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方友出生的时候,尽管连年战乱,但颖河里的航运依然繁忙。
商船从京广线上的漯河顺水而下,能抵达远在天边的南京和上海。由于航运,那个生养孙方友的集镇不但是当地的物资集散地,而且是民间说唱艺人乐意光顾的场所。农闲的时候,身背简单乐器的民间艺人乘船而来,说上十天半月之后又乘船而去,他们走一拨来一拨,顺水而下或逆流而上,一个码头又一个码头地赶,不停地做着营生。在秋高气爽月光明媚的夜晚,如果碰巧了,镇里的街道上就有四五个艺人在说唱。从河南坠子到山东大鼓,从木板大鼓到山东琴书,甚至还有来自豫西和皖北的艺人,他们往往唱的是河洛大鼓和凤阳花鼓。这些艺人说唱的内容从《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呼家将》到《岳飞传》,从《三全镇》、《金锁镇》、《大红袍》、《响马传》、《蓝桥会》到《包公案》,从《梁祝下山》到《自蛇传》,几乎无所不有。在那些被夜色所朦胧的面孔里,幼小的孙方友往往是**后一批离开的听众之一。因此,露水常常打湿他的眼睛和耳孔。即使在“文革”当中,这种简单的说唱艺术在那里也没有绝迹,仍在地下流行。
毫无疑问,孙方友的文学启蒙是从民间的说唱艺术开始的。但,对孙方友真正产生影响的是地方戏剧。
位于豫东的准阳县,是历史上的陈州府地,也是产生和汇聚地方戏曲种类**多的地区之一。豫剧、越调、太平调、怀梆、二夹弦、四平调、曲剧、道情等等,这些不同的剧种,每年都会光顾孙方友幼年生活的新站镇。那些戏剧艺人不但带来了更为直接的视觉艺术,而且戏剧里所讲述的故事更宽泛,更接近民众的日常生活。孙方友不但熟悉戏剧里的故事和人物,而且能吟善唱,由于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他首先成了一名曲艺演员,不但能说山东快书,而且会说相声,然后,他成了镇剧团的一个名角。但他饰演的不再是传统剧目里的才子佳人,而是样板戏里的反面人物。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因饰演《白毛女》里的穆仁智、《红灯记》里的鸠山而名扬乡里。
如果说戏剧说唱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对孙方友产生了启蒙和影响,那么,他所生息的那块土地上存在着的文化基因和观念,对他的渗透则是自然的,无意识的。
那个靠着颖河的集镇有着十分特殊的文化土壤。在镇子西街,不但有一座明朝宣宗年间的寺院,一座明朝世宗年间的山陕会馆,而且出了集镇的东门,在颖河边上,还有一座洋牧师为船民和商贾修建的小教堂。这个集镇上的人口虽不足三干,却有三分之一的居民信伊斯兰教,每当教民到镇西街的清真寺守礼拜的时候,镇里的汉民则会赶到距镇子四十里的县城去太昊陵进香。1949年以后,虽然镇里的小学已经不讲“四书”“五经”,但那棵老槐树下的杏坛仍在,站在讲坛上的老师虽然已不是私塾先生,但他们偶然还会讲起陈州城里孔子当年被困的弦歌台。站在万亩城湖边上的人祖伏羲的陵墓上,如果天好,说不定就能遥望到离陈州府不足百里的老子的故乡。从幼年到青年,孙方友沐浴在各种文化的气息之中,出了西门进东门,自然而然地接受那种已经杂交的文化对他的浸染。
如果说那块有着丰厚的文化库藏的土地,为孙方友后来写“陈州笔记”奠定了基础,那么,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则使他身上所流淌的血液发生了质的变化,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陈州笔记”的大门。
孙方友初中没毕业就赶上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因而他中断学业回家务农。在**初的几年里,他学会了所有的农活。犁、锄、耧、耙,扬场放磙,喂牲口挑大粪,这些体力活对一个农家的后代来说算不了什么,而真正对他的磨砺是来自精神的层面。由于家庭的某种原因,孙方友成了“可教子女”。失去了政治地位,他既没有被推荐上大学的资格,也没有参军的资格,就连恋爱的对象也和他分了手。他拼命挣钱买了一台收音机,却成了偷听敌台的嫌疑犯。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冬天,孙方友逃到新疆当盲流。在石河子,在奎屯,在伊宁,在察布查尔,在霍城,在新疆的很多地方都曾经留下过他的足迹,几经生死。那种无意识的、不可回避的对于生存的苦难和精神的痛苦的体验,对后来写作“陈州笔记”的孙方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陈州笔记”,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可以这样说,我阅读“陈州笔记”的过程,就是“陈州笔记”的写作过程。“陈州笔记”里的一些著名的篇章,比如《雅盗》、《蚊刑》、《泥兴荷花壶》、《女匪》、《神偷》等等,我都是**个读者。就我本人的阅读感受,在艺术上,我认为“陈州笔记”的叙事在如下两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特征:
