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如何建构?“自我/他者”的二元对立如何在生活世界中确立并发生改变?对“他性”的界定如何影响到对自我的寻找?这正是本书力图加以探讨的问题。在民族-国家的建设、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黑衣壮人不断对本族群文化传统加以改造、再阐释甚至重新发明,以确立文化自我的核心,划分“我群/他群”的认同边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序格局”的自我意识和族群认同观念。目录序言…………………………………………………………………………………王建民/1**章导论……………………………………………………………………………………1**节问题的提出………………………………………………………………………1第二节族群认同理论探讨………………………………………………………………5一族群认同现有理论范式的缺陷…………………………………………………5二中国少数民族族群认同研究的已有成果………………………………………8三壮族认同研究回顾………………………………………………………………21第三节视角与方法………………………………………………………………………28一理论视角的选择…………………………………………………………………28二新概念的引用……………………………………………………………………31三研究方法上的创新………………………………………………………………34第四节内容与结构………………………………………………………………………36第二章现代性的边缘:黑衣壮族群的民族志考察…………………………………………39**节历史沿革与生态环境……………………………………………………………39一地理背景…………………………………………………………………………39二历史沿革…………………………………………………………………………40三生态环境…………………………………………………………………………42第二节族群边界的划分与互动…………………………………………………………44一各族群人口与地理分布…………………………………………………………44二空间的道德地理学………………………………………………………………46第三节民族志背景:“文寨”的生活世界……………………………………………48一“文寨”概况与日常生活周期…………………………………………………48二现代性的渗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56第三章三界之内:黑衣壮族群的自我与人观表述…………………………………………61**节自我与人观的建构理论…………………………………………………………61第二节生活世界的文化建构……………………………………………………………65一“三界”宇宙观的表述…………………………………………………………66二房屋建筑的象征意义……………………………………………………………69三时空观念及其象征意义…………………………………………………………78第三节自我与人观的地方性表述………………………………………………………82一“好功德”——自我的核心观念………………………………………………82二“阴阳同一理”——黑衣壮人的仪式生活与“善好生活”观………………87三“传魂”——黑衣壮人的灵魂观………………………………………………93四“魂、名、骨”——黑衣壮人三位一体的身体观……………………………101五“做人道理”——黑衣壮人可逆的人观………………………………………117第四章另类“差序格局”:黑衣壮族群认同的发展与变迁………………………………123**节文化资本与族群等级的“差序格局”…………………………………………124一从通婚范围看族群等级…………………………………………………………124二吃大米的与吃玉米的——族群特征与生存状态的主观想象…………………126第二节从“黑壮人”到“黑衣壮”:想象背后的宏大叙事与话语—权力关系……134一“黑壮人”:民国时期民族—国家现代化话语下的黑衣壮…………………134二“富有光辉的革命传统的民族”:民族团结—平等话语观照下的黑衣壮…153三“壮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全球化语境多元文化话语观照下的黑衣壮…159第三节另类“差序格局”:从文化自我与人观出发的认同建构……………………173一“刻板印象”的建构:黑衣壮人对其他族群的文化想象……………………174二刻板印象的由来:从“好功德”观出发的认同建构…………………………181三“吾祖吾海”与“变成黑衣壮的瑶人”:族群边界的维系与破坏…………193四谁是“真正的黑衣壮”:黑衣壮族群认同的…………………………………200第五章记忆、表征与能动性:黑衣壮人的文化—政治实践………………………………203**节寻找“英明的祖先”:塑造历史记忆的基础与动力…………………………203一从神话到现实的历史记忆:“文寨”的黑衣壮历史表达……………………204二从“家族史”到“族群史”:族群历史记忆的建构与基础…………………212第二节消费与被消费:文化表征过程中的能动性……………………………………220一大众文化中的消费品:作为表征对象的黑衣壮传统文化……………………220二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作为大众文化消费者的黑衣壮人…………………230三“安花”:仪式中的文化—政治与社会能动性………………………………243第三节面对现代性的女性:文化开发与社会性别观的变迁…………………………250一“女性=受害者?”:对人类学族群认同与社会性别研究的反思与质疑 …251二“阳男阴女、左白右红”:黑衣壮人传统的社会性别观与性别区隔………253三车窗内外:旅游开发进程中的黑衣壮女性……………………………………259第六章结论…………………………………………………………………………………268一时代话语与人的分类…………………………………………………………………269二认同、自我与表征……………………………………………………………………273参考文献…………………………………………………………………………………………279后记……………………………………………………………………………………………295
在民族—国家的建设以及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黑衣壮人不断对本族群文化传统加以改造、再阐释甚至重新发明,以确立文化自我的核心,划分“我群/他群”的认同边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序格局”的自我意识和族群认同观念。族群认同是一个动态的文化实践过程,黑衣壮族群文化表征过程中所体现的“复调”色彩,正说明族群认同既受到外在的时代主流“话语型”和现实功利的影响,也受到族群的人观、宇宙观等文化认知体系的制约,从而揭示了认同建构与自我塑造的微妙关联。本书是对壮族传统文化与民族认同重构过程的翔实的民族志记录,对从事人类学研究、大众文化研究、族群认同研究和壮族研究的读者有所裨益。
海力波,广西柳州人氏,回族血统,2006年于中央民族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以广西壮族地区为田野,从事艺术人类学、文学人类学、族群认同、壮族文化研究。
南无袈裟理科佛,苗蛊热创造者,被网友昵称为“小佛”。以长文《苗疆蛊事》连载而在磨铁中文网享有盛名。其文被转载于百度贴吧、天涯论坛等,其网络点击率均在短短几个月内...
