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作闺音”是一个普遍却又特异的诗学命题。在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文本冲,“女性”之特定身份与地位,经由诸种性别的置换与移情,成为文人士大夫展现情感、志意、怀抱的符号或媒介。幽人怀抱、别有寄托、借口代言之诸般表达手法,所造就的远非单纯的审美效应,更是跨越了修辞、政治、性别、身份的复杂文化呈现。此种抒情策略不仅揭示了文人士大夫之现实身份的层叠与复杂,还昭示着中国诗学传统深挚婉转的话语指向。
男子作闺音——研究起点与文化诗学视野
一、男子作闺音界说
“男子作闺音”语出清代田同之的《西圃词说·诗词之辨》:“若词则男子而作闺音,其写景也,忽发离别之悲。咏物也,全寓弃捐之恨。无其事,有其情,令读者魂绝色飞,所谓情生于文也。”从中可以看出,“男子作闺音”就是指男性词人作女音,写闺情、抒闺怨、诉闺思。但只要翻检文学史就会发现,“男子作闺音”现象在诗赋创作中同样普遍,且奕代继作、迭见不鲜。这就使其超出了单纯的文体风格的论域,成为中国诗学一个普遍而独特的命题。大略而言,“男子作闺音”这种古代文人代妇女或借妇女立言、立心的书写实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言此意即此或若此”,创作主体以模仿历史女性声口或代替现实女性抒发相思离忧,爱恨情仇,意向选择上带有明显的女性心理性格特征,内容上则多叙写女性的思慕与怨恚。另一类是“言此意彼”,即所谓的“托志帷房”,“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对于“男子作闺音”内涵的理解和厘定,有的学者将之称为“角色诗”;有的学者认为是代言体或是“化妆的抒情”;而孟悦、戴锦华则用“性别错指”命名“男子作闺音”现象。国外的汉学界则更多地从性别的角度来关照这种现象:比如张小虹将之称为“性别越界”(gendercrossing);孙康宜定义为“性别面具”(gender mask)。除此之外,也有人提出“男人说女人话”、“男扮女妆”、“雌声学语”等说法。从以上种种界定我们可以看出,“男子作闺音”现象是一种以文学为主体,跨越政治、性别、身份立场的复杂呈现。
对于古典诗歌中大量存在的男子作闺音现象,对于文人士大夫何以要在诗歌创作中以妾妇自居,又为什么采取此种“迂回”的言说策略,已有学者试图对此作出恰切的阐释。总体说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种观点是“寄托说”。这种观点认为,《诗经》以比兴抒情创其始,屈原的“香草美人”扬其波,到汉乐府诗歌,代抒闺怨的作品就渐渐发展为中国诗歌史上极为重要的题材,后来作为一种手法渐渐凝固转化为模式化的比兴思维,男性诗人可以很方便、很熟悉地借思妇的身世和口吻来表达他们自己的遭遇。到了唐宋词人手中,他们更常以男女情爱寄托政治活动中的郁郁不得志。而与之并行的文论史,也形成了以比兴说诗、发挥阐释其微言大义的传统。至于为什么能够形成此种“词近闺房,非言男女”的寄托传统,论者指出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物。认为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构成带来了以夫妇关系比附君臣关系的思维定势。他们作为“人臣”的感受与女子在家庭中的感受相似,自然会产生与女性角色的心理认同。特别是当他们政治上无端失宠而成为放臣逐子的时候,自然会更加意识到自己的“闺中怨妇”的地位。所以当士大夫抒写这种悲怨而又忠爱缠绵的政治性情思时,拟托于弃妇贱妾表达对夫主的“忠敬”之情,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
张晓梅,笔名呆呆,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与诗学,于心理学、影视动漫等方面亦多有涉猎。呆呆之名,意蕴有三:外愚而内智,吾心向往之也;余虽不敏,然余勉也;呆呆,梅之异体字,合之双美,离之两全也。
团购:杨义文存7册 内容简介 杨义文存/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中下)杨义文存:中国新文学图志(上下)第三卷中国现代文学流派:杨义文存(第四卷)杨义文存(第六卷) :...
十日谈 内容简介 《十日谈》里的人物林林总总,情节多姿多彩,便贯穿全书的是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核心的人文主义的思想,文艺复兴是十三至十六世纪欧洲希腊、罗马古黄文...
毛泽东诗词辨析 内容简介 臧克家先生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个说不尽的话题。”几十年来,毛泽东诗词研究专家、学者及爱好者,在这个“研究不竭的领域”里辛勤耕耘,取得了...
感悟东方之美-走进川端康成的《雪国》 内容简介 走进《雪国》,感受寂寞凄凉中静静的狂热,体味人世纷乱中心灵的执著。一幅清纯与冶艳、幽静与迷思、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
论雅俗共赏 内容简介 《论雅俗共赏》早是由观察杂志社于1948年上半年出版的,应该是佩弦师生前的一本书。书中共收文章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
廣瀨清高收到了朋友還給自己的書,裡面卻誤夾著一封情書。信末署名是朋友的名字,但是卻少了寫有收件人的那一張。難道朋友臨時決
叶广岑,女,北京市人,满族。中学就读于北京女一中,1968年分配到陕西,当过护士、编辑、记者。1980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后在报
《认真对待权利》是美国当代著名法理学家罗纳德・德沃金的成名之作。它是在20世纪60~70年代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写成的。在这个阶
一分钟奇闻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许多一分钟就可讲完的世界奇闻,从这些短小的奇闻中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一分钟奇闻 目录 能和动物说话的孩子单脚站着睡觉的人会跳舞...
孤绝的火焰 本书特色 《孤绝的火焰》是70后实力作家,《耶路撒冷》《跑步穿过中关村》作者徐则臣的散文随笔集。该书收录了徐则臣从正式写作到现在所创作的多篇散文,涉...
五湖烟-九州幻想 本书特色 《九州幻想:五·湖·烟》濛濛烟雨冲刷着柳堤边的修罗场,五湖水也渐渐发红……“我是谁?” 是失心疯的傻愣青年?是将长枪使得出神入化的通...
长大成为科学家:杰出科学家给孩子的智商启示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中外杰出科学家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逸事。包括:永远不向命运屈服、把贫困当作铺路石、好习惯成就未来、...
我看 我想 我论:梁晓声答问集 内容简介 收在此集中的内容,除了为梁晓声某些小说写的“补白”,以及几篇关于电影的评论,其余部分,皆20年间在各大学的讲座,或就某...
洪汛涛论童话 本书特色 《洪汛涛论童话》是洪汛涛生前花费了大量心血而完成的理论著作,说理通俗精辟,视野既广且微,将童话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作了翔实的论述,颇有新...
《殷海光政治哲学思想研究》采用史论结合、比较分析的方法,将其前后期思想进行对照分析,殷海光由前期对自由主义的钟情式理解转
《文学的读法》内容简介:在这本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书中,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问题。在精彩的分析中,伊格尔顿
从王朝地理到历史地理(英文版) 本书特色 《从王朝地理到历史地理》是唐晓峰编著的,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从王朝地理到历史地理(英文版) 节选 《从王朝地...
中华经典故事必读:中华歇后语经典故事 内容简介 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它们犹如盛开的山花和流淌的甘泉,深入细制地表露了民族的情感、...
教育发展的激励理论 本书特色 《教育发展的激励理论》一书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学校内部管理的经济逻辑,并将制度这一比较难以测量的问题作了计量研究,所形成的探...
侠骨柔情-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天龙八部》 本书特色 人各不同,这也许是这个世界*有趣的事情。相貌、习惯、气质等种种不同,还不过是表面,人心之不同,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