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虽然抹去了庄严格调,却能以小见大,钩沉诸多历史的生机和真实。本书分“天分”“勤学”“应试”“授业”“论争”“品典”等共26章,录介中国近现代以来一些学界名流的趣闻掌故,报喜特色人物的特色性格。涉及人物有梁启超、章太炎、赵元任、鲁迅、白寿彝、竺可桢、傅斯年、梁羽生等。其中多见机智谐趣。
本书是“道可道”之《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该书按“天分”“勤学”“应试”“授业”“论争”“品典”等26章,收录介绍了中国近现代以来一些学界名流的趣闻掌故,包括梁启超、章太炎、赵元任、鲁迅、白寿彝、竺可桢等,并报喜了这些特色人物的特色性格。
天分**
竺可桢3岁时与父亲上街,父亲教他念各家店铺招牌上的字,回来时他竞都能记住。
马一浮5岁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家中聘请某举人为师,教了两年,因无可再教,自告辞职。
谢冰莹5岁就能阅读《唐诗三百首》《随园女弟子诗集》和《史记》。
舒新城15岁进小学,始学地理,才知有七大洲、二十二行省。但他5岁于私塾读《三字经》,因内有“魏蜀吴”,以及过年好玩“孔明灯”的缘故,早就知有个叫四川的地方。
叶恭绰6岁时,答父亲春雨题,作诗有“几夕无明月”句,受到赞赏。但当他问询下雨天何以无月,不得真谛,始悟致知格物与吟风赏月为两回事。
谢无量幼年号称“神童”,6岁会作诗,有《风筝》诗:“凭藉春风力,直飞上青云。”有客来访,坐谈良久,不胜厌烦。谢写就一诗以呈,客见后笑辞说:“小公子逐我去矣。”
唐文治6岁从祖父学《韩非子》,每随月光读书。
顾颉刚6岁时,祖父带他上街,看见的匾额、牌楼或桥梁等,必讲它的历史。就是这些关于苏州掌故旧闻的讲述,启发了他对历史的兴趣。
梁启超7岁时,塾师出对“东篱客尝陶潜菊”,他立刻对以“南国人思召伯棠”。
翦伯赞7岁时,在祖父指导下圈读“史记》和《资治通鉴》,到12岁全部读完。
鲁迅原葬上海万国公墓,石碑刻有“鲁迅先生之墓”6个正楷大字,是周海婴照着妈妈许广平的字样临摹的,那时他才7岁。
1947年上海开明书店印行沈从文作品,封面题字和画图是沈的两子龙朱和虎雏所作。
周运鹏儿时,塾师因他两个月里就能背诵全部《易经》,特出一上联“周神童读周易,易”,他对出下联“左丘明著左传,传”。
周运鹏在私塾时,有同学读《礼记》“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时将“毋苟”误为“母狗”。塾师即出一句“《礼记》一书无母狗”,要学生对以下联,周答“《春秋》三传有公羊”。
何鲁童年时,仅用一小时就学会了算术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
茅以升幼年看祖父抄写《阿房宫赋》《滕王阁序》等,每抄一句他念一句。全文抄完后,他竟然从头至尾能背诵,一字不错。祖父对他说:“读书务求其通,读一句便得一句之用。”他还能背圆周率在小数点后100位。有次学校新年晚会,他就登台以背圆周率为节目。
赵元任自幼善于辨别各种语言,甚至极细微的声调,能说多种方言,跟老辈学常州话,跟母亲学北京话,跟嫁在常熟的姑妈学常熟话。
赵元任从小听觉特灵敏,能在一星期内学会一种方言,此后即终生不忘。他能将30余种方言应用自如。
刘半农少时,在自己日记本的扉页上题词:“狗屁连篇其中固有点,一语千金难道没得吗?”
