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虽然唐诗、宋诗以其不同的风格特征引发了唐宋诗之争,但是,从中国古典诗歌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唐、宋两代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学史整体进程。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出现鼎盛局面,而且表现出一个重要的界划,那就是文人诗的成熟与规范。同时,在文人诗系统的成熟与规范中,其内部又呈现出多样化的诗美类型与艺术范式。大体看来,唐代前期艺术精神主要表现为统一性,中期出现巨大的裂变过程,并一直延续到北宋,至南宋复又形成多重因素的融合重构。宋以后。文学史上宗唐祧宋,纷争不绝,唐宋诗之争于是形成批评史上一大公案,而诗歌艺术风貌虽有变迁,却在总体上不出这两大范式。由此看来,唐、宋诗风的差异,实即表现为中国文人诗的两种基本范式,而正是由于这两大范式,使唐、宋二代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学史时代,其*为显目的标志,就是对中国文人诗辉煌世界的共同构筑。
在这一辉煌的文学史时代中,作为文人诗的创作主体——杰出文人的贡献当然是显目而重要的,但是,在“诗可以群”的传统中,“群居相切磋”更是中国文人文学走向辉煌的重要背景因素,这一点在唐、宋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也可以说,中国古典文人诗的成熟与规范,唐宋诗世界的灿烂与辉煌,都是与诗人群体、诗歌流派的繁荣兴盛密切相关的。
对于诗人群体、诗歌流派,唐以前大体称“体”,宋以后则“体”、“派”互见,表现出群体流派意识的强化与自觉。*早对唐宋诗歌体派加以系统研究的是南宋人严羽,其于所著《沧浪诗话》中列述汉代至南宋诗歌体派,在“以时而论”中共列十六体,其中唐、宋两代占八体;在“以人而论”中共列三十六体,唐、宋两代竞多达三十一体。由此可见,唐宋诗歌之繁荣,实在是与诗歌体派之繁盛密切相关的。
因此,从体派的角度,来探讨唐宋诗繁荣的特征、走向及其原因,就是一个尚有较大空间的课题。当然,从现代文学流派角度看,唐宋诗歌体派尚不能构成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但是,正因唐、宋时期“体”、“派”本身的多义性,使其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同时,随着文学史的进程、时代的变迁,诗歌体派本身也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这也使得唐宋诗歌体派的研究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
本书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试图通过对唐宋诗歌体派性质、特征及其演进历程的宏观把握以及对其中*重要的体派的细致描述,以展现唐宋诗歌史的一个重要的层面,并由此说明唐宋诗歌体派在唐宋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章唐诗体派的性质与特征
在中国诗歌史上,首次以宗派相标榜的虽始自宋代的江西诗派,但以相似诗风构成趣味相投的诗人群体,却起始甚早。比如,钟嵘《诗品》分古今诗人为上、中、下三品,本意固在辨优劣、分品第、叙源流,但在具体品列中,除去“其源出于国风”、“其源出于楚辞”之类纯属对某一作家所承受的文学传统作出说明之外,还有以同代人为源流者,如论汉婕妤班姬诗“其源出于李陵”,更多有将若干诗人并列同论者,如卷中并列郭泰机、顾恺之、谢世基、顾迈、戴凯,并云“观此五子,文虽不多,气调宏拔”,卷下并列王济、杜预、孙绰、许询,并云“世称孙许,弥善恬淡之词”,显然已着眼于对其相似的体格风貌与共同的审美趣味的把握。这种由特定体格风貌的标立而促成诗人孽诔聚合现象;在唐代尤见突出。如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述历尊诗体,在“以时而论”中共列十六体,唐代占五体;在“以人而论”中共列三十六体,唐代多达二十四体。由此可见,唐代诗歌的繁荣,实与唐诗体派之繁盛密切相关。
**节唐诗体派的形成与确认
所谓诗体,本指诗歌之体裁形式,如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有古诗,有近体,有绝句,有杂言,有三五七言,有半五六言,有一专至七字,有三句之歌,有两句之歌,有一句之歌,有口号,有歌复,亨量府,有楚词,有琴操,有谣”之类,然而,各种诗歌体式在不同历史阶段往往表现出独具的时代性特征,因而论体式也就与辨体貌结合起来:五《沧浪诗话·诗体》开篇即云“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诗歌体式完全成为文学时代性体貌之表征。明人许学夷撰《诗源辩体》,于卷一开宗明义云“统而论之,以三百篇为源,汉、魏、六朝、唐人为流,至元和而其派各出。析而论之,古诗以汉、魏为正,太康、元嘉、永明为变,至梁、陈而古诗尽亡;律诗以初、盛唐为正,大历、元和、开成为变,至唐末而律诗尽敝”,则进而在价值观与正变论的角度,使诗体秉容了诗歌体式、文学传统、时代风尚、诗歌流派等多重意义与丰富内涵。
有唐一代诗歌,既表现为中国古典诗歌各种体式发育齐全、各臻成熟之境,又显示出诗歌表现方法、语言风格、艺术境界空前多样的高峰状态,因此,所谓唐代诗体,也就自然成为包容量*为丰富的概念。然而,细究起来,唐人对诗体的意识以及后世对唐代诗体的研究,明显可见由诗歌体式向风格体貌一端偏注倾移的表现。如高仲武评大历诗歌“体格新奇,理致清赡”,即着眼于“大抵厌薄开天旧藻,矫人省净一途”之“大历诸家风尚”。自居易自云“诗到元和体变新”,亦指“元和之风尚怪”的审美取向之新变。至若宋人严羽所论唐人诗体,则大多已接近文人集团或文学流派之意味。宋元以后,多有“唐体”之说,更是从总体上对整个唐诗体性之把握。
……
许总,自号抱一,祖籍安徽桐城,1954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现为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东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西北大学国际唐代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文艺理论、诗学发展史、唐宋文学、中国思想史与文学史。