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系列共4本,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收藏文化的系列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家具篇”共10章,既有对家具收藏史、家具用材、家具辨伪、家具沿革等层面所做的宏观把握,亦包括对中国传统家具中交椅、床榻、椅凳、桌案、柜架、屏几等具体物件的微观阐释,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100余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
今天,当面对古人如此丰厚遗存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和无限的敬意。既有惭愧之处,同时也有对古代文化的一种尊敬。中国传统家具带给我们的享受是深层次的,带给我们的乐趣是不经意的。正是这些享受和乐趣,让我们有机会——
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
**讲盛世收藏—历史
每到周六的早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北京市有两个地方万头攒动。一个是天安门广场,大家都在举头看升国旗;一个是潘家园市场,大家都在低头寻国宝。这就是我们今天收藏的现实情况,每个人都希望从我们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中,捡到自己心爱的东西。
但过去不是这样。我小时候,看到的景象都是破坏文物。在我11岁的时候,“文革”刚开始,大量文物遭到破坏。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我们家后面有一个下水道堵了,我们都去看,结果从下水道里掏出来一个鎏金佛,当时说是金佛。那时所有人都把家里价值连城的古董扔掉,说是“破四旧”,扔掉以后心里就踏实了,认为安全了。
那是我们历史上不堪回首的一段岁月。但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每一个人都开始关注自己的文化,关注自己的灿烂文明。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现状。
五次收藏热
收藏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积累财富、积累知识的过程。人类*早的收藏就是积累的财富,是什么呢?粮食,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当我们的衣食解决以后,我们才注重精神的需求,这时文化标识的东西对我们每个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古代收藏热跟今天有所不同。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收藏热,统计起来大约有五次:**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晚明时期;第三次是大家熟知的康乾盛世;第四次是晚清到民国初期;第五次就是今天。今天的收藏热,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愉悦。
收藏热的特征
收藏热的形成,必须要具备几个特征。
**个特征,就是官方的提倡和默许。比如北宋末期宣和年间,伟大而窝囊的皇帝宋徽宗非常提倡收藏,他首先成立了国家画院,自己任画院院长—一个皇帝亲任画院院长!他网罗天下所有顶级画家聚集到他的门下,为他作画,编辑《宣和画谱》。官方的提倡是收藏热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今天,官方也提倡。比如央视有《鉴宝》栏目,每个博物馆都不停地推出各种各样的文物展览。这些在我年幼的时候,都不可能看到。
再有就是国家对文物的收购。这些年,国家用重金买下很多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文物,收归国有。比如故宫博物院在1995年,斥资将近2000万元人民币,买了一张北宋的画,张先《十咏图》。这张画早年从故宫流出去,现又收归故宫。2002年,财政部又斥资将近3000万元人民币,买了米芾著名的《研山铭》,收归国有。这些都表明国家的许可或者说提倡的态度。
第二个特征是出版物集中。今天能够看到的所有有关文物的出版物,都是在收藏热时期出现的,包括北宋、晚明、乾隆时期、晚清和我们现在。
我喜欢收藏的时候,先喜欢的是陶瓷。当时全国有关陶瓷的书就两本,一本是中国硅酸盐学会编的《中国陶瓷史》,一本就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今天完全不同了,如果喜欢收藏,不管哪个门类,你去书店,五花八门的书,所有资讯都可以很轻易地查到。我喜欢陶瓷收藏的时候,是查不到的。