一、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
一波三折里的一波,是水,指的是故事,而三折,则是浪,是推动故事的情节和细节。故事是“陈州笔记”里小说的母体,而故事里的人物,常常被推向生存的绝境,在浓烈的悲剧氛围里,到处弥漫着传奇的雾霭,情节一环套一环,细节一个跟一个。孙方友之所以能在不多的文字里表达一个沉重的主题,就是因为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我们读“陈州笔记”,就好像在听一个面目不清的人讲故事。我们看不到讲故事人的面容,但又时时感觉到他的存在,能听到他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过来,可又仿佛近在眼前,他对你娓娓道来,讲一波三折的故事,这就是“陈州笔记”的叙事立场。一种在故事中变化的立场。在“陈州笔记”里,我们看到的是故事本来的面目,没有作者主观的评判,是与非都隐藏在故事里。但是,没有评判并不等于没有立场,作者把自己对生命的感受寄托在小说里的人物身上,把自己的爱和恨都埋藏在小说悲剧的氛围里,并以一波三折的故事,来承载如下的社会意义:
对历史的审视和现代性。尽管“陈州笔记”里的小说大多以历史为背景,却有着强烈的现代精神,这种现代精神体现在故事的荒诞性上。《壮丁》里那个名叫袁二狗的壮丁,在战场上与那个头颅没有和身体连在一起的大胡子长官的对话;《瘫匪》里的瘫子在抢劫的过程中,在幻想中自己真的站了起来。这些情节看上去十分荒诞,却体现了现代艺术的一种精神实质,看似不动声色,却是内心世界的无限张扬。由于作者用现实的眼光来展示人类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了对历史审视的目的。
深厚的文化内涵。“陈州笔记”里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几乎包裹了我们生活里所有的文化母体。这些,只有细读“陈州笔记”,你才能慢慢体会,有些时候你只能意会。
人格力量的显示。在“陈州笔记”里,处处显示着让人信服的人格力量。《天职》里的何伏山出于医生的职责为一个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治好了病,而后他又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亲手杀死了他;日本军医宁愿用手枪打死何伏山也不愿意用手术刀活活解剖何伏山。这种人道主义与主观的对立,确实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展现。在《泥兴荷花壶》里,民间艺人陈三关为挑选一件稀世珍品,可以不顾一切,可是在那件珍品被挑出来之后,当他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人是段祺瑞的时候,他施计让段祺瑞自己用枪把壶打穿了。还有《捉鳖大王》里的刘二,《狼狗》里面的陈二少,等等。在众多的小说中,这些对人格力量和人性的探视,使得“陈州笔记”放射出耀眼的光彩。
对社会的批判。“陈州笔记”对人性的审视,对民族的匪性、不劳而获的心态,对来自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和权力冲突对民众造成的危害,对渗透我们民族骨髓的权力意识的厌恶,无不深藏在不同的故事背后,让人触目惊。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尽管“陈州笔记”的叙事风格明显是得益于中国传统的叙事学,但我却把“陈州笔记”称为新笔记体小说。之所以称为新笔记体小说,是因为“陈州笔记”与我们以往看到的笔记体小说有着许多的差别,“陈州笔记”独有的艺术特色,是对笔记体小说文体的丰富和完善。孙方友深刻地领会、继承和拓宽了中国传统笔记文学的叙事风格。
