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风世象》分成三个部分。**部分——古风底蕴,展现的是以北京(北平)、上海、天津为主的,包括全国各地的年节风俗及旧式生活方式。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许多已经逝去了的旧时代生活习俗,而且,还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到当时人们对浓浓乡情的恋恋回忆。
在第二部分——新习勃兴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新”的民国,一个在强劲西风吹拂下,躁动不安的民国;一个鱼龙混杂、新风与旧俗冲突不断的民国。西餐、洋装、汽车、电影、广告、化妆品等物质文明的引入,直接导致了人际关系、特别是男女社交关系的变化;男女社交公开又影响到婚姻礼俗的革新;西式教育也随之兴起,从托儿所、幼稚园,到小学、中学、大学,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近现代化教育体系。“洋学生”们的生活也就成了平民百姓的热门话题之一…… 第三部分为“说古论今”。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旧传统、旧习俗的批判和反思;一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奇异的民风民习,多趣的遗闻轶事,万变的众生画相,丰富的市井风情。由汪冰编著的这本《时风世象》所选的散文作品,像一本用文字作成的旧影集,力求忠实而全面地再现民国时期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当时的真情实感。
北平的风趣 江寄萍 昨天夜睡,不觉不知为什么却想起许多北平的旧事来。
我离开北平已竟有六七年了,从来没有想过它,当时我住在北平的时候,并不如何感到兴趣,不晓得为什么昨夜在床上睡不着,却想起它许多的好处来,大概这事也同恋爱一样,两人天天见面,握着手谈天,当时并不觉得如何,到了两人一分离,十年八年不见,忽然有一天想起当年两人曾握手谈天,便晓得那时的握手真是难得,真是富有神秘性,于是一种似怅惘而非怅惘的情绪,在心里直打滚。我对于北平大概也有这样。
前天一个朋友来闲谈,一直谈到深夜,送他出大门的时候,已是星斗满天了,天河很低的,天上的繁星,仿佛一抬手就可以摘下来,四外非常的清静,一开门,邻人的狗叫了几声,正赶上胡同内的灯也熄了,只可以望见马路外边的一盏昏黄的灯,而胡同内却是异常的黑暗。这时我忽然想到北平的胡同,假使这地方再能听得见一声梆子响,我就会忘记我是在天津的。
在天津很难使人注意节季的变迁,顶多不过棉衣易夹衣,夹衣又易单衫而已;而在北平却不然,北平的胡同是十足的表现着春夏秋冬的不同,一到春天,胡同里*易起小旋风,薄薄的一片土卷着柳絮,非常的富有诗意。下起小雨来,胡同内就不易走人,没有事*好不出门,打几个子儿的烧酒,买一包落花生一吃,坐在家里听门口卖青菜萝卜的吆喝,是另有一种风趣的。到了春末夏初的时候,就有卖青杏的,卖樱桃桑葚的,还有卖各种花的,尤其是落过雨之后,花儿更显着鲜艳,再加上卖花的富有艺术味的嗓子,颤颤的一声:“买架竹桃来,石榴花来!”真令人想起放翁的名句:“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到夏天,人们热得四体流汗的时候,正午却有小孩子卖冰核(音胡)的,挑着两块冰,一边喊:“冰核来,冰核来!”一边却飞也似的跑出胡同那头去了,因为卖冰非跑不可,如果像卖花的那样文诌诌的,卖不了几个主顾,冰也就融化完了。这也是一种趣味化的买卖,因为卖冰既赚不了多少钱,而在夏天正午的时候,还要担着冰快跑,在我们看来当然是很受罪的,然而小孩子们却以为跑跑玩玩是够趣味的。
秋天一来,更易落雨,落过几场雨之后,树上的叶子几乎就像随着雨也落完了,憔悴的黄叶零乱的在胡同内滚来滚去,假若有诗人要想“独寻黄叶路”的话,不必到什么郊野的地方去,在北平的胡同内就可以有这种风趣了。黄叶飒飒的一声,跟着卖玉米花,凉炒豆的就来了,还有卖新落花生的,这几种卖东西的声音,无异就是告诉人“预备棉袍子吧。”果然秋天没有多少时候就过去了。我记得仿佛是鲁迅先生说过,北平没有春秋,颇有点道理,假若冬天一延长,夏天一提早,把这春天却无形之中越过去了;冬天提早,夏天延长,秋天也就很短了。虽然是这样,然而北平的卖东西的,对于季候,是一点也错不了的。
北平的冬天更能令人领略出一种特殊的况味。现在差不多的人家大概都装上洋炉子了,在从前却没有,都是小白炉子,如果在彤云欲雪的黄昏,屋中不必点灯,小白炉子内的煤球红红的,可以照见人的须眉,屋内充满了淡红色的光,薄薄的窗纸“席席飒飒”的一响,跟着就是风门子被风吹开,“邦”的一声,又关上了。这种特殊的风趣在当时多不注意,而我们几个朋友却正在围着炉子烤手,有的手里抱着茶壶:作诗,大概谁也没有那种闲散的心情,下一盘围棋,倒可以使人忘了冷,再不然早早的钻进大棉被里去,躺着看书,躺着吸纸烟,这时不晓得外面是否落了雪,也更不注意外面的风,然而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却被风吹来一声“萝一卜来一赛梨”的尖厉的调儿,有时还会同火车的哨子成一个合奏调,这时我们躺在被窝里的心情,真不知是什么滋味,怅惘吧,谈不到;悲哀吧,更不是,喜悦吧,绝没有一点,只是心里空空的,觉得有点迷惘,大概这种情绪是在喜怒哀惧爱恶欲的七情之外的,所以没有法子可以形容当时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