少时的冰心曾获“女才童”美称。一天,先生教她对句。先生日“春风红杜鹃”,冰心即对“秋霜白玫瑰”。
章益儿时,在作文本里偶尔写道:“个人赖社会以生存,社会由个人而进步。”受到老师好评。
熊十力少年时即天资聪慧,出口成章。有天熊的脚板被木刺扎入,后为嫂子挑出,免除痛苦。他当即吟诗一首:“小小黄泥埂,有个木将军。侵犯脚板国,攻进皮掌城。杀到骨肉府,鲜血溢淋淋。哎哟哎哟哟,痛得泪珠滚。踉跄回到家,禀告穆桂英。桂英持银枪,威武出了征。撵到皮川县,追至骨肉城。挥枪大血战,活捉木将军。斩首来示众,谈笑收了兵。”
赵曾俦自七八岁到13岁,五六年间将《资治通鉴》每个时代的人物都剪为纸人,并刻意拟画其状态;再依甲子顺序,按系统纪年,逐日将史实扮演。如在甲子那年所发生的史实,便在甲子那天演完。由此,他非常熟悉《资治通鉴》,凡史事中的年、月、日、时和人物生辰,莫不清晰。
林语堂8岁时偷偷写了一部教科书,一页是课文,一页是插图,被发现。不久所有兄弟姐妹都会背了:“人自高,终必败;恃战争,靠弓矢;而不知,他又强;他人力,千百倍。”
柳亚子8岁读杜甫诗集,每夜背诵一首,12岁时读完杜诗全集。
钱穆9岁能背诵《三国演义》。有人要他背“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节,于是他边背诵边表演书中人物语气动态。
林风眠9岁绘《松鹤图》一幅,被一财主买去,此后即名震乡里。
徐一士9岁时,裁纸自做小册子为笔记,**则记有:“水中有月,非水月也,乃天月也。”
梁启超9岁时随外祖父睡觉,每晚被授予《楚辞》一段,翌日就能背出。他在东南大学附中发表演说,在背诵屈原《楚辞》时一字不错。
马星野不到10岁,已能背诵《诗经》中的长诗《七月》《氓》以及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的诗篇。
1903年,何鲁10岁时投考成都机器学堂,考场答卷一挥而就。主考有意再考,要他属对“志气向上”,他立即答“读书为高”。主考说“十岁能文”,对以“三年毕业”。主考又说“童子鸿不因人热”,他立即应道“学生鲁当以名扬”。主考大惊,称他是“神童”。
黄遵宪10岁时,老师以杜甫“一览众山小”句为题,命他作诗。黄即写下:“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
丰子恺10岁即以《芥子园画谱》影描人像,为此塾师命其绘孔夫子像,悬挂于塾中,供学生晨夕参拜。
曹禺10岁就显露出了不凡的文学天才,写出了“大雪纷纷下,穷人归无家”的诗句,几乎可与杜甫、骆宾王儿时诗作相颉颃。
商承祚10岁到天津拜罗振玉、王国维为师,20岁写成《殷虚文字类编》。王国维在序中称他与唐兰、容庚、柯昌济为中国古文字学研究极具实力的“四,步年”。
胡愈之10岁时,就和兄弟编《家庭》杂志,自写、自画、自订,坚持了三四年,出版了约50册。
黄兴10岁时,塾师为乡民写春联,误将“向阳门第春先到”写为“向阳门第春光早”,以致难寻下联。黄说:“何不采用‘积善家庭喜事多’呢?”遂解师困。
黄宾虹11岁时,用一个月时间临刻了邓石如篆印10多方。父亲初还不信,及至亲眼见他走刀时,才惊呆了。
刘师培11岁时初习诗赋,两天间竟完成绝句百首,被亲友称为“神童”。
胡适11岁时,读到司马光家训中的一段话:“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剉烧舂磨,亦无所施。”从此倾向无神论。18年后,他撰写《不朽》一文,说明他的宗教观。
丁文江11岁写《汉高祖明太祖优劣论》,全文数千言,塾师竟无从修改一字。
丁文江初中跳级,一年跳三级,两年就考进英国剑桥大学。
关良11岁入南强公学,课余喜收集绘有红孩儿、铁拐李等画像的香烟牌子,以此为蓝本作画。所绘的人物画,邻里做月份牌张贴。
马一浮12岁时在会稽县500名考生中获第1名,而鲁迅为第37名,周作人为第31名。
张大千12岁时**次卖画得了80个铜板。那是应一位女卜者之请,替她画了一套24张新的算命图片。
王森然12岁时便写出了对联:“振衣帕米尔,濯足太平洋。”
蒋光慈12岁能作诗,被称为“神童”。时沛河大水成灾,他赋诗有:“滔滔洪水害如何?商旅相望怕渡过。澎湃有声千尺浪,渔舟遁影少闻歌。”
张爱玲12岁时就熟读《红楼梦》。对于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她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就会挑出来。