对民间传说的修正。当然,“陈州笔记”对民间传说的修正是文学意义上的。流传在乡间的传说通过文学的手段得到升华,并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使其更为广泛地流传,这是一种创造。
二、叙事语言的一石三鸟
语言的一石三鸟,当然指的是句子的构成,是指叙事语言的丰富性,既是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载体,又包含着深刻的寓意。而就“陈州笔记”叙事语言的一石三鸟,可以归纳如下两个意思相近又相互渗透的层面:
准确性:由叙事语言的精和短构成;节奏感:叙事语言对古汉语字、词的运用,构成了仿佛溪水一样流动的节奏感;趣味性:叙事语言的趣味性则是来自对民间语言的吸收和运用。以上是**个层面。第二个层面则是语言的写实能力、对历史和现实的穿透力、叙事语言的丰富性。可以这样说,“陈州笔记”里的叙事语言达到了入木三分、炉火纯青的地步,一石三鸟的叙事语言体现了汉字特有的能量。
当然,“陈州笔记”里的叙事风格还有另外的方面。比如小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等等。总而言之,“陈州笔记”是作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贡献。
从另外一种意义来说,“陈州笔记”系列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雅盗·神偷》写的是陈州奇士,《仙乐·青灯》写的是陈州奇女,《墨庄·花船》写的是陈州百行,《蚊刑·媚药》写的是陈州怪事,《鬼屁·穷相》写的是陈州市人,《花杀·狩猎》写的是陈州名流,《刀笔·绝响》写的是陈州传奇,《血灯·追魂》写的是陈州英烈,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陈州笔记”是一部百科全书,是一部人文意义上的百科全书。
孙方友在中国当代文学上的成就,与他的“陈州笔记”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收在这里的三百二十余篇笔记小说,包括了到目前为止“陈州笔记”的全部篇章,孙方友为此而倾注了二十年的心血。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学意义上的陈州成了他的精神家园,他也因为这个家园而赢得了读者。“陈州笔记”在读者中的影响是广泛的。而陈州,也因“陈州笔记”,在现实中成了一个文化传播的符号,这使历史中的陈州不再单单是地理学上的陈州,而是文化意义上的陈州,是精神层面上的陈州。
“陈州笔记”确实成了认识和了解中原历史与文化的一把钥匙,你无法估量这种精神层面的传播有多么深远和持久。在未来的时间里,“陈州笔记”将越来越显示出她不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墨白
2007年1月28日
我国著名小小说家、河南文学院专业作家孙方友8卷本“陈州笔记系列”日前由河南文艺出版社推出。 孙方友是中国当代文坛颇具有影响力的笔记体小说家,他以“陈州”和“小镇”为家园创作出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佳作。其删繁就简、别具一格的记叙文体,打开了当代中国文坛一扇精致的窗口,令人能够窥见明末清初文人的为文风习。他将陈州这片古老厚重的土地、一座文明悠久的小城、一群形态各异的生民、一堆传奇志怪的故事,描写得精彩纷呈。本书为《陈州笔记系列(刀笔绝响鬼屁穷相雅盗神偷共3册)》。
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年间中过秀才。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人黑道,干起了偷窃的勾当。赵仲是文人,偷盗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穿着整齐,一副风雅。半夜拨开别家房门,先绑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礼地道一声:“得罪!”依仗自己艺高胆不惧,竟点着蜡烛,欣赏墙上的书画,恭维主人家的艺术气氛和夫人的美丽端庄,接下来,摘下墙上的琵琶,弹上一曲《春江花月夜》,直听得被盗之人瞠目结舌了,才悠然起身,消失在夜色里。
赵仲说,这叫落道不落价,也叫雅癖。古人云:“有穿窬之盗,有豪侠之盗,有斩关劈门贪得无厌冒死不顾之盗;从未有从容坐论,怀酒欢笑,如名士之盗者。”——赵某就是要当个例外!