出版物集中也是收藏热的集中体现。比如宣和时期的《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宣和博古图》,这些都是北宋时期的著作。晚明时期,有一个文学家,也是画家,叫文震亨,是文徵明的曾孙。他写了一本关于鉴赏收藏的书《长物志》。长,在古音中念“丈”,“家无长物,诗书自乐”。“长物”,指多余的东西,是自谦的说法。古人把一些很贵重的东西,说成是一种人生多余的东西,就叫长物。那么乾隆时期,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为了编辑天下所有他收藏过的名画,编出一本书叫《石渠宝笈》。还有《西清古鉴》,也是乾隆时期编的书。晚清就更不用说了。民国初期有一个人叫赵汝珍,写了一本《古玩指南》,这是给所有收藏的人看的一本收藏手册。
以上这些都说明出版这类书,一定是收藏热的时期。
第三个特征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就是摹古和作赝成风。
摹古是君子坦荡荡:我模仿前朝的成就。我以我现实的力量,来达到古人曾经达到的一个高度。比如乾隆皇帝,他*愿意做的就是这件事。乾隆很多瓷器的落款就写着“大清乾隆仿古”,他写得很清楚:仿古。当然,也有一部分不写,他就要以自己的能力达到古人的高度,让你真假莫辨。作赝的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它是为了欺世。今天很多搞收藏的人都被作赝,简单说就是作伪、作假,给苦恼着。每个人拿到东西以后想的**件事,就是它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都苦恼这件事。这就是作赝成风,也是收藏热的一个标志。
今天摹古市场非常多,比如全国各地家具市场大量的仿古家具出现,告诉你就是仿的,用很好的木头做出来,跟古代的样子一样,希望你的家里改变一下气氛,从西式的样子变成中式的样子,这是君子坦荡荡的行为。我觉得这也是收藏热的一个标志,在实物表达上的一种方式。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作伪地有这么几个:作画,作古玉,主要是苏州。过去一说这画是“苏州片”,什么意思呢?就是苏州这个地方作的伪。北京在晚清到民国初期的时候有一个作伪画的地方,它在哪儿呢?就在鼓楼前面,后门桥那个地方。所以,有的行家一打开这幅画,就说是“后门造”,就是后门桥作的伪。我们今天作伪比较严重的地区,比如陶器就是河南,玉器是安徽,青铜多出自西安、洛阳;这些都是作伪的集中地,但是不表明其他地方不作伪。我想今天的陶瓷摹古作伪*高产地一定是景德镇,那里聚集了天下所有的能工巧匠。
*后一个特征就是市场繁荣。北宋、晚明、康乾盛世、晚清到民国初年以及今天,这五个时期都是市场非常繁荣的时期。
我看了央视播出的一条新闻,说我国现在有7000万收藏爱好者,7000万人,这是非常庞大、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数字。
**次收藏热:北宋
我们了解了古代的收藏热,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唐代以前没有收藏热呢?唐代是有人收藏,唐太宗啊!但我们要知道,那是皇帝的收藏,它不会反映到民间。唐代社会,它的文化是开放型的,它不是一种收敛型的社会。我们今天的文化是在宋代以后才定型的。从史学家的角度看,宋代的文化是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一千年的一种基础文化,程朱理学规范了中国人生活的准则。宋代以前,古人的生活跟今天有很大的不同;宋到明这一个时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的变化。
宋代是一个收敛型的社会,对文化有一种聚集的想法,收藏热就形成了。尤其有了宋徽宗这样一个皇帝。这个皇帝政治上碌碌无为,艺术上却非常有造诣。他创造了一种非常漂亮的书体,叫做“瘦金体”。创造一种书体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到了宋朝。我们知道,所有法书作品在宋代以前就定型了,无论你怎么写,都很难超越这些字体。宋徽宗作为一个皇帝,酷爱艺术,他所创造的瘦金体,我们今天去博物馆就可以看到。
宋代的统治者,标榜自己以文治天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他为什么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呢?是因为他觉得这个社会不能靠武力解决问题。宋朝的版图比较小,尤其到了南宋,版图变得非常小,大概不足我们现在国土的五分之一,就是江南这几个省。但是请大家注意,宋代的享国时间却是历史上*长的。
我们从史学的角度去考察,时间*长的朝代我们一般都说是汉朝,但是汉朝中间有王莽割断了14年。宋代没有被割断,尽管迁都了,但南宋延续了北宋,时间没有割断,长达319年。而大唐只有289年,明朝只有276年,清朝只有267年。如果我们承认汉代被王莽割断这个史实的话,那么西汉只有214年,东汉只有195年。300年,对中国所有的朝代都是大限。
