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编辑这一行》、《书系的经营》、《蓝海战略与人才观》、《编辑人该想些什么?》等文章。
“拱桥”与“石头”
编辑工作的过程,就是寻找拱桥,定义它和完成它的过程。
亲爱的朋友:
先引述我讲了一辈子的小故事。
我从彼得·德鲁克(Peter F.Dnleker)的名著《管理的实践》中读到一段文字,颇受启发,便刻意把它编撰成一则小品:
三个石匠正专心于自己的工作。
“你们在做什么?”一个路过的行人问道。
“我正在赚钱过活。”**个石匠说。
第二个石匠头也不抬,小心翼翼地修整着眼前的石块,答道:
“我要雕凿出*合用的石块。”
第三个石匠举首望向空旷的荒地,眼里闪着亮光,说:
“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三个答案都深获吾心。
我们既为每日三餐而努力,也为了维护工作职位而练就一身本领,更重要的是内心要有愿景(vision),否则至多庸庸碌碌过活,谈不上完成什么成果了。在努力实践理想的奋斗历程中,即使被不断击倒,仍然得跃身而起,蹒跚前行。
但我们的“愿景”是什么,要清晰地说清楚,可不是容易的事。
在揭示的愿景之下,让创意冒出头来,然后拟定编辑计划,一步一步付诸实施,配合财务调度和营销等支援系统,才称得上是一件可被推动的案子。
我又要讲故事了。
伊塔罗·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1985)在《看不见的城市》一书,有一段颇具深意的文字,忍不住要与你分享:
马可·波罗描述一座拱桥,他正一块一块石头地仔细诉说着。
“到底哪一块才是支撑桥梁的石头呢?”
忽必烈大汗问道。
“这座桥不是由这块或那块石头支撑的,”马可·波罗回答,“而是由它们所形成的桥拱支撑。”
忽必烈大汗静默不语,沉思良久,然后说:
“为什么你跟我说这些石头呢?我所关心的只有桥拱。”
马可·波罗回答:
“没有石头就没有桥拱了。”
我认为每一个以编辑生涯为职志的人,都应把这段文字熟记于心,不可或忘。
从编辑工程角度审视,“桥拱”意谓什么?“石头”又意谓什么?
“桥拱”与“石头”这些看得见的存在之外,又是什么?
“桥拱”与“石头”彼此在既定空间里存有辩证关系,之外呢?
时间是一端,人——编辑大业工程师——也是一端。
假设“桥拱”意谓着一家出版公司,那么“石头”意谓着职员,出物品,还是隐性的组织架构或运作模式?之外,领导人和他的视野、器识、创新力、执行力又如何估量?
……
一个成功的编辑人必定是这样的角色:文字的高手,伟大的沟通者,
杰出的推销员,优秀的创新家,勤奋的思想者!
我在几年前见到海外朋友赠给我周浩正先生所著的这部稿本,如获至宝,立即复印几十份,广赠同业至友。现在,大陆有识者请周先生增订后正式出书,快何如之。周著有理论深度,写得又很生动。我感到遗憾的仅仅是,有的地方讲得太新潮……但也许对年轻朋友来说,恰到好处。
三联书店原总经理、《读书》杂志原主编沈昌文
周先生是一个独特的编辑家,他有奇异的特色:一、“无人地带”的占领者,能看出读书生活中的空缺而加以开发;二、擅长改变熟悉类型的内容,常拓展出奇畀的视野;三、从产品到营销全面构想,是编辑实践的典范,一个全程的沟通者;四、资源运用的策略家,能结合较劣势的资源去创新力量。
城邦集团原董事长、PChome Online网络家庭公司董事长詹宏志
周先生的文章,与其说是他个人30年出版生涯与心路历程的全纪录,不如说是众多资深出版人隐性知识的大解密;与其说是编辑出版的台湾经验,不如说是编辑出版成功之道的全球通识;与其说是编辑新手的入门宝典,不如说是资深编辑持续修炼的高阶教程。
《中国图书商报》创办人程三国
周先生对出版具独特的看法,他不愿走别人已走过的路……他看问题常从大局着眼,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他也擅长用创意结合不同能力的人,产生相辅相成的效益。
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
编辑做书要“心中有数”,关键是“书感”的培养。做书的至高境界是“感觉”,而非事后条分缕析的所谓“理念”。周先生关于编辑工作的不少看法有助于培养“书感”,而决不应照搬照用。这正是我们出版本书的意义所在。
金城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吉胜
周浩正,笔名周宁,1941年出生于中国江南小镇南翔。9岁时,随母经香港赴中国台湾与父团聚,并在台完成学业。1974年自军中退役后,进华欣文化事业中心,从此开始文化工作生涯。从最基层工作起步,一路走来,做过出版社的丛书编辑、主编、总编辑、顾问,以及报纸副刊及杂志主编等不一而足,直到2003年4月荣耀退休。
近卅年的编辑生涯,战斗过的地方不少,计有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书评书目》、幼狮文化公司、侨联公司、《台湾时报》、《中国时报》、《新书月刊》、时报文化出版公司、远流出版公司、正中书局等十几个地方。曾任《台湾时报》文艺组主任、《中国时报》副总编辑、时报出版公司副总经理兼总编辑、远流出版公司出版总监;与友人合办过枫城、长鲸出版社,并主编过《幼狮少年》、《小说新潮》、《新书月刊》等各种性质不同的刊物。翻译作品有《成长的极限》,著作有《橄榄树》、《编辑道》等。
