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年7月24日,一位七十三岁的孤独老人,在上海寓所安详地离
开了人世。他没有子女,养女万建恒为他举丧。
他一生以书为友。他长期担任上海图书馆书目部副主任。尽管他的
名字葛正慧鲜为人知,然而这位默默在书海中逡巡的文弱书生,在1968
年4月12日却干了一件震惊上海的壮举。
那天,上海大街小巷忽然刷满了大字标语:“狄克攻击鲁迅,罪该万
死!”“打倒狄克!”“狄克就是张春桥。打倒张春桥!”
这一事件,被称为“四·一二炮打张春桥”。
当时不可一世的张春桥,冷汗淋漓,下令密查背后“长胡子”的“黑
手”。因为张春桥知道,那些刷标语的年轻大学生是不可能知道“狄克就
是张春桥”这一历史“机密”的。
“四·一二炮打张春桥”的主炮手,便是葛正慧。
主炮手安在?
硝烟散尽。我从档案中查到:“经王维国、徐景贤批准,上海市公安局
于1970年2月26日逮捕葛正慧。经五年零两个月的监禁,于1975年4
月26日获释。”
早已退休的他,在家过着平静的生活。当我打听到他的地址,决定上
他家去拜访。
他住在上海市区一幢三层楼房里。我是在早上8时到达的,邻居们
告诉我,他已经外出,往往夜深方归。他的房问在二楼。从外面望过去,
有一扇窗斜开着。一只猫蜷伏在窗口。窗台上放着好几盆花。老邻居们
告诉我,葛正慧住在那里多年了。本来,他跟母亲一起住。1962年,母亲
去世之后,他一直独居。他的生活很简单,买点面包、罐头,炒盘青菜,如
此而已。来了客人,一向在楼下弄堂或公用灶间里谈话。邻居们印象*
深的是,“文革”中上海图书馆造反派来抄家,他的书真多,装了一卡车。
邻居们都说,他很有学问,埋头看书、写作。夜深了,他的窗口还亮着灯
光…
我给他留下了信,希望能够采访他。焦急地等待了几天,终于等来他
的回信。他给我寄来一大包“文革”资料,让我先看。又过了几天,他决
定到我家,跟我长谈。
我期待见到这位劫后余生、外冷内热的老人。暮霭降临,我徜徉在我
家附近的公共汽车站,注视着每一个从跟前走过的行人。终于,一个谢
顶、戴着眼镜的老人,双脚边走边拖,发出蹋蹋声。尽管我从未见过葛正
慧,但是根据邻居们所说的特征,我猜想是他,上前问道:“您姓葛?”果真
是他!
我领着他来到我家。他前庭开阔,头发灰白,热忱而健谈,浓重的浙
江宁波口音。他一口气谈到将近深夜12时。未能谈完,过一星期他又来
了两次。他花费很多时间向我介绍上海人民反“四人帮”的斗争。经我
再三恳求,他才谈及自己所遭受的迫害、他对“狄克”的研究。
他怎么会研究起张春桥的笔名来的呢?其实,这纯属于他的工作职
责范畴。他在书目部工作,就要研究书目,而研究书目,则必须研究作者;
研究作者,则必须研究作者的笔名。只有这样,才能弄清以笔名出版的
书、发表的文章,究竟是谁写的。这样,他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研究“笔名
学”。
笔名,看似简单,其中学问颇深:隐士、战士和暗奸,都爱用笔名。隐
士与世无争,只求发表作品,却不愿让读者知道作者是谁。于是取个笔
名,隐去真名实姓。战士要冲锋陷阵,把投枪和匕首掷向敌人。为了迷惑
敌人,保护自己,也用笔名。暗奸当然对笔名有特殊的“爱好”。射冷箭,
放暗枪,是他们的看家本事。这种勾当本来就见不得人,于是笔名便成了
他们的隐身术。暗奸们往往有许多笔名,甚至写一篇文章化一个笔名。
他们的笔名,真是弃之如敝屣,甚难考证。
葛正慧做了三千多张卡片,查明了许多作者的笔名。张春桥,只不过
是他所研究的众多作者中的一个。一天,他在细阅上海千秋出版编辑部
于1937年2月出版的《鲁迅先生轶事》一书。这是一本只有一百六十四
页的小册子,很不起眼。读到该书**百零四至一百零五页,忽地眼前一
亮。哦,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狄克”是谁。这一节的标题是《鲁迅逝世一
月田军在墓前焚烧(作家)(中流)》:“记得《八月的乡村》行世之时,有人
对他略有批评,像张春桥之类,曾经引起
“回到历史现场”,这是历史人类学的根本,所以要把所有历史文献带回历史现场去解读。该书采取统一的体例,将每部作品收入一篇有关作者的特写,一篇作者的创作年表,并收录各界人士有关评论文字若干则。本书的问世,将促进河南文艺出版社传记类图书的出版,实现与品牌期刊《名人传记》的联动。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二十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二十一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著作众多,主要有:《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陈伯达传》、《反右派始末》、《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以及《陈云之路》、《胡乔木传》、《傅雷画传》、《马恩聪传》、《追寻彭加木》、《行走美国》、《行走中国》、《行走俄罗斯》、《我的台湾之旅》、《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受伤的美国》等。 199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六卷本《叶永烈自选集》。《叶永烈文集》正在分批出版。作品曾获奖八十余次。1989年,其名字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听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中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
曾朴及虞山作家群 本书特色 常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人文荟萃、才俊辈出而闻名,又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厚的历史资源而著称。透过这扇聚八方学者开发、举地域文化...