出版的专著有《杜诗学发微》(南京出版社1989年出版)、《宋诗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出版)、《唐诗史(上、下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唐诗体派论》(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出版)、《古史诗铖注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杜甫论的新构想》(日本研文出版社1996年出版)、《杜诗学通论》(台湾圣环图书公司1997年出版)、《杜甫律诗揽胜》(台湾圣环图书公司1997年出版)、《唐诗精品集》(团结出版社1998年出版)、《民族心灵的绝唱》(团结出版社1998年出版)、《宋诗:以新变再造辉煌》(广西师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出版)、《理学文艺史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理学与中国近古诗潮》(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出版)、《元稹与崔莺莺》(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唐诗简史》(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年出版)、《唐宋诗宏观结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等十馀种;译著有《中国诗论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发表的学术论文有《古典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构想》(《学术月刊》1987年第2期)、《文学史观的反思与重构》(《文学评论》1995年第2期)、《论理学与唐宋古文主流体系建构》(《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等二百馀篇;学术译文有《文学革命与中国文学的未来》(《日本学者中国文学研究译丛》第3辑)等数十篇。曾两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次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及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7年首批入选为省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8年被评选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长篇小说集 本书特色 这套小说选集包括了1992年以前的主要作品,小说领域里的长、中、短的形式都算实践过了。明天,我肯定还要展示我的新的体验,...
腌菜 酱菜 泡菜 本书特色 你是否特喜欢吃腌制过的蔬菜呢,譬如,腌菜、泡菜、酱菜什么的?但是,你又担心市场上腌制蔬菜的卫生安全?如果是这样,不妨自己DIY一下。...
红楼启示录-[最新修订本] 本书特色 王蒙独特视角的解读,提供人事、政治、爱情、天理人欲的另类解说,让你明白潇洒与悲凉里的人生悖论。红楼启示录-[最新修订本] ...
贾平凹小说论稿 本书特色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具叛逆性、*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
浙江现代农业型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 内容简介 本著作以浙江省温岭市松建村、永康市新河村、湖州市南浔区射中村、诸暨市长乐村、开化县金星村、金东区塘湖村等六个典型现...
悲伤与诗 目录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探源黑格尔《美学》的方法论价值文化研究:大道与歧路波斯彼洛夫文学思潮观辨谬唯物史观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当代...
咿咿呀品质养成图画书 快乐的小火车 本书特色 ★ 听故事,培养孩子成长中**的6种品质。★ 讲故事,发现决定家庭教育的12个关键词。★ 由法国著名儿童作家、插画...
破解天书红楼梦 本书特色 《破解天书<红楼梦>》致力于破解这部天书的隐秘,立足原著,立足史实,探幽发微。破解天书红楼梦 内容简介 《红楼梦》自问世后,随着此书的...
深沉隐藏在表面-霍夫曼斯塔尔的文学世界 本书特色 霍夫曼斯塔尔(1874—1929)是世纪之交的奥地利作家,堪称维也纳现代派的*重要代表,其作品对20世纪的德语...
G-2WZ-1-知味红楼 本书特色 世界文学大师中,唯莎士比亚可与曹雪芹媲美,其他都略逊一簿。以文学的立场,把小说当做专书来研究,实为“破天荒”的创举。书中以《...
盗墓的一夥人终於又在古墓里相遇了,经历九死一生後,个个带著大伤小伤,好不容易爬了出来,也因为这场劫难,受难的他们,为此生
简易爵士钢琴曲集--披头士乐队专辑 目录 我想握着你的手 如果我失恋了 艰难一天的晚上 我将会来 救救我吧! 昨天 这儿,那儿和所有地方 米歇尔 在我生命中 财...
明清之际诗僧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7章, 包括明清之际诗僧宗派、地域分布及文学创作考 ; 明清之际诗僧层出不穷之原因 ; 明清之际诗僧与儒学的交涉 ; 明清之...
清代学术史讲义 本书特色 著名历史学家柴德赓先生在北平辅仁大学讲授清代学术史的讲义,全书不惟以学术史事爬梳之精确见功力,而且尤以史家及史部文献之湛深论究显睿识,...
不学诗.何以言 本书特色本书集结了夏传才教授在中国诗经学会二十年以来,为推进诗经学研究而取得的工作成果。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部分汇集了诗经学会自成立以来与...
论语札记 内容简介 《论语》被称为中国**书,不仅仅是笼统古今而论,或是由时间加权平均概出的。今天,或隐或显,实际上它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如果我们要了解历...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十一集:中篇小说卷:三 本书特色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11集中篇小说卷3)》是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读懂中国的理论基点:《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新读 本书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而马恩原著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具有一定...
萨朗波 目录 目次 译本序(郑克鲁) 一盛宴 二在西喀 三萨朗波 四迦太基城下 五月神 六汉诺 七哈米尔卡尔·巴尔卡 八马尔卡之役 九在乡间 十蛇 十一在营帐里...
东风从西边吹来----中华文化在日本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讲述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以及在日本社会中存留着的中国文化的书稿。作者在对这些历史和现状进行描述时,经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