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名《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于1989年由台北巨流图书公司出版,乃笔者开授“中国社会思想史”多年来教学相长的结晶,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思想的孕育和发展大势,与八年后由同一公司出版的《思人风云》是姐妹篇。前者处理传统时代的思想概况;后者跟踪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变化脉络。 儒家思想是传统中国人的价值来源,支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达二千年,但自西潮掩至,加上现代化巨浪的连番冲击,儒家思想在洋务运动期间(1861-1894)还是一枝独秀,到了新文化运动之际(1915-1921),只在短短半个世纪之间,就已成为众矢之的了。其后国共内争,奉马克思主义为圭臬的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儒家思想就更命途多蹇了。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势日盛,中国共产党已意识到须要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在此背景之下,以建立和谐社会为职志的儒家思想,肯定要背负新时期的历史任务。
版自序
本书原名《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于1989年由台北巨流图
书公司出版,乃笔者开授“中国社会思想史”多年来教学相长的结
晶,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思想的孕育和发展大势,
与八年后由同一公司出版的《思入风云》是姐妹篇。前者处理传
统时代的思想概况;后者跟踪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变化脉络。
儒家思想是传统中国人的价值来源,支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
达二千年,但自西潮掩至,加上现代化巨浪的连番冲击,儒家思想
在洋务运动期间(1861—1894)还是一枝独秀,到了新文化运动之
际(1915—1921),只在短短半个世纪之间,就已成为众矢之的了。
其后国共内争,奉马克思主义为圭臬的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儒
家思想就更命途多蹇了。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势日盛,
中国共产党已意识到须要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提出建设和谐
社会。在此背景之下,以建立和谐社会为职志的儒家思想,肯定
要背负新时期的历史任务。
这本书能够以简体版印行,与国内更广大的读者群见面,首
先要感谢李向平教授热心从中穿针引线。是他先行与上海人民
出版社的李卫先生联系,一切都安排好了,才征求我的意见。真
的是个有心人!
由于本书原版至今已有十八个年头,我无法找回原来的电子
版,幸好有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的学生工读计划资助,并且得
到系里罗漪琪同学的帮忙,把原著从书本转成电子版,方便修改
内文。
为了尽量保留原书面貌,修改的地方不多。我只把原书**
章“社会学与思想诠释”和*尾一章“儒家伦理与现代中国”删掉,
另外补上“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秩序建设”,作为全书总结。补上
的一章,大抵采自本人200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名为(香港社会
的秩序基础:从低度整合到高度自觉),刊于刘兆佳所编《香港二
十一世纪蓝图》,第235—254页,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印行。
除此之外,我也在若干地方做了一些修饰。由于幅度不大,也就
不逐一说明了。
2007年9月10日于香港
第三章儒家以外的回应
春秋战国号称百家争鸣,但有比较系统的学说传于后世者,
大抵只有儒、道、墨、法四家。其他各家的论著何以没有遗留下
来?真正的原因已不可考。历史的偶然因素是不能抹煞的,但
除非逼不得已,我们总不愿意求助于这个含糊的变项来解释
一切。
首先,没有遗留下来的东西,可能本身份量不够,如许行之徒
所宣扬的,只是某种简单的主张,不足写下来成一家之言。其次,
即使有分量的学说,如果未能独树一帜,难免在上述四家的影子
笼罩下而变得黯然无光。第三,尽管有些学说既具分量,亦有特
色,如果不与时代的脉搏一同呼吸,虽足以引起部分徒众之好奇,
终不能如潮掩至,蔚然成一时代思想。
遗留下来而较有系统的学说,尽管只有四家,不过已有相当
的代表性。四家之中,只有儒家直接响应规范的挑战,其余三家,
都不是像孔子那样以建立社会秩序为终极关怀。大抵言之,法家
专注于设计霸术,墨家为普罗大众请命,道家则致力于乱世中找
寻自我救赎。
三家固然别有怀抱,不过大家都要面对时代规范的挑战,因
此于治乱问题亦多所议论,并且提出各自独特、互为补充的见解。
儒家的回应上章已交代过,此处一并讨论法、道、墨三家。
一、法家思想的社会基础和时代背景
谈到法家,有两点须要注意:**,与儒、道、墨三家不同,法家
没有明显的创建者。孔子是儒家的不祧之祖,墨子手创墨学,道家
宗师老子,已是世所公认。至于谁是法家的开山祖师,至今尚无定
论。管子提出以法治国,然其思想驳杂,既有儒家明礼观点,复被
《汉书·艺文志》列人道家次属。所以萧公权只许之为商韩学术之
先驱,而非法家开宗之宝典。①管子之外,春秋时人与法家思想有
渊源者,尚有邓析。但萧公权以其思想与商韩等人定法一民之旨
相悖,亦不足以为法家之祖师。②其实严格之法治思想,到商鞅而
后成熟,难怪鲁宾(Vitaly Rubin)尊之为法家的始创人。③不过这
只属个别看法,尚未获得学界人士普遍承认。至于韩非,其思想
虽足以代表法家精神,但只是集大成者,不是开山宗师。
第二,儒墨两家均发源于鲁国,地域狭小。法家诸子宗邦之
分布,则遍及齐(管仲)、卫(商鞅)、郑(邓析、申不害)、魏(李悝)、
赵(慎到)、韩(韩非),几达黄河流域之全部。由此可见,法家并非
创于一人,而是乘时而起的时代产物。正如萧公权所言:“法家思
想与晚周时代之一般社会情况相应。故其起也异地同心,蔓延较
远。”④可以说,儒家思想之发轫,是逆势而起,故有孔子力挽狂澜