大笔淋漓:潘天寿传 本书特色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据...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隋唐五代卷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隋唐五代卷前言 序言这部《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是为了适应三种需要而编写的。其一,给讲授中国文学史的某些教师提供...
古今韵会举要及相关韵书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获得了比较快速的发展,科学文化争业也随之日渐努荣昌盛起来.汉语音韵学当然也不例外。十几年来发表的音...
伟大的博物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 本书特色 世界美术看欧美,欧美精华在美国毕加索、莫奈、德加、梵高、高更、塞尚、雷诺阿、马奈、马蒂斯、达利……名家云集,名作云集,...
随机过程通论(下卷) 本书特色 《随机过程通论(第3版)(下卷)》:21世纪高等学校研究生教材,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随机过程通论(下卷) 目录 下卷 布...
张伯驹词说 本书特色 张伯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词人、收藏鉴赏家、戏剧家和书画家,诸艺中造诣*深的是倚声填词,历来为人称道。张伯驹词作音律谐美,情韵兼胜,风致高而不...
庄子音义研究 内容简介 片断:《五代会要》第八卷《经籍》条记载:显德二年(九五五年)二月,中书门下奏:“国子监祭酒尹拙状称:准敕校勘《经典释文》三十卷,雕造印板...
这个故事,它不存在过去。也不存在现在,它是存在于一个奇怪世界的故事。它是讲述一个,关于音乐与爱的故事!每一次弹奏都极尽完
游心集 陈众议自选集(2011/11) 本书特色 陈众议,浙江绍兴人氏,1957年10月生,曾就读于复旦大学,后游学美洲,获西班牙语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
记忆术 内容简介 凭借六次世界记忆大赛冠军的超凡技能,多米尼克?奥布赖恩在《记忆术》一书中详细的阐述了已经被证明和非常实际可用的全部技能,以此来帮助改善你的记忆...
李煜词传-西楼孤客的离乱旧梦 本书特色 《李煜词传(西楼孤客的离乱旧梦)》由吴伟静著: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人非圣贤,孰能面面俱到,行行...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辑) 目录 竹书与诗学竹书《孔子诗论》刍议庄子与文论从时代背景看《逍遥游》本义及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唤醒庄子逍遥义的历史演变说《庄子》之“...
原创文化与经典 内容简介 《原创文化与经典》主要围绕中华经典、希伯来经典以及两河流域经典,着重探讨了原创文化与方法,中华经典的形成与诠释,《圣经》的形成与诠释,...
延安时期及其以后的文学趣味 内容简介 对于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来说,在政党意志与领袖权威的影响下,延安时期及其以后(1942--1966)的文学创作,一定时期内...
他想要做一个明星,梦是美的,现实是残酷的。很多很多原因,是他出卖了身体。他的买主,是个商业的天才,在感情在精神上不过是个
20世纪欧美文论丛书-文学批评原理 目录 **章 批评理论的混乱第二章 虚幻的审美境界第三章 批评的语言第四章 交流与艺术家第五章 批评家注重的价值第六章 价值...
MaxissenttobedwithoutsupperandimaginessailingawaytothelandofWildThings,whereheis...
动机 本书特色 一笔入魂、扣人心弦、字字珠玑!横山秀夫的作品善于深刻揭示事件背后的社会性,细腻剖析人物的心理弱点,被日本文学界誉为“平成的松本清张”。本书收录了...
《世纪文学经典·60家:萧红精选集》内容简介: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