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七位国民党党首的妻子,她们是:
生前,端庄秀美,刚毅执着;身后,朴实无华,流芳百世,被誉为“20世纪中国*伟大女性”、“国之愧宝”——宋庆龄;
亲身经历国民党的成败兴衰,参与决策,了解、掌握国民党1927—1975年间内幕,除蒋介石外的“**人“——宋美龄;
小家碧玉,志向鸿远的代理总统夫人——郭德洁;
来自前苏联,不求名利,不揽权势,被舆论界称为没有声音的——蒋方良;
就像多数六十岁左右接受日本教育的台湾妇女一样,较为拘谨的李登辉夫人——曾文惠;
国府主席夫人——陈璧君。
中华民国**夫人——宋庆龄
生前,端庄秀美,刚毅执着,追随革命真理,忠贞不渝;身后,朴实无华,不求空名,永与父母相伴,流芳百世。她就是被誉为“20世纪中国*伟大女性”、“国之瑰宝”的宋庆龄。
1.宋庆龄不姓“宋”
在中国现、当代的历史中,宋氏兄妹占有不少的篇幅,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自从斯特林写了《宋家王朝》以来,如果有人想否定宋姓家族,那真是天大的笑话了。
然而,千真万确,宋庆龄不姓“宋”,也包括她的父亲宋嘉树,英文名查理·琼斯(CHARLIE JONESSOONG),号耀如。事实上他的本名是韩教准。如果认祖归宗的话,应该称为“韩氏家族”,而不是“宋氏家族”。
1987年4月,广东省文昌县出版的一本《文昌文史》中,《纪念宋庆龄同志专辑》里,这样写道:
“宋庆龄同志的父亲实际上姓韩,原名韩教准,英译韩乔荪,又名宋嘉树,别名宋耀如,系海南岛文昌县昌洒区庆龄乡古路园村韩鸿翼的第二个儿子。”
短短66个字,揭开了宋庆龄家父的身世之谜,确定她父亲姓韩不姓宋。考据指出:
“文昌县的韩氏家族,先辈原是客家人,原住河南相州的安阳,早在南宋(1126—1279年)时期,由于受中亚部族的侵入而南迁。有一个人叫韩显卿,到浙江会稽任县尉,又入粤任廉州太守。公元1197年渡琼州定居文昌锦山。所蕃衍之后代清时居罗豆市圯乌坡村,后移居昌洒区古路园村。”
宋查理的世祖,原是官宦之家。考据还指出:
“宋庆龄的祖父叫韩锦彝,生两男:长子鸿翼,次男鹏翼。鸿翼生三男:长男政准,次男教准(即宋查理)、三男致准。”
据现今在世的致准后代、宋庆龄的堂弟韩裕丰回忆说:
“我家的祖坟都在,老屋西北400米的牛酸树林中,墓碑中间刻有‘韩妣王氏之墓’,她便是宋庆龄和我的祖母,左下方刻有一行小字:‘男政准、教准、致准;孙乾丰、裕丰’等字样。祖父的墓也在,位于本县宝芳区大品坡上,落款也完全相同。因此墓碑上的教准和宋嘉树,实际上是一个人。”
韩裕丰肯定地说,祖母墓的碑刻有“民国6年秋月吉旦”,是他和二伯宋查理亲手竖立的,也和他不只一次祭祖。
韩裕丰还回忆说:
“我们的祖父,因早年家道中落,农闲时兼做烧窑业维持生计,还到东郊去挑椰子绳出售,或是到清澜港的船上做搬运工,艰苦度日。1861年,二伯教准出生在家……约在13岁那年,他和大伯到东印度群岛,在一个亲戚家当学徒,后来又到美国丝茶行当学徒,经过几番周折,碰上运气,受到美国新式教育,他读完圣三一学院的全部课程,入田纳西州斯维尔的万德毕尔特大学的神学院。1880年接受洗礼,加入基督教,教名为查理·琼斯,成为北卡罗来纳州一名卫理公会传教士,进行传教,印售圣经,因此而致富。那时他经常都领着家属回来扫墓。”
韩裕丰所述宋查理经过,与宋查理的经历大致相合,应该说是可信的。但韩教准何以又改姓宋呢?韩裕丰补充说:
“二伯在印度洋群岛当学徒,有时年节也会回到文昌老家,深感郁郁不得志。这时候,恰逢二房祖婶母的弟弟从美国回来,探望姐姐,二伯他们也称舅父。舅父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开设一家茶丝商店,生意不错,唯一遗憾的是膝下犹虚,祖婶母建议将二伯过继给舅父。舅父见二伯聪明伶俐,大为高兴,当即偕往美国,由于舅父姓宋,韩教准从此改名为宋嘉树。”
由上述事实考据与韩裕丰的回忆,证明宋查理不姓宋,应该姓韩,那么本文的女主人公,举世闻名的宋庆龄也就不姓宋而姓韩了。当然他(她)们都已成为历史人物,就没有必要再改姓了。
青年时代的宋嘉树,是相当有进取精神的。当他实现了求学深造的愿望后,在学校,宋嘉树以惊人的毅力和善于模仿的才能,将《圣经》中的词句和布道会上的说教背得滚瓜烂熟,从而赢得学校师生和院长的刮目相看,不久,他又转入田纳西州一家神学院深造,毕业被授予见习牧师,并派回中国传道。
1886年1月,宋嘉树以传教士身份回到上海。翌年与倪桂珍女士结为夫妻,这不仅是他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一次重大事件。此后,他们生育三女三男六个子女,揭开了“宋氏王朝”影响中国的历史序幕。紧接着,在宋嘉树人生道路上接连发生两次重要转折,一是他弃教从商,改行经营印刷业和工商业,迈向实业之道;再一是与孙中山相识,结为莫逆,走上革命路途。他以实业为财源,推动革命之活动,集实业家和革命家于一身,积极支持和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运动,其行动无疑对于宋氏家族的成员,尤其对二女儿宋庆龄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宋嘉树对子女的要求严格不失爱护,开明而不放纵,为实现他对子女“不计毁誉,务必占先”的目标和愿望,他把6个孩子全部送往美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和西方民主思想的熏陶,这为他们后来步入政治,主宰中国现代历史提供了文化基础和外部条件。
