30周年。
邓小平题词因果是这样的:1978
年11月中旬,以日本众议院副议长三
宅正一为团长的日本国会议员代表团访
华。儿月15日,邓小平副总理举行欢
迎午宴,招待代表团一行。午宴上宾主
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拳,三宅副议
长说他喜爱打太极拳。邓小平同志也谈
了很多太极拳的好处。经常打太极拳对
人的健康长寿有益,使日本友人受益匪
浅。为了纪念这次会见,为了在日本普
及和发展太极拳运动,三宅副议长请求
邓小平副总理题词,为日本太极拳爱好
者留作纪念。邓小平副总理欣然接受了
三宅正一先生的请求。几天后,一幅隽
美出色的“太极拳好”题词,送到了正
在杭州友好访问的三宅正一团长手中。
三宅正一先生将题词带回日本,并
在太极拳团体的刊物上刊登了出来。日
本太极拳界将题词奉为宝物加以祝贺。
其实,题词何止为日本朋友的宝物,也是中国以及世界太极拳爱
好者的宝物。说起来无独有偶,早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一
代伟人毛主席曾挥笔号召中国人民为增强体质“打太极拳”。在
四十多年间,当代两位伟人为中国一个拳种题词,这在中国武术
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国拳种很多,只有太极拳受到国家领
导人如此厚爱,两代领导人挥毫题词,只有太极拳有此殊荣,从
太极拳的历史、功能、作用和理论渊源来看是不难理解的。
借此良机,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太极拳,学练太极拳。对一
种事物不是一次认识可以完成的,要不断地认识、反复认识、认
识再认识。笔者在一篇题为《习拳明理方得道》的文章中,有一
个学拳的公式,即“认识一理解一明白一懂”,单从认识这一概
念讲,要从三个方面初步去认识。首先从直观去认识,在公园看
到们打太极拳便认识了,多看几次,练太极拳在松、柔、圆、
缓、匀中进行,对拳有了全面的认识;再从他人讲解中去认识,
再去读有关太极拳的书和文章,从而对拳理拳法从文字理论上有
了进一步的认识。到此认识并没有完成,还要不断地认识再认
识,如果你学拳并想深入研究,可能要用一世辛劳去认识。认识
是学习,学无止境,认识也没有止境。过去我们对太极拳的认
识,只限于“体用”结合。 “体”就是练拳,以此健体强身,
“用”是技击自卫。练太极拳可以练出一身好的功夫,可以自卫
防身,像电影、电视上的太极拳师功夫高强、击败众多的对手。
但是练拳三年五载出手不但打不过人家,反而被人家击败,中途
折返者不计其数。以为学练太极拳可以“无敌”,这种认识是片
面的,结果挨了打。太极拳拳理拳法高深,圈内人有一句话:
“太极十年不出门。”十年是否能出门还要看学子是否刻苦用功,
悟性如何,否则20年也不一定功成。经过一段挫折,对博大精
深的太极拳有所了解,于是认识上会有一个飞跃,认识到学练太
极拳不是为了打人、为了逞强斗胜,而是为了养生,达到健体、
强身、祛病、延寿之目的。有了正确的认识,打太极拳的人多
了,很多人从中获得健康;康复中的患者,得益于太极拳的作用
病体痊愈,身体强壮,体质增强。然而对太极拳的认识并没有终
极,学练者体悟到经常练太极拳不仅可以益智、修身、养性,还
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政治素质,使之看待事物较为全面,处事做人
更为成熟,到此有了进一步更为深刻的认识。笔者认为,对于武
术中的一类拳种,几十年来两代伟人题词,伟人对太极拳的看法
一定高于常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太极拳拳理源于老子的道, 《周易》的变,博大精深。
《拳经》日: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
由于拳理精深,不是一世可以完成终极修炼的,所以要承师追
求,习而不辍。太极阴阳变化万千,修炼者修炼得当,可以增
强智慧,开发潜能。大家都知道潜能是无限的。太极拳对开发
智慧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功法都无法替代的。遵循太极阴阳之
道,掌握阴阳变化,按照太极学说规范行动,日久您便会得到
一种新的感觉,您的大脑会变得比以往更聪颖,身上产生一种
健康的、不知疲倦的、过去从来未有过的新的体验。您将牢牢
把握自己的生命运动!
