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系《思想者》丛书第四辑之一,系由活跃于当下读书界和学术界的学者张耀杰所编。书中所选文章视野开阔,内容丰富,以个人体验和人生记忆为主题,旨在揭示百年来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时代风貌。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的回忆,突出反映了其所在时代的特征和意义。譬如:《回忆李大钊先生》(梁漱溟)、《回忆北京的国民革命运动》(夏之栩)、《关于“新华日报”的回忆》(吴玉章)、《年轻的北大教授》(陈翰笙)、《往事琐忆》(钱伯诚)、《教授的风骨与悲剧的诞生》(袁伟时)、《我的抗战生活的回忆》(贾植芳)、《关于唐达成的记忆》(邢小群)、《母亲与我》(韩石山)、《和钱钟书同学的日子》(常风)、《我自己的经历》(谢泳)等。
与我
韩石山
我小的时候,肯定是个让母亲失望的孩子。这当然也是因为母亲
对我的期望太大了。如果母亲也像我后来知道的那个著名的农村故事
一样,有人问一个放羊的小伙子,放羊干什么,赚钱,赚钱干什么,
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孩子,生下孩子干什么,放羊,母亲就不
会那么失望了。我想我是会放羊的。母亲志不在此,总想着我将来能
将她老人家养老送终,这期望和一个没出息的儿子的表现之间的差距
太大了,母亲怎么能不失望呢。
母亲对我期望大,是有来由的。我是老二,上头还有个哥哥,比
我大两岁。我哥从小就老实,说话都木木的,按说母亲该喜欢了,不
知为什么也不怎么喜欢。这道理也许真像鲁迅说的,失望之为物,正
与希望同。对两个孩子的期望,放在了一个孩子身上,也就难怪她的
失望要更大了。
还有一个原因,本来是不该说的,反正母亲已去世了,就说了
吧:可能母亲总觉得父亲是靠不上的。母亲十五岁上和父亲结婚,两
人同岁。我出生的那一年,1946年,父亲到西安“熬相公”去了。熬
相公就是学做生意。抗战胜利后,阎锡山在山西搞“兵农合一”,几
家必须有一个男子当兵,爷爷就这么一个儿子,怕当了兵,正好父亲
也中学毕业了,就把他送到西安一家银号,不图挣钱,就图个平安,
一直熬下去,有可能当个二掌柜什么的。偏偏父亲不安分,又去报名
参加了国民党的青年军,说是勘乱过后保送上大学,他信了这鬼话就
报了名。训练了几个月开赴战场,洛阳战役中被俘,又参加了解放军
(后来我才知道这样的兵叫解放战士),直到1949年才跟家里有了联
系。1953年转业后,就一直在山东德州工作。也就是说,父亲一直在
外地,母亲一直在农村。丈夫不在身边,当妈的对儿子的期望就更大
了,总想着你是个将来能靠得上的东西。
我们那个村叫韩家场,在一个叫临晋的镇子的边上,出了东关,
跨过一条土路就到了。我小的时候,临晋还是县城。也就是说,我家
是在县城,母亲的家在城南五里地的南连村。这样你就知道了,她是
乡下人,我是城里人。在我们这个家里,爷爷是真正的家长,他在城
里有个铺子,卖铁器和颜料。后来公私合营了,他又成了镇上*大的
一家纺织品商店的头儿。奶奶是爷爷的第三任妻子,只比妈妈大十
岁,没有生育过,父亲是爷爷的**任妻子生的。现在推算一下,母
亲十五岁上嫁到我们家时,她的婆婆也就是我的奶奶,只有二十五
岁。此后妈妈长一岁,奶奶也长一岁,二十五岁的婆婆管着十五岁的
媳妇,然后是二十六岁和十六岁,二十七岁和十七岁,直到我出生
时,一个三十一岁,一个二十一岁。这样你就明白我们这个家的格局
了。奶奶是个严厉的婆婆,母亲只是个窝窝囊囊的小媳妇。我小的时
候,每到要做饭的时候,母亲总是问奶奶一声:
“妈,做啥饭?”说是问,语调平缓呆板,没有一点问的口气。
“蒸馍。”人在房里,话出来了。简明扼要,从不含糊其辞。
“菜?”
“炒韭菜。”假如是夏天,家里有前一天买下的韭菜。
不用去看,到了饭时准是蒸馍和炒韭菜。光凭这一点,我就看不
起妈妈。她从来不问我想吃啥,不管我怎样眼巴巴地看着她,想吃什
么早就想好了。
只有一点,我为母亲而骄傲。那就是,母亲长得很漂亮。脸白白
的,眼睛大大的,头发黑黑的;身材呢,高高的。——这是我小时候
的印象。长大了才知道,母亲的个子一点都不高,站直了也不过抵到
我的肩头。不过,就是后来母亲老了,我的评判标准不知高了多少
倍,还得承认母亲是个端庄秀气的女人。小时候,我们那条巷里(我
们村两条巷),在我看来,就数我妈漂亮。你可不能用我现在的样子
推导我妈,我像了父亲,等我想想,也不全像,父亲比我还要周正
些。这一点也让我对母亲不满意,怎么她是那个样子,我就是这个样
子。多亏我是个男孩,要是个女孩,那就不是不满意而是仇恨了。
现在你就更清楚了吧,这是怎样的一对母子,一个年轻漂亮而又
窝囊的母亲,一个天分不高,调皮捣蛋而又自视甚高的儿子。
六岁上,我上学了,就在县城的完小里。我是那种各门功课自认
为都会,到了考试的时候却总也考不好的学生。那时候时兴发榜,一
学期完了,总要在校门口贴一张长长的榜,白麻纸写的,从高分到低
分排列下来。*后用红笔大大地批一个“乙”字,*后那一笔高高地
挑上去,我们把它叫“红小椅”,再下来就是校长的名字了。我很少
坐红小椅,总在倒数第几名,和校长挨得是比较近的。学校在衙门
口,等于贴在大街上。爷爷在街上做事,榜发下来总会及时看到,回
到家里碰见我,常会笑嘻嘻地,又略带挖苦地说: “哈哈,又快坐上
红小椅了!”
