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尚思
1 905年生.福建德化县人。七岁时开始读
五经,先后。向王国维、梁启超、陈垣。柳
诒征、蔡元培等名家求教,得到诸多指
点。历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复旦大
学副校长等职。蔡尚思先生平生治学,以
古典文学为基础.…以史哲结合为专业.以
中国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为重点,
成就卓著。他的系列著作《中国思想研
究法》《中国历史新研究法二》、《中
国传统思想总批判》《中国文化史要
论》、。《孔子思想体系》、《王船山思
想体系》 ,《中国古代
近几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讨论和历史评估,成为一个
热门话题,“国学”成为流行语。所谓国学,一般认为是指以儒学为
主体的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深厚的民
族土壤孕育出了博大精深东方文化,作为世界三大文化系统之一,中
华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它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在六千余年的发展史上,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博大而深邃的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凝
聚了先哲们优秀的、具有恒久、普适价值的思想智慧。
明清之际,由于诸多原因,中国社会没能完成适时的转型,逐渐
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的失败,更使中华面临几千年未有之空前变
局,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直到新文化运动,无数志士仁人为救
国于危难,有意无意地把寻找救世良方的目光投向西方,投向西学,
传统文化遭到空前的冷落甚至猛烈的批判,连中医中药等物质文化财
富也受到牵连。国学几乎成为落后、愚昧的代名词,被指斥为近代衰
落与灾难的罪魁祸首。
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的历史开启了新的一页,民族复兴的伟
大潮流势不可挡。但当西风拂面之时,媚外的思潮也暗流涌动。好莱
坞大片被热捧,屈原、司马迁蜗居墙隅。莘莘学子们的托福、GRE高
分令命题者咋舌,而浅显的文言文却译得啼笑皆非。长期以来忽视传
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恶果日益显露。
马克思说,人民创造历史必须“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同样不能抛开传统文化遗产。中华民族要实现伟
大复兴,必须有凝聚力。凝聚力的基础是人民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
心,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根本来源于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明确
认知。
值得欣慰的是,在精深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
神资源。生生不已的变易之道,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富贵不淫、贫
贱不移的大丈夫气概,民为邦本的政治哲学,正德、利用、厚生相统
一的精神物质兼顾的文明观,等等,都是救治“现代病”的良药,开
启今人智慧、滋养今人心灵的营养。
国学不腐更不会朽,它是清新而流动的活水,亘古常青,生机
盎然。有鉴于此,我社组织学术界的一流专家,编辑了这套《国学
大讲堂》。
学习国学必先学习元典。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元典。所谓元典,指
较早产生并对本民族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元典是一种文化
开始独立存在的标志,它塑造了该文化的核心内涵。中华元典大多出
现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因为时代久远,这些先秦典籍大多
文字古奥,令人望而生畏;无法探幽致远,自然谈不上反思和扬弃。
为此,我们决定首先出版《中华元典导读书系》,作为这套“大讲
堂”丛书的**辑。
本书系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方面,分册导读,重点
在“导”,力求用较短的篇幅,使广大读者对这些元典有较为全面的
认识,既能发掘文化瑰宝,又可辨别、扫除障眼的糟粕。
本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学有专长的权威长者,在国内外享有盛
誉,相信通过他们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阐释,广大读者会有多方面
的收获。