如果今天习练太极拳仍停留在原有的“体用”认识上,似
乎太“小学生”了。太极拳从诞生至今,不断完善,拳理博大
精深,公开出版的拳论、拳经、拳诀、拳歌等等,数以百计。
“小学生”是难以驾驭如此繁而多的理论,更难以向高层次功
法攀升的。博大精深的太极拳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民族的也是
世界的。太极拳没有国界,全世界人民喜爱太极拳,接受太极
拳,习练太极拳,学练的队伍之庞大,用老子的一句名言形容
十分恰当: “随之不见其后。”
第十二篇 太极拳架深研篇
练拳、打拳、盘拳叫法不同,同是
修炼太极拳,三种称谓含三个层次。太
极拳界有一句大家都说的话,太极拳
“博大精深”,京城一位拳家说得轻松,
他说: “太极拳就是两个动作,一阴一
阳一通百通。”练拳练个准确,打拳打
个灵气,盘拳盘个悟性,半个世纪的共
识,传统太极拳难出人才,什么原因?
方法不对,不按规矩练。其实太极功夫
在脚下,太极出不来功夫也在脚下,差
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再认识太极拳
在谈太极拳架的修炼之前,我们要
进一步认识太极拳。太极拳的根基,本
源是“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
动静之机也”。什么是动静之机?阴阳。
动为显,静为隐,动则分阴阳,阴不离
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伸手直来直
去只有阳,这是违规,只要你练太极
拳,动前一瞬间要阴,太极拳术语叫开
合,然后再走手,这才符合阴阳动静之
机。初学或学练一二年还不能要求开
合,但学练者必须知道,太极拳不光是
外面看得见的举臂提足,还有太极内涵
丰富的太极内功。
(一)拳之特性
太极拳有拳的特性,什么是太极拳之特性?对习练者的练
拳要求,便是拳之特性,例如行功练拳,阴阳变转,松柔轻
灵、动静开合、虚实隐显,用意不要用劲;中正安舒、顶上虚
灵、脚下变转阴阳、手上空灵等等。练拳之前宜明拳理,知拳
法。了解拳艺。如拳分单动、双动;单动为阴,双动为阳;单
动脚引手,双动手引脚。
(二)习拳先读书
习练太极拳要求初学者先明拳理,清末陈鑫大师在“学拳
须知’’中要求: “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
容易。
在练拳之前要粗知太极拳是哪个种类中的拳术,太极拳在
武术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拳之特性、理论基础等等。可以到
公园看别人练拳,这是直观认识;访问拳家、练家,听他们讲
述对太极拳的认识、理解、体会,这些对初学者都会有极大的
帮助。
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有了初步认识后,还要对拳之特性有
所了解。在初学者的头脑里已经储存了对太极拳从理论到立体
的练拳形象的认识,即可着手准备习练啦。
(三)选择拳式
要学练太极拳,选择练什么式的拳呢?就北京而论,公开
对外接待传授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各家拳
虽拳理同一,但各有特色,都有名家掌门。笔者学练吴式太极
拳,只能谈一些习拳体会。
杨式拳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太极拳,杨露禅大师对太极拳的
贡献,并不仅在于他的技击艺术高超,击败各路英豪有“杨无
敌”之美誉,他的重要贡献是打破传统学艺的封建主义框框,
敢于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练法,从村野山沟走向京城,并开设
武馆公开传授太极拳武艺,从此太极拳改变了面貌,从封闭到
公开,从保守到开放。杨露禅之后,有了吴式太极拳。太极拳
从此红火起来,从京城跨越长江,向全国推广进而使太极拳走
向世界。
吴式太极拳没有高难动作,适合各年龄段的男女老少习
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由杨禹廷大师不断改革和完善。吴式
拳别于杨式拳的特点是步幅较小,架势小巧,阴阳变化灵活,
单腿立柱式身形,练拳和技击运用十分自如。八门五步十三势
的方向方位,以“八方线”中心点向四面八方辐射,合理利用
空间,习练杨禹廷八十三式太极拳是很好的选择。
二、习练前的准备
习练太极拳之前做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像小学生人学前。
要有书包、铅笔、本子等学习用具。初学练太极拳时在物质上
哇备不多,有双合适的鞋及宽松的服装已经够了,而重要的是
思想准备。
(一)载体
习练太极拳,要有一个练太极拳的躯体。拳论云:“天地
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可言乾坤
作者简介
祝大彤,男,1932年生
于北京。学练研究传统太
极拳40多年。从学京城吴
式太极拳大师吴图南的松
功、杨式太极拳大9币汪永
泉的太极拳理论,主要跟
随杨禹廷大师修习83式太
极拳及阴阳之理、阴阳变
化、立柱式身形、/乙方线和
空手
本书中所涉及的作品在制作上看似复杂,但其制作过程和材料的选择却是比较合理的。特别是书中所介绍的家具模型制作,无需使用任何
布局卷-围棋教程-上 内容简介 《围棋教程·布局卷(上)》的总体写作风格,是力求与实战相结合,突显21世纪围棋新思路。在选材和解说时,始终以适合初、中级围棋爱好...