只有宋代,这样一个看似软弱的朝代,以一个非常丰富而柔弱的文化,撑住了这个300年的大限。这就是我们要对它的文化重新审视的一个原因。典型的说法就是以柔克刚。它对我们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我们的行为准则有着巨大的影响。
宋徽宗很喜欢画画,他画了很多花鸟画。当然从鉴定的角度上讲,有的专家认为有的画是代笔,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画确实是他本人所为。比如,在2002年,嘉德拍卖会上拍了一幅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画的是花鸟,表明宋代人的一种追求,表明皇上心里的一个乐趣。画画得非常细致,都是花鸟。这幅画当时拍了2300万人民币,加上佣金是2530万。这幅画在国外流落了多年,终于回到祖国进行拍卖。但不幸的是,又被外国人买走了,在我们家门口晃了我们一下,没有真正回到祖国的怀抱,和我们照了一面,又被别人抱走了。
这幅画是2002年世界上*贵的一幅中国画了。在拍卖之前,有一个老者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跟我说:“马先生,我非常喜欢那幅画,那是我终生梦寐以求的一幅画,这次我想倾我全部的力量把它买回来,你看行吗?”我说:“当然行,买回来当然是个好事了。”
我们当时都不知道它能拍到多高,保守的估计,1000万是个大限。结果在拍场上,他一直在观看,在叫价到1300万的时候,他伸了一下手,然后很快就被人盖过去了,他没有能力把这幅画收回祖国来。拍完以后他跟我说:“虽没买到,但我很高兴,我终于拥有了它一秒钟。”因为他在1300万的时候一举手,那个瞬间是属于他的。如果没有任何人出钱了,这幅画就归他所有了。但不幸的是还有别人在出价,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短暂的喜悦和深深的无奈。
这就是宋徽宗所创造的一种文化,他自己不能想象。他是一个受尽屈辱的皇帝,中国皇帝像他那样受尽屈辱的,就他一人。但是他留下了如此辉煌的艺术品,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向往并引以为自豪的文化。
第二次收藏热:晚明
再看晚明,一个文化非常繁荣的时期。史书上记载说嘉靖、万历时期由于皇帝不上朝,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其实社会还有另外一面,就是当时的经济富足,我们可以用实物来证实。比如我们知道的话本小说,嘉靖时期是《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发行;到了万历时期,《西游记》、《金瓶梅》这些作品都在发行;像“三言”、“二拍”,大量话本小说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有崇祯朝的《天工开物》。西方人对中国忽视《天工开物》还表示不解,说皇帝是不是没看过这样的书啊?这样重要的科学著作,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引起资本主义革命呢?
英国有一个科技史学家李约瑟,他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他问:资本主义革命,就是工业化的革命,为什么没在发达的中国产生?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当时不注重无形资产,不注重知识产权。晚明时期,大量知识分子、上层社会追求生活的奢靡,商品跟着就出现了。比如我们知道时大彬的紫砂、江千里的螺钿、黄应光的版刻、方于鲁的制墨、陆子冈的治玉、张鸣岐的手炉,等等。这些手工业品都是署个人名款,充斥整个市场。今天统计,署着“张鸣岐”款的手炉,大概有4万件存世。一个人不可能制造出这么多的手炉!只能说明他的人名已经变成一个品牌。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出现了一个特征,就是品牌意识。我们熟悉的品牌都是个人名。我们今天知道的西方的著名品牌基本上都是人名。比如服装有范思哲、阿玛尼,汽车有丰田、福特、奔驰,还有波音飞机,路易·威登的包,这些都是人名,跟我们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品牌意识一模一样。但不幸的是,这个品牌进入清朝后,叫做“大清康熙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到解放以后,叫做“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不再注重品牌。
