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年7月24日,一位七十三岁的孤独老人,在上海寓所安详地离
开了人世。他没有子女,养女万建恒为他举丧。
他一生以书为友。他长期担任上海图书馆书目部副主任。尽管他的
名字葛正慧鲜为人知,然而这位默默在书海中逡巡的文弱书生,在1968
年4月12日却干了一件震惊上海的壮举。
那天,上海大街小巷忽然刷满了大字标语:“狄克攻击鲁迅,罪该万
死!”“打倒狄克!”“狄克就是张春桥。打倒张春桥!”
这一事件,被称为“四·一二炮打张春桥”。
当时不可一世的张春桥,冷汗淋漓,下令密查背后“长胡子”的“黑
手”。因为张春桥知道,那些刷标语的年轻大学生是不可能知道“狄克就
是张春桥”这一历史“机密”的。
“四·一二炮打张春桥”的主炮手,便是葛正慧。
主炮手安在?
硝烟散尽。我从档案中查到:“经王维国、徐景贤批准,上海市公安局
于1970年2月26日逮捕葛正慧。经五年零两个月的监禁,于1975年4
月26日获释。”
早已退休的他,在家过着平静的生活。当我打听到他的地址,决定上
他家去拜访。
他住在上海市区一幢三层楼房里。我是在早上8时到达的,邻居们
告诉我,他已经外出,往往夜深方归。他的房问在二楼。从外面望过去,
有一扇窗斜开着。一只猫蜷伏在窗口。窗台上放着好几盆花。老邻居们
告诉我,葛正慧住在那里多年了。本来,他跟母亲一起住。1962年,母亲
去世之后,他一直独居。他的生活很简单,买点面包、罐头,炒盘青菜,如
此而已。来了客人,一向在楼下弄堂或公用灶间里谈话。邻居们印象*
深的是,“文革”中上海图书馆造反派来抄家,他的书真多,装了一卡车。
邻居们都说,他很有学问,埋头看书、写作。夜深了,他的窗口还亮着灯
光…
我给他留下了信,希望能够采访他。焦急地等待了几天,终于等来他
的回信。他给我寄来一大包“文革”资料,让我先看。又过了几天,他决
定到我家,跟我长谈。
我期待见到这位劫后余生、外冷内热的老人。暮霭降临,我徜徉在我
家附近的公共汽车站,注视着每一个从跟前走过的行人。终于,一个谢
顶、戴着眼镜的老人,双脚边走边拖,发出蹋蹋声。尽管我从未见过葛正
慧,但是根据邻居们所说的特征,我猜想是他,上前问道:“您姓葛?”果真
是他!
我领着他来到我家。他前庭开阔,头发灰白,热忱而健谈,浓重的浙
江宁波口音。他一口气谈到将近深夜12时。未能谈完,过一星期他又来
了两次。他花费很多时间向我介绍上海人民反“四人帮”的斗争。经我
再三恳求,他才谈及自己所遭受的迫害、他对“狄克”的研究。
他怎么会研究起张春桥的笔名来的呢?其实,这纯属于他的工作职
责范畴。他在书目部工作,就要研究书目,而研究书目,则必须研究作者;
研究作者,则必须研究作者的笔名。只有这样,才能弄清以笔名出版的
书、发表的文章,究竟是谁写的。这样,他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研究“笔名
学”。
笔名,看似简单,其中学问颇深:隐士、战士和暗奸,都爱用笔名。隐
士与世无争,只求发表作品,却不愿让读者知道作者是谁。于是取个笔
名,隐去真名实姓。战士要冲锋陷阵,把投枪和匕首掷向敌人。为了迷惑
敌人,保护自己,也用笔名。暗奸当然对笔名有特殊的“爱好”。射冷箭,
放暗枪,是他们的看家本事。这种勾当本来就见不得人,于是笔名便成了
他们的隐身术。暗奸们往往有许多笔名,甚至写一篇文章化一个笔名。
他们的笔名,真是弃之如敝屣,甚难考证。
葛正慧做了三千多张卡片,查明了许多作者的笔名。张春桥,只不过
是他所研究的众多作者中的一个。一天,他在细阅上海千秋出版编辑部
于1937年2月出版的《鲁迅先生轶事》一书。这是一本只有一百六十四
页的小册子,很不起眼。读到该书**百零四至一百零五页,忽地眼前一
亮。哦,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狄克”是谁。这一节的标题是《鲁迅逝世一
月田军在墓前焚烧(作家)(中流)》:“记得《八月的乡村》行世之时,有人
对他略有批评,像张春桥之类,曾经引起
“回到历史现场”,这是历史人类学的根本,所以要把所有历史文献带回历史现场去解读。该书采取统一的体例,将每部作品收入一篇有关作者的特写,一篇作者的创作年表,并收录各界人士有关评论文字若干则。本书的问世,将促进河南文艺出版社传记类图书的出版,实现与品牌期刊《名人传记》的联动。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二十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二十一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著作众多,主要有:《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陈伯达传》、《反右派始末》、《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以及《陈云之路》、《胡乔木传》、《傅雷画传》、《马恩聪传》、《追寻彭加木》、《行走美国》、《行走中国》、《行走俄罗斯》、《我的台湾之旅》、《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受伤的美国》等。 199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六卷本《叶永烈自选集》。《叶永烈文集》正在分批出版。作品曾获奖八十余次。1989年,其名字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听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中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
丁三青,1962年生,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9-2002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师从崔之清先生,获历史学
北京寄生虫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了张弛的《小毕的家人、爱人和他的狐朋狗友》、石康的《激情》和狗子的《到南方去飞》三部中篇新作。新千年北京闹腾得*热烈的好像是一部...
