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风世象》分成三个部分。**部分——古风底蕴,展现的是以北京(北平)、上海、天津为主的,包括全国各地的年节风俗及旧式生活方式。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许多已经逝去了的旧时代生活习俗,而且,还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到当时人们对浓浓乡情的恋恋回忆。
在第二部分——新习勃兴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新”的民国,一个在强劲西风吹拂下,躁动不安的民国;一个鱼龙混杂、新风与旧俗冲突不断的民国。西餐、洋装、汽车、电影、广告、化妆品等物质文明的引入,直接导致了人际关系、特别是男女社交关系的变化;男女社交公开又影响到婚姻礼俗的革新;西式教育也随之兴起,从托儿所、幼稚园,到小学、中学、大学,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近现代化教育体系。“洋学生”们的生活也就成了平民百姓的热门话题之一…… 第三部分为“说古论今”。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旧传统、旧习俗的批判和反思;一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奇异的民风民习,多趣的遗闻轶事,万变的众生画相,丰富的市井风情。由汪冰编著的这本《时风世象》所选的散文作品,像一本用文字作成的旧影集,力求忠实而全面地再现民国时期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当时的真情实感。
北平的风趣 江寄萍 昨天夜睡,不觉不知为什么却想起许多北平的旧事来。
我离开北平已竟有六七年了,从来没有想过它,当时我住在北平的时候,并不如何感到兴趣,不晓得为什么昨夜在床上睡不着,却想起它许多的好处来,大概这事也同恋爱一样,两人天天见面,握着手谈天,当时并不觉得如何,到了两人一分离,十年八年不见,忽然有一天想起当年两人曾握手谈天,便晓得那时的握手真是难得,真是富有神秘性,于是一种似怅惘而非怅惘的情绪,在心里直打滚。我对于北平大概也有这样。
前天一个朋友来闲谈,一直谈到深夜,送他出大门的时候,已是星斗满天了,天河很低的,天上的繁星,仿佛一抬手就可以摘下来,四外非常的清静,一开门,邻人的狗叫了几声,正赶上胡同内的灯也熄了,只可以望见马路外边的一盏昏黄的灯,而胡同内却是异常的黑暗。这时我忽然想到北平的胡同,假使这地方再能听得见一声梆子响,我就会忘记我是在天津的。
在天津很难使人注意节季的变迁,顶多不过棉衣易夹衣,夹衣又易单衫而已;而在北平却不然,北平的胡同是十足的表现着春夏秋冬的不同,一到春天,胡同里*易起小旋风,薄薄的一片土卷着柳絮,非常的富有诗意。下起小雨来,胡同内就不易走人,没有事*好不出门,打几个子儿的烧酒,买一包落花生一吃,坐在家里听门口卖青菜萝卜的吆喝,是另有一种风趣的。到了春末夏初的时候,就有卖青杏的,卖樱桃桑葚的,还有卖各种花的,尤其是落过雨之后,花儿更显着鲜艳,再加上卖花的富有艺术味的嗓子,颤颤的一声:“买架竹桃来,石榴花来!”真令人想起放翁的名句:“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到夏天,人们热得四体流汗的时候,正午却有小孩子卖冰核(音胡)的,挑着两块冰,一边喊:“冰核来,冰核来!”一边却飞也似的跑出胡同那头去了,因为卖冰非跑不可,如果像卖花的那样文诌诌的,卖不了几个主顾,冰也就融化完了。这也是一种趣味化的买卖,因为卖冰既赚不了多少钱,而在夏天正午的时候,还要担着冰快跑,在我们看来当然是很受罪的,然而小孩子们却以为跑跑玩玩是够趣味的。
秋天一来,更易落雨,落过几场雨之后,树上的叶子几乎就像随着雨也落完了,憔悴的黄叶零乱的在胡同内滚来滚去,假若有诗人要想“独寻黄叶路”的话,不必到什么郊野的地方去,在北平的胡同内就可以有这种风趣了。黄叶飒飒的一声,跟着卖玉米花,凉炒豆的就来了,还有卖新落花生的,这几种卖东西的声音,无异就是告诉人“预备棉袍子吧。”果然秋天没有多少时候就过去了。我记得仿佛是鲁迅先生说过,北平没有春秋,颇有点道理,假若冬天一延长,夏天一提早,把这春天却无形之中越过去了;冬天提早,夏天延长,秋天也就很短了。虽然是这样,然而北平的卖东西的,对于季候,是一点也错不了的。
北平的冬天更能令人领略出一种特殊的况味。现在差不多的人家大概都装上洋炉子了,在从前却没有,都是小白炉子,如果在彤云欲雪的黄昏,屋中不必点灯,小白炉子内的煤球红红的,可以照见人的须眉,屋内充满了淡红色的光,薄薄的窗纸“席席飒飒”的一响,跟着就是风门子被风吹开,“邦”的一声,又关上了。这种特殊的风趣在当时多不注意,而我们几个朋友却正在围着炉子烤手,有的手里抱着茶壶:作诗,大概谁也没有那种闲散的心情,下一盘围棋,倒可以使人忘了冷,再不然早早的钻进大棉被里去,躺着看书,躺着吸纸烟,这时不晓得外面是否落了雪,也更不注意外面的风,然而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却被风吹来一声“萝一卜来一赛梨”的尖厉的调儿,有时还会同火车的哨子成一个合奏调,这时我们躺在被窝里的心情,真不知是什么滋味,怅惘吧,谈不到;悲哀吧,更不是,喜悦吧,绝没有一点,只是心里空空的,觉得有点迷惘,大概这种情绪是在喜怒哀惧爱恶欲的七情之外的,所以没有法子可以形容当时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
再其次的就是我领略出北平胡同的不规则的美,比如一个大红门楼旁边,就许有一个小黑门,小黑门里就许有两棵大枣树,而胡同又都是弯弯曲曲的,比如说狗尾巴胡同,真的弯的像一条狗尾巴,铁狮子胡同,虽然没有铁狮子,然而却有一对石狮子。北平胡同的名字,大概都是名副其实的,而天津却不然,无论大小的里,不以德名,就以义名,比如说崇德里,而这里面的人,未必就真崇德。房子都是一样的形式,排得密密的像鸽子笼,令人见了,便有一种不快之感。