由于编辑时间相对仓促,失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谅解并不
吝赐教。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7年11月
自 序
我只想约为数点,略提一下:
一、本书分为主附两编,主编(上编)是我写的《论语导读》,
附编(下编)是吴瑞武同志写的《论语类编简释》。要知道,《论语》
一书在中国古籍中*为杂乱,连我读《论语》至今已八十多年,也苦
于无法完全知道哪几句话哪几段话是在哪一篇中。我写的《论语导
读》与吴瑞武同志写的《论语类编简释》,就是首先要解决这个两千
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但在读者应当注意到的是:主编第十一
章与第十二章是以有关的句为主的《论语类编》,而附编全部却是以
有关的章为限的《论语类编》。这是二者同中有异的地方。
二、主编*为重要与篇幅*长的有二章:第十一章是我试图具体
分析其所有重要思想的主次地位问题;第十二章是我敢于试图具体分
析其思想的精华与糟粕的问题。以上两章引文出处的数字,全沿用杨
伯峻先生著《论语译注》。
三、我把《论语》全书归纳为若干问题,以《论语》证明《论
语》,是一种*为可靠的直接证据,深盼今后学者也根据《论语》原
文展开争鸣。
四、主编从第十章到第十五章都是我用力*多的部分。
五、我也提出研究《论语》须知的其他有关各种问题,如**章
到第九章。
六、我一生研究孔子《论语》的心得,几尽收于此主编中,自认
可以作为一种总结,希望至少也能达到古人所说: “虽不中,不
远矣。”
七、主编引文有些改为相同的今语(通用字),有些附人自己的
简释,在于避免写成长文,多费篇幅。各处引文也尽可能地避免
重复。
八、我的治学态度,以对孑L子的《论语》而论,既反对复古主义
(国粹主义)的全盘肯定,又反对虚无主义的全盘否定,而要一分为
二,古为今用,发扬其精华部分,批判其糟粕部分。
九、我对现代学者注释《论语》的著作,只是指出其不足不安之
处,要使今后读者不致误从,而不是好辩好批评他人。例如杨伯峻先
生的《论语译注》,读的人可能较多,它的优点是比较通俗易懂,可
也有不少地方解释欠妥,我只指出其一部分而已。
子日:‘‘道千乘之国①,敬事而信②,节用而爱人③,使;
民以时④。”(《学而篇**·第五章》) ,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他从执政者的角度,提出了五条:
敬事,取信于民,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朱熹《论语集注》:“言治国
之要,在此五者,亦务本之意也。”“务本”即所谓“行仁”。值得注意
的是,这里的“人”与“民”是有根本区别的:“人”指官吏,要加以 。
爱护;“民”指老百姓,只能供役使。正如鲁迅先生所指出:“孔夫子曾
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
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①道:治理,用作动词。千乘:千辆兵车。千乘之国:古代按土地、
人口出兵车,即可以出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每车用四匹马拉,配甲士三
人,步卒七十二人,后勤二十五人。旧注:“千乘之国者,百里之国也。”
这在孔子时代已经不算大国。
②敬事:敬:谨慎;不怠慢。事:指国家大事,“在祀与戎”。信:
信用,不欺诈。 j
③爱人:有两种解释:一是泛指爱一般人;一是特指爱士大夫以上
各阶层的人。根据孔子关于“仁”的特定含义,以及这里人与民的对称,
当以后者为是。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即原亢。孔子弟子。子贡:姓端木名
赐,字子贡,卫人,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孔子的高足,以善于言辞著称。
②夫子:古时对尊长的敬称。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称孔子为
夫子,遂特指孔子。后来沿袭用以称老师。
③抑:反语词。抑或;还是。
④温、良、恭、俭、让:温:温和,温厚;良:善良,易善;恭:
严肃,恭敬;俭:节俭,节制;让:谦让,谦逊。
⑤其诸:疑问语词。或者;或许;恐怕。
子日: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①,居其所②,而众星共
之③。”(《为政篇第二·**章》)
以道德力量感化人民,亦即所谓人治,是孔子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
, 的重要内容。
①北辰:即北极星,古人称为天之中心。
②所:处所;位置。
③共(g6n9):“拱”的本字,环绕、环抱之意。
子日:‘‘道之以政①,齐之以刑②,民免而无耻③;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为政篇第二·第三章》)
这一章,比较了法治与礼治的优劣。孔子的结论是:礼治优于法治。
①道:有的本子作“导”。有两种解释:一、引导;诱导;二、治
理;管理。从前说。政:指法制刑政。
②齐:整齐;统一。刑:刑罚。
③免:意谓免于刑罚。
④格:有多种解释,如有解为正、至、来的,也有训为革(改革、革
新)的,更有作归服、向往讲的。其义大致相近,都是指革面洗心的意思。