Inawide-ranging,interdisciplinarywork,PaulKahnarguesthatthemodernpoliticalorderi...
小说家档案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的生平与创作档案。在这部档案里,有小说家的生平与创作自述——相当于档案中的自传材料;有小说家与文学博士的对话——...
古典文学研究丛书-红楼梦:历史与美学的启思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对《红楼梦》的文本解读作了深入而详细的研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曾提出和论述了“时代镜子”说、“...
屈赋新探-(修订版) 目录 前言一、《屈原列传》理惑二、历史文物的新出土与屈原生年月日的再探讨三、“左徒”与“登徒”四、《九章》时地管见五、《楚辞》成书之探索六...
文学与文人-论金圣叹及其他 内容简介 说不怪,是因为他很好相处,当过农民、当过民工、当过土大夫、当过公务员、当过研究员、当过教师、编辑、记者,当过学士、硕士、博...
云通山水 节选 《云通山水》内容简介:时惟三月,潍上煦阳,草长莺飞,柳绿鹅黄。承云通道人之雅,造访知松堂,相见如故,品茗谈玄,道法义理,灵妙有章。先生祖籍河北大...
豆芽菜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就是高中毕业插队的那一天。一套收了腰翘的国防绿衣服、细瘦的考板裤将她修饰得春风杨柳,她赢得了著
沙尘暴灾害 目录 序编著者的话前言第1章 概论1.1 沙尘暴的基本概念1.2 中国历史时期的沙尘暴1.3 全球近代沙尘暴重大事件概览1.4 沙尘暴研究历程与科学...
《酒吧圣经》不只是调酒师室典……《酒吧圣经》已经成为了解和研究酒类饮料知识的基础读物。他讲述了关于酒和饮料的一切。世界最
欧洲文学史 本书特色 周作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21岁东渡日本求学。1917年4月,经鲁迅推荐,周作人进入北京大学国史馆工作。9月被聘为北...
悲伤与诗 目录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探源黑格尔《美学》的方法论价值文化研究:大道与歧路波斯彼洛夫文学思潮观辨谬唯物史观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当代...
宋词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宋词比较论、词人作品论和综合鉴赏论上中下三编,内容包括:张先与晏殊词之比较、陆游“以诗为词”说、宋词中的市民形象等。宋词比较研究...
从抗战爆发——1949年后——“文化大革命”这四十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特殊阶段,战争因素深深地锚入人们的意识结构之中,影响
比较文学之道(艾田伯文论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作者十一篇论文。这些论文均是作者关于世界文学、总体文学的有代表性的论述,也是对比较文学的许多基本问题进行深入...
只要穿上那家店的西裝,就可以獲得成功。位於骨董街一隅的SHIDA是一間眾口相傳的裁縫店。身為室內設計師的城野大海趁著工作空檔前
麦高菲学生读本.小学版 内容简介 A做自然的朋友鹌鹑的故事英格兰云雀迁徙的野鸽群聪明的猴子狮子可爱的大象有关鸟的趣闻我可爱的小白猫暴风雪黎明四季小哈丽杜与草莓的...
金匮发微 本书特色 曹颖甫与丁甘仁为莫逆交,常探讨医理,甚为相得。所著医书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医案》等,理论透彻周详而又切实用...
社会问题与文学想象-从1980年代到当下 本书特色 如果把杨庆祥的学术批评理解为是搭建一扇通向文学-历史认知的大门的话,“80后”写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