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少年时进入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在上海创办的女子学堂接受西学,由于学业优异,毕业后留校任教。19岁时与宋嘉树结为伉俪,夫妻二人性格相投,信仰、志趣一致,婚后生活美满、融洽。她虽笃信基督、清心寡欲,过着严格的清教徒般的规范生活,但却热心于慈善事业,对家庭及其儿女教育有着高度责任感和严格的要求。
宋庆龄的性格恰好继承父母二人的优点,因此赢得宋嘉树、倪桂珍二人的格外喜爱和自豪。宋庆龄也对父母怀有深厚的感情,她始终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并把这种真挚的感情保持到终生。她早年赴美国上学时父母赠送的一瓶葡萄酒、一瓶枫叶糖浆以及一件毛背心和一件蓝宝石胸针,她一直舍不得用,虽经几十年战乱和多次迁居,但她都一样不差地珍藏在身边,以为纪念。父母送给她的结婚嫁妆——一套家具和百子图缎绣被面也被精心收藏在上海和北京的家中。
在上海淮海中路的住宅里,与会客室相套的餐厅墙壁上,悬挂一幅面带微笑的母亲半身画像与她相伴,以便每日进餐时能看到母亲慈祥的面容。
宋庆龄头上那特有的发髻是母亲生前钟爱并要求女儿们梳扎的发式,不论是1927年大革命时期妇女时兴剪短发的风潮,还是“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小将的“破四旧”行动,都没使她改变对母亲许下的“不剪短发”的诺言。
然而,宋庆龄也并非事事顺从父母意愿,她与孙中山的结合就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虽然父亲以断绝父女关系的气话责令她改变初衷,但她依然我行我素,为此,给父母的精神带来很大刺激。宋嘉树曾亲自前往日本劝阻,结果落得一场重病。后来宋嘉树因癌症病逝上海,宋庆龄怀着十分内疚和沉痛的心情从广州赶来为父亲守灵送终,直到晚年,宋庆龄还念念不忘此事地对人说道:“我爱父亲,也爱孙文。今天想起来还难过,心中十分沉痛。”
1931年7月23日,她慈爱的母亲也因病去世了。正在德国柏林的宋庆龄闻讯后失声痛哭,第二天便启程回国为母送葬,以尽孝心。
十年浩劫中,当她得知父母在上海的墓地被砸得稀烂时,潸然泪下,心急如焚。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过问干涉,才将墓地修葺一新。宋庆龄看到整修后的照片后,对周总理在困难时刻的帮助十分感激,永生不忘。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患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在北京什刹海附近的寓所中与世长辞了。根据她生前的一再嘱托,她的骨灰一定要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地。6月4日,在邓颖超、乌兰夫、廖承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亲属好友的护送下,宋庆龄终于实现了她的愿望,回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父母身旁,于他们团圆在九泉之下。
宋庆龄与姊妹兄弟
宋氏家族除宋氏三姐妹为世人所熟知外,还有宋氏三兄弟。兄弟姐妹6人中,宋庆龄排行第二。大姐宋蔼龄,1890年出生,13岁时也像父亲当年那样,只身一人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成为中国**批赴美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回国后协助宋嘉树在孙中山身边从事秘书工作,后来担任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1914年,与她留美时的同学,孔子第75代旁系孙孔祥熙结合,当上“孔氏钱庄”的老板娘。大弟宋子文,1894年出生,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硕士,毕业后,在宋庆龄的推荐下,出任广东军政府的英文秘书和广东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后长期担任蒋介石政府的财政部长,跻身“四大家族”行列的亿万富翁的排行榜。
