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之一。本书探讨的是中国古代的“乐”,并兼论孔子的音乐观。全书分总论和本论两篇,其中总论部分介绍了“乐”文化的特殊性和非天子,不议礼,不作乐;本论部分又分为前后两遍,前编主要包括古史传说的批判,黄土与文化,暴君与音乐,夷乐的存在等内容;后编则包括孔子与音乐家,热衷于音乐之孔子,意外的音乐发现,孔子与琴的故事,孔子批判的发展精神等内容。
本书根据孔子思想中对音乐的研究、发展及批评,强调孔子“仁”与“乐”的接触点。本书作者江文也是近代台湾及日本*重要的音乐家之一,其音乐理念自现代游走至古典,孔子的乐论是其一生*深层的向往。
本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并在上述脉络中探讨经典与价值理念之变迁及其展望。——黄骏杰
十五、舞乐
前面引文有说:“见舞韶濩,见舞大夏。"看到此文,读者也许留意到了吧,历朝制定的朝廷乐与其说是为了演奏,还不如说是为了献舞!事实确是如此,一点都没有错。
在古代,乐、舞、诗三者都没有独立,它们相互环绕,密切结合在一起。只有到了后代,三者才各自依照自己的特征,独立发展,形成不同的艺术形态。刚开始时,没有“三者"这一回事,它们只是同一种的原始形态而已。依据《周礼·春官篇》的记载,乐师主掌国学之政,教导国子学舞。舞的名称如下:
有帔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就是这样的六种舞。帔舞是社稷百物之神为民祓除不祥之舞,舞者全部持羽。羽舞主要用于宗庙之祭,舞者舞时持钥与羽。皇舞是舞者头上覆羽,身上舞着翡翠之羽,以祀四方。旄舞则指舞者手持牛尾,用以象征边疆地区。干舞是舞者持斧与盾,象征兵事与武功。*后的人舞恐怕是*原始的了,舞者手上空空,什么都不拿,它仅是利用人的手足舞蹈。《诗序》言: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这句话相当有名,我认为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世界各民族共同的舞蹈发生原理。
然而,古代虽有六代之乐与六代之舞之说,后代实际使用的,却仅有韶与武而已。这也是说后来历代制定的舞蹈虽然个个不同,但大体而言,仍不出文舞与武舞两种。现代的孔庙祭典,所行者也就是这两种舞。孔子自己曾说:
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他举韶与武为例,并加以评骘。其言与经书所见的记载并无多大的不同。舞乐如果可以用来表象一国的政治,那么,由于一国的政治随时会有不同,所以它如果不是用以表征文治的话,就是用以表征武功了。那么,这种舞到底怎么回事呢?它与我们今日所说的舞蹈概念大异其趣。虽然它也是以人体的动作为素材,然而,它的目的不在用线的变化引起美的效果,这样的意图是完全看不到的。这种舞并不结合音乐与诗,它的目的不在因运动而引发形式及线条之美。它与我们今日所说的哑剧反而较为接近。亦即它模拟真实,让人联想起某物。兹以大武为例,说明如次: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分夹而进,事蚤济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
……
杨儒宾,台湾省台中县人,一九五六年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学士、硕士、博士:曾任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现任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著有:《儒家身体观》(1996)、《庄周风貌》(1991)、《先秦道家道的观念的发展》(1987);编有《中国古代思维方式探索》(1996)、《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1993);译有《孔子的乐论》、《冥契主义与哲学》、《宇宙与历史》(2000)一等书。江文也,本名文彬。祖籍福建,1910年出生于台北县三芝乡。四岁时举家迁居厦门,十二岁时母亲病故,遂又举家迁居日本。中学就读于工业学校,课余时前往上野音乐学校进修声乐与音乐基础理论。毕业后担任印刷厂排版学徒,工作之余拜日本名音乐家山田耕箨学习声乐及作曲。一九三二年参加日本第一届音乐比赛,获得声乐奖;一九三三年再度获奖,并获藤原义江歌剧团团长赏识,聘为男中音。自此于日本乐坛逐渐展露过人的才华,在国际各项音乐比赛中屡获大奖。一九三八年转往北平,在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理论作曲课程,课余从事中国古代和民俗音乐之研究。后因抗战时期与亲日组织“新民会”亲近而入狱,出狱后任教于北平一所回民中学,开始大量创作中国调式天主教圣歌,并于一九五。年转往天津中央大学音乐系,担任作曲教授。一九五七年因“反右运动”而遭打压,“文化大革命”时挨批挨斗,并送劳改。“四人帮”垮台后虽获平反,恢复教职,但因多年劳改生活,历经两次吐血、数次中风而病逝。
杨儒宾,台湾省台中县人,一九五六年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学士、硕士、博士:曾任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现任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著有:《儒家身体观》(1996)、《庄周风貌》(1991)、《先秦道家道的观念的发展》(1987);编有《中国古代思维方式探索》(1996)、《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1993);译有《孔子的乐论》、《冥契主义与哲学》、《宇宙与历史》(2000)一等书。江文也,本名文彬。祖籍福建,1910年出生于台北县三芝乡。四岁时举家迁居厦门,十二岁时母亲病故,遂又举家迁居日本。中学就读于工业学校,课余时前往上野音乐学校进修声乐与音乐基础理论。毕业后担任印刷厂排版学徒,工作之余拜日本名音乐家山田耕箨学习声乐及作曲。