我们刚解放的时候,由于要向西方各国出口,没有商标是不能出口的,所以我们被迫出了一些品牌,叫什么“天坛”、“东风”、“解放”、“红旗”、“蓝天”、“白云”,都找不着调的事儿写在上头,当成一个品牌。问题是蓝天、白云都不为此事负责,梅赛德斯·奔驰却能为此事负责。这就是对品牌意识的淡漠,对无形资产的淡漠的一个史实。
同光中兴时期,资本主义第二次萌芽,中国人的品牌意识又出现了。接受**次被扼杀的教训,这次的品牌叫什么呢?叫外号。比如我们都知道的狗不理包子、王麻子剪刀、葡萄常、泥人张、烤肉宛,姓名都说一半儿。所以,中国的品牌在资本主义的第二次萌芽时期,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品牌都是半拉人名,羞羞答答。
第三次用人名作为品牌的**个人是李宁。他拿完世界冠军退役以后,创造了一个品牌,叫做“李宁”牌。我有一次去王府井利生体育用品商店,不幸看到这一幕:那时候李宁的牌子刚上市,很多人不适应。售货员给一个人介绍,说这是新牌子,叫李宁牌。那个人愣着,看了半天,说:“我身上怎么能绣一个他的名字啊?”他是这个概念:我的身上不能有别人的名字。但是他不知道,他穿的皮尔·卡丹的西服,也是别人的名字。
这就是那道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资本主义未在中国诞生的一个基础原因:中国人不大注重无形的东西,不注重个人创造。而资本主义的一个特征就是注重个人创造,要把个人无形的东西变成有形的资产,这才能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第三次收藏热:康乾盛世
中国第三次收藏热是康乾盛世,这是中国历史上时间*长的一段盛世,长达一百年。可以说,整个18世纪,从1700年到1800年,都是中国历史上*好的时期。
康乾盛世的产生,我觉得*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康熙皇帝的伟大和英明。康熙,一个极易吸收外来文化的皇帝。这个文化不仅仅是汉文化,还包括西方文化。他请来大量西方老师来教他几何、天文、机械。我查了一下,他学过静力学,我们一般人今天都不学这样的学问。康熙是一个非常开明的皇帝,他对自己的要求,是要成为一个全能的皇帝,他做到了这一点。他也影响了后来的雍正、乾隆,使这一百年成为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百年。
到了他儿子,就是雍正这一代。雍正是一个非常勤勉的皇帝,他批过4万多份奏折,这些奏折至今在国家档案馆里保存。雍正在位十三年,平均每天至少要御批10件奏折,*少时要写一个字:览;*长的洋洋万言。
我们都知道,用毛笔写字,不停地写,写一万个字大约需要两天时间。用钢笔写,写得快的人大概一天可以写一万字,毛笔写得要慢。这样勤勉的皇帝,他的政务非常繁忙。雍正跟他的父亲,跟他的儿子都不能比,他没有下过江南。他处在清朝康乾盛世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他要整顿吏治,要改革康熙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所以他就没舍得出门。
那么,雍正怎么去减压呢?他对艺术品有要求。在中国历代皇帝里,雍正对艺术品的要求*为具体。比如,史料记载,雍正七年(1729)四月十三日,太监刘希文交来成窑五彩磁罐一件,无盖。我们将来讲瓷器的时候会讲到这一点。成窑五彩,就是后来的斗彩。就是太监交来的这件斗彩,没有盖。皇上就下旨:“着做木样呈览。钦此。”意思是你先做一个木头盖,画好了给我瞧瞧。
隔了一周,二十日的时候,木样就做好了,画了五彩木样一件呈览,拿给皇上看。皇上又说:“将此罐交年希尧添一盖,照此样烧造几件。原样花纹不甚好,可说与年希尧往细里改画。钦此。”皇上说的太具体了,说照着这样给我做几个。原先这个画得还粗了点儿,你给我再画得细点儿。
年希尧是雍正时期的重臣,他受他弟弟年羹尧的牵连,被罢免过。罢免的第二年,就是雍正四年,重新起用,所以他干活非常认真。
像这样的史实,记载了一个皇帝在艺术上的要求,这个要求一定得传达到下面。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雍正这一朝的瓷器,非常精美。清代瓷器的高价,很多都是雍正一朝所创造。
……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此外,他还撰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专著。其中,《中国古代门窗》一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1997年1月18日,马未都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设有家具馆、陶瓷馆、工艺馆、门窗馆、摄影馆、油画馆和多功能馆七个展馆。
约翰.邓普顿的投资之道 本书特色 约翰.邓普顿爵士被人们称为100年来*成功且*负盛名的职业投资者之一,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慈善家,1987年英国女王因其多年...
