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祝大彤先生,早年得到近代京城三位太极宗师的传授与点拨—松柔大师杨禹廷、百岁泰斗吴图南、杨健候一脉真传汪永泉,书中结集了作者几十年来在太极哲学及太极拳上的心得与体会。作者不单描述了前人及三位太极宗师在太极拳*高境界时的情境与经验,并根据其心得与教学经验,重新诠释传统太极拳理法,如书中诠释八方线、太极脚、太微拳、太极无手、空手等词或概念,一改时人之观念,发前人之所未发,近年在国内外太极界引起很大反响。同时,作者也深入浅出地从太极哲学到太极拳、养生与技击以至融入太极原生活。
本书作者祝大彤先生,早年得到近代京城三位太极宗师的传授与点拨—松柔大师杨禹廷、百岁泰斗吴图南、杨健候一脉真传汪永泉,书中结集了作者几十年来在太极哲学及太极拳上的心得与体会。作者不单描述了前人及三位太极宗师在太极拳*高境界时的情境与经验,并根据其心得与教学经验,重新诠释传统太极拳理法,如书中诠释八方线、太极脚、太微拳、太极无手、空手等词或概念,一改时人之观念,发前人之所未发,近年在国内外太极界引起很大反响。同时,作者也深入浅出地从太极哲学到太极拳、养生与技击以至融入太极原生活。
br /> 我从体院毕业后离京赴保定工作。
很难在双亲膝下尽孝道,七八十年代返
京探亲时常见大彤师弟在父亲身边习
拳,有时协助家母做些家务,这使我减
少了许多牵挂,更安心于工作。
家父住北池子,祝弟家住朝外二
环路以东,在酒仙桥工作,很晚下班。
他不能每天来习拳,但逢节假日准到
家中服侍家父左右。家中之事如理发、
修脚、请医…他总是不辞辛苦跑前
跑后。师弟不但尊重家父,对家母也
十分敬重。父仙逝后,我将家母接到
保定颐养天年,他几次专程来探望
令人感动!
家父对师弟也是情深义重,精心传
授太极拳拳理拳法。师弟深刻领悟,将
尊师之情贯于学习中,潜心钻研,将家
父拳艺之精意,以神意不用力,脚下阴
阳变转,手上松柔轻扶“八方线”,空
腰虚松于胸.大小关节,节节贯串,松
肩、垂肘等做到“身上明白”,也就是
“体悟”“身知”,达到心脑修炼之功。
自1996年在报刊上有他的太极拳理论文章面世,字里行间表
述对太极拳拳理有正确的理解和较深的造诣。他发表在《中华
武术》《武魂》《精武》上的文章《话说太极脚》《浑身皆手的
杨禹廷》《太极无手》《怎样练好太极拳》等文在国内外受到太
极拳界的关注。
祝师弟尊师敬业,潜心研习家父之拳艺,在家父诞辰110
周年之际刻苦完成一部太极拳理论专著,为弘扬民族文化,开
展太极拳活动,提高太极拳运动整体水平作出贡献,实为难能
可贵,书成之日谨以为序。
贺大彤师弟《太极解秘十三篇》诞世。
杨家墚①于河北大学
2007年6月
前 言
2008年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第
29届奥运会,而且也恰逢邓小平同志
“太极拳好”题词发表30周年。
邓小平题词因果是这样的:1978
年11月中旬,以日本众议院副议长三
宅正一为团长的日本国会议员代表团访
华。儿月15日,邓小平副总理举行欢
迎午宴,招待代表团一行。午宴上宾主
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拳,三宅副议
长说他喜爱打太极拳。邓小平同志也谈
了很多太极拳的好处。经常打太极拳对
人的健康长寿有益,使日本友人受益匪
浅。为了纪念这次会见,为了在日本普
及和发展太极拳运动,三宅副议长请求
邓小平副总理题词,为日本太极拳爱好
者留作纪念。邓小平副总理欣然接受了
三宅正一先生的请求。几天后,一幅隽
美出色的“太极拳好”题词,送到了正
在杭州友好访问的三宅正一团长手中。
三宅正一先生将题词带回日本,并
