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言
鄧廣銘
《宋會要輯稿》是在19世紀初葉,主持编修《全唐文》的徐
松,利用機會,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此書之被輯出,
對於宋代史事的研究工作所能作出的貢獻,與編修《四庫全
書》時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續资治通鑒長编》,是完全
可以相提并論、先後媲美的。
據說,编纂《四庫全書》時之所以不曾把《宋會要》從《永樂
大典》中輯錄出來,是因為它的内容過於繁富,唯恐輯錄出來之
後,編次和整理的工作必還十分費力之故。此說如確,則恰可
證明,主修《四庫全書》的那些人員,對於學術、文化遗產的繼
承和傳布,對於學術、文化事業的繼承和發展等問題,怎樣地無
所用心,怎樣地不肯認真負責;同時還反映出來,徐松當搜集唐
人文章時而能注意到《宋會要》這部書,知道它的重要性,并因
利乘便而把它輯錄出來,其識力之高明,造福於後代學人之深
遠,至少是每一個有志於鑽研宋史的人所應深致其敬佩和感戴
的。
《續通鑒長編》在輯出後的三十幾年内就有印本行世,而
《宋會要》則在輯出之後不久,在還没有得到加工整理之時,就
陷入了顛沛流離的過程當中:有時為書賈所居奇,有時為官紳
所秘匿,如是者達一百二三十年,迄未得印行機會。直到抗日
戰争前夕,才得**次影印出來,距今僅四十餘年。
我們似乎可以說,《宋會要輯稿》乃是一部先天不足、後天
失調的書。說它先天不足,是因為在明代編修《永樂大典》時,
工作非常草率,曾把《宋會要》分别採錄於各韵之中,因而既有
前後重出的,也有大段脱漏的,也有把别種史書中的文字羼混
進來的;而當徐松從《永樂大典》輯錄《宋會要》時,《永樂大
典》已經散失了兩千多卷,約為全書的十分之一,其中必然有
《宋會要》的一些門類條目。說它後天失調,是因為在從《永樂
大典》中把它匆忙輯錄出來之後,徐松原是打算,由他本人或另
邀幾名助手,對它進行一次精細的校勘補正的,然而終其生并
未得如願;其後繆荃孫、屠寄、劉富曾都曾着手過整理工作,也
全都做得不多。據《影印宋會要輯稿緣起》所說,經劉富曾“整
理”出來的所謂“清本”,“總類子目,離合無端,雜引他書,不注
所本,有竊改蘭臺漆書之嫌”。這樣的整理,正所言則涛徒無益而
又害之了。
在《宋會要輯稿》影印本行世之後,受到了中外宋史研究者
們的熱烈歡迎。然而在這四十多年之内,研究者們大都是要從
這部影印本中蒐討這樣那樣的一些資料,却很少人把《宋會要
輯稿》本身作為研究的對象。河南師範大學歷史系的王雲海同
志,却獨獨選取了這一課題,不聲不響地,從事於《宋會要輯
稿》的考訂、校勘等類工作達二十餘年。在中華書局把當世殘
存的《永樂大典》影印出來之後,他便又對《永樂大典》的各册、
各卷、各韻遍行披檢,力求把《宋會要輯稿》中的某些種類的毛
病,盡*大可能使之减少。盡管現尚殘存的《永樂大典》,與徐
松輯錄《宋會要》時相較,已只是什一之於千百,然而經王雲海
同志反復考索、比勘之後,畢竟取得了突破前人對它所作的校
訂成果。舉其大且要者如下:
(1)重新輯出了當年徐松輯錄時被漏掉的一些條目;
(2)校改和補充了大量訛誤和脱漏字句;
(3)對於《輯稿》各卷重復出現的長篇或小段文字,大都已
從《永樂大典》殘卷中查明其原由所在;
(4)凡屬編修《永樂大典》時闌人《宋會要》中的别種文籍,
大都臚舉出來,并說明其闌人緣由;
(5)凡屬在籌劃影印時所造成的錯誤,能查明的也都臚舉
出來,并說明其致誤緣由。
經過這樣一番細致的考索和整理,《宋會要輯稿》中原有的重
重迷霧,讀者常會在此書中遇到的一些疑難,我想,其中的大部
分必已被撥開、被祛除了。
《宋會要輯稿》盡管是一部殘缺不完整的書,然而依然是一