被人们誉为现代文化史上奇才的顾毓琇,集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戏剧家、古音乐学家称号于一身。顾13岁时就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与梁实秋、孙立人等是同班同学。
丘逢甲号称神童,13岁骑父背到台南赴考。父执路遇,出上联有“以父为马”,丘即对以下联“望子成龙”。又称此乃蔡锷之事,未知孰是。
陶元珍13岁即读完了厚厚的一部《资治通鉴》。
吕振羽13岁在经馆就读时,作《咏梅花》五绝:“门内梅花树,花开血样红;何时成硕果,此日莫摇风。”其师予以赞赏,并将诗改为:“种得梅花树,初开艳色红;何时能照眼,此日已摇风。”
13岁时的刘绍棠读了《新儿女英雄传》和《吕梁英雄传》后,就以家乡抗日游击队故事为素材,仿效两书写法,写了一部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大运河的儿女》,但没有发表,后在传阅中遗失了。
蔡锷14岁至汉口,适北京某大吏将至,全省官员鹄候竞日,奔走趋跄。蔡目睹怪状,吟诗句嘲笑:“可怜九月初三夜,汗似珍珠腿似弓。”唐人白居易的《暮江吟》诗中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蔡借用后两句,但改了两个字,即把“露”和“月”改为“汗”和“腿”。
茅盾14岁时,仿《庄子·寓言》写了《志在鸿鹄》篇,以鸿鹄高飞,嘲笑仰看的猎人。他又自称“德鸿”,借鸿鹄自述抱负。
余嘉锡14岁时读刘基《郁离子》,非常喜爱,即仿效其体例著书数万字。
徐懋庸14岁才华出众,被家乡鹿溪小学聘为国文教员。
王蘧常14岁在小学读书时即为《天演论》作注。
杨宪益15岁时,仿《人猿泰山》英文版,写了章回小说《鹰哺记》,回目全用对仗体。
魏易16岁读英文,一年后就与林纾合译《黑奴吁天录》,魏口译,林落笔为文,一日4小时,文字6000言,出版后销售30万册。
朱执信16岁就跟从舅父汪仲器学数学,每天非到四更不肯就寝。精通数学后,他又转向研究中国历算。由此,凡难题均能迎刃而解,被同侪称为“天才的数学家”。
钱基博16岁便在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长达4万余言的《中国舆地大势论》,又在《国粹学报》上发表了评论古今文章流变的长篇论著《说文》。
张荫麟17岁进清华大学,批评梁启超中国文化史演讲中的要点,并写信与梁。梁即作了答复。张又在《学衡》刊文,批评梁对于老子的考证,《学衡》编辑还以为他是清华的国学教授。
孙席珍17岁始写诗。钱玄同说,如果徐公(志摩)号为诗哲,那么冰心女士应称为诗华,此君当称为诗孩了。
于右任18岁时岁考,考题为《秦始皇拿破仑论》《卫文公滕文公论》等数十个,内容涉及中外史地、格致算学等领域,限期一个月交卷。于右任胸有成竹,奋笔疾书,文不加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十数篇,篇篇都被佳批,名列**,被称为“西北奇才”。
沙孟海18岁为邻村用小篆写《李氏祠堂记》长文,身边未带《说文》,竞不错一笔。
1924年吴伯箫18岁,被曲阜孔府聘为家庭教师,教孔子77世嫡孙孔德成英文。后来朋友戏称他是“万世师表师”。
华罗庚19岁时便写出了批评大学教授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而当时他仅有初中学历。
徐森玉19岁考进山西大学堂学化学,即写了《无机化学》《定性分析》两书,均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被全校9币生视为奇才。
吴晗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以不凡的才学、骄人的成绩被同学称为“太史公”。
谢冰莹21岁参加北伐,沿途以膝为桌,写下著名的《从军日记》。该书被译成各国文字后,罗曼·罗兰曾写信对她表示赞赏。
郑律成为《延安颂》谱曲时仅19岁,为《八路军大合唱》(内含《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谱曲时也只有21岁。