在太极拳团体的刊物上刊登了出来。日
本太极拳界将题词奉为宝物加以祝贺。
其实,题词何止为日本朋友的宝物,也是中国以及世界太极拳爱
好者的宝物。说起来无独有偶,早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一
代伟人毛主席曾挥笔号召中国人民为增强体质“打太极拳”。在
四十多年间,当代两位伟人为中国一个拳种题词,这在中国武术
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国拳种很多,只有太极拳受到国家领
导人如此厚爱,两代领导人挥毫题词,只有太极拳有此殊荣,从
太极拳的历史、功能、作用和理论渊源来看是不难理解的。
借此良机,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太极拳,学练太极拳。对一
种事物不是一次认识可以完成的,要不断地认识、反复认识、认
识再认识。笔者在一篇题为《习拳明理方得道》的文章中,有一
个学拳的公式,即“认识一理解一明白一懂”,单从认识这一概
念讲,要从三个方面初步去认识。首先从直观去认识,在公园看
到们打太极拳便认识了,多看几次,练太极拳在松、柔、圆、
缓、匀中进行,对拳有了全面的认识;再从他人讲解中去认识,
再去读有关太极拳的书和文章,从而对拳理拳法从文字理论上有
了进一步的认识。到此认识并没有完成,还要不断地认识再认
识,如果你学拳并想深入研究,可能要用一世辛劳去认识。认识
是学习,学无止境,认识也没有止境。过去我们对太极拳的认
识,只限于“体用”结合。 “体”就是练拳,以此健体强身,
“用”是技击自卫。练太极拳可以练出一身好的功夫,可以自卫
防身,像电影、电视上的太极拳师功夫高强、击败众多的对手。
但是练拳三年五载出手不但打不过人家,反而被人家击败,中途
折返者不计其数。以为学练太极拳可以“无敌”,这种认识是片
面的,结果挨了打。太极拳拳理拳法高深,圈内人有一句话:
“太极十年不出门。”十年是否能出门还要看学子是否刻苦用功,
悟性如何,否则20年也不一定功成。经过一段挫折,对博大精
深的太极拳有所了解,于是认识上会有一个飞跃,认识到学练太
极拳不是为了打人、为了逞强斗胜,而是为了养生,达到健体、
强身、祛病、延寿之目的。有了正确的认识,打太极拳的人多
了,很多人从中获得健康;康复中的患者,得益于太极拳的作用
病体痊愈,身体强壮,体质增强。然而对太极拳的认识并没有终
极,学练者体悟到经常练太极拳不仅可以益智、修身、养性,还
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政治素质,使之看待事物较为全面,处事做人
更为成熟,到此有了进一步更为深刻的认识。笔者认为,对于武
术中的一类拳种,几十年来两代伟人题词,伟人对太极拳的看法
一定高于常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太极拳拳理源于老子的道, 《周易》的变,博大精深。
《拳经》日: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
由于拳理精深,不是一世可以完成终极修炼的,所以要承师追
求,习而不辍。太极阴阳变化万千,修炼者修炼得当,可以增
强智慧,开发潜能。大家都知道潜能是无限的。太极拳对开发
智慧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功法都无法替代的。遵循太极阴阳之
道,掌握阴阳变化,按照太极学说规范行动,日久您便会得到
一种新的感觉,您的大脑会变得比以往更聪颖,身上产生一种
健康的、不知疲倦的、过去从来未有过的新的体验。您将牢牢
把握自己的生命运动!