文化反思与价值重构-全球化与民族精神 本书特色 《文化反思与价值建构:全球化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研究丛书文化反思与价值重构-全球化与民族精神 内容简介 简介文...
中国电影评论文集-精品版 本书特色 《中国电影评论文集(精品版)》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早期电影概览,三国影视知多少,水浒影视知多少,西游影视知多少,红楼影视知多少,...
慈善公益组织运行模式研究 本书特色 仲鑫编著的这本《慈善公益组织运行模式研究》通过对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所做的个案观察和研究,探索佛教背景民间慈善公益组织的特点及...
面具-人类的自我伪装与救赎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引领人反思人类文明和历史的丛书。它以面具、微雕艺术品、药草、花卉等日常可见的寻常事物为切入点,向人们展示了人类不断...
科举旧影录 内容简介 科举在中国延续1300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历史久、影响大的考试制度。《科举旧影录》主要收录19世纪中晚期至20世纪初出版的外文书籍中有关科...
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1918年11月27日生。浙江杭州人,闻名中国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同济大学...
与城市领导谈城市 本书特色 王国平主编的《与城市领导谈城市》主要面向各级城市管理干部,注重问题导向和规律导向相结合,选取的研究主题既注重宏观战略层面的研究,*针...
纸润墨香话古籍 内容简介 本书在形式上采用问答的方式,问答之间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有关于古籍的专门性知识。内容上,《纸润墨香话古籍》为读者详细讲解了古籍、古籍善本...
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 内容简介 在《将负量概念引入哲学的尝试》( Essay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
金春峰卷-师道师说-中国文化书院八秩导师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金春峰先生关于中国哲学中的一些专题研究论文,以及少量读书札记和怀人纪事散文,文章类型虽不尽相同,...
张舜徽集:清人笔记条辨 本书特色 本《张舜徽集》是继国学大师、著名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著作《张舜徽集》**辑推出后的第二辑。第二辑7部5册,内容涉...
《北京文艺评论2020-2021年度优秀作品汇编》内容简介:本书是2021年“北京年度评论推优活动”经过评论并最终选出的作品集,树立了中
蚁族-高校毕业生聚居村实录 本书特色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周其凤,北京大学校长,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丁宁宁,经济学家,王绍光,长江学者,潘维,...
18世纪下半叶是欧洲和北美政治剧变的时代:1756—1763年,七年战争同时在两个大陆进行;1775年,北美十三州宣布独立;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而城市则...
少的乐趣-极简生活手册 本书特色 拥有空间比拥有物品重要你在做什么比你有什么重要没有比抛弃杂物更好的减压方式 阅读本书,你不必回答一个个小测试,不必列清单,也不...
工厂女孩:另一种生活,另一面中国 本书特色 讲述80后、90后打工女孩的寻梦历程追问现代工业洪流中的个体命运2011年,诗人丁燕先后在东莞的三家工厂打工,经历了...
朗读技巧 内容简介 如果您现在还不能断定达个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是否还继续需要朗读的话,那么,请您先问一问自己:我们还需要文字吗?我们还需要说话吗?我...
麦谷邦夫,生于1948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主要着作有《真诰索引》、《周氏冥通记索引》、《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中国中世社会与宗教》(主编)等...
东北文化的金木水火土 本书特色 东北文化现象的思考;近代文学情况梳理。东北文化的金木水火土 内容简介 关注东北文化和文学研究的论文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