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差距”的变奏曲,到底是什么影响着孩子的生活与前途!
本书出版后即登上日本亚马逊**名,并长据日本纪伊国畅销排行,在日本掀起广泛讨论。作者三浦展在日本为著名社会学家,所提出的理论不但被大众接受,也启发了社会学者的研究范畴。m型社会与贫富差距已经不是“可能”而是“现实”,面对父母的“下流化”,孩子才是受害*深的族群……
另类视角审视社会阶层的形成,重新评估孩子的人生契机,妈妈晚上愿意为孩子做饭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很好,父亲的阅读的知识面也与孩子的成绩有绝对的关系,“成绩低”的孩子,父母和孩子都偏肥胖,夫妻间的感情好坏也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成正比例,什么样的是所谓能培养“聪明孩子”的父母?
父母的生活时间不规律,很难一家人一起享受晚餐和交流的乐趣的,孩子的成绩越烂?孩子们之间产生学习成绩的差别的原因,实际上不仅仅是“收入的差别”,还有“生活质量的差”。
父母的工作、所得,以及价值观,都会左右孩子的人生,这对孩子公平吗?孩子的成绩好坏,是由什么因素来决定的呢?当然每个孩子都会有天分上的差异,但实际影响孩子的是什么,当财富被垄断,贫穷变世袭,你的孩子有机会翻身吗?
掀起千百万人讨论的狂飙热潮,日本亚马逊网持续在榜作品!
超级畅销书《下流阶级》作者,三浦展再抛重弹,震撼着几乎所有的父母和社会教育学家,震慑的“阶层*终会决定你孩子的未来”*新报告,令千万父母,教育专家关注、讨论、迷惑的新研究,一份不容小觑的当代社会生活严酷现实。
当财富被垄断,穷爸爸越来越多,你的孩子有机会翻身吗?
本书出版后即登上日本亚马逊**名,并长据日本纪伊国畅销排行,在日本掀起广泛讨论。作者三浦展在日本为著名社会学家,所提出的理论不但被大众接受,也启发了社会学者的研究范畴。m型社会与贫富差距已经不是“可能”而是“现实”,面对父母的“下流化”,孩子才是受害*深的族群……
孩子的成绩好坏.是由什么因素来决定的呢?当
然每个孩子都会有天分上的差异,但实际影响孩子
的.却不只是这个因素而已。为了寻找答案,我针对家
里有就读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孩童的1443位母亲,
做了一份问卷调查。本书的出版目的,就是要将这个
调查结果介绍给大家。
我在《下流社会》一书中曾经对“下流”做过定义,
所谓的“下流”不单是指收入较低阶层.也包括“意愿”
较低的族群.包含“学习意愿”、“工作意愿”与“生活意
愿”等在内,这个族群对整个人生的目标,都无法产生
出积极的态度与意愿.这才是“下流”的真正意思。事
实上.收入较低,确实很容易造成意愿的低落。更正确
的说法是.不论人如何努力工作,一旦知道自己无法
因此提高收入时,就很难产生努力学习、工作或生活
的意愿来。当然。也有因为各种意愿低落,造成收入始
终无法提高的情况,甚至也有人只要愿意工作,明明
还是有工作可以做:只要想提高收入,也有方法可以
提高薪资.却还是打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工作的意
愿。
努力的人本来就会有一定的报酬.在这种情形
下.努力的人与不努力的人之间.会产生收入上的差
异,这是一件非常天经地义的事。真正的问题在于.有
些工作不论如何努力.就是无法提高收入.偏偏这些
工作对整个社会而言.又常常都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而另一方面.有些工作根本不太需要努力.就能获取
高收入。真正的不公平点就在这里。
更不公平的是.父母的收入是高是低.竟然连带
改变了孩子所受的教育品质。父母要不要努力.完全
是父母的自由,即使努力工作.也很有可能是从事低
收入的工作.就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事。但是,因为父母的工作种类、收入高低,或是生存
的价值观不同.而大大左右孩子的人生.就是非常不
正确的事。这就是我的主张,也是我在《下流社会》里
所论述的立场。
只可惜现实实在很残酷.在我的调查结果里显