如果今天习练太极拳仍停留在原有的“体用”认识上,似
乎太“小学生”了。太极拳从诞生至今,不断完善,拳理博大
精深,公开出版的拳论、拳经、拳诀、拳歌等等,数以百计。
“小学生”是难以驾驭如此繁而多的理论,更难以向高层次功
法攀升的。博大精深的太极拳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民族的也是
世界的。太极拳没有国界,全世界人民喜爱太极拳,接受太极
拳,习练太极拳,学练的队伍之庞大,用老子的一句名言形容
十分恰当: “随之不见其后。”
第十二篇 太极拳架深研篇
练拳、打拳、盘拳叫法不同,同是
修炼太极拳,三种称谓含三个层次。太
极拳界有一句大家都说的话,太极拳
“博大精深”,京城一位拳家说得轻松,
他说: “太极拳就是两个动作,一阴一
阳一通百通。”练拳练个准确,打拳打
个灵气,盘拳盘个悟性,半个世纪的共
识,传统太极拳难出人才,什么原因?
方法不对,不按规矩练。其实太极功夫
在脚下,太极出不来功夫也在脚下,差
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再认识太极拳
在谈太极拳架的修炼之前,我们要
进一步认识太极拳。太极拳的根基,本
源是“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
动静之机也”。什么是动静之机?阴阳。
动为显,静为隐,动则分阴阳,阴不离
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伸手直来直
去只有阳,这是违规,只要你练太极
拳,动前一瞬间要阴,太极拳术语叫开
合,然后再走手,这才符合阴阳动静之
机。初学或学练一二年还不能要求开
合,但学练者必须知道,太极拳不光是
外面看得见的举臂提足,还有太极内涵
丰富的太极内功。
(一)拳之特性
太极拳有拳的特性,什么是太极拳之特性?对习练者的练
拳要求,便是拳之特性,例如行功练拳,阴阳变转,松柔轻
灵、动静开合、虚实隐显,用意不要用劲;中正安舒、顶上虚
灵、脚下变转阴阳、手上空灵等等。练拳之前宜明拳理,知拳
法。了解拳艺。如拳分单动、双动;单动为阴,双动为阳;单
动脚引手,双动手引脚。
(二)习拳先读书
习练太极拳要求初学者先明拳理,清末陈鑫大师在“学拳
须知’’中要求: “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
容易。
在练拳之前要粗知太极拳是哪个种类中的拳术,太极拳在
武术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拳之特性、理论基础等等。可以到
公园看别人练拳,这是直观认识;访问拳家、练家,听他们讲
述对太极拳的认识、理解、体会,这些对初学者都会有极大的
帮助。
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有了初步认识后,还要对拳之特性有
所了解。在初学者的头脑里已经储存了对太极拳从理论到立体
的练拳形象的认识,即可着手准备习练啦。
(三)选择拳式
要学练太极拳,选择练什么式的拳呢?就北京而论,公开
对外接待传授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各家拳
虽拳理同一,但各有特色,都有名家掌门。笔者学练吴式太极
拳,只能谈一些习拳体会。
杨式拳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太极拳,杨露禅大师对太极拳的
贡献,并不仅在于他的技击艺术高超,击败各路英豪有“杨无
敌”之美誉,他的重要贡献是打破传统学艺的封建主义框框,
敢于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练法,从村野山沟走向京城,并开设
武馆公开传授太极拳武艺,从此太极拳改变了面貌,从封闭到
公开,从保守到开放。杨露禅之后,有了吴式太极拳。太极拳
从此红火起来,从京城跨越长江,向全国推广进而使太极拳走
向世界。
吴式太极拳没有高难动作,适合各年龄段的男女老少习
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由杨禹廷大师不断改革和完善。吴式
拳别于杨式拳的特点是步幅较小,架势小巧,阴阳变化灵活,
单腿立柱式身形,练拳和技击运用十分自如。八门五步十三势
的方向方位,以“八方线”中心点向四面八方辐射,合理利用
空间,习练杨禹廷八十三式太极拳是很好的选择。
二、习练前的准备
习练太极拳之前做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像小学生人学前。
要有书包、铅笔、本子等学习用具。初学练太极拳时在物质上
哇备不多,有双合适的鞋及宽松的服装已经够了,而重要的是
思想准备。
(一)载体
习练太极拳,要有一个练太极拳的躯体。拳论云:“天地
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可言乾坤
作者简介
祝大彤,男,1932年生
于北京。学练研究传统太
极拳40多年。从学京城吴
式太极拳大师吴图南的松
功、杨式太极拳大9币汪永
泉的太极拳理论,主要跟
随杨禹廷大师修习83式太
极拳及阴阳之理、阴阳变
化、立柱式身形、/乙方线和
空手
徽州古村落 本书特色 是什么使千千万万徽州游子对自己的家乡永远魂牵梦绕?是什么使千千万万曾经去过徽州的人对徽州一见钟情,一生眷恋?是徽州文化,是源于程、朱的新安...