还有令我感到兴趣的,就是北平胡同内的打灯谜的,和说书的。每到夜间,许多斗方名士,无聊的文人都聚在墙根下,两眼死盯着灯笼上的白纸条子,猜中的还可以有两小包茶叶的希望,然而谁都不希望抢一点微物,*主要的还是兴趣问题。有三次猜不中,就嘴巴子撅起来,微微的感觉着有点失望了。说书的场,我也有十几年没去了,在桃花扇上看到柳敬亭的说书,总是令我想起那个说书的拍醒木的神情。这种大众的娱乐场所,假若我现在再去,一定可以令我想到许多的社会问题。然而,这些都跟我远远的离去了! 《申报·自由谈》1935年2月18日 P2-4
今天,中国正在觉醒,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越来越自信。中国人认为,中国正在重新获得在大国中应有的位置。巴斯夫的很多员工也亲身经历了这一发展过程。1885年,巴...
索福克勒斯与与雅典启蒙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论述了“索福克勒斯与雅典启蒙”这个论题以及一些古典作品研究和评论,主要内容有: 对古老宗教启蒙的失败、索福克勒斯的政治...
韩汉新闻媒体词汇例解词典 内容简介 本词典收录新闻词汇近万个、新闻句子近千个,通过这个“小语料库”对韩语新闻语言(句式和词汇)、韩国国情(社会各个方向的动作)都...
英国出版业 本书特色 本书在宏观上向读者展开了一幅英国出版行业的全景图。它从整个英国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入手作为开篇,对英国报纸、杂志和图书三大出版领域做了深入...
《找灵魂》补遗-百家小集10 本书特色 邵燕祥在编著《沉船》《人生败笔》过程中,检点旧卷宗,有从1940年代到1970年代发表或未获发表的文学习作,其中...
中国古代报刊法制发展史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中国报刊法制的起源、宋朝时期的中国报刊法制、元明时期的中国报刊法制、清初至清中叶的中国报刊法制以及清中叶至清末的中国报...
民国大师最重要的四十堂国史课-超有观点的历史书 本书特色 由王国维等*的《民国大师*重要的四十堂国史课(超有观点的历史书)》所选的大师都是时之俊才,多是研究历史...
乡土中国 本书特色 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
厕纸趣史 本书特色 全世界每天的厕纸消耗量相当于把27000棵树冲 进马桶。但是,“厕纸”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却很少被我们认真思考及讨论。本书幽默真实地...
中国家庭研究-第八卷 本书特色 徐安琪主编的《中国家庭研究(第8卷)》选取2013年有关家庭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从家庭认同、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婚姻观、性别家庭的承继...
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本书特色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
作者简介米瑞·茹宾(Miri Rubin),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中世纪史教授。她近期发表的作品有:《上帝之母:圣母史》(Mother of God:A Hist...
《末日巨塔》内容简介:1996年3月,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谢尔曼驱车前往亚力克站报到。亚力克站是中央情报局的第一个“虚拟”情报站,
胡适文存-第四辑 本书特色 本集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12月第1版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次及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53年版编校而成。原书书名《胡适论...
西方建筑 本书特色 “蓝珊瑚”的每册都以该门艺术的本质特征统领全局,努力说清楚该门艺术“是什么”、“怎样区分和定位”、“怎样欣赏”、“怎样入门”、“怎样练学”等...
如何像读书一样读人-微动作读心术-所有的秘密都在微动作里 本书特色 在大事情中,人们表现出他们所希望表现的,在琐碎的小事上,才表现出他们自己。细微处泄天机。每个...
余世存-非常道2 本书特色 20世纪沧桑巨变中的世界话语,唤醒几代国人的历史记忆,继畅销书《非常道》之后,中国微博先驱、著名学者余世存历时五年的心血之作,史上*...
《哈佛谈判思维》内容简介:沟通几乎是最为频繁的人类活动之一,但如何有效沟通一直是困扰着很多人的问题。很多人在锻炼沟通能力时
约公元前21世纪初,中原出现的夏王朝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继之而起的是商王朝,夏商承替延续千年之久。中国古代文明由早期形成阶段至夏商时期趋于成熟并走向繁盛,创...
《二十四日:中国节气的传承与浪漫》内容简介:古人的生活随时令季节而变。据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孟春应有杏花雨饮桃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