这一日,赵仲又去行窃。被窃之家是陈州大户周家。赵仲蒙面人室,照例先绑了主人夫妇,然后点燃蜡烛,开始欣赏主人家的诗画。当他举烛走近一帧古画面前时,一下瞪大了眼睛。那是一幅吴伟的《灞桥风雪图》。远处是深林回绕的古刹,近景是松枝槎桠,板桥风雪。中间一客,一副落魄之态,骑驴蹒跚而过,形态凄凉。中景一曲折清泉,下可连接灞桥溅溪以助回环之势,上可伸延向窗渺以续古刹微茫……整个画面处处给人以失意悲凉之感!
赵仲看得呆了。他由画联想起自己的身世,仿佛身临其境,变成了那位骑驴过客,不由心境苍凉,心酸落泪。不料趁他哀伤之时,周家主人却偷偷让夫人用嘴啃开了绳索。周家主人夺门而出,唤来守夜的家丁。家丁一下把主人卧房围了个严实。
赵仲从艺术中惊醒,一见此状,急中生智抓过夫人,对周家主人说:“我只是个文盗,只求钱财,并不想闹人命!你若想保住夫人,万不可妄动!”
周家主人迟疑片刻,命家丁们后退几步。
见形势略有缓和,赵仲松了一口气。他望了周家主人一眼,问:“知道我今日为甚吃亏吗?”
“为了这幅画!”周家主人回答。
“你认得这幅画吗?”赵仲又问。周家主人见盗贼在这种时候竟问出了这种话,颇感好笑,缓了口气说:“这是明朝大家吴伟的真迹《灞桥风雪图》!”
“说说它好在哪里?”赵仲望了望周家主人,挑衅般地问。
周家主人只是个富豪,对名画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自然说不出个道道儿,禁不住面红耳赤。
那时候赵仲就觉得有某种“技痒”使自己浑身发热,开始居高临下,口若悬河地炫耀道:“吴伟为阳刚派,在他的勾斫斩折之中,看不出一般画家的清雅、幽淡和柔媚,而刚毅中透着凄凉的心境处处在山川峰峦、树木阴翳之中溢出。不信你看,那线条是有力的勾斫和斩截,毫无犹豫之感。树枝也是钉头鼠尾,顿挫分明,山骨嶙峋,笔笔外露……”说着,他像忘了自己的处境,抓夫人的手自然松了,下意识地走近那画,开始指指点点,感慨阵阵……
周家主人和诸位家丁听得呆了,个个木然,目光痴呆,为盗贼那临危不惧的执迷而叹服不已。
赵仲说着取下那画,对周家主人说:“此画眼下已成稀世珍品,能顶你半个家产!你不该堂而皇之地挂它,应该珍藏,应该珍藏!”
周家主人恭敬地接过那画如接珍宝,爱抚地抱在胸前。
赵仲拍了拍周家主人的肩头,安排说:“裱画**忌虫蚀,切记要放进樟木箱内!”说完,突然挽过周家主人的胳膊,笑道:“让人给我拿着银钱,你送我一程如何?”
周家主人这才醒悟,但已被赵仲做了人质。万般无奈,他只得让一家丁拿起赵仲开初包好的银钱,“送”赵仲走出大门。
三人走进一个背巷,赵仲止了脚步,对周家主人笑道:“多谢周兄相送,但有一言我不得不说,你老兄抱的这幅画是一幅赝品,是当初家父临摹的!那真品仍在我家!为保真品,我宁愿行窃落骂名而舍不得出手啊!”
那周家主人这才恍然大悟,一下把画轴摔得老远,愤愤地说:“你这贼,真是欺人太甚!”
赵仲飞前一步,捡了那画,连银钱也不要了,双手抱拳,对着周家主人晃了几晃,然后便飞似的消失在夜色里……
从此,赵仲再不行窃,带着全家躲进偏僻的乡村,用平日盗得的银钱买了几亩好地,白日劳作,夜间读画——读那幅《灞桥风雪图》。
据说,赵仲常常读得泪流满面……《雅盗·神偷》
……
孙方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理事。迄今已出版小说集《女匪》、《刺客》、《孙方友小说选》、《水妓》、《贪兽》、《女票》、《虚幻构成》等七部。其作品转载率极高,营有多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法等多国文字,作品转载、翻译、收入各种选集近500篇(次),曾获过“飞天奖”、“河南省文艺成果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金麻雀奖”以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各种报刊文学奖六十余次。
大唐乘风录(全3册) 本书特色 慷慨激昂的诗歌武侠,豪迈奔放的江湖大戏。绝美无双的武功招式,自成一派的诙谐文风。中国发行量*大的武侠杂志,《今古传奇·武侠版》火...