叶公超在美求学时,出版了一本英文诗集,得到美国诗人Robet Frost赏识;23岁任北京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是当时中国*年轻的英文教授。
梁启超17岁在广州万木草堂从康有为治陆王心学及经世治国之书,23岁时入学考试,主考官以为梁的试卷为康有为代作。
曹禺的《雷雨》构思于1928年(18岁),正式动笔在1933年(23岁)。当时他躲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一个专门搁外国杂志的屋子里,一个人从早到晚不停地写,一直写了半年。
严济慈23岁就应商务印书馆之约写了《几何证题法》。后来当他成为大学者时,遇到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张说:“你是我们大大的衣食父母。”严著重版多次,后又由文言译成白话再次发行,使商务盈利几万元。
邓云特(邓拓)25岁写作三四十万字专著《中国救荒史》。
1932年胡适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时,经常说:“我在27岁时就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顾颉刚事后对人说:“我真为班中30岁以上的听讲者捏上一把冷汗。”
1993年,钱钟书毕业后,伦敦大学请他到英国讲英国文学,这在伦敦大学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勤学。第二
王亚南早年去欧洲留学。在客轮上,正遇海上大浪,旅客个个吓得心惊胆战;唯有王亚南叫服务员把他绑在甲板圆柱上,然后就聚精会神地读书,观者无不惊异。
蔡元培书房中挂有自己画像,上面题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亦不知老之将至。”在书桌上放有他自己写的“学不厌,教不倦”几个字。
黎锦熙治学*服膺两个字:“勤”和“恒”,常称世人是“勤于始而怠于终”。
谢六逸认为,我辈读书,手里如不拿起红绿色铅笔,东涂西抹,目不转睛,正襟危坐,便看也看不进,也就不能过瘾。
梁漱溟十四五岁时喜读梁启超文章。其父说:“真是像极了我的少年时代,值得嘉奖。”因此送梁漱溟以“肖吾”的字号。
吴芳吉读小学时规定自己每天必记诵50个词组,每逢作文两小时可写5000字。
林纾少时爱读书又无钱买书,其舅送他一部《康熙字典》。他在墙上画了一具棺材,旁边写着“读书则生,不则入棺”,作为座右铭。
林纾晚年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说:“勤学是苦事,然如四更起早,犯黑而前,渐渐向明;好游是乐事,然如傍晚出户,趁凉而行,渐渐向黑。”
南开大学创始人严修好学不倦,自定“发课”、“车课”、“枕课”,即在理发时、坐车出门时和晚上睡前都必须开卷,不得放过光阴。
梁实秋抓紧点滴时间读书,他曾写了陆放翁的诗“呼僮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之句,张贴在墙壁上。
傅东华少年读《水浒》,一连几个通宵。煤油干了,他就在油灯中加水,使浮在水面的煤油继续供他读书用。
少年时代的鲁迅一次上学迟到了几分钟,之后,他便在课桌角上刻了一个“早”字。
鲁迅15岁起就抄书,起初抄录小本《康熙字典》上的古文奇字,后来抄录《唐诗叩弹录》,还抄录了陆羽的《茶经》和陆龟蒙的《五木经》《耒耜经》等书。此抄书习惯一直保持到30多岁。除了上述古籍,他还抄过《唐代丛书》等。1911年,他抄录了两大册《说郛录要》和从大量古籍中抄录出600余张纸条,后来的《古小说钩沉》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
鲁迅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时,把学校奖给他的奖章换取书籍。从1921年到1936年10月逝世之前,鲁迅共购书14000多册,支出10913.65元。
……
一个人的远行 本书特色 《一个人的远行》是一本散文和游记的合集,收录了亨利·戴维·梭罗著名的短篇作品,有《冬日漫步》《房东》《林木的演替》《马萨诸塞州自然史》《...