残障人士社会工作-(第四版) 本书特色 迈克尔·奥利弗、鲍勃·萨佩、帕姆·托马斯编 *李敬、陶书毅、马志莹编译的《残障人士社会工作 (第4版)/残障与发展系列译...
《循序渐进Linux(第2版)》内容简介:循序渐进Linux(第2版)基础知识、服务器搭建、系统管理、性能调优、虚拟化与集群应用》从基
汪丁丁,男,北京人, 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81年起先后获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理学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
编辑与装帧 本书特色 “书林守望”丛书是一项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老编辑经验的拯救性文化工程,旨在反映编辑经验的深厚积淀,探讨编辑研究的独到心得,展示编辑境界的...
建筑的伦理功能 本书特色 建筑不能降格为只是具有美学价值或技术价值,就是对我们时代而言是可取的生活方式的诠释,应帮助表达出某种共同的精神风貌。全书充满了哲学意味...
新闻报道与写作 内容简介 《新闻报道与写作》是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的经典教材。第七版继续保持主题鲜明、实用性强的风格,并且以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传授新闻学基础...
《孩子的情商是培养出来的》内容简介:情商绝不只是“会说话”那么简单!情商其实是一个人能够处理好三种关系的能力:和自己的关系
中国学术评论2015-《中国社会科学报》评论集萃 本书特色 王广主编的《中国学术评论(2015中国社会科学 报评论集萃)》深入阐释“四个全面&rdq...
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1921—2002),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政治学家、 哈佛大学教授。1921 年生于马里兰州,就学于普林斯顿大学,...
中国游民文化小史 内容简介 《中国游民文化小史》所论述的游民文化在当前的学术界还是一个新的问题,全书分为游民——中国社会的特殊阶层;游民意识的载体——通俗文艺作...
《走进神奇的催化世界》内容简介: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催化的概念和作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有趣催化现象,以及催化技
微观美国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文章均从事实入手,在深入介绍多层面美国社会的同时,力求联系中国现实使读者获得直接启示,文章视角独特,感觉敏锐,故事新鲜,寓意深刻,具...
谎言解析 本书特色 信任来源于诚实和真实,是维系人际关系、邻里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让我们整个社会团结在一起的根本因素。当社会充斥着过多的谎言,人与人之间信任不再...
就事论事 本书特色 作者曾德雄从2008年6月份开始在《新快报》开专栏,后来又增加了《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还有广东省人大的《人民之...
作品目录宗教生态论 论“宗教生态论”作为研究中国宗教多样性的新模式/ [德]柯若朴(Philip Clart)著 李琼花 译 梁恒豪校 寻找宗
《打工女孩》内容简介:“出去”,农民工用这个简单的词定义他们的流动生活。“在家没事做,所以我出去了”,出去打工的故事就是这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共享研究 本书特色夏志杰、王冰冰*的《基于社会化媒体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共享研究》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安达曼岛人 本书特色 拉德克里夫—布朗的《安达曼岛人》堪称现代人类学经典中的经典。它与同年出版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起,开创了人类学的民族志传统。该书细致描述...
中文工具书教程 内容简介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情报意识,提高他们在读书治学中使用工具书释疑解难、检索文献的能力,我们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中文工具书》做了较大的...
《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2014)》内容简介:本书从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职责体系构建与府际关系、政府职责体系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