85款超可愛的不織布小物擁有溫柔觸感的不織布,有著各式各樣的豐富色彩。可愛且細微的色差,光是用看的就令人心動。直接剪裁下來
谭其骧(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嘉善人。中国历史地理学家,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30年...
在阳台上种菜 本书特色 宣传语:● 买新书,送种子,种子全是有机的● *常见有机盆栽蔬菜● 易成活,*健康● 日本园艺类*新畅销书,nhk人气电视节目嘉宾● 精...
迷踪拳系列丛书:迷踪拳第一册 目录 **章 迷踪拳概述**节迷踪拳在青县的流传和发展第二节迷踪拳的风格特点第三节迷踪拳的内容第四节迷踪拳的习练步骤和要求第五节迷...
夫子庙 内容简介 南京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其全称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简称“文庙”。孔子自古被人们尊称“孔夫子”,...
中国名城风水 本书特色 《中国名城风水》为中国建筑·风水·旅游大系之一。潘祖懿、许承宗、李克勤、吴婉芬联袂推荐一套建筑风水文化的总汇之作一套风水文化旅游的经典教...
太极纯功 本书特色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太极纯功一百零八式太极拳各式的口令、歌谣和使用方法,图片分单练和对练,附送双dvd视频光盘。太极纯功 内容简介 本书图文...
为打败敌人是否可以不择手段无名英雄拖垮希特勒战争机器跟随作者打开尘封档案,走近丘吉尔手下最神秘的功勋战士◎ 编辑推荐⭐一批游离在正规军队之外的英国军官为反法西斯...
权威数独:从入门到精通 本书特色 随书奉送彩色铅笔,给你带去超智慧灵感!疯狂席卷全球的数学迷宫游戏!独门权威解题招式大公开,手把手教你玩数独。在日本,数独已成为...
最强大脑训练课-越玩越好玩的365个猜谜游戏 本书特色为了满足读者们对谜语的喜好和需求,我们特意编写了这本《奇思妙想大通关:让你越玩越爱玩的365个猜谜游戏》,...
象棋运兵巧胜 内容简介 《象棋运兵巧胜》包括了:谋势攻杀法、先弃中兵跃马攻杀、献兵困炮寓意深远、进兵弃马夺先取势、平兵求势双车助攻、巧运双兵妙手人宫、弃兵通车加...
少儿学国际象棋 本书特色 《少儿学国际象棋》是“体校教练谈丛书”中的一本。丛书作者均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的专职教练或辅导员。少儿学国际象棋 内容简介...
两个人+历时4年+穿行六大洲+游历89个国家去见你想见的人吧!趁时光那么美好,趁世界还不那么拥挤,趁飞机还没有起飞。曾经的有一
魅力魔方 本书特色 《趣味数学丛书:魅力魔方》魔方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发明的,因此只有三十几年历史。它的发明人埃诺·鲁比克是匈牙利的雕刻家、建筑师和大...
精编吉林导游词 本书特色 本书是“优秀导游词系列”之一,该书是《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吉林》一书的姊妹书。它分11个部分,汇集了数十篇关于吉林的导游词,具体包...
★王安忆“非虚构文丛”第三本★这是你不曾见过的王安忆她用疏离的眼睛观察着这个全然陌生的国度,独特的视角与思索的维度,令异
中炮直横车对屏风马两头蛇 内容简介 在通常情况下,象棋的对弈过程可分为布局、中局和残局三个阶段。从布局上说,先行者应保持先手的优先的运子机会和战术布阵的选择权,...
2004象棋全国个人赛精彩对局解析 本书特色 2004年象棋全国个人赛曾于11月2日至12日在四川重庆璧山举行,这是一年一度的象棋精英个人大较量。本书呈现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