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太监李连英生于1848年,死于1911年,其一生伺候慈禧50多年,并深受宠信,被加赏二品顶戴花翎,是清朝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位高权重的太监。李连英家世如何?他为什么要当太监?他因何取信于慈禧?他有什么本事与清朝的大臣们“和平相处”几十年?他究竟是病死还是他杀,为何引发百年争议……《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纪连海先生将为您拨开历史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李连英。
1.从慈禧赐“福”说开去说到李连英,**个问题就是他的姓名。别小看了,这还真的是一个问题。我们先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刊登在2007年1月10日的《北京日报》上面。故事的开头是由于慈禧太后给著名的京剧武生杨小楼写的一个多了一点的错字——“福”字引起的。慈禧太后给著名的京剧武生杨小楼写字的故事,很多的朋友都是知道的。故事说的是慈禧太后特别喜欢听京剧,也就常赏赐那些唱念坐打俱佳的艺人一点东西。有一次,慈禧太后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些都赐给你,带回去吧!”走南闯北、善于察言观色的杨小楼看到今天慈禧太后老佛爷的心情还不错,于是心里面想,早就听说太后老佛爷写的“福”字不错,何不趁机讨要一幅字呢?杨小楼心里面是这么想的,于是乎他一边叩头谢恩,一边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贵重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要什么?” 看来,今天慈禧太后老佛爷的心情还真是不错,居然没有发怒。这个时候的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福’字给奴才。”慈禧太后老佛爷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看太后老佛爷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杨小楼一看,心想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非是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太后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急得直冒冷汗。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走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旁边的李连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太后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连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上面这个故事本来的意思呢,是要夸奖李连英机灵、嘴巧,常常为慈禧太后打圆场,可也分析了李连英为什么会讨得慈禧太后老佛爷的欢心。2.李连英的姓名问题但是,问题就出现了,这个故事的作者,一位笔名叫做愕然的老先生,在2001年夏的一天,为了写这篇名为《慈禧赐“福”》的文章,遇到一个难题:清代大内总管是“李莲英”还是“李连英”?为一个草字头,他急忙翻查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缩印本《辞海》第1429页上的“李莲英”词条。 这个词条显示了下面内容: 李莲英(1848—1911年)清末宦官。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绰号皮硝李。初为私贩,被捕入狱。释后改业补鞋。咸丰时自阉人宫。性机警,善伺人意。。以善梳新髻得慈禧太后宠信,由梳头房太监擢升总管太监。后又赐二品顶戴。在宫五十余年,怙势弄权,卖官鬻爵,广植私党,干预朝政,内自军机,外至督抚,多与之结纳……于是乎,这位老先生,就轻易地相信了《辞海》,将“李连英”写作 “李莲英”:“太后书毕,正踌躇满志,站立一旁的阿哥小声说:‘福字不是衣旁呀!’太后闻言一看,果然多了一点。这时,李莲英表现出了独到的阿谀逢迎的功夫:‘老佛爷的福气,当然要比世人多一点嘛。’”结果,他的文章在某刊发表了,“李莲英”三字赫然见诸文章中。随后,他又看了一些清宫影视剧,演职员表中也都是赫然书为“李莲英”。于是乎,他深信晚清大内总管是“李莲英”而非“李连英”。几年后,这位老先生,又读了2006年12月《北京晚报》上的一篇文章《书到用时》,文章是《北京晚报》副刊主编霍达先生写的,文章说到了下面的一段话:“再比如,写《补天裂》时遇到的一个问题:晚清大内总管是‘李莲英’还是‘李连英’?为了一个草字头,又翻遍故纸堆,一直查到李连英的墓碑碑文,终于确信没有这个草字头。”这位老先生,看到了这里,才感觉到,困惑了他数年的晚清大内总管“李连英”的名字问题才得以解开。我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也是深受感动,我也是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才知道“李连英”的“连”究竟怎么写。看来,霍达先生不但是《慈禧赐“福”》的作者的一字之师,也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一字之师!每个人都应该有霍先生的治学精神!有的朋友说了,那这个碑到底在哪里啊?这个呀?我们必须得等到*后一讲才能跟朋友们详细说明了——不是我卖关子呀,而是必须要等到后面再说。不过,看了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缩印本《辞海》第1429页上的“李莲英”词条,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商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慢慢道来了。好了,到现在,关于李连英的名字问题,我们似乎已经弄清楚了——实际上,离弄清楚还远着呢。现在,我们就该了解一下他的家庭了:好好的人家,为什么非得要让孩子走上这条道路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干了这行容易成功吗?P4-7
纪连海,1965年生,北京市昌平区人。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市骨干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
世界史 现代卷 本书特色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世界史·现代卷》系统阐述了20世纪初帝同主义形成以来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编者注意...