一九三二年参加日本第一届音乐比赛,获得声乐奖;一九三三年再度获奖,并获藤原义江歌剧团团长赏识,聘为男中音。自此于日本乐坛逐渐展露过人的才华,在国际各项音乐比赛中屡获大奖。一九三八年转往北平,在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理论作曲课程,课余从事中国古代和民俗音乐之研究。后因抗战时期与亲日组织“新民会”亲近而入狱,出狱后任教于北平一所回民中学,开始大量创作中国调式天主教圣歌,并于一九五。年转往天津中央大学音乐系,担任作曲教授。一九五七年因“反右运动”而遭打压,“文化大革命”时挨批挨斗,并送劳改。“四人帮”垮台后虽获平反,恢复教职,但因多年劳改生活,历经两次吐血、数次中风而病逝。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共中央党校教材系列中的一册,全书共分八章,其内容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的根本变革和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
本书系著名哲学家唐君毅先生与钱穆共同创办香港新亚书院时期所作有关青年读书、治学及为人之文章结集,作者希望藉此为契机,使青
智解大学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形态,在先秦时期是以易、礼为中心的天人思想,秦、汉以后形成儒、道、墨三家学说并立,隋唐以后形成儒、释、道三家鼎峙的局面。 从...
形上学-附:范畴集 句解 本书特色 我社此次出版吕穆迪先生译阿奎纳与亚里斯多德著作*后一辑。这套书还包括《分析学前编》、《亚里斯多德〈分析学前编〉注》、《分析学...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是一部导读性质的著作。由于篇幅关系以及为了不让各种外在考虑时时中断康德本人极其连贯的思路,书
论语 本书特色 “典藏”书系,旨在为广大读者普及文化知识,涵盖面广。孔子编著的《论语》是“典藏”书系中的一本。《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
左传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装帧精良,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隶属“大中华文库”丛书,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有任继愈、杨宪益、李学勤、袁行霈、季羡林等人★ 英...
《世界佛教通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外20多位老中青年佛教研究学者参与撰写,全书共800多万字,历时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书特色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说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是一本查拉图斯特拉的说教集或者说是查拉图斯特拉的行藏...
朱氏孝行 内容简介 该稿编者为年过八旬的朱熹后裔,内容主要是介绍朱氏家族中有名的孝子的事迹和著作,如朱熹、朱元璋、朱寿昌、朱柏庐、朱仁轨,书稿中还收录了历史上和...
中国现代哲学史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哲学大师冯友兰鸿篇巨制,冯友兰之女冯钟璞授权★ 《中国现代哲学史》是20世纪中国一代哲人冯友兰所...
衣养万物-道家道教生态文化论 本书特色 《衣养万物:道家道教生态文化论》是由巴蜀书社出版的。衣养万物-道家道教生态文化论 内容简介 带着难以名状的浮躁与烦恼,逃...
形而上学-最新全译本 本书特色《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重要的著作,他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有一种“原因”关系的存在。这种“原因”观念不同于近代以来的“因果...
周易译注 内容简介 《周易译注》:群经之首,思想之源,中国文化“经典”。黑格尔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荣格说: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
哲学意义上的需求论 本书特色作者首次提出并论证了“需求性”是人的至极本性的理论观点。“需求论”是一种新的世界观。“需求论”揭示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和根本动...
蒂利希:生命的诠释者 目录 探询和研究马克思身后的马克思主义――写在《国外文化理论研究丛书》付梓之际译者序导论**章 蒂利希的生平和著作第二章 蒂利希的哲学...
《十三经》包括礼记、左传、公羊传、孝经、论语、孟子等。《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
中国传统文化青少年文库中国古代的哲学与宗教 本书特色 宗教重视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关怀,但是中国的每一个哲人都对人生抱着深深的探究心理,以至于中国的哲学承担起了宗教...
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也是博学多才的学问家,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生著述弘富,仅
中国华严宗通史 内容简介 华严宗教理主要在阐释华严经学的基础上形成,历时数百年才完善和定型。我们不能全面考察华严经学与中土原有思想文化错综复杂的关系,只是力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