示,孩子的成绩会好.是在下列的条件下产生的:
父亲收入较高:
母亲婚前收入较高;
父亲、母亲、祖父的学历较高。
若只有这几点特征.社会教育学者们早就已经分
析出来了。其实我的调查还有以下结果:
母亲喜欢做菜:
父亲周六、周日休息。
当然,孩子本身的差异也有影响,成绩好的孩子
与成绩差的孩子.有以下几个不同点:
成绩好的孩子比较开朗、努力、喜欢运动。
成绩差的孩子比较被动、懒散、朋友少。
从这些结果来看.要改善这些差异与问题,不是
采用一般方法就能做到的。着手于政策上的调整,并
不是那么容易:但若要反过来要求每个人努力尽到
“自己的责任”.却又太严苛。恐怕还是只有在敦促每
个人努力的同时.尽量在政策上追求公平才行。
更何况.孩子根本无法选择父母,光是这一点就
已是不公平的开始了.孩子也无法选择他所出生的社
会。但即使如此。不论哪个孩子,还是应该拥有将他天
生的能力发挥到极限的公平机会。当然。这并不代表
个人可以不必努力,事实上,不论是谁,即使站在不利
的立场.还是应尽自己*大的努力。无论是父母还是
孩子.都必须从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开始努力,尤其要
尽量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虽然“生活品质”并非光
靠个人的努力就能提升,而且现今社会的变化,甚至
有在降低特定族群“生活品质”的倾向,但我们仍然必
须想办法改变造成这种矛盾的社会结构才行!本人就
是以这个观点出发,对调查结果做分析与整理。
孩子的成绩与父亲的书籍阅读量成正比
接下来.在分析孩子全年书籍阅读量与成绩之间
的关系时.我们也发现这两者之问同样存在很深的关
系。例如成绩为“上”的孩子中,一年阅读30本书(含
以上)的占43%.一本也没阅读的占0%,而成绩为
“下”的孩子中.一年阅读30本书(含以上)的占18%,
一本也没阅读的占6%(图4-6)。一年能阅读30本书
(含以上).绝对算得上是阅读爱好家,没想到成绩为
“上”的孩子中.竟有将近一半是阅读爱好家。
接下来看看父亲一年中所阅读的书籍量有多少。
在成绩为“上”的孩子中,一年阅读30本书(含以上)
的父亲有21%、一本也没阅读的有14%。至于成绩为
“下”的孩子中.一年阅读30本书(含以上)的父亲则
只有3%而已。相反地,一本也没阅读的父亲,竟高达
31%.超过成绩为“上”的孩子父亲两倍以上。
可见父亲的书籍阅读量多寡。对孩子成绩好坏的影
响.远大过孩子自己本身的书籍阅读量多寡。
不过在母亲方面.就没有明确显现出这种关系
来.这一点倒是令人深感意外。例如孩子成绩为“上”
的母亲中.一年阅读30本书(含以上)的有22%、一本
也没阅读的有5%。但即使孩子的成绩为
“下”,还是有15%的母亲一年阅读30本书(含以上).
而有13%的母亲一本也没阅读,显见孩子成绩为“上,,
的母亲,与孩子成绩为“下”的母亲之间,一年中的书
籍阅读量并没有太大差距。
虽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是很明确.不过在此
仍可试着为这种现象做一个解释。首先,本次的调查
对象为母亲,而她们日常所阅读的书籍,应该以和育
儿有关的书籍为多,或是诸如《哈利波特》、《地海战
记》等,与孩子一同观赏的电影原著为多。实际上.在
这次的调查中,就有33%的母亲正在阅读《哈利波
特》、另有23%的母亲正在阅读《孩子从生长的环境中
学习》(原文书名为:Children Learn What They Live)。
从这一点就可以推敲,无论孩子的成绩好坏.母
亲们因为常常和孩子一起阅读书籍,或是独自阅读许
多有关育儿的书籍,因此整体来说,书籍的阅读量普
遍较多。
至于父亲方面,应该比较少阅读如《哈利波特》、
《孩子从生长的环境中学习》之类的书籍,而是阅读和
自己工作上有关的书籍,所以平常父亲在家阅读此类
书籍较多的家庭,连带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成绩好的孩子,家里大多都看《日经新闻》
接下来针对报纸的订阅状态分析。有订阅报纸的
家庭中,《读卖新闻》占37%、《朝日新闻》占34%、《日
经新闻》占12%,其中与孩子成绩好坏有关的是《日经
新闻》(亦即日本经济新闻)。孩子成绩“上”的家庭中.