于既倒;法家学说之产生,则是顺潮而兴,呼应当时社会发展所出
现的新形势,亦即是**章提及的急剧的社会变迁,以及随之而
来的社会关系的转化。
如果说儒家思想植根于小农社会的话,法家思想便是大都市
精神状况的反映。冯友兰指出,西周时代的封建社会,所谓一国
幅员,本已甚狭,而一国之内,又分为若干家邑。范围既小,组织
亦简单。①在这种小人群社会里,仅是传统习俗,已足以规范人心。
法律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是不合衬的、不协调的。生活在周围
的都是熟人,大家讲人情,这与法律就事论事的精神不一致。基
本上,孔子思想反映封建制度下的小农社会的伦理,自然不会赞
同以法律诉讼来解决问题,所以说:“听讼,吾犹人,必也使无
讼乎!”②
踏进春秋战国之后,社会经历急剧变迁。前文说过,传统习
俗在小农社会特别有效,主因之一,是变迁的步伐很慢,几乎处于
静止状态。生活上许多问题,都可以沿用前人的成法解决。然而
在变动不居的年代,社会往往会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使传统智
慧显得束手无策。传统习俗既然不再那么灵验,众人对之所怀抱
的敬畏之情,也就大不如前了。
18世纪,随着燧发枪和刺刀这两项军事新发明在欧洲军队中的大量装备,火药武器终于彻底统治战场,常备军时代来临了。此后,手持燧
本书系统梳理了西方政治思想中理性主义传统的起源和流变。作者把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概括为“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认为理性主义体现为对普遍性、永恒性和确定性...
北洋军阀史(上下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和完整记述北洋军阀集团兴起、发展、纷争、衰落和覆灭的通史性专著。上起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下迄1928年张...
论法国 内容简介 《论法国》是约瑟夫·德·迈斯特(1753~1821)伯爵的代表作,写于督政府时期的1796年,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僧侣和贵族等级受到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 本书特色 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从更宽的层面去了解并思考“战争”之更深层的意义。本书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论文集,由战争初期、希特勒进攻苏...
《悠享绘:暖系水彩画入门(全彩)》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水彩门书。作者将多年的水彩绘画心得及网络教学经验编辑成书,从画材选择
湘军崛起-近世湖南人的奋斗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 《湘军崛起(近世湖南人的奋斗史上下)》:晚清乱世,一群湖南人超时而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成就“同光中兴”...
大墙内的忏悔 本书特色 收入中国法制经济研究中心主编的《大墙内的忏悔》的六十多篇痛彻骨髓的文章,尽管认识水平有高下之分,表达能力有强弱之别,但无不充斥着一个“悔...
Lucian Pye, one of the most knowledgeable observers of China, unfolds in this bo...
1961-1975-越南战争启示录 本书特色 我们已经打败美帝国主义在北方进行的破坏性战争……因此,当前我国全体人民的神圣任务就是,必须发扬决战决胜的精神;决心...
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的中文译本问世,基于两个理由,我们应该重视与推介。第一,这是一本极为出众的菱,问题意识精准明晰,论证结构紧密犀利,也涵盖了丰富又扎实...
四平大血战-国共生死大决战 本书特色 战事硝烟,一部国共存亡争锋的通史,文韬,武略,一幅斗勇谋智决胜的写照;生命,精神,一座满载将士功勋的丰碑;名将,决策,一曲...
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 内容简介 今天,我们对风帆时代那些跌宕起伏的海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本书生动地描写了风帆时代高峰时期,即1650-1850年发生的那些...
论科学技术 内容简介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必将发生新的...
《“学恩来精神、 守初心使命” 征文选集》内容简介:征文作品内容题材多样,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对照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热爱人民、
战争论 本书特色 《战争论》是一部军事理论作品。该书在战争的概括性、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因素的作用、民众战争、集中兵力等许多方面都有精辟论述。书中“战争是政治...
兵法藏书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分别是《孙子兵法》、《五轮书》、《战争论》。《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其中的经典法则受到古往今来...
从政遗规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从政经典选读》丛书将中国历代优秀“官箴”之作集于一览,旨在为读者提供修身立世的“他山之石”。中国古代圣贤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战争事典 本书特色 《战争事典》是台海出版社和指文图书倾力打造的,有众多资深历史、战史作家加盟,奉行给读者带来细节、新意和趣味的原则,用精美的图文编排和...
《日本的神话》内容简介:日本的神话,见载于《古事记》《日本书纪》和记录日本古代各国的《风土记》。不同于华夏民族发达的史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