部卷帙繁富、L『類眾多的書,而影印本於書前所附《目錄》却過
於簡單,對於使用此書、檢索此書的人來說,實在太不方便。為
解决此項困難,王雲海同志特地編制了《宋會要輯稿篇目索
引》,使今後翻檢此書者可省却無限時光,得到極大方便。
由於上述種種,我敢斷言:王雲海同志遣本著述的出版,必
將使《宋會要輯稿》能較以前發揮更大的作用。
《永樂大典》所收《宋會要》的
底本問题
一、有關底本問題的討論
明初修《永樂大典》時所收《宋會要》,是明人加給宋代官
修本朝《會要》的名稱,它的底本是宋修《會要》中的哪幾種,或
者是哪一種,學術界存在不同意見,還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
湯中《宋會要》卷l說:
明初編纂《永樂大典》,將《宋會要》分隸各韻,内載
《國朝會要》、《續會要》、《乾道會要》、《中興會要》、《光宗
會要》、《寧宗會要》、《政和會要》七種,當時已十亡其三。
湯氏從《宋會要輯稿》中,查到“七種”《宋會要》名稱,認為明
初尚存7種,都收進《永樂大典》。
1978年出版的《宋會要輯稿人名索引》,王德毅教授在《编
輯叙例》中說:
明初修《永樂大典》時,宋代十三朝的《會要》多半存
在,悉被編錄,以韻分隸散在各卷中。
這裹用“多半”代替“七種”,似已發現“七種”之說未必可靠,
但基本看法仍是沿襲湯氏舊說。
1968年,日本學者山内正博氏在《册府元龜與宋會要》①
一文中提到,《永樂大典》中編人的《宋會要》,“可能是屬於
《十三朝會要》系統中的内容”②。1970年青山先生在《宋會要
研究備要》的序言中說:
《永樂大典》有很大可能就是類輯了《嘉定國朝會要》
所根據的幾種《會要》,記載了宋初以來各種制度;如果再
把其中還有光宗、寧宗《會要》一并考慮,就可以認為,它
主要是以《十三朝會要》為依據的文獻。
以上兩位先生,提出了《永樂大典》所收《宋會要》的底本,“可
能”是《十三朝會要》,或“以《十三朝會要》為主”的看法,但尚
未能提出足够的證據,作出可信的結論。
二、《宋會要輯稿》中的宋代《會要》名稱
湯氏從《宋會要輯稿》中,查到宋代官修本朝《會要》的7
種名稱,從而得出明初還存7種、《永樂大典》採人7種的結
論。這一結論的問題,首先是没有將《宋會要輯稿》中的《會
要》名稱查清楚。《宋會要輯稿》中,除了統稱為《宋會要》者之
外,篇首標題或每段史文下注明的具體《會要》名稱,是11種
全有:
(一)《慶歷國朝會要》
《玉海》卷5l《慶歷國朝會要》條說:
慶歷四年四月己酉,修國史章得象上新修《國朝會要》
一百五十卷。 以編修官王洙兼直龍圖閣,賜三品服。《會
要》止修至慶歷三年,后事莫述。
《國朝會要》是宋代官修本朝《會要》的通稱,由於章得象
上書在慶歷四年(1044年),故《玉海》以《慶歷國朝會要》著
錄,起建隆元年(960年)迄慶歷三年(1043年)。故在《宋會
要輯稿》中,凡是慶歷三年以前史文下,注明《國朝會要》者,以
上文字皆應出自此書。如帝系1.1—2四處在“大中祥符”條
下,禮9.38等處在“太平興國”條下注稱“以上《國朝會
要》”。所云“《國朝會要》”,即是《慶歷國朝會要》。
(二)《元豐增修五朝會要》
《玉海》著錄的名稱為《元豐增修五朝》,是以進書時的年
號及此書所修朝代數命名的。《通志》作《國朝會要》。《直齋
書錄解題》、《文獻通考》作《六朝國朝會要》,是把神宗朝也計
算在内。因為該書是《慶歷國朝會要》的續修本,為區别於前
書,往往加上進書時的年號或包括朝代數,以相區别。
《宋会要辑稿》是清代徐松根据《永乐大典》中收录的宋代官修《宋会要》加以辑录而成,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门。
读库0806 本书特色 相关阅读:丹青四海生:大师王叔晖古典连环画珍藏集读库0806 内容简介 《丹青赋》一文,是关于工笔仕女画大师王叔晖先生的生平传略。关于本...