哀公问日①:‘‘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日②:“举直错诸
枉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篇第二·第
十九章》)
这一章孔子论政,中心是讲用人问题。《颜渊篇第十二·第二十二
章》也重提了“举直错诸枉”这一用人思想。这是从孔子的德治,亦即
、礼治的要求出发的。像少正卯那样的人,他是决不会视作正直者而予以
禅灯梦影 本书特色 世之*可珍重者,莫过业,世之*可爱异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
《米拉日巴尊者传记:暨开显解脱与一切智之道》记述米拉日巴尊者的传奇一生,记述了其出生晋见上师,艰苦修行,利济众生及最后涅槃
《丝路佛境》内容简介: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佛教之路”,它是佛教东传中国的主要线路。千年丝路上的寺院、石窟,不仅成为佛教东传
正义论 内容简介 功利主义在现代道德哲学中占主导地位。其它理论,如直觉主义,没有提供能德观,应当以一种更抽象的社会契约论来替代功利主义。其出发点是:社会基本结构...
自然时空与人-周易卦象爻象应用教程 本书特色 《自然时空与人·周易卦象爻象应用教程》:人类追求与探索美好生活愿望的隧道,人类与自然时空沟通和接洽的方便之门,人类...
印度哲学史纲 本书特色 一、丛书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作。二、丛书之收书范围,原则上起于民国建立,迄于中华...
林清玄解《百喻经》 目录 自序 人生有味·佛法有趣前言 五卷书的故事序曲 佛说《百喻经》1 盐不是美味的来源2 不能囤积的牛奶3 被打破的不是石头4 妻子已经死...
道行天下-预见.判断.变通的道家智慧 本书特色 “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受到道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幸运的中国人才获得了排忧解烦、逍遥自在的静心术。可以说,道家...
日中佛教友好二千年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日中佛教交往史,时间上自佛教传入日本之前,下至中日建交以后,讲述了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及中国成立至今的中日佛教...
佛诗三百首 本书特色 本书由洪丕谟先生精选自魏晋至当代的佛诗三百首,如秦代高僧鸠摩罗什、唐代的寒山、拾得、孟浩然、王维、苏轼,近代的弘一、赵朴初等人的诗歌,逐一...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全五册)--中国文库. 哲学社会科学类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关于应该编写一部《中国资本主义...
中国哲学史-全二册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史编写组编的《中国哲学史(上下)》是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来编写的中国哲学史教材。全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为指导,本着具体问...
道教史 本书特色 《崇文馆·历史馆: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道教史 内容简介 全书所记时...
论语与人生 内容简介 有多少人读《论语》,就有多少部《论语》。本书是一位经历过上山下乡、恢复高考且具有长期党政机关工作经验的人对《论语》的解读。本书*主要的工作...
北京百家佛寺寻踪 本书特色 全彩页,收录有实地拍摄的照片近500幅,有百家佛寺地址和快速检索目录,可辅助进行人文旅游。北京百家佛寺寻踪 内容简介 北京的佛寺无论...
价值实现论:关于人的文化主体性及其价值实现的研究 内容简介 哲学是个人的事,更是国家民族的事。因为哲学不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事,更凝聚着国家民族的智慧,关系着国家...
理解功利主义 本书特色 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大幸福”(maximumhappiness)。主要哲学家有约翰·史都华...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以人物划线,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胡塞尔、舍勒;中篇: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下篇:列维纳斯、德里达
金安平,毕业于密执安州立大学数学系,之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中国思想的博士学位。金安平曾任教于卫斯连大学,现任教于耶鲁大学
列子 本书特色 《列子》内容简介:诸子百家之学,源远流长,实为中华文化与精神之活水源头。揆诸当今形势,中华文化之复兴,既要植根于传统,又须着眼于世界。当代诸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