如影相随的人-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精装典藏版 本书特色 喜欢悬念故事的人,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希区柯克。这个对电影执着一生的胖老头,已经成为“悬念”和“惊悚”的代...
天骄-东方朔 本书特色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央电视台,共推《东方朔》。汉武帝的智囊人物三千竹简造就了千古一帝!号称东方**剑令众多盖世大侠为之竞折腰……他就是东方...
围城 本书特色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角色当然是虚构的,但是有...
《世说新语》内容简介:《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此次整理,将《世
听说爱情在隔壁 本书特色 《错嫁良缘》作者浅绿首部都市甜宠文全新修订+独家番外一部清新御姐与温雅男教授的爱情邻里剧她随性张扬,敢爱敢恨,心中却潜藏着多年情伤他温...
灵犬莱西-你长大之前必读的66本书-第二辑-9-12岁 本书特色 《灵犬莱茜》是关于狗的全球性经典小说之一,问世六十多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莱茜是男孩乔的爱犬...
密闭之巅 本书特色 一座密闭山脉一首*恶之歌一场人性绞杀日本推理大师杰作揭开高山密室诡计密闭之巅 内容简介 情人为攀高枝将白领丽人贵久子无情抛弃,她绝望之余来到...
《学习型管理:培养领导团队的A3管理方法(珍藏版)》内容简介:丰田式管理的精华,一张A3纸把问题的源头、分析、纠正和执行计划全
一部在文盲遍地的印度卖出数百万的小说。一部感动印度青年人眼泪狂甩、内心狂颤的超级读物。一部令联合国秘书长署名推荐的青年读
二十世纪中华词选-(上.中.下册) 内容简介 介绍了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而不断发展的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极为精美的艺术体式。词与诗并称,是中华民族文学殿堂上的奇珍...
蜘蛛女之吻 本书特色 ★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蜘蛛女之吻》,一经出版即被列为禁书★ 《蜘蛛女之吻》入围“20世纪*佳100部西班牙语小说”★ 其同名电...
《美国三部曲》内容简介:★美国文坛第一人菲利普·罗斯最负盛名的代表作“美国三部曲“,包揽普利策奖、福克纳文学奖、WH·史密斯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三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罗曼·罗兰诞辰150周年纪念版★ 著名翻译家傅雷经典译本,根据1957年平明版全新...
《白露为霜霜华浓》内容简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生有八苦,最甚爱别离。十方一念间,苍茫天地下,一捧帝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本书特色 毕司沃斯先生,四十六岁,四个孩子的父亲。自小丧父,厄运缠身。寄人篱下四十年。漂泊,惶然,不断出走,再度逃离,一切只为寻找一亩净土,...
唯我独仙2 内容简介 玉萍甜甜一笑,道:“原来是这样。不过,你穿这件青色的长袍倒显得很英俊,比当初到我们村子时强多了。”海龙脸微微一红,回想起当初的尴尬,苦笑道...
2009-中国小说排行榜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小说排行榜》2009年卷,它是一本由中国小说学会组成的评选委员会经过筛选评选出的代表着2009年度小说创作中的*...
渡江侦察记 本书特色 张照富改编的《渡江侦察记》是“红色”系列图书之一,旨在唤醒沉睡在人们心中的高蹈的信仰,坚持理念和抱负,固守华夏文明的精髓和根本,维护我们精...
《余华中短篇小说(套装共6册)》包括:《黄昏里的男孩》、《世事如烟》、《我胆小如鼠》、《现实一种》、《战栗》和《鲜血梅花》。《黄昏里的男孩》收录了12篇作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