二十世纪的教训-卡尔.波普尔访谈演讲录 本书特色 20世纪*伟大、*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卡尔?波普尔去世前的反思之作,清晰有力地表达了他对过去世纪的看法,对世界...
不可不知的民俗全书-升级版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宛如一颗明珠,璀璨夺目。而在这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中,由广大...
神秘的河陇西夏文化 本书特色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于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初,存在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西夏立国近两百年,今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兰州、定...
小说创作修辞论 本书特色 本书依据作家自身的经验和特点,重点从创作的角度对小说的修辞问题进行了探讨。全书共分为八章,包括小说修辞,小说修辞理论评述,影响小说修辞...
書內容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遊戲之樂:從遊戲和其他有趣問題出發,化繁為簡,分析總結。▓ 數字之魅:程式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和數字及字元打交道的過程。這一部分收集...
唐代婚丧 内容简介 婚丧是人生的两大礼仪。作者牛志平多年从事唐代婚姻、妇女和丧葬史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颇有影响的论文。在此基础上,又对唐代婚姻和丧葬的状况进行了...
✦当生活陷入困境,究竟是什么,左右着每个人的命运?✦空虚、焦虑、存在之痛、日复一日的乏味生活、不可抵达的终点、无法掌控的人生、凝视自己的深渊……✦一部现代版《一...
无限江山-孔庆东谈文化 本书特色 ★时下*火的文化学者孔庆东教授新作抢鲜上市,畅谈中华文化精义,直指当下精神病灶,追问时代灵魂走向,倾情奉献酣畅淋漓的针砭时...
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 本书特色 《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以五年时间,指导超过一千人次创作,学生因此得到超过两百个校外新诗、散文、小说及微电影的校外奖项。什么样的...
解读东欧人 本书特色 《解读外国人丛书》是从美国InterCultural出版公司引进的一套实用的人文丛书。丛书的作者均是游走于世界各地,具有敏锐洞察力和深刻观...
熱衷一切奇思怪想的軼聞,相信世界的玄妙大過眼睛,熱愛旅行,尤喜探險,身體跨越不了的險境,就是筆下故事開始的地方。
《朱子语类》词彙研究 内容简介 此书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
禅的行囊 本书特色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继《空谷幽兰》后的又一力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作者于2006年春进行了一次穿越中国中心地带的旅行...
唐代试律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诗赋取士”的确立;唐代试律的体性;唐代试律的套式;唐代试律的影响。唐代试律研究 目录 引子相关研究成果述...
海淀感旧集-凤凰树下随笔集-增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作者1982年以来的新作35篇,分为5辑。记人物,知人明而品题公允深澈,待人诚则感情真挚深厚;作序跋,论世...
认知与第二语言教学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集中了该领域多位著名专家,内容融合了认知科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并且在理论上重新审视了认知的变量,如注意、工作记忆、短期记...
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 内容简介 引言上编预成判定:语文课程历史品格认证**章范式与课程范式1.1范式的提出与范式概念论争1.2范式的演化与科学研究进化1.3范...
中国民俗史:明清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民俗史与民俗学史、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仪礼、岁时节日民俗等。中国民俗史:明清卷 目...
中国民俗概论 本书特色 《中国民俗概论》的主旨是以比较详实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中国民俗”这个概念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大概的发展来历,采用了“志”和“史”相结合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