有15%订阅《日经新闻》,而孩子成绩为“下”的家庭
中,只有5%有订阅《日经新闻》。显见身为大公司白领
阶层的父亲,越是会在家阅读《日经新闻》,孩子的成
绩就越好。
顺带一提,在订阅《朝日小学生新闻》的项目中,
成绩为“上”的孩子中占4%、成绩为“下”的孩子中占
1%,虽然数据都很小,但两者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差
异。至于阅读一般报纸的孩子.与不阅读报纸的孩子
之间,是否有成绩上的差异?分析之后发现.成绩好的
孩子,还是比较会常看报纸。例如回答“偶尔”阅读一
般报纸的孩子中,成绩为“上”的孩子中有40%、但成
绩为“中”(含以下)的孩子中则只有22%左右。相反
地,回答“完全不看报纸”的孩子中.成绩为“上”的孩
子中有49%、成绩为“下”的孩子中则高达68%。
阶级是会遗传的吗?
这是一本日本亚马逊书店排名第一的图书,由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著述,他通过一本书提出了“下流社会”的概念,当然将日本人所谓的下流社会直译到中国来,我认识有待商榷,中国语言中的下流是贬义词,所谓无耻下流是也,而日本人的下流社会之下流,是社会底层与社会下游的意思。所谓译为底层社会与下游社会可能更妥贴一些。
阶级是会遗传的吗?
是不是如作者所言,日本与台湾地区最新出现了特定的社会现象就是:小孩正跟着父母下游化、底层化?m型社会来临,经济贫困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底线又在哪里?
看起来题目有点危言耸听,但日本学者有一点令我钦佩,就是用调研与数字说话,在书前言里,作者开宗明义:
孩子成绩好坏是由什么决定的?当然每一个孩子都有天份上的差异,但实际影响孩子的,却不只是这个因素而已,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我针对家里有就读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1443名孩子的母亲,做了一份问卷调查,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将调查结果介绍给大家。
在《下流社会》一书中,作者对下流做过一个定义,就是,下游社会的人们不仅仅是所得低,而是连意愿也低,意愿包括学习意愿、工作意愿、生活意愿,也就是人生的目标是低级的。而这种低级意愿却更多的出自父母,也即所谓的“遗传”。位于下流的人们,他们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他们最终都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是三浦展通过调研“收获”的忧虑。
我们应该看到作者在人的权力平等上做出的深沉思考,人们在劳动与所得上需要平等,机会需要平等,但起点的平等却有着深刻的原因,就是“遗传”的深处藏着不平等。
三浦展调查显示孩子学习好由下列因素构成:父亲所得较高;母亲婚前所得较高;父亲母亲祖父学历较高;还有三浦展的独特发现:母亲喜欢做菜;父亲有双休日;有趣的研究显示:家里的存款居然与孩子学习成绩成正比例!