中华名人家书 本书特色本书汇集了中国历代*为经典的名人家书。在这些各具特色的中华名人家书中,既有历代传诵的名篇,亦有深匿难觅的珍品。在繁多的家书中,我们爬梳整理...
周国平-闲情的分量 内容简介 《闲情的分量——周国平品中国古典名作》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部分品宋词,是我2007年为《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宋人弦歌》所...
杜甫诗 本书特色《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团购:傅雷译名著13册 本书特色 中国著名翻译家傅雷译名著13册,傅雷之子傅敏主编。傅译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汇集傅雷翻译的巴尔扎...
《草叶集》内容简介:美国现代诗歌之父惠特曼奠定世界声誉之作 美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标志 毛姆、卡夫卡、博尔赫斯挚爱之书 传奇翻译家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天地出版社出版★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代表作,一部全景式展示南京浩劫的鸿篇巨制★ 文笔大气,史...
幕后的私语 本书特色 一场画笔与文学的美妙邂逅,一份从诙谐叙事中窥见处世哲学的心灵独白。文如其人,画亦如其人,随想式的心灵独白,是对人生与光阴的静心感悟;匠心独...
朝花夕拾 本书特色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十篇散文,追忆了他无法忘怀的人或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与师长的怀念之情。叙述亲切感人,文笔优美清新。书中的《从百草...
黑白记忆-我的青春回忆录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回忆录式的长篇纪实文学,作者在2004年8月重返北大荒,时隔22年后再重新踏上那片黑土地,面对曾留有自己青春痕迹的一...
我要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全世界最美丽的情诗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收录了茨维塔耶娃、里尔克、艾米莉·狄更生、叶芝、惠特曼等全世界18个国家的62位伟大诗人的...
厕所-过士行剧作选 本书特色 《过士行剧作选:厕所》为“过士行剧作选”下集,收录《坏话一条街》、《厕所》、《活着还是死去》、《回家》、《五百克》、《遗嘱》六部剧...
《憶雲詞》内容包括:点绛唇、浪淘沙、东风北一枝、百字令、东坡引、南歌子、天香等内容。项鸿祚(1798-1835)撰。鸿祚改名廷纪,
郭沫若精选集 内容简介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革命活动家。作为文学家的郭沫若,以诗歌、戏剧的独创性而闻名于世,其实,他的散文也同样富于开拓性。郭沫若...
夜色温柔-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1-14岁(1)典雅、精美的外观,给予读者高雅的观感和尊贵的享受,让读者拥有的不仅仅是书,更是艺术品...
朱自清经典大全集(全四卷) 本书特色 朱自清从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致力于文学创作,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其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
古城记--失落文明的兴与衰 本书特色 将近2000年前,一场火山喷发把意大利小城庞贝埋在6米厚的火山灰下。千百年后,庞贝出土了,竟然景象如故,可说是奇迹。当年城...
理查德·布劳提根(1935.1.30-1984.9.14),美国诗人、小说家。出生在华盛顿州的塔科马市。1984年10月布劳提根在加利福尼亚的家中
西窗琐语 本书特色 美国当代诗人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评论中国古代读书人时说,他们手里拿着儒家和道家两顶帽子,仕途顺利,就戴...
《中国韵文史/蓬莱阁丛书》作者以一般研治诗词学者所不及的敏锐思辨能力和广阔的视野。注重体裁之发展与流变,精要地勾勒出了中国