爷爷从不疾言厉色,就这,他那和善的面容,嘲讽的语调,已让
我无地自容了。如果只有爷爷一人,还不觉得什么,如果恰好母亲也
在旁边,总是哀怨而又无奈地看着我,想来心里定是说:这孩子怎么
这么没出息呢。我就是在这样的时候,体会到母亲对我的期望之高
的。可我全不理这一套,常是脖子一拧,显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过后,母亲常会对我说: “娃呀,你要学好呀!”
我又是脖子一拧,那意思是,你懂得什么!我长大后,母亲曾跟
我说过,你那脖子一拧的样子,恶劣极了,气得她恨不得上去扇我两
个耳光。现在回想起来,我那副德行,很像我长大后常见到的一些又
固执又愚蠢却自以为聪明盖世的干部。
高老爷夫妇的婺源乡居生活 本书特色 高老爷和高老爷山荆是天涯名人,其记录高老爷山庄的生活已经被网友热捧四年有余。其间,新浪、上海《新闻晨报》以及南方的一些报纸,...
《旧制度与大革命》内容简介:托克维尔在本书中解释了如下问题:究竟是出于什么事件、哪些错误与何等失策,使这样一群法国人抛弃了
大地的事 本书特色 它不仅是一个写作者,更是真正在大地上栖居的人。陈冠学皈依山林,并不是对“乡”的认同,他要用他的行动,证明人还有另一种生存的状态,还有另一种活...
风吹来星星:安娜.布兰迪亚娜诗选/诗苑译林 内容简介 本书为罗马尼亚当代女诗人安娜·布兰迪亚娜的抒情诗集,收录作者代表性作品134首。作者为当代女诗人,以其对当...
李敖杂写:二:李敖随写录前集 李敖随写录后集 李敖报刊集 李敖书序集 本书特色 台湾著名作者李敖先生,是海内外文坛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学贯中西,写作勤奋。作品独...
自讨苦吃-父女旅行成长心历 本书特色 本书记录了作者从女儿3岁时起带女儿一起旅游的见闻与所感。坐长途火车、游轮、飞机,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可以说是一场自讨苦吃的...
作品目录第一辑 影剧文本1 太太万岁2 情场如战场3 小儿女第二辑 佚文1 秘密2 丈人的心3 不幸的她第三辑 书信选1 致胡兰成信2 致
《人单合一:学得会的海尔管理法》内容简介:海尔集团近40年的稳健发展无疑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标杆和楷模,海尔的成功不仅是它为社会
红楼艺术 内容简介 《红楼艺术》是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论析《红楼梦》艺术特点的代表作,以中华传统文学艺术理论深透细腻地解析《红楼梦》的艺术特点,探微抉秘,发前人之...
永生的海拉 本书特色 ★本书荣获亚马逊网站2010年度编辑选书**名芝加哥论坛报核心书奖(非文学类)被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60多家媒体评为年度好书...
《捏造:福冈“杀人教师”事件的真相》内容简介:★新潮纪实文学奖获奖作品。一场荒诞的闹剧,现实版的《狩猎》,漏洞百出的谎言,
百年文言 本书特色 陈永正、徐晋如主编的《百年文言(精)》由陈永正、徐晋如主编,遴选近百年来200馀人近300篇文章,每人附有小传,每篇采用集评形式予以赏析。所...
岂有此理 本书特色 一部体现中国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奇书,作者被三代皇帝定为离经叛道、视为眼中钉,被迫逃亡数十载。一部被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钦定的禁书。岂有此...
《我的二本学生》内容简介:本书是黄灯全新的一本非虚构作品,作者从自身的教学日常写起,通过任教公共课、当班主任以及“导师制”
炮楼小说集-第三辑 内容简介 作者描写手法独特,反映了生活的恩怨情仇、以及上个世纪的人生百态,真、善、美。这是一部文学作品综合集,小说情节丰富,跌宕起伏,人物形...
夜航船 本书特色 《夜航船》是一部来自三百年前的“百科全书”,也是张岱这个文人眼中的大千世界。从天文地理、四方星象到三教九流、古往今来,或严肃,或幽默,或正经,...
王安石文选译 内容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身于中下层官僚家庭。二十岁以前曾跟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到过韶州、江宁(今江...
村上春树随笔系列-树上朝日堂日记:旋涡猫的找法 内容简介 中国人一般都以为村上压根儿没来过中国,其实并非如此…… 这本随笔集是作者在美国写的,主要是写美国的电影...
樱花正值最美时-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选-下卷 本书特色 《樱花正值*美时》在选诗上风格开始多样化,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工业繁荣达到巅峰时,社会阶层和精神状态的急...
2012-中国最佳随笔 本书特色 在社会生活日趋商业化的今天,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开始越来越多的远离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在的文学领域在商业经济的感染下,鱼龙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