妹妹宋美龄小宋庆龄4岁,美国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女子大学毕业。1927年底在宋蔼龄的撮合下与锋芒毕露、尽揽大权的蒋介石联姻,成为现代中国政坛声势显赫的“蒋家王朝”的**夫人。二弟宋子良与小弟宋子安虽名声不及三位姐姐和大哥显赫,但也身居国民党政府外交、银行等部门的要职,充当宋子文的左膀右臂,加之其“宋氏家族”的特殊地位和身份,也使得世人对之另眼相看。
宋氏姐妹同出一宗,情同手足,但信仰、志向、情趣各不相同,公众舆论对此曾有精辟评论:蔼龄爱钱,庆龄爱国,美龄爱权。1927年掀起的狂澜巨涛使宋庆龄和她的姐妹兄弟们分道扬镳。大姐宋蔼龄和姐夫孔祥熙早已投靠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小妹宋美龄则成为蒋介石的追求对象倾向老蒋,宋子文虽对蒋介石所作所为深为不满,但也终究不敌威逼利诱踏上贼船。宋庆龄面对全家倒向和宋子文出于对姐姐的关心前来通风报信,她不无遗憾而又坚定地告诉这位自己喜爱的同胞兄弟:决定走自己的路,与蒋介石斗争到底。
抗日战争的炮火重新使宋氏姐妹兄弟再度相聚,携手合作。宋氏三姐妹并肩相随出现在公共场合,她们或出入医院慰问伤员;或往返前线视察阵地;或前往学校看望孤儿,把宋氏家族的团结与风度展现在中国和世界面前。
然而宋氏家族团圆的好景不长,蒋介石的内战与独裁政策再次把宋庆龄和她的姐妹兄弟们分开,从此姐妹兄弟各奔他方,成为永诀。
1948年,“精明”的宋蔼龄趁国民党溃败前夕,打点行装,携带巨额家产移居美国,1973年病逝于纽约哥伦比亚长老会医院。
同年底,受命赴美求援的宋美龄竞未能踏上故土*后一脚,便随着蒋介石的兵败大陆而由美国直飞台湾,偏居一隅,了却残生。
宋子文终于与妹夫积隙甚多,愤然于1949年辞去行政院长一职,经香港、巴黎,迁居美国,1971年病故于旧金山。
宋子良、宋子安弟兄二人也在1947年前后定居美国,客死他乡。
但是政见与信仰隔不断姐妹之情。宋庆龄常对人说:“美龄十分聪明,她拉丁文比我好得多,在音乐上也很有天赋,钢琴弹得特别好。”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她与宋美龄走向了两条道路,但却一直保持着友好情谊,她们经常在电话里用上海话亲切交谈。宋美龄还特别为姐姐安装了一部对外不公开的电话,并把长途军话台供蒋宋夫妻联系用的绝密电话号码告诉庆龄。宋庆龄与宋子文虽政见相左,但姐弟情谊笃深,弟弟送给她的一只小型金壳收音机和一架“施特劳斯”牌钢琴被她视为珍爱之物,陪伴宋庆龄度过多少孤寂的日夜。
人到晚年,宋庆龄愈加思念远在海外的同胞手足。一次她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到:“你和我一样,也是三兄弟、三姊妹,可是我却无法和他们通信。”每次海外来人,她总是设法打听妹兄弟的情况。在差不多长达30年的时间,宋、孙两个家族都很少有人和她来往。她内心极其难过和伤心。有一回,海外有人捎给她一张美龄的近照,宋庆龄端详良久,口里还不停念叨着:“我和三妹很久没有见面了”,双眼充满思念的泪花。
姐弟6人中,宋庆龄和幼弟宋子安的关系*为要好,认为子安*了解她。“文化大革命”中,宋庆龄几次托人捎去口信。希望在有生之年见他一面,以叙姐弟之情。1969年,宋子安病逝,宋庆龄不顾当时种种禁忌,发去电报以示哀悼。宋庆龄去世后,子安夫人率家人特地从旧金山致电,对姐姐的故去献上一片怀念之情。宋庆龄与二弟宋子良关系始终很好,因此1929年曾作为家中代表赴沈阳迎接二姐从柏林回国参加“奉安大典”。病重时刻,她仍期望有朝一日子良能重返故土,并委托身边亲友帮助接待,1981年5月22日,子良从纽约发来慰问电,对二姐患病在身不胜难过,远在千里之外为她的康复而祈祷。然而姐弟团圆终未能实现,这成为宋庆龄一生中的*大憾事。
3.扯下龙旗脚下踩
1908年,15岁的宋庆龄和妹妹宋美龄一道在父亲的安排下,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不久,她考入佐治亚洲卫斯里女子学院文学系。
在这里,令她*为开心的除了周末与蔼龄、美龄在一起共度姐妹团聚的温馨时刻外,便一头扎进图书馆,畅游在书籍的海洋,拼命吸吮着知识的乳汁。她广泛涉猎各个领域,尤为喜好历史和哲学,这对她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获益匪浅,也为她具有良好的英语读写听说技能奠定了深厚的功底。以致后来,在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英语成为她进行工作和战斗的主要武器和工具。
她想念父母,更思念家乡,决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拯救危难中的祖国。她在校刊上发表一篇又一篇文章,表现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痛恨和对实现民主、自由、平等愿望的向往,她呼吁中国留学生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为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宋庆龄深邃的见解和优美的文字立即引起全校师生的惊异和称誉,他们很难想象这些思想深刻、文采飞扬,富有感召力的文章竟出自一个年仅18岁的少女之手。