《蜡烛图方法:从入门到精通》一书中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本书在历史经验与实践间架起一道桥梁,对这一日益流行的,历经四百余年
爱.水晶-(第二版) 本书特色 一本书,众多形态各异的美丽水晶,带领你穿越人间四季;一石,即世界。《爱.水晶》按颜色将晶石与季节对应,形成一篇篇美文+水晶鉴赏知...
《价值投资》毛羽的这本专著,填补了我国证券市场著作丛书中的一个空白。这是第一本从价值的角度,解读中国证券市场投资之道的专
《百战成精:沪深股市专业投资原理》是一本专门讲述关于股市投资者修炼武功的技术读本。与其他讲解股市投资技术的书籍不一样,《百
財務自由!人生才有真自由!養錢要趁年輕,更要趁現在!有錢離你很遙遠嗎?超級暢銷作家高得誠,用最好懂的方式教你這堂有錢入門
即使你从来没有接触过经济学,你也大可以放心,只要你有一颗好奇心就能够读懂本书,因为这本书正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讲述经济学的
[内容简介]从中环到北京,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以先后在香港和内地金融机构工作的经历,以亲历金融危机的独特视角,以多年金融实践
数年前,作者便坚持每年撰写约10万字,并将其中的大多数精华公开发表,与读者深入交流。本书经过多年的沉淀、构思和写作,是作者美元债券市场实战经验的精华汇总。本书定...
《基金业务:如何管理你的财富》将阐释该行业实践中的具体运作方式和结构,并探讨监管其运作的重要的法律和法规。我们将深入基金管
投资建设项目组织-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新版考试参考教材在知识体系、结构安排、文字表述等方面,努力做到概念准确、逻辑清晰、内容翔实、文字精练。投资建设项目组织...
生活有1000种方式,赚钱是我们进行选择的第一筹码。女性的成功并不一定是身处风口浪尖,也不一定是成为中流砥柱,找到适合自己的
《操盘学(上册)》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职业投资者的操盘技能和投资素质,训练职业投资者的盘口触觉和视觉,从而提高实战操盘水平。因
《股圣彼得•林奇投资圣经》内容简介为:彼得•林奇和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两人惺惺相惜。彼得•林奇的特点是,他管理的是一家基金,
玉器图谱 本书特色 莫离编著的这本《玉器图谱》采用以图说文、以文辅图的形式,分别从中国玉器的常识、玉料,以及古代玉器的造型、纹饰和现代玉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
《短线英雄》(修订本)不是投资知识的入门类读物,更不是企图走马观花随便看看就能够轻松掌握、彻底领悟的。它是专门为那些愿意把
解惑500万-彩票投注135问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从排除彩民的五大烦恼.满足彩民的八大需求(1.信息的需求;2.中奖的需求;3.交流的需求;4.认可的需求:5....
中国铁钱 内容简介 铁钱是中国货币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自汉至民国初的两千余年中,中国铸行铁钱的时间断断续续大约有五、六百年左右。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铁钱的流通...
琉璃厂小志 本书特色 日本则有“书海”之街神田町。在我们国家,那就是北京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厂了。这条街,这么古老,经历了五六个世纪的变迁,充满着斑驳离奇的故事,它...
精明交易者-系统交易指南 本书特色 本书由著名作家和交易员佩里·考夫曼编著,它引导读者学习掌握市场波动所需要的重要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在什么时机以及如何应用各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