而成绩好的孩子有几个特点:成绩好的孩子开朗努力喜欢运动;成绩不好的孩子被动懒散朋友少。
这里还得提一点,三浦展说的是下流社会的遗传性,也就是说孩子无法选择自己出生时的社会状态,它与血缘遗传有一点差别就是,它看出来的是社会性的遗传,而不是简单的父母血缘遗传。
——博客中国
三浦展,日本社会消费研究家,社会观察家。1958年生于新泻县,一桥大学社会学系毕业,曾在PARCO股份有限公司、三菱总合研究所等机构任职,后设立专门研究消费、都市、文化的智库“文化学习研究所”,除了针对家庭、消费、都市等问题提出独特的“郊外社会学”见解外,还提出了“下流社会”、“郊外色彩化”、“2005年体制”以及“纯正团块阶层二世”等概念。这些社会概念不仅受到大众的瞩目,也还受到社会学、家族论、青少年论、教育论、都市计划论、居住学、建筑论等各领域学者的重视。著有《下流社会》、《下流同盟》、《郊外色彩化的日本》、《吉祥寺风格》等多部作品。
读书与教书 本书特色 聆听、思考、实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高端学术讲座 **辑——顾明远、陈嘉映、文喆、李春青、孟捷、刘力、于述胜、吴岩、张建华从教育到哲学...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特色 历届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美国排行榜的畅销书被译为十几种文字畅销百年不衰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知道并了解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性格,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
法国人口与社会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学术著作。论述了自19世纪以来法国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指出人口数量的缓增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化进程不相适应,甚至成为社会...
《罗琦的奇异科学:如果尸体会说话》内容简介:本书将向你讲述人类死后继续在历史上留下的点点滴滴,他们生前的所作所为都已湮没淡
乡民艺术的文化解读-鲁中四村考察 内容简介 本书所体现的是作者在近10余年来关于乡民艺术方面的一些思索。作者以民艺术为轴心建立起田野研究的关联性动态视野,阐明了...
大男女-性学史话 本书特色 君子言情,心中坦荡,洞观人间百态,智者说爱,异常视角,演绎性学史话。虽然老祖宗早就和我们说过《食色性也“,把性放在了和吃饭一样重要的...
就事论事 本书特色 作者曾德雄从2008年6月份开始在《新快报》开专栏,后来又增加了《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还有广东省人大的《人民之...
生活太重让我飞一会儿-《新周刊》2017年度佳作 本书特色 中国92一代,将以更超脱的姿态、更稳定的情趣和更广阔的世界观宣誓他们的主权。 (《’92...
文献学论著辑要(国学基本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系张舜徽先生为便于初学,选录有关文献学之专著、论文、笔记、书札汇集而成,留意于群经传注之得失,诸史记载之异同,子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国人称其为“麦帅”,美国少有的军事天才、政治家,1944年授衔五星上将。1930年代任美国陆军参...
《白鲸战略——细微之道》内容简介:本书反思了西方和日本的企业战略代表流派(钱德勒、安索夫、亨德森、詹姆斯∙麦肯锡、科特勒、威
《楚辞全注》内容简介:西汉刘向所编的《楚辞》,收录屈原、宋玉等“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作品,是继《诗经》之后,
人类学与中国传统 内容简介 本书2008年年初,新上任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常委、统战部长黄道伟同志提出“经济统战”、“文化统战”、 “和谐统战”的工作思路,特...
孔教乌托邦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西方文化如何在理想国/乌托邦传统内构筑中国形象并加以利用。书中设有孔教乌托邦的利用、孔教乌托邦的放逐、孔教乌托邦的复归等五章,其...
华人社会学笔记 本书特色 《华人社会学笔记》一书,是龚鹏程先生多篇近似主题文章的合集,主要探究有关华人社会文化的相关问题,如:汉字繁体、简体的利弊,台湾、香港、...
明朝积极利用了各种媒体塑造并传播军事大典壮观场面,在信息科技尚未发达条件之下,皇帝希望借此与外界接轨,利用文臣诗赋的平台来传播圣君形象。虽然在政治上皇帝与廷臣之...
性史1926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有七篇真实的性经历,投稿者皆为大学生。他们所描述的內容,有懵懂的性启蒙、青春期的冲动与自慰的心情等,相当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性观念...
现代社会冲突 本书特色 拉尔夫?达伦多夫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是西方社会冲突论的主要代表之一。本书被作者称为其“社会科学之总和”,意...
张超写最实用的职场书,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出版有《职场潜伏心理学》《职场潜伏心理学2》《职场头三年》《职场中50个第一次》等。
没有苟且哪有远方-《新周刊》2016年度佳作 本书特色 要脱离现实的一地鸡毛,也有三种解药:离开办公室,离开眼前的城市,离开尘世。 (《修行主义》)人丑就要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