……
林则徐家书 本书特色 《林则徐家书(精)》编著者李金旺。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嘉庆十六年进士。任湖广总督时,查禁鸦片卓有成效...
胡适在北大 内容简介 胡适在北大,是胡适政治和学术生涯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胡适,撰写胡适传记的重要内容。胡适的许许多多的政见,以及哲学理念、文学主张、学术观点...
小猫玻璃丝的浴缸汽车 本书特色 “小猫玻璃丝”系列是奥地利名儿童文学作家埃尔文·莫泽尔专为幼儿创作的图画书,塑造了一个温暖、幽默、富有同情心、具有绅士风度的小猫...
真实的荒诞:中国二十帝王另类生活扫描 本书特色 皇帝也有烦恼,没人搞定,所以变得暴躁,皇帝也有脾气,没人疏导,于是愈加胡闹。中国史上*具代表性的20个另类帝王的...
保罗.策兰传:一个背负奥斯维辛寻找耶路撒冷的诗人 本书特色 《保罗·策兰传》:一个背负奥斯维辛寻找耶路撒冷的诗人,单凭任何一个侧面都不足以解说这位诗人——他是天...
数学我爱你-大数学家的故事 本书特色 数学作为人文学和科学这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是靠近各种教育活动的中心的。科学文化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定量化。因此,数学在现代教育...
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容若词与情 本书特色 纳兰容若,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容若的词句饱含痴情与哀伤,和他传奇的一生相互...
晚年蒋介石 本书特色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全面而真实地展示了蒋介石晚年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要了解台湾的当代历史,就必须了解蒋介石的晚年。晚年蒋介石 内容简介...
李自成新传 本书特色 李自成的为人,在本质上和张献忠大不相同,就是官书的《明史》都称赞他“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看他的很能收揽民心,礼贤下士,而又...
黑暗历史时期,一家三口的悲剧故事。悲壮的台湾近现代史,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白色恐怖下,牺牲者的群像,一个时代的悲凄怅然。
本书出自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遗孀林洙女士之手。她以女性特有叙述角度和方式,回顾了自己40年来所目睹的梁思成个人和家庭的
《断臂上的花朵:人生与法律的奇幻炼金术》内容简介: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
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一代伟大。他是八一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从1927年起他就是中
《全彩图解电子工程师入门手册》内容简介:《全彩图解电子工程师入门手册》结合实际的电子元器件,系统地介绍了电子技术快速入门的
《网络工程师的Python之路》内容简介:众所周知,Python这门编程语言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爬虫、Web开发、游戏
本书面向年轻人,讲述了作者在其自身成长过程中如何认识历史、怎样培养观察历史能力、怎样看待当今世界。作者着重讲述了自己与历
长廊与背影书系:马寅初的最后33年 本书特色 我们的经济政策的基本精神是毛主席所说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再加上“城乡互助,内外交流”。中...
《算法训练营(入门篇)》内容简介:本书以海量图解的形式,详细讲解常用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又融入大量的竞赛实例和解题技巧。通过
托尔斯泰画传 本书特色 《托尔斯泰画传》不是一部关于世界级文豪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创作的客观记录,而是一部试图重新审视这位伟大的生命行者精神足迹的书,一部提供给不断...
陈布雷回忆录 本书特色 《陈布雷回忆录》:蒋介石“文胆”“智囊”国民党**支笔。周恩求:“希望你代我转告你的娘舅,布雷先生的道德文章,我们共产党人钦佩:但希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