英语歌曲欣赏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共分12个单元,包括12个不同的话题,每单元围绕3首歌曲进行编排,其中,1首为主修歌曲,2首为选修歌曲。英语歌曲欣赏 目录 un...
我讲述的铁路遗产故事 本书特色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铁路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越发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为向社会公众阐释保护铁...
《Android应用性能优化最佳实践》内容简介:本书一共7章,在简单介绍了Android Studio的使用指南后,分别从绘制(UI)、内存、存储
明清晋商与徽商之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 《明清晋商与徽商之比较研究》一书由刘建生、燕红忠和张喜琴等人著,对明清时期*具特色的两大商帮集团——晋商与徽商进行了全面的比...
抗战时期西南后方社会变迁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起点,以日本投降、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为终点,由...
《明代文话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全面梳理明代文话文献为基础,从话语体系、文本形态、表述策略、批评意义、文化语境等多方面,探讨
1966-1976-一百个人的十年 本书特色 “文革”已经过去,它对众多人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革”是什么?“文革”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文革”到底对人产生...
《陈寅恪新论》内容简介:2020年是陈寅恪先生诞辰130周年,也正值《陈寅恪文集》出版四十周年。为了集中展现有关陈寅恪先生及其学术
讲解麦积山 内容简介 《讲解麦积山/中国石窟系列丛书》是一部讲解被誉为“东方雕塑馆”之称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的普及性读本。作品以轻松的笔调结合优美的配图,将麦积山石...
《了不起的中华服饰:瑶族》内容简介: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文化得以系统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其中少
本书是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理查德·托尼在1930年代撰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经济状况的著作。因为当时中国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国家,所以该
中国封建社会 本书特色我治学的*大感受,就是用社会学观点来研究中国历史,对历史学和社会学都是一个出路,是一条途径。这也是我一生治学的方向。…我不想...
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 本书特色 《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汇集了作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出土简帛文献的研究,是由三联书店出版的一部新的著作。书中具体包括了...
《独自之旅》内容简介:《独自之旅》是一本极为打动人的旅行传记。为了感受这个世界的真诚与善意,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个世界,作者
舌尖上的战国-苏秦那张嘴 本书特色 看鬼谷子高徒如何布局天下导演战国时期*精彩的一出政治大戏!舌尖上的战国-苏秦那张嘴 内容简介 《翰林史书堂·铁马冰河系列·舌...
哈佛首位女校长福斯特的首个中译本著作美国史学界最高奖项——班克罗夫特奖获奖图书《纽约时报》2008年度十大好书之一美国全国图
蒙古帝国兴亡录 本书特色 《蒙古帝国兴亡录》是世界公认的关于欧亚大陆游牧民族数百年历史的经典史著,它描绘了蒙古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建立草原帝国的风起云散。蒙古帝国的...
《迷人的经济学:影响世界的五大经济学思维(套装共五册)》内容简介:本书是一系列“经济学册子”,该系列图书主要从经济学发展史
津沽漫记:日本人笔下的天津 本书特色 万鲁建、王振良编著的《津沽漫记(日本人笔下的天津)/天津记忆》是“天津记忆”丛书之一,是国内首次比较系统地将日本人有关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