少林绝技金刚拳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基本概述、基本动作、基本拳法、功理功法、套路练习和应用方法六个部分内容。语言通俗易懂,论述严谨系统,材料详实可靠,内容科...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 本书特色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涵盖范围达170万公顷,它包括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
装修省钱365个窍门 内容简介 家装处处要花钱,如何不花冤枉钱,把钱用在刀刃上?答案就在本书中! 有人说,不要总想用*少的钱办*多的事,因为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
剪纸怎麽这麽可爱!一张纸、一双手、一把剪刀,就能享受的单纯幸福!这120种超级可爱的剪纸图样,带你从摺纸、剪裁,然後张开,享
《cottontime手作时光.1》是日本著名手工杂志《CottonTime》独家版权授权的简体中文版本。两月一期,以收录布艺类手工作品为主,
乒乓球训练100课 本书特色 《乒乓球训练100课》可以更好地普及乒乓球运动,尽快提高乒乓球业余爱好者的技术水平,主要包括乒乓球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知...
本书是应国内刺绣爱好者需求而引进的,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介绍刺子绣的图书。刺子绣——日本特有的一种线绣手艺,名字是日文直译
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系列-全球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走遍美国 本书特色 《全球*美的地方精华特辑·走遍美国》:新大陆,不只是传奇。恐怕没有任何国家能像美国一样,集中了全...
韩茂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在历史农业地理、历史时期环境变迁以及历史乡村社会地理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
国际象棋课堂教程·4 内容简介 本套教程共分四册,**、二册为基础入门读物,第三、四册为提高读物。**册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杀单王残局、兵残局入门、中局入门、开...
中国最适合摄影游的地方 内容简介 介绍37个*能拍出美丽照片的地方。“行摄”一词渐渐流行。所谓“行摄”就是“旅行和摄影”,是一种边走边拍的状态。更有人定义,“行...
「我對英國的情感是頗非理性的,因為我在理性上常常跟外子承認,法國的食物、氣候、人情、物價、生活方式都比較好。但是,我無法
少林金刚门绝技 本书特色 据传,金刚门源自北魏时期少林寺的**武僧稠禅师,在少林七十二艺中,以“金刚”命名的功法成为一大特色。 这本由张成明编著的《少林金刚门绝...
手筋训练 本书特色 近几年。中国围棋已大踏步赶了上去,一批青少年棋手先后在世界大赛崭露头角,棋坛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李昌镐虽然仍非常厉害,但在国内外新锐...
阿姆斯特丹 本书特色 《世界旅游指南》是一套信息完备、内容丰富、文笔优雅而又装帧精美的实用旅游便携式工具书。该丛书策划者是以出版地图册和旅游指南著称的英国aa出...
针对中国内衣业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人才匮乏现象,特别是内衣的设计和纸样打板人才相当稀少,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编写此书
李世石自战解说:3:而今迈步从头越 本书特色 《李世石自战解说(3而今迈步从头越)》由李世石所著,该书为李世石九段休职半年期间亲自撰写的书,为名局细解类,为近年...
《宜家创意生活5:节约空间的整理秘笈》宜家家居进入中国已有十几个年头了,现已在国内开设十余家分店,而且宜家的粉丝也是越来越
精彩摘录…他是一段难忘的云,嫁不到宋家明,其他的人也没有分别了,管他是阿李阿张阿王,其他的男人简直一点分别也没有。嫁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