再其次的就是我领略出北平胡同的不规则的美,比如一个大红门楼旁边,就许有一个小黑门,小黑门里就许有两棵大枣树,而胡同又都是弯弯曲曲的,比如说狗尾巴胡同,真的弯的像一条狗尾巴,铁狮子胡同,虽然没有铁狮子,然而却有一对石狮子。北平胡同的名字,大概都是名副其实的,而天津却不然,无论大小的里,不以德名,就以义名,比如说崇德里,而这里面的人,未必就真崇德。房子都是一样的形式,排得密密的像鸽子笼,令人见了,便有一种不快之感。
还有令我感到兴趣的,就是北平胡同内的打灯谜的,和说书的。每到夜间,许多斗方名士,无聊的文人都聚在墙根下,两眼死盯着灯笼上的白纸条子,猜中的还可以有两小包茶叶的希望,然而谁都不希望抢一点微物,*主要的还是兴趣问题。有三次猜不中,就嘴巴子撅起来,微微的感觉着有点失望了。说书的场,我也有十几年没去了,在桃花扇上看到柳敬亭的说书,总是令我想起那个说书的拍醒木的神情。这种大众的娱乐场所,假若我现在再去,一定可以令我想到许多的社会问题。然而,这些都跟我远远的离去了! 《申报·自由谈》1935年2月18日 P2-4
青年对话录:人与制度 本书特色 制度是人际关系的总和,汪丁丁编著的这本《青年对话录:人与制度(平装)(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与青年学子的思想对话,“柏拉图学园”的当...
中国黑道帮会(全四册) 本书特色 帮会中是讲狠处的,什么都干。当土匪做“瓢把子”,当乌龟吃娼门饭。青帮的拜师程序及其帮规自成一体。黄金荣何以成为“小和尚”,蒋介...
《为了活下去的思想》内容简介:“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价值,女性主义的思想是‘活下去的思想’”★上野千鹤子是日本女性主义理论及
侯旭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系主任、教授。
文选楼藏书记 本书特色 《文选楼藏书记(第3辑)(繁体坚排版)》: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文选楼藏书记 内容简介 《文选楼藏书记》六卷,清阮元撰。收书约2600种...
作品目录导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单一的人及其存在的最终目的 第三章 国家对公民的正面福利、尤其是物质福利的关心 第四章 国家
《少年读聊斋志异·走进大千世界》内容简介:《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语文读本或教材。本书由知名《聊
作品目录第一章1978~2012年中国天主教会的实体发展 第一节中国天主教宗教活动场所数量及规模 第二节中国天主教神职人员与信徒数
从英国的纺织厂到20世纪的美国、东欧和苏联的钢铁厂和汽车厂,再到今天中国和越南的巨型工厂,这是一趟贯穿三个世纪的全球工厂之旅。。.这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史,更是一部...
殷海光文集-共四卷-修订本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殷海光是20世纪50、60年代台湾岛上*负盛名的抗暴能手、民主斗士,他不仅给予了黑夜...
《增值税会计与纳税实战宝典》内容简介:传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指销售、加工、修理动产货物,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处理
《黄宝生》内容简介:回顾我这一生,跋涉在梵学路上,乐在其中。我一步一步行走着,我的生命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桑榆之年。
学术贵族与政治饭碗 内容简介 本书编译了韦伯的三篇论文《以学术为业》《以政治为业》《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都是韦伯在慕尼黑大学的...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用小说体写作,集真实性、历史性与理论性为一体的社会人类学学术专著,包含著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家族历史,是中国乡村社会...
河洮岷文化研究文丛:第二辑:“西北民族走廊”研究专辑 内容简介 《河洮岷文化研究文丛(第2辑)》是一部学术文集。《河洮岷文化研究文丛(第2辑)》选编了20篇关于...
沈志华,1950年4月出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冷战史、苏联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出版的学术专著有...
尼克·巴蒂亚(Nik Bhatia),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金融与商业经济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金融学的和固定收益证券。此前曾任职于大型机构,作为资产管理人从事...
释迦比丘根让,出生于雪域藏地之嘉绒马尔康,被大成就者们认定为“嘉绒顿悟三友”中的希热巴瓦第七世转世活佛。他六岁即师从藏传佛教中声誉崇隆的圣贤智者一堪钦如意宝·曲...
往復人稱“將無同”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为改变中的媒介景观、大众传播的科学方法与模式、大众传播中的理解